1.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研究价值日益凸显。国漫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出去”的过程中,字幕翻译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花木兰》等作品在国内外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字幕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传递的桥梁[2]。李钦和傅霞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案例,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3]。钟育承则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方言外译字幕的信息补偿策略,强调了在翻译中保留原作文化内涵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际观众的接受度[4]。胡佳珊则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研究了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字幕翻译,进一步证实了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5]。本文将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分析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如何指导国漫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字幕翻译这一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
电影《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合作推出的动漫作品,它以传统故事为母题,使用中国古典元素,彰显着中式奇幻构想,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精髓与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优秀的字幕翻译,更有利于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6],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本文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结合影视翻译的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等原则,通过分析《中国奇谭》的字幕翻译实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在该作品的本地化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了省略、替代、增补、阐释以及创译等翻译技巧与方法[7]-[9],分析其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和意义,以实现文化精髓的传达与观众体验的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故事走出去。综上所述,国漫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传递和接收。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国漫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文化的接受度和文化差异的处理,这对于国漫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和字幕翻译
(一)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1981年,彼得·纽马克在其首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与“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这两个核心概念,奠定了其交际翻译理论的基础[10]。交际翻译重在根据文化习惯和语义思维来传达心思,并不是生搬硬套原文字面含义。交际翻译的核心目的在于,“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10]。这种翻译模式强调的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来传递信息,而不是机械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以确保译文能够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11],不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简而言之,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顺畅,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并使目标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二) 字幕翻译的特点
字幕有瞬间性、通俗性、综合性(艺术性)和无注性等特点[12]。瞬时性是指字幕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秒钟,这就要求翻译内容必须简洁且迅速传达核心信息,以便观众能够迅速把握并跟随剧情。通俗性是指,影视作品面向大众,字幕翻译需要适合广泛观众的教育水平,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或生僻词汇。同时,字幕需要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既不能过于高雅,也不能太晦涩难懂。综合性是指,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传达原片的艺术效果。翻译者需要选择观众熟悉且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字幕的艺术感和观赏价值。无注性是指,与书籍不同,视频字幕不允许添加注释[13]。因此,翻译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精确传达原文的意图,不能依赖额外的解释。
(三) 交际翻译理论对字幕翻译所具备的指导性意义探析
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作品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对话的口语化特点。由于字幕具有瞬时性和通俗性,以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必须通俗易懂,以便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剧情。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电影的文化含义和艺术魅力[14],还要在短时间内让观众最大限度地理解这些内容,这对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因此,字幕翻译倾向于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观众的理解。
3.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奇谭》的字幕翻译
基于上述理论及原则,下文将以剧中字幕的翻译为例,从省略、替代、增补、阐释和创译的调整五个方面,探析交际翻译在国漫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 省略
省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省略原文中的一些冗余信息,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例1:黑鸦和小猪妖在刷煮唐僧肉的锅时闲聊,小猪妖说:“你听说大王在搞一个特别厉害的机关陷阱了吗,听说一百个唐僧都跑不掉。”黑鸭说:“别多打听了,那都是大王和小王们的事情,哪能让咱们知道。”结合这个语境,
原文:“说是一百个唐僧都跑不掉”
译文:“Which can never let any prey escape, including Tang Monk?”
分析:其中“一百个”没有译出,而是用“any prey”来表达,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主张,翻译不单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15],原文中的“一百个唐僧”本就是泛指,所以翻译时并不需要具体的数字,这样处理更加口语化,简洁易懂,符合交际翻译的策略。
例2:这段是熊教头分配任务时,轮到小猪妖和黑鸦时说的一句话,前面造箭时黑鸦的羽毛被拔光了,刷锅时小猪妖的鬃毛被磨掉了,因此就有了这幅场景。
原文:“你俩看你俩这秃样儿”
译文:“You-Look at you!”
分析:其中“秃样儿”没有直接翻译,而是直接用“you”。在“交际翻译”中,翻译作品力求达到与原作相似的效果,只要能表达出原文的意义,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16],自然流畅即可,并不需要字对字翻译,这样使译文更加简洁清楚,符合交际翻译的策略。
(二) 替代
在翻译过程中,用目标语中的某个词汇或短语替换原文中的对应词汇或短语,用于处理原文和目标语之间的词汇差异。
例3:狼大人吩咐熊教头准备两千斤山胡桃木去皮洗净晾干,替代普通柴火烤唐僧肉。
原文:“不得有误”
译文:“understand?”
分析:反问表祈使语气,有命令的意味,简洁口语化。为了让影视作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并吸引更多观众,字幕翻译趋向于口语化,这样的翻译风格不仅让作品更加生动,还能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字幕翻译要满足瞬时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并在深层上刻画人物性格和适应语境。
例4:熊教头带着小妖怪们蹲守唐僧时,小猪妖想去上厕所。
原文:“懒驴上磨屎尿多 快去快回”
译文翻译成了:“Drop away at critical moment! Go back quickly”
分析:其中“懒驴上磨屎尿多”是中国特有俗语的翻译,即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7]。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是不同文化群体对事物的不同反映,文化负载词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为自己国家所独有的,二是不能与目标语言相对应。译者翻译这句话时,对于源语中的含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如果对俗语采取字对字的直译,外国观众则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字幕组采用目的语的一些现成的说法来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直观,以此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避免给观众造成理解障碍。
例5:这段的背景例2已经介绍过了,是熊教头分配任务时的场景。
原文:“去砍柴 晚上之前一千斤”
译文:“Go to cut and gather 500 kg firewood before night!”
分析:其中“一千斤”翻译成了“500 kg”。因为在英文中是没有“斤”这个计量单位的,所以译者把它换算成了“kg”,这样翻译更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
(三) 增补
由于字幕具有即时和无注的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词汇或信息,以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保证观众的理解效果。
例6:熊教头吩咐小猪妖去镇子里买炖唐僧肉的调料时,小猪妖问店铺老板你知道唐僧吗,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原文:“玄奘法师鼎鼎大名啊”
译文:“Eminent Monk Xuan Zang from Tang dynasty! That is known to everyone”
分析:鼎鼎大名对应的译文That is known to everyone,而Eminent又强调了玄奘的出名。其中“玄奘法师”加上了唐朝补充说明,介绍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唐朝时期,了解中国文化的观众可以联想到《西游记》的故事,方便观众了解剧情,使译文更加直接明了。
例7:小猪妖买完调料,回了一趟家,给妈妈和弟弟妹妹们买的肉包子,弟弟妹妹说好吃就把包子拿走了,小猪妖说给妈妈留一块。
原文:“都让他们吃了吧 长身体”
译文:“Just like them eat. They are growing up and need nutrition”
分析:译者在翻译这句时增译了“need nutrition”,其中包含一个因果关系,只有足够的营养才能更好地长身体,也可以理解为长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如果只翻译“growing up”的话,外国观众可能会误以为长大(成长),这样处理不会让观众产生误解。添加的“need nutrition”忠实于源文本,其目的在于确保原文的信息、意图和风格得到准确无误的传达,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
(四) 阐释
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某些信息进行解释或说明,以解决原文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或理解障碍,从而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例8:小猪妖回家看望妈妈和弟弟妹妹。
原文中妈妈关心地问:“你怎么样”
译文:“How’s the world treating you”
分析:这句翻译不用you而用world作主语,暗含小猪妖被世界裹挟的意味。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需要对原文的语序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从而使译文既符合逻辑,又自然流畅。
例9:妈妈在给小猪妖灌水时,小猪妖说他想离开浪浪山,一辈子跟着大王是挺好的,但是还想出去闯闯。
原文:“我想离开浪浪山”
译文:“I want to leave Wave Mountain”
分析:这个暗示了现代打工人现状,有编制的人还想出去创业,想去打工,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中“浪浪山”翻译成了“Wave Mountain”比起音译法Lang Lang Mountain,Wave更有“波折”的含义,这样处理不但准确传达原句意思,又方便国外观众理解。
(五) 创译
创译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翻译技巧,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产生符合目标语文化和语境的新译文。对“规制文化”成分的翻译,翻译时,为了促进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我们通常采用去除文化成分的策略,具体做法包括去除只有本土民众能理解的表达,并对可能引起外国观众困惑的民间俗语进行改译[18]。
例10:说书人对师徒四人的形象加以描绘,讲到孙悟空时说十万天兵天将拿他奈何不得,真乃是盖世英雄啊。
原文:“号称齐天大圣”
译文:“known as 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n”
分析:其中“齐天大圣”翻译成了“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n”。由于字幕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限制,观众理解字幕的时间有限,“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n”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一个能与天相比拟的智者,使观众想象出“齐天大圣”的形象,更通俗易懂,增加了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例11:《小妖怪的夏天》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一个备受小头目欺负的野猪妖的故事。
原文:“小妖怪的夏天”
译文:“Nobody”
分析:妖怪对应的单词为“demon”或“monster”,而“Nobody”等于无名小卒,对应了小妖怪,更好地塑造了小猪妖这一形象,也暗喻大多数普通人:“I am Nobody but I want to be Somebody”,表达第一集动画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表面上看,这是个“取经”为背景的故事,而实际上这是个“新时代社畜艰难生存实录”,故事中的主角,他干着家人眼中“体面”的工作:在家门口玩被挑中给大王打工;他吃着老板画出来的不可能实现的大饼:等抓到唐僧就给大家做肉汤;他怀揣着广阔的理想:想要走出浪浪山去看更广阔的世界,“Nobody”的翻译极具讽刺意味,因此对原文做出改动采取创译是必要的。
例12:《鹅鹅鹅》讲述了一位送货郎在送鹅路上遇到了一位腿部受伤的狐狸书生,然后受邀(其实是逃不掉),在山中经历了光怪陆离一天的故事。
原文:“鹅鹅鹅”
译文:“Goose Mountain”
分析:这个翻译不仅指明地点,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鹅笼山,而且动画中字的形状也像一座山,上面一个大“鹅”字,下面两个小“鹅”字组成,通过理解动画内容对原文进行创造性表达,符合交际翻译策略,便于目标观众理解。
4. 结论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积极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国漫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内的文化市场,更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展现出深远的影响力。字幕翻译作为连接国漫与海外观众的桥梁,在这一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求精准传达剧情内容,还需在没有任何注释的情况下,使海外观众能够迅速且准确地理解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艺术美感,这对于促进文化认同与共鸣至关重要。因此,字幕翻译工作必须细致入微,既要考虑到观众的观影体验,确保流畅性和趣味性,又要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国漫的大众化、通俗化特点与文化传播的任务紧密结合,使国漫电影真正成为一种跨越国界、深入人心的文化交流媒介,承担起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重任。
以交际翻译理论为视角来分析国漫《中国奇谭》的字幕翻译,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的启示:鉴于字幕翻译的瞬间性、通俗性、综合性和无注性等特点,交际翻译强调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接收,让目标语读者能够如同原语读者一样,自然、顺畅地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希望译者们可以认识到,宣传中国文化固然重要,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与满意度才是评判翻译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首要考量的是作品的语言风格与表达习惯。鉴于该作品大量采用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译文必须贴近目标语观众的口语表达,确保自然流畅、易于理解。同时,鉴于字幕的瞬时性、通俗性及时空限制,译者无法对文化难点进行详细的注释与解释,因此译文必须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确保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顺畅理解剧情发展,不受语言障碍的干扰。此外,在翻译俗语或文化负载词(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时,译者可以巧妙采用目标语中的一些现成的说法或表达方式来进行替代,这样既能保持原文的文化韵味,又能方便观众理解,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综上所述,国漫电影的字幕翻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译者既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又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国漫电影打造成为真正能够走向世界、深入人心的文化交流媒介,为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