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OI: 10.12677/ecl.2025.14137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晓玲, 委 华: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人才培育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三农”工作的主抓手。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现代化渠道,农村电商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具有高度创新点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当前,电商人才培育问题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在阐述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基础之上,从人才培育的环境、质量、机制、信息畅通度与培育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优化对策,以期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agricultural, r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work.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quires the use of modern channels. E-commerce in rural areas is a highly innovative modern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urrently, the problem of cultivating e-commerce talent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of cultivating e-commerce tal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ng e-commerce tal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mechanism, information flow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e-commerce tal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nd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张晓玲, 委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路径探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 3019-302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379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普及至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2023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累计带动618.8万脱贫农民增收,农村网店数量达到1632.5万家[1]。然而,农村电商在发展中存在诸如产业筹资困难、推广效果欠佳、人才不足等问题。而在上述问题中,人才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而言,专业的人才助力与保障是推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不仅能够提供人力资源,还能够提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支撑。202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就曾强调“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依托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及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因此,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重要意义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探析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并寻求突破途径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意义

电子商务行业普及至乡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Jalali A等人早在2011年提出了一种适合伊朗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实践模式[2]。试图为其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借鉴。在中国最早关于农村电商的研究集中探讨电商的概念、特征、要素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才逐步关注到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培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电商人才也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带动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着力优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为完善的人才支持与保障。

2.1. 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电商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人才队伍支持[3]。高层次电商人才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情况下,电商人才凭借自身知识与技能,借助网络电子化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和规模化转型,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由此打破了传统贸易模式,促进了传统贸易模式转型升级。另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体经济也能够借助网络发展平台不断优化,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涵盖范围扩大至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物流运输及消费者需求等,为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只有依靠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促进传统贸易模式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2.2.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指经济方面的振兴,还包括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销售也逐步纳入电子商务平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各地农村电商人才可以凭借乡村区域文化优势,用独特文化元素融入电商品牌建设,使农村电商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再通过电商平台将农村的特色文化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纪念品等推向市场。乡村文化产品实现了由单一文化价值向文化、经济双层价值的转化。此外,这种平台的交易带动了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提升了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为乡村经济建设增添了全新的动力,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撑。

2.3. 带动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农业发展与数字化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线下销售的单一渠道,改变了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的现状。农民作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重要对象之一,改变了其生产与生活模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思维观念,提高了他们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认识。因此,农村电商行业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必须通过电商知识培训掌握电商知识与技能,兼顾对农业生产的学习和对电商运作思维的掌握。但是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受教育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无法对电商知识进行全方位理解与掌握。由此,必须由专业性电商人才给予指导,解决现行困难。相比农村电商企业没有出现之前,现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农民立足市场,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对市场的信息更加敏感,根据市场反馈农民也可以适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与销售策略,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

3.1.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环境有待整改

人力资源开发适合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在某一组织中做出杰出贡献,需要有适合他成长的环境[4]。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商企业纷纷入驻农村,培育一批复合型电商人才成为电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人才培育必须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成长环境要素包括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和产业基础[5]。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已成为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具体而言,首先农村网络覆盖度不足,有时受天气影响网络畅通度和稳定度不够,会导致电商人才中断对电商信息的了解。其次,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将直接影响特色农产品的输入输出。最后,物流网络体系相对滞后。有的农产品对运输的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储藏保鲜与冷链运输,乡村当下环境无法满足这些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商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3.2. 农村电商人才“质”“量”方面存在缺陷

农村电商人才除了要具备电子商务方面最基本的职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对市场营销,平台管理等知识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农兴农扎根农村的情怀。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的缺陷上。“质”的缺陷体现在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体量占比较小。近年的相关报告显示,当前参与农产品电商行业的从业者主要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其中初中文化和高中文化的比例超过80%。然而,大部分拥有高等学历且具备电商专业技能的人才却不愿意投身于基层农村电商的发展[6]。“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电商人才总量不足。当前城市电子商务行业所具备的条件与资源相比农村仍然更为优越,这就导致乡村“空心化”现象加剧,人才既留不住又引不来。留不住即本土青年电商人才缺乏,导致内部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引不来即外来电商人才缺乏,造成电商企业的发展缺少外部力量加持。留下的部分青年则表现出积极性不够,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在专业技能中存在短板的问题,尤其缺乏相关的营销和运营经验导致电商平台的管理、运营与策划受限,严重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

3.3.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机制与人才实际需求不匹配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机制无法与农村电商行业发展实现精准化对接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内容无法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农村地区的电商产业存在差异,有自己独特的产业运营模式和环境,为了避免与产业发展脱钩,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必须对接不同地域产业需求。但当前,高校在制定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时“千篇一律”,这种同质化的培育方案无法满足各环节的分工需求。参照完整的电商供应链环节来讲,生产、销售、配送各环节都没有相对应的人才做支撑。另外,大部分农村电商的培育内容多仿照电商发展成熟区域的经验做法,这导致培育的电商人才面对差异化生产环境时无法适应当地企业发展需要。第二,电商人才培育过程与农业农村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电商人才缺乏实践能力,这导致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不仅不符合农村电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3.4.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信息沟通不畅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是培育主体与培育对象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涉农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培育对象的来源包括基层党政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农户电商、电商站点服务人员、农民与学生群体[7]。信息沟通畅通是机制运行高效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运行过程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例如,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这些培育主体之间缺乏联系,无法达成有效的合作从而导致培育信息碎片化,甚至还出现重复劳动,资源浪费的现象。二是培育主客体间沟通不畅,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培育客体对培育主体的信息反馈不足。健全的人才培育机制由诸多环节构成,包括需求调查、教育培训、人才使用、人才保障、人才激励等一系列环节[8],但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培育机制环节的省略,人才培育机制到教育培训环节就终止了,忽略了培训结业后的人才发展环节,也忽略了人才培育的反馈。培育对象缺乏即时的反馈将导致培训内容难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改进、无法达到较好的培育目标。

3.5.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方式较为单一

面对农村电商发展多元需求,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方式较为单一,主要的培育方式是教育与培训[7]。虽然这两种方式对人才培育意义重大,但是无法使培育效果最优化。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匮乏是导致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局限于使用教育与培训的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资金匮乏使得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在课程设置上受到限制。仅能围绕一些基础的电商知识进行教学,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电商专业课程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也制约了电商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现有教师可能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传授上相对有限,使得人才培育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同时,资金匮乏还影响到培训设施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培育方式的单一性。总之,人才培育专项资金的匮乏从多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对策

4.1. 优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环境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要将优化人才培育环境作为主抓手,以加强农村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为主,以整合各平台培育资源为辅,为电商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首先,增加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网络、交通及物流建设方面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三者是电商运转的关键。其次,以整合各平台培育资源为辅,完善各主体协同培育机制。政府积极发挥主导推动作用,做好各项补助与激励措施,有效整合资源,鼓励企业、学校等培育主体协调配合,以提高电商人才培养效率。其中最典型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尤其是产教研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农村电商人才成长打造了优质的平台,必须持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育过程,同时在利用企业这个平台时必须依托企业所拥有的产业园、产业带与农业科技园,为人才培育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同时注重电商人才在企业中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学习,让电商人才真正参与到电商行业的发展。

4.2. 构建本地人才优化模式和外来人才吸引策略

农村电商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即内部培养与外部引入。对于这两种人才来源渠道应当同等重视。一方面,不同农村地区的电商有其突出的特色,对本地的电商人才进行培育更容易适应当地农村区域的现实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与院校要加强合作,实施生源地学生定向培养,还可以对生源地学生采取资金帮扶、学费减免等措施,以此激励和吸引生源地学生返乡工作,由此获得优质人才。另一方面,外部人才的引入也不容忽视,政府作为电商人才培育的主导者,承担着政策制定、资金保障、资源分配等重要职责。政府通过出台包括贷款政策、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多元政策,增加对高层次电商人才的吸引力,以此拓宽高层次专业人才获取渠道。需要注意的是,与内部培养的人才相比,外部引进的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大,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4.3. 针对电商行业人才发展需要修订培育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需要与电商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细化电商人才培育规范与实施方案,对培育对象进行细致划分进而实施精准培育。首先,政府、村委会必须围绕农村电商做好前期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人才需求报告清单。农村电商产业链环节包括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储包装环节、物流配送环节、推广运营环节、售后服务环节,每个环节的培育对象都应该受到重视[7],以此环节划分为依据,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科学规划培育内容。其次,将培训内容做基础性和提升性的划分,基础性内容包括电商政策、基础理论知识、电商平台使用、电商有关法律法规等内容,面向全体农村电商人才进行培训。提升类培训就涉及电商产业链具体环节的具体技能要求,由此针对性设定技能提升课程。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设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以此推进培训长期稳定进行。再次,培育内容设定要尊重电商人才的主体地位,根据其个人发展意愿、兴趣爱好综合分析,使得培育内容兼顾电商行业发展与人才潜力挖掘。最后,注重培育内容结合实践,实践项目体验在提升电商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电商人才“三农”情怀,让新型电商人才队伍扎根农村,更接“地气”,助推乡村振兴。

4.4. 打造信息共享平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在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过程中,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是畅通信息交流、提升人才培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各培育主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集合包括政策信息、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各类资源,从而在各培育主体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培育主体与客体还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获取信息以提高人才培育的针对性与效率。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做好组织协调,健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做好电商行业系统数据的汇总与处理,便于信息共享与利用。同时还要做好信息共享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合法。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以实现信息安全共享,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9]

4.5. 扩充培育方式满足多元化人才需求

培育要多管齐下,单靠培训与教育的方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基础电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此外还可以通过导师制、项目驱动、平台打造、行业活动等多途径扩充培育方式。例如在校企合作下推进建立导师制,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既能进行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还能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还比如项目驱动,就是通过参与农村电商项目了解营销方案、促销手段、物流配送等全过程的实践流程。此外,任何一种培育方式效果如何,都要通过反馈机制才能反映,所以要增设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反馈渠道,对反馈数据细致分析以全面了解人才培育真实情况,以促进后续培育方式的改进完善,建立健全反馈机制。

5. 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逐步实现其既定目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实现途径获得了综合性发展。为了给电商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需直面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中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整改问题、电商人才“质”与“量”的缺陷问题、人才培育机制与人才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培育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以此作为依据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探寻人才培育新模式,优化人才培育新策略,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后小康阶段甘肃省乡村治理效能增进研究;20CX9ZA103。

参考文献

[1] 光明网. 张云侠: 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EB/OL].
https://topics.gmw.cn/2024-09/24/content_37579321.htm, 2024-09-24.
[2] Jalali, A.A., Okhovvat, M.R. and Okhovvat, M. (2011) A New Applicable Model of Iran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3, 1157-1163.
https://doi.org/10.1016/j.procs.2010.12.187
[3] 东秀萍, 陈涵, 陶仁亮.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对策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5(6): 74-77, 108.
[4] 萧鸣政.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5] 林广毅. 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6] 李怡娴.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内在机理、现实堵点及纾解之策[J]. 农业经济, 2024(7): 135-138.
[7] 黄丹丹.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机制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23.
[8] 刘东杰. 乡村人才培育机制优化路径研究[J]. 西藏发展论坛, 2022(3): 55-60.
[9] 刘博鑫. 广西农村电商企业发展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桂林理工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