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IL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CLIL Teaching Mode
DOI: 10.12677/ae.2025.151136, PDF, HTML, XML,   
作者: 丁一轩: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CLIL初中英语阅读教学CLIL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传统的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过于关注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对语言所承载内容的深度研究,一定程度削弱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目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内容和语言融合式学习(CLIL)教学模式在不断得到创新和应用,使学生有效规避语言形式和内容意义的割裂。本文基于CLIL教学模式,从内容、文化、交流和认知四个方面进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期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oriented by skill training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neglects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ontent carried by the language, which weaken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English subject to a certain exten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complex and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 (CLIL) is constantly being innovated and applied, so that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eparation of language form and content meaning. Based on the CLIL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design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content,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and carries out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imparting, intend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文章引用:丁一轩. 基于CLIL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1): 996-10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36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旨在培养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英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1]。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

而Coyle认为的CLIL模式具有聚焦于内容和语言的双重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把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同步习得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而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强调课程育人属性的要求正与CLIL理念不谋而合,这是顺应新形势、新变革的模式需求。因此,本文以CLIL模式为框架,结合英语学科的标准,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的Unit 3 Robots中的Reading部分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对该模式应用于阅读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更好地帮助英语教学者、学习者克服难关,实现英语学科能力提高的目标。

2. CLIL理念和实施原则

“CLIL”全称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它强调目标语言和学科内容的高度统一,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目标语言的同时,重视跨学科学习,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目标语言和学科内容必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对于CLIL在教学上的实施,我们可以参照CLIL引领者Coyle et al. (2010)提出内容(content)、认知(cognition)、交际(communication)和文化(culture)相融合的CLIL理论框架[3] (见图1)并指出内容是指科目

Figure 1. CLIL theoretical framework

1. CLIL理论框架

知识,即某一学科包含的学习内容,认知是指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交际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交际运用,文化是指自我及他者的社会意识[4]。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会获得不断加深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同时,这一切都需要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中发生。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能做到对文本的加工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知识本身,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语言教学的育人性。以英语语言文本为媒介,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语言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进而能够用英文跟老师进行和知识内容相关的交流,提升自身对英语语言、专业学科内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交流能力。

3. CLIL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的实践探索

本文选取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人与社会”主题下的Unit 3 Robots中的Reading“Living with a robot”部分,通过本篇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能对机器人有辩证性的认识。文章共分为两部分,一是机器人给主人公江经理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二是机器人出故障后给生活带来的麻烦。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课程内容以及CLIL教学模式中的4Cs原则,从内容、文化、交际、 认知四个方面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内容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阅读中所涉及到的词汇、句型、语法;在活动展示中,能够从What方面描述家用机器人的优缺点。

(2) 文化方面:体会机器人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价值判断。

(3) 交际方面:在活动情境中,与成员交流看法,能够用英语讲故事,即可以使用英语与小组成员谈论机器人的使用问题;对同伴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回应。

(4) 认知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堂活动,提高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1. 聚焦内容(Content)

Task 1:从略读到精读课文

一是教师指导学生略读文章,进行段落主旨的概括,并呈现选项ABC以此细化学生大意概括思路,思考后,邀请学生给予正确答案。

二是教师提供阅读建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完成问题:

“Why did he buy a robot?”

“What did he do with the robot in the end?”

“Later what was wrong with the robot?”

“What troubles did the robot bring to his life?”

“How did Mr. Jiang deal with the robot at last?”

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且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一步步获取内容知识。

Task 2:语言知识点学习

关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这篇阅读文本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例如,在学生初读语篇时,学生了解到家用机器人对于主人公的影响,通过与老师的教学,利用图示法、造句法等掌握单词:order, satisfy, complete…;短语:in general, in a mess…;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句型初步学习,为本单元课后练习和语法学习提供基础。

3.2. 注重交际(Communication)

Task 1:欣赏一些机器人的图片

该任务出现在Warm-up方面,教师针对Reading A部分的标题“Living with a robot”通过呈现出一张与robot有关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设想自己假期在家里,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时,经常看到父母忙于家务,而无法享受在家里的愉快时光,此时,你认为家里购入机器人有必要吗?或者说拥有家用机器人后,生活会有变化吗?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小组讨论,后小组长以英语口语形式阐述讨论结果。

Task 2: 利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总结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江经理和家用机器人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并通过思维导图(见图2)呈现出来,再将关键词组织组成完整的句子复述出来,由词到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锻炼语言交际能力。

Figure 2. Mind-map

2. 思维导图

Task 3:设计辩论环节

在课后,教师设计辩论问题,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可以体会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文本的系统学习,从探究细节信息到整合文本整体逻辑[5]。学生已经认识到机器人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造环境,以问题导向,给学生输出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提出论点。即机器人对人类影响利弊的问题,让学生以8人一组、正反方各4名的形式进行辩论,以此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深化学生对机器人的客观认识。

3.3. 深化认知(Cognition)

Task 1:知识点深化——完成词汇、句型练习

首先,教师设计填空题(部分如下)深化学生对本文本里的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练习一:选词填空,提供词组be ready for、in a mess、no longer。比如例1:It’s good to the next examination。例2:The house is after a wild party。练习二:句型练习,本篇阅读文本涉及到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相互转换,如宾语从句和动词不定式将结果状语从句或目的状语从句转换为简单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练习。例1:He is always too busy to have any time to relax。(转换为复杂句)例2:Mr Jiang did not know what he will do with it。(转换为简单句)。

Task 2: 语义深化

在学生学完阅读文本之后,设计一些推断型、评价型等问题,安排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将其迁移到能力方面,如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如下:

“What is the writer’s writing aim?”

“Do you think humans need robots? Why?”

“Is it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invent robo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3.4. 感受文化(Culture)

在CLIL模式中,文化决定了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熟悉语言表达习惯以及交际运用的重要内核。培养学习者鉴赏中外优秀文化的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对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选择进行传递。而阅读是语言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文化,学生在双语交际过程中讲述文化,寻求文化底蕴,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

该教学设计主要围绕“The home robot”这个主题展开。首先,在热身导入环节,笔者呈现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都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机器人的出现。在阅读文本的处理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最后通过读后讨论环节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对待新事物。在课后的辩证讨论环节,不仅是对本篇阅读内容的拓展,深化认知,更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创新批判能力。

4. 结语

CLIL教学方法作为拥有双重目标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的“沉闷”“死板”还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CLIL教学理念不仅能够依托自身优势,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掌握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课堂积极参与阅读讨论,最终实现内容和语言学习的统一。由此可见,CLIL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的不断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雪辉. 例谈CLIL模式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J]. 校园英语, 2021(22): 117-118.
[2] 楼海玲. CLIL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的思考[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 9(9): 36-38.
[3] Coyle, D. (2007)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Towards a Connected Research Agenda for CLIL Pedag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10, 543-562.
https://doi.org/10.2167/beb459.0
[4] Dalton-Puffer, C. (2007) Discourse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Classrooms. John Benjamins.
https://doi.org/10.1075/lllt.20
[5] 杨建玫, 常雪梅. 思维品质目标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探究——以Unit 3 The Home Robot为例[J]. 英语教师, 2021, 21(2): 141-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