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 当代国家政策对师幼互动质量的重视支持
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重点强调要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要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促进高质量师幼互动,引导带动每所幼儿园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这项政策将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师幼互动质量对于当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价值。
2022年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是当代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本项政策引导幼儿园教师关注师幼互动的过程和质量,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标准和指导方向,以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2024年11月8日表决通过的《学前教育法》中强调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为良好的师幼互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活动基础,有助于教师在合法、合规、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2) 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整体偏低
多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同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但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来看,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最短板”。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缺口大,幼儿园“大班额”现象普遍,教师队伍建设及保教质量等相对滞后,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及教学质量整体偏低。
农村学前教育办学质量低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数量少,供不应求,导致一个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农村幼儿园所办学资金不足,幼儿园环境较差;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弱,教学质量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培训。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幼儿园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一环,评估与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3)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重要价值
在幼儿园中,师幼互动是伴随着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一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包括:语言交流、情感分享、课堂互动等等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与孩子的积极互动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调动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让幼儿体验到亲身探索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共同发展。师幼互动也是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首先,它是优秀教师特质的体现,能够开展有效互动的教师都具有专注、敏感、回应性、尊重他人、真诚、成为好榜样这七个特质;其次,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与幼儿建立温暖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最后,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可以“鹰架”儿童的学习,著名教育家范德堡提出的“鹰架”包含三个特征:应变性、逐渐退出以及责任转移,最终教师可以达到促进幼儿学习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国内学者对于师幼互动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乡村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较少,本项目通过对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情况的调研可以丰富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领域的研究内容。该研究试图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质量。
2) 实践意义
对于乡村幼儿园来说,教学质量整体偏低,因此师幼互动较少,质量也偏低,教师与幼儿互动不足。因此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与行动路径研究,可以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提升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建立更加温暖的师幼关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1.3. 研究现状
1) 研究文献分析
2012~2019年,我国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见图1所示),同时,发文量在2019年达到高峰后,近两年再次出现回落现象。这表明许多研究者已经关注并研究了师幼互动领域,但近几年有一定瓶颈与困难。
Figure 1. The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from 2012 to 2021
图1. 2012~2021年师幼互动研究文献的年度发表趋势
2)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搜索分析可知,“师幼互动”、“幼儿园”、“幼儿教育”、“师幼关系”、“区域活动”等是近十年我国师幼互动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其研究热点内容也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师幼互动现状、师幼互动类型、师幼互动价值、师幼互动影响因素、师幼互动提升策略以及师幼互动质量评价。
① 师幼互动现状
师幼互动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幼儿园各类活动情境中师幼互动表现出的特征、存在问题等的调查与分析。经文献梳理发现,我们学者较多关注集体教学活动,以质性研究为主,经验描述较多,实证性资料较少。
② 师幼互动类型
不同的学者构建了不同的师幼互动范式,黄娟娟(2012) [1]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出集体学习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陈蓉晖等人从幼儿园教师关怀的表现出发,总结出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积极”的教师关怀、“错位”的教师关怀和关怀的“缺失”三种基本样态。冯婉桢等人(2018) [2]则以亲密和冲突两个维度为聚类变量,将幼儿园师幼关系划分为亲密型、矛盾型、疏离型与冲突型四种类型。
③ 师幼互动价值
研究者主要关注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价值即体现在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张晓梅发现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对幼儿数量认知等方面有促进作用。
④ 师幼互动影响因素
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有幼儿性格特点、语言能力、气质类型、对教师看法、教师的外显特征及内隐特征;客观因素主要有办园体制、师幼比等。
⑤ 师幼互动质量评价
关于师幼互动质量评价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引用、改编或自编评价工具来评估师幼互动质量,以此作为研究现状、发现问题、提出策略的依据,当前我国师幼互动质量研究领域中仍缺乏本土的、系统一致的评估工具。首先,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 [3]。
2. 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1) 师幼互动的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师生接触为基础的双向人际交流。其内涵可做如下分析:第一,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游戏、学习活动以及各个生活环节均应体现师幼互动。第二,师幼互动是建立在师生接触基础上的,师生接触是师幼互动的直接表现,没有师生接触,就不可能存在师幼互动。第三,师幼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双向的人际交流,体现为发起与反馈的关系,教师与幼儿无论哪一方先发起,对方都应有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发起者再发起,反馈者再反馈,从而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是否良性取决于师幼互动的性质。
2) 师幼互动质量的内涵
国外学者认为师幼互动的质量是指幼儿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和儿童之间交流和参与的有效性和丰富性。这个概念强调了响应式、支持性和适合发展的互动的重要性,这些互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社交技能和情绪健康。
国内学者丁楠从“词源”的角度来界定质量,《当代汉语词典》中对“质量”作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二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也就是物体惯性的大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质量”定义为实体满足主体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的总和。我国国家标准认为质量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实际或潜在要求的特性的总和。可见,质量既可以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反映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师幼互动质量是质量的下属概念,内涵是指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是否满足互动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
3) 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内涵
高质量师幼互动主要包括:在师幼互动的性质上,以积极行为为主;在师幼互动的动因上,情感性互动占主导;在师幼互动的主题上,多围绕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直接互动与间接互动相统一。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定了江苏溧水永阳幼儿园和江苏溧水光明社区武盖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这两所幼儿园的10名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调研,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通过设计的访谈大纲能够达成了解乡村幼儿园目前师幼互动现实情况的主要目的。关于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viewees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学历 |
性别 |
园所地区 |
目前教学班级 |
案例1 |
本科 |
女 |
南京 |
小班 |
案例2 |
本科 |
女 |
南京 |
中班 |
案例3 |
大专 |
女 |
南京 |
大班 |
案例4 |
大专 |
女 |
南京 |
混龄班 |
案例5 |
本科 |
男 |
南京 |
中班 |
案例6 |
本科 |
男 |
南京 |
中班 |
案例7 |
大专 |
女 |
南京 |
中班 |
案例8 |
大专 |
女 |
南京 |
小班 |
案例9 |
本科 |
女 |
南京 |
大班 |
案例10 |
本科 |
男 |
南京 |
大班 |
2.3. 研究方法与工具
1) 访谈法
访谈是在认真阅读和梳理有关师幼互动及其质量评估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取评估维度与领域,将其进行分类。随后设计预访谈大纲,对其进行反复修改确定后成为本研究的正式访谈提纲。正式访谈中先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然后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调查访谈对象在师幼互动方面的具体情况。
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基于访谈的质性分析结果,使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相关问卷对访谈结果进行验证。问卷调查的目的旨在验证访谈中的师幼互动相关的实际情况,同时进行一些目前存在问题的具体化调研,据此提出提升路径。
课程互动评估系统CLASS量表(见表2所示)。该量表最早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皮安塔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编制而成,用于测量评估从学前至12年级(美国学制)的师生互动质量[4]。
Table 2. Effect values of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major fields
表2. 三大领域间相关情况的效应值
|
效应值 |
上限 |
下限 |
Z值 |
P值 |
情感支持*教学支持 |
0.714 |
0.670 |
0.753 |
20.620 |
0.000 |
情感支持*班级组织 |
0.705 |
0.677 |
0.732 |
31.384 |
0.000 |
班级组织*教学支持 |
0.659 |
0.594 |
0.715 |
14.583 |
0.000 |
2.4. 拟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将以江苏省乡村幼儿园教师为主,以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为主题,基于现有研究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 评估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水平。
2) 了解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问题。
3)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能够提升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行动路径。
3. 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调查研究结果
3.1. 师幼互动质量总体得分情况(见表3所示)
Table 3. The score sheet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the CLASS assessment system
表3. 师幼互动在CLASS评估系统中的得分情况表
|
N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偏差 |
方差 |
情感支持ES |
10 |
4.76 |
7.17 |
6.2590 |
0.88856 |
0.790 |
积极氛围PC |
10 |
5.32 |
7.82 |
6.7480 |
0.85347 |
0.728 |
消极氛围NC |
10 |
1.56 |
7.46 |
4.4670 |
1.93331 |
3.738 |
教师敏感性TS |
10 |
3.43 |
6.74 |
5.1310 |
0.92706 |
0.859 |
关注儿童看法RSP |
10 |
2.68 |
7.48 |
4.9160 |
1.60188 |
2.566 |
活动组织CO |
10 |
4.68 |
6.12 |
5.4450 |
0.53569 |
0.287 |
行为管理BM |
10 |
5.03 |
7.18 |
5.8770 |
0.77037 |
0.593 |
课堂效率PD |
10 |
5.12 |
7.46 |
5.9960 |
0.74300 |
0.552 |
教学安排ILF |
10 |
3.12 |
6.12 |
4.9790 |
1.03883 |
1.079 |
教育支持IS |
10 |
2.15 |
6.50 |
4.4930 |
1.70724 |
2.915 |
概念发展CD |
10 |
1.42 |
3.64 |
2.2520 |
0.68504 |
0.469 |
反馈质量QF |
10 |
1.13 |
2.55 |
1.9650 |
0.55161 |
0.304 |
语言示范LM |
10 |
1.01 |
2.13 |
1.3870 |
0.32558 |
0.106 |
有效个案数(成列) |
10 |
|
|
|
|
|
从收集的Class量表可见,乡村师幼互动质量在情感支持领域中水平较高,活动组织领域水平中等,教育支持领域水平较低。从十大维度来看,得分最高的三个子维度依次是情感支持、积极氛围和课堂效率,属于中等偏高和高等水平,这说明乡村幼儿园教师注重以鼓励支持的态度对待幼儿,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且在课堂上注重成果,效率较高。得分最低的三个子维度依次是语言示范、反馈质量和概念发展,这说明乡村幼儿园教师较为忽视幼儿认知和语言领域的发展,在与幼儿进行语言互动的时候,不注意对幼儿回答的反馈与反馈质量,只有一问一答,没有更多的延伸。
3.2. 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结合访谈结果及调研实践,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乡村师幼互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师幼互动流于形式,忽视内在价值
从理论上讲,师幼互动应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虽设计了互动问题,但未以幼儿为中心,机械提问,不关注幼儿回答及适当反馈,忽视了互动的内在价值。这种表面的互动缺乏实际意义,无法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2) 教师在互动主体中占据主角,淡化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根据幼儿教育理论,师幼互动应是双向的,幼儿应处于主体地位。但在乡村幼儿园语言教学环境中,教师讲故事、强调纪律等形式使教师说得过多、管得过多,幼儿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占据教学制高点,限制了幼儿的发言权,影响了幼儿语言发展。
3) 教师对教学领域核心经验掌握不足,支持性差
从专业理论角度看,教师应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各领域的核心经验。然而,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无侧重点和年龄针对性,教育活动目标存在误差,影响了活动效果。同时,教师无法对幼儿有价值的问题和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情感回应。问卷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5]。
4. 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建议
4.1. 教师要认识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提高师幼互动水平
2001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善于认识,熟练认识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了解抓住正确时机和方式去发起互动,还能适时恰当地为幼儿所产生的需求提供主观和客观的帮助支持。因此,教师应该将视线聚焦到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上,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持。
4.2. 挑战式互动策略
1) 问题质疑
教师在问幼儿问题时,要有“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态度,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对问题进行质疑,引发幼儿自主的思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启发思考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该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对幼儿进行提问,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同时,开放式提问不会因答案的存在而禁锢幼儿的思想,可以在互动过程中锻炼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习得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3) 推动深化
维果茨基曾提出儿童具有“最近发展区”,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循序渐进,设置难度层次,充分了解本班幼儿所处年龄段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提问来帮助幼儿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4.3.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设计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落实儿童为本的理念,需要教师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设计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敏感性,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宜的个别化支持。首先,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是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起点。其次,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环节设计与实施中要给予幼儿充分与材料、教师及同伴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聆听和支持幼儿表达真实的想法。再次,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提升观察能力,尊重不同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及时发现幼儿需求并做出回应,根据幼儿的表现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幼儿差异化的、持续性的鼓励和专业支持,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4. 提高教师领域核心经验的掌握水平,促进师幼互动质量不断提升
乡村幼儿园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想好教学目标,并且充分了解幼儿在该教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有更高的教育支持能力,从而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教师还能通过更有效的活动形式和促进思考的提问方式等,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更有效的语言示范和语言反馈,营造更加宽松、激励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氛围[5]。
基金项目
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确立项目“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