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策略
Innovativ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Balancing Exam-Oriented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5.151174, PDF, HTML, XML,   
作者: 蒋 峰:扬州市梅岭中学英语教研组,江苏 扬州
关键词: 英语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措施平衡English Exam-Oriented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Measures Balance
摘要: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始于小学,而初中则是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则是进一步深化学习的阶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旅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些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正在面临的教育教学趋势,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
Abstract: F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e initial phase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begins in primary school,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being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solidifying foundations, and high school serving as the stage for further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their knowledge. Consequently,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ntinuum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journey. As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continues to advance,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set forth new requirem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form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foste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and a spirit of cooperation.” These requirements aim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to instill positive study habit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reform pathway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light of current issues and educational trends.
文章引用:蒋峰. 创新融合: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策略[J]. 教育进展, 2025, 15(1): 1254-12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74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将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这一理念标志着教学策略的重大转变。《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努力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并组织模拟交际活动以促进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妙地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体验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深植新教学理念,还能将这些理念从理想转化为现实,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无限的潜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笔者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入调查分析,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初中英语素质教育教学的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现代公民。

2.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

2.1.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差异性的理论依据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应试教育更侧重于选拔和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两者的理论基础存在显著差异。

应试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历史原因和行为主义理论等。前者与社会发展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强调选拔功能,以考试和升学作为核心。而后者采用“直接性教学”,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分解知识点和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1]-[3]

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学基础,强调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类素质的活动,涵盖家庭和社会教育;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基础:注重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全面优化;心理学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心理保障;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整体性:追求个体发展的全面性,避免“平均发展”,强调教育质量的整体效益[4]-[6]

2.2. 素质教育的社会重要性主要体现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它对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同时,素质教育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从而缩小教育差距。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以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素质教育还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推动教育从应试导向转变为全面发展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7]-[11]

2.3. 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对各类学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它能够有效提升所谓“底部”学生的成绩,但对顶尖学生的创造力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限制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减少他们冒险和质疑的精神,降低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12]

应试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应试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填鸭式和投机式,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现代延续[13]

目前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能力培养,这导致了一些学生虽然分数高,但实际能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系统需要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和均衡的发展[14]

3. 当前初中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应试教育弊病仍存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教育的陈旧化和模式化[15]。首先,从教学内容的陈旧化来看,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基本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甚至在某些地区,教材完全相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妥的。尽管初中生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相近,但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简单的模仿教学内容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由于教材内容的传统性,许多课堂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变化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满堂灌”和“填鸭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听教师讲解语法和知识点,然后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教师没有在课堂设计上投入精力,课堂变成了教师单向展示和讲解课本内容的场所。长期这样下去,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更缺乏实践机会。对于学生而言,英语课变成了一堆难以理解的语法和单词,以及教师复杂的讲解,除此之外,他们几乎一无所获。

3.2. 素质教育停留在表面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这一理念似乎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实现素质教育改革,首先需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尤其是中高考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然而,目前我国中高考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创新性以及评价体制的多样性也是关键所在[16]。但对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而言,考试仍然是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最直接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同时,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英语逻辑思维阶段,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难以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英语教学,无论是语法还是知识点,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讲授时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忽视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设计,只顾单向灌输,导致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严重脱节[17]

4. 初中英语素质教育教学的趋势

4.1. 不断强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当前,初中英语教育与心理学教育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主要得益于心理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心理学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深化了我们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并对英语教学观、英语哲学观、英语学习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有力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18]

4.2.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课堂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成本的降低[19]。这一技术使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而是可以跨越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超越书本知识,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和网络的海量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显著,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情景、语法规则和文章分析,通过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也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采用,并显示出显著的效果。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生这个兴趣驱动的年龄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文字和语言转变为吸引人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教学理念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综合化

当前,许多体现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如自学辅导式、英语建模式、实践活动式等[20],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教学模式和英语学习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初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教学领域,出现了包括“MM”在内的一些综合实验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初中英语教学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单一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始向综合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兴趣至上。对于无法激发兴趣的内容,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除了考虑教学内容,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求新欲和求趣心理,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从而牵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需求。当学生对语言产生兴趣时,他们将不再将英语学习视为负担,而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例如,在教授含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为了巩固该句型的用法,可以设计“if接龙”游戏,让学生用“if”造5个句子,要求前后意思连贯,逻辑性强,引导学生动脑动笔。

4.4. 教学重点由“教”转向了“学”

近年来,教育思想不断进步,新兴的教育思想如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等得到传播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人们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活动是群体行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是将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中,这样才能发挥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实际上,与教师的“教”相比,学生的“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教师应更加关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掌握英语思维,并在语言学习中获得喜悦和成就感。为此,教师需要做到:(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3) 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随着教学模式的更新,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需要真正树立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意识,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课堂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轻松自在的,以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同时,学生也需要摆脱原本依赖教师传授的思维误区,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独立自主地展开思维活动,并与教师、同学广泛交流,实现对英语的多层次、多角度学习掌握。

5. 如何平衡初中英语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5.1. 教育行政部门应履行职能,同时保证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应致力于营造一种行政支持、专家主导的教育生态。教育行政部门需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教育任务,整合教学资源,并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与平台[21]。同时,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应减少行政干预,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鉴于英语教学涉及引导学生学习全新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有所不同,英语教师应有权对课堂进行专业化设计。教育行政部门应保障初中英语教学的自主性,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将英语教学与中考改革相结合,加强学生英语听力训练,提升对原版英文期刊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或组织英语教师团队外出学习,参观全国典型的英语教学实验校,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22]

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保障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能确保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效率,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这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精神健康,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

5.2. 家庭教育不可缺失,家长应注重学生情感和精神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家校理念不一致等引发的教育矛盾[23],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转变,其局限性日益显现。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难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实质性进步。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发展,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以及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育活动。例如,家长可以与学校合作,关注并提高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家长不应过度为孩子报名各类英语补习班,而应将重点放在情感培养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上。具体做法可以包括在家中设立英语角,购买英文原版期刊和报纸,以及通过家庭观影活动,如观看《生活大爆炸》《绝望主妇》等美剧,不仅提高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地道的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毕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同时也是通过英语这一西方文化载体,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情感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5.3. 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

在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与学生成绩的提升并非相互排斥,实际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可以相辅相成[24]。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新的导入环节,这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能够使整堂课的效果显著提升。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摒弃陈旧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25]。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应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这是许多教师常犯的错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在校八小时”制度的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英语教学应紧跟中考改革的趋势,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准备,以确保课堂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和高效。

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对提升学生成绩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小组讨论能够将初中英语的知识点和考点融入到生动活泼的讨论和口语练习中,这也正是当前中高考对英语学科成绩的重要评估标准。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活跃、互动的课堂环境,以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新素质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挑战。实际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努力,初中英语教学可以同时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1) 课堂效率:重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是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应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课堂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2) 家庭教育的补充: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补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3) 办学自主权:确保学校和教师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水平的共同提升。这不仅能够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包雷. 高考改革: 引导有效学习 抑制应试教育[J]. 中国考试, 2021(2): 8-9.
[2] 王文龙. 中国应试教育体制改革: 治标更要治本[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 31(3): 5-9.
[3] 李梅亚, 赵金玥. 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思考——以衡水中学为例[J]. 收藏与投资, 2017(9): 163-164.
[4] 佟庆伟, 孙倩.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个体素质结构理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3): 103-109.
[5] 邹凌.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辨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6] 梁馨月. 试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基础[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6): 227, 229.
[7] 王安民. 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J]. 软件: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4(12): 154.
[8] 杜成艳. 漫画艺术与中学生素质教育[J]. 艺术百家, 2007, 23(A1): 212.
[9] 陈文君. 浅谈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 大众文艺: 学术版, 2014(17): 230-231.
[10] 赵桂花. 关于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5): 111-112.
[11] 多加. 论美术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2014(29): 177.
[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学认识论编写组. 教学认识论[M]. 北京: 燕山出版社, 1988.
[13] 王策三. 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5): 26.
[14] 钟启泉. 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7(3): 112-122.
[15] 焕琪. 学科教育展望丛书外语教育展望[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5-18.
[16] 周刚.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校园英语, 2021(43): 237-238.
[17] 肖建国. 英语教学与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1(1): 45-58.
[18] 金丽莎.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布置[J]. 比较法研究, 2010(12): 61-89.
[19] 杨玉霞.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改革[J]. 教育与研究, 2024(6): 184-186.
[20] 王秀荣.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讲师学院学报, 2011(4): 18-21.
[21] 吴天昊. 教师期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9353-93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445
[22] 孙珍珍.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6): 18-20.
[23] 信达.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创新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 2024(3): 89-91.
[24] 林霞.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J]. 文科爱好者, 2023(2): 64-66.
[25] 李爱华.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作业的特点[M].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1: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