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角下文科实验教学的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Visualized Study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Liber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An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e.2025.15118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赖淑鹃, 许 磊, 姜志永, 高 超*: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夏 敏: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文科实验教学教学改革“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Liberal Arts Teaching Reform
摘要: 新文科的构建与发展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与时俱进的新航标,更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关键步骤。其中,文科实验教学作为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策略,对于实现新文科的教育愿景至关重要。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深度剖析文科实验教学的动态趋势、聚类识别当前研究的前沿焦点,并评估在新文科建设框架下文科实验教学所显露的缺陷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文科实验教学未来策略性改进的可能路径,力求为文科实验教学的优化与革新提供数据驱动的洞察与指导,推动其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NLA) not only represents a new beacon for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within the real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but also constitutes a critical step in line with the evolving trends of the era. Among the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liberal arts is a key strategy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which is essential for realizing the educational vision of the NLA. This study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inherent needs of NLA construction by innovatively employing CiteSpace software for scientific data visualization. The aim is to utilize this advanced tool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trends in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dentify clusters that represent the current frontiers of research, and assess the shortcomings and challenges reveal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LA construction. Building upon this foundation,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explore potential pathways for strategic improvements in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iming to provide data-driven insights and guidance for its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endeavor seek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era, thereby better serv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文章引用:赖淑鹃, 许磊, 姜志永, 夏敏, 高超. 新文科视角下文科实验教学的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1): 1352-13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87

1. 引言

2018年8月,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中共中央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的概念。之后在2019年,随着“六卓越—拔尖”计划2.0的开启,“新文科”建设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教育创新来提升文科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1]。在此背景下,文科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基石,面临在新文科导向下革故鼎新、突破传统框架的迫切需求,需在继承中创新,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契合的实验教学新生态,以弥补过往实践中的缺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梳理传统文科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明确当前研究的现状与热点,揭示存在的问题。遗憾的是,关于文科实验研究领域的可视化成果展现仍相对有限,其研究热点与学术脉络尚未得到充分的彰显与系统梳理。鉴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自2000年5月23日至2024年3月22日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279篇相关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本研究旨在全面整合并提炼该时间段内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示“新文科”环境下的研究趋势与核心议题,归纳了国内学术界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上的成就,旨在为新文科背景下文科实验教学的优化与革新提供科学的参考坐标与实践指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数据

本文选用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科实验教学”为主题关键词,并采用“精确匹配”的检索策略,时间跨度设定为2000年至2024年,最终检索执行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在检索过程中,仅限于中文期刊文献,并排除了外文文献。初步检索结果中共计313篇中文文献,经过筛选去除了诸如无署名公告、机构声明及介绍等非实质性的文献后,确定了279篇具有研究价值的数据文献。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并借助可视化技术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领域的热点演进及前沿趋势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文献数据设置参数并进行处理,设置时间参数为2017~2024年,时间跨度为1。进行发文量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前沿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关键词突现表,挖掘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前沿趋势。

此外,为了补充图谱分析,本研究还使用Excel软件对文献发表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结合对关键词及关键文献的深入解析,本研究梳理出了当前“新文科”背景下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热点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提供了前瞻性的分析与参考建议。

3. 研究现状

3.1. 发表的基本情况

分析某一时间段内的文献发表量变化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活跃度与学术关注程度[2]。为此,本研究设置了纵轴表示文献发表数量,横轴表示发表年份,并据此绘制了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文献发表量分布图(见图1)。通过对该分布图的分析可见,在2000年至2024年间,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特定的时间序列特征。在此期间,总计发表了279篇相关文献,发表量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形成类似“山峰”的形态。具体而言,在某些年度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趋势,而在其他年度则观察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这种起伏表明了该研究领域随着时间推移而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研究兴趣的变化。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output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Liberal Arts in China (2000~2024)

1. 我国文科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分布图(2000~2024年)

根据图1展示的数据并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2000~2024年我国关于文科实验教学的发文数量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近来有回升趋势;从发文时间与发文量来看,2000年至2006年是探索阶段,文献虽有发展但处于低水平,国内学者对此领域尚未给予足够重视;2006年到2011年是快速发展阶段,关于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呈显著增长,在2011年达到峰值38篇,该阶段内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补充通知》(教高[2007]10号),促使高校积极响应政策,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评审工作,从而增加了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从2011年至2019年文献发表量开始缓慢下降,进入衰退阶段;而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文献发表量则有回升趋势,虽然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但仍显现出上升的趋势;结合社会背景,2019年随着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开展以及“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文科实验教学成为推动文科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关于我国新时代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会再次兴起。

3.2. 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通过运用CiteSpace这一可视化分析软件,并设定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以进行合作网络分析,我们观察到节点的尺寸与各作者的文献产出量成正比,即高产作者对应的节点尺寸更大。分析结果显示,所生成的网络包含共计410个节点及292条连边,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0035。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里,依据文献发表数量排序,前六名作者分别是朱科蓉、肖升、武文颖、潘蕾、梅雪以及王勇。这一分布揭示了这些作者在其研究领域内的活跃程度及影响力。

其中,北京联合大学的朱科蓉发表论文最多,在2010~2016年间发表了8篇关于文科实验教学的文章,主要聚焦于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特别是文科综合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问题、运行模式、意义、策略、开放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理念等关键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五结合”途径培养文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共同探讨了文科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低效用率、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模式单一、技术与师资不足、实践与理论脱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涵理解不准确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增加实践项目、开放、多模式创新、整合教学、综合课程体系、实践导向、灵活方法、提升管理与队伍、结合途径等,旨在提升文科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3]-[6]

图2的合作网络图中,朱科蓉、韩建业、杨积堂与张宝秀各自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作者集群。这表明他们的研究工作对该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并且可能揭示了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焦点。此外肖升、梅雪、徐平构成的作者群,主要研究文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运行机制、管理、平台建设、评价等多个维度,强调了人文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探讨了教学创新,以及管理与资源共享和协同教学示范作用,为文科实验教学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7] [8]。刘鹏、张润杰、刘秀凤、岳山等人研究时间更长,于伟、吴同成是新进的研究者,纵览全图,虽然可看到较多合作,但呈现少量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大规模合作模式并未形成。

Figure 2. Graph of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2. 作者合作图谱

3.3. 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Institution模块对特定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揭示不同机构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活跃度及合作模式。根据分析结果,网络中共有290个节点(Nodes),代表了290个不同的研究机构;64条连线(Links)反映了这些机构之间存在的合作关系。网络密度(Density)为0.015,这表明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这些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对稀疏,整体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可能意味着该领域内各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频率不高。

图3揭示了在实验教学研究领域内,从发文数量而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发表数量最多,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紧随其后。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观察,首都师范大学是较早涉足此研究领域的机构之一。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这些机构在该领域内拥有较高的研究活跃度,但它们的研究活动多限于各自机构内部,跨机构的合作相对较少。这种局限性可能阻碍了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深度融合,不利于培养出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影响到新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鉴于此,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Figure 3. Graph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3. 研究机构图谱

4.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4.1. 热点研究分析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了一个包含275个节点和497条连线的可视化图谱(见图4)。该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132,显示出关键词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稀疏,但整体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内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联性。

在图谱中,“新文科”和“教学改革”等术语因其出现频率较高而成为了显著的节点。考虑到初始检索时使用了“文科实验教学”作为关键词,因此在后续分析中排除了诸如“实验教学”“文科”“文科实验”以及“文科综合”这类与核心主题高度相关的词汇,以避免重复并聚焦于更具体的议题。

基于上述处理后的数据分析,我们提取了排名前十的与我国文科实验教学密切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并将其列于表1中。这一过程有助于识别研究领域的重点与趋势,为学者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指导进一步的研究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发现当前研究热点,还能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前沿。

Figure 4. Graph of co-occurrence of themes and keyword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in the Liberal Arts (2000~2024)

4. 2000~2024年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主题词、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in the Liberal Arts in China

1. 我国文科实践教学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

频次

初始年

中心性

新文科

32

2019

0.15

教学改革

13

2008

0.13

人才培养

13

2010

0.05

高校

11

2008

0.07

虚拟仿真

11

2017

0.04

教学模式

10

2005

0.08

示范中心

10

2011

0.06

实验室

8

2006

0.03

教学方法

7

2004

0.05

建设

7

2008

0.04

结合图4表1可以看出,频数排名位列前十,且中介中心性接近0.1的关键词有“人才培养”“高校”“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示范中心”“实验室”“教学方法”“建设”等。其中,“新文科”和“教学改革”两个关键词的频数排名较为靠前,中介中心性均达到0.1,且这两个关键词的中心性远远大于后面的关键词中心性,可以确定这两个关键词是文科实验教学的主要研究热点。根据图谱可知,在2019年之前,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文科实验教学改革。结合后续关键词的初始年份推测,2019年以前文科实验教学围绕教学改革热点的主要改革内容涉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高校”“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另一个中心性高达0.15的关键词初始年是2019年,据此可以推断2019年以后的研究热点转向了“新文科”。

为了探索热点关键词之间的时间关联性,本文借助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图5),展示了各个关键词节点随着时间推移的动态联系。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将具有显著共词关系的节点聚合形成不同的类别,进而观察这些聚类随时间的变化轨迹。这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从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我国文科综合实验教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脉络。

根据图5所示,针对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研究活动大致围绕着九个主题展开,这些主题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0至#10。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间段内研究兴趣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时期研究主题的演进规律。这种时间序列上的可视化分析有助于识别特定时期的学术焦点,并为未来的科研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Figure 5. Timeline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5. 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

根据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可以看出:

(1) 聚类“#1新文科”与其它多个聚类之间的连线较为密集,而且是以新文科为重要关键词向前后四周扩散,表明该聚类与其他聚类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这种紧密的连接关系暗示了“新文科”这一概念在不同研究主题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促进了跨领域知识的融合与交流。这一主题不仅衔接了先前的研究,同时也是推动其它相关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该主题的细化研究方面有虚拟仿真、新文科、地方高校、文科、实验。

(2) 从关键词聚类发展的时间线分析,排除搜索关键词,自2010年以来持续的热点聚类有#5教学改革和#7人才培养。结合前面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这表明教学改革一直是文科实验教学领域文献研究的重点方向。而人才培养一直都是文科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3) 这一领域关键词聚类热度2019~2024热点有#1新文科、#5教学改革、#7人才培养,其中#新文科的中心性最高。自2019年“新文科”概念提出以来,要求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9]。随着国家进入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具备更广泛的学科背景、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强的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在2019年以后,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开始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新文科”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主题下的两个核心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研究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也为文科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总体来说,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国“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这两个大议题,2019~2024“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新文科”这个大议题,聚焦“人才培养”“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高校”“示范中心”“实验室”“教学方法”“建设”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

4.2. 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频率显著增加的关键词,这些词汇往往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前沿与趋势的变化。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了2000年至2024年间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25个突现词(见图6),数据显示,“新文科”的突现值达到了14.48,再次确认了“新文科”是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并处于实验室教学研究的前沿位置。新文科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引入新技术,并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文科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两个模式进行推动,一是适应已有的科学技术和当下的社会需求,推动学科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二是对接新领域的科学知识和社会需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以适应新领域对文科人才的要求[10]。新文科发展旨在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跨学科合作、实践项目和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跨界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文科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兼具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路径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能促进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新文科理念下对人才的要求。文科实验教学需要积极响应新文科的发展理念,在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此外“虚拟仿真”突现值虽不及“新文科”,但也也是文科实验教学的另一个研究热点。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开始要求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交互式学习能力。面对这些新的现实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因其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交互式学习能力,开启跨专业、跨院校的资源共享模式,由此成为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对于新闻与传播等文科类专业而言,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资源和时空限制,难以实现在场感与沉浸式体验,流程实训与环节完备不足,缺乏对空间感与创意思维的培养,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以很好弥补这些不足,成为文科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2000~2022年期间以“文科实验教学”为关键词的期刊共329篇

Figure 6. Burst analysis of keyword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in humanities (2000~2024)

6. 关键词突现分析

文献作为数据样本,从文献“发文时间”“发文量”“关键词”等方面开展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从发文时间与发文量来看,发文数量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近来有回升趋势。研究阶段可以分为初步探索阶段(2000~2006)、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回落阶段(2011~2019)、重新探索阶段(2019~2024)。反应了国内文科实验教学研究前期响应教育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而出现高峰,以及后面推进四新建设而重新开始重视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可以看出文科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紧密联系。

(2) 从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来看,国内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代表学者有朱科蓉、韩建业、杨积堂、张宝秀等,学者间的合作呈“小聚集式”特征。

(3) 从研究机构来看,发文量较多且具有代表性成果的研究机构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等,合作密切的研究机构大都是机构内合作,个别存在较固定的机构合作,但总体来看多数研究机构为独立研究。

(4) 从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来看,国内文科实验教学领域中关键词出现最多的为“新文科”“教学改革”等。在时间上,2010~2019年主要的研究热点是“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2019~2024年“新文科”主要的研究热点,聚焦“人才培养”“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高校”“示范中心”“实验室”“教学方法”“建设”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

(5) 从研究热点的突现结果来看,当前的研究热点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相一致。在新文科发展理念下,文科实验教学作为培养符合新文科理念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助推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探索新文科发展途径成为文科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虚拟仿真技术由于可以弥补传统文科实验教学缺陷,成为文科实验教学下有效推进新文科发展的具体研究方向。

5.2. 趋势展望

在我国新文科背景下,国内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正逐步拓展、革新,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正逐步深化。但总体来看,国内文科实验教学领域研究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实验平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未来改进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首先,师资队伍方面,应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意味着不仅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还需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如虚拟仿真等新型教学手段。同时,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保持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加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比例,以适应新文科教育的需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及时更新教学大纲,使之融合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边界,设计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模块。引入新兴技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更多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在教学理念上,应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将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应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习惯,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最后,在实验平台方面,应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跨校共享的虚拟实验平台,减少物理实验资源的局限性。同时优化现有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确保实验环境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避免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构建灵活多样的实验环境,支持不同类型的文科实验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模拟经营等,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情境下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文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文科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202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文科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改革探索”(202228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EB/OL]. 中国网.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4/tjx/mtjj/201904/t20190430_380243.html, 2019-04-30.
[2] 胡国强. 我国混合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J]. 高教论坛, 2020(12): 114-123.
[3] 朱科蓉. 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 87-91.
[4] 朱科蓉, 韩建业. 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4): 144-147.
[5] 朱科蓉. 开发“五结合”途径培养文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2): 7-10.
[6] 朱科蓉, 韩建业. 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9): 15-17, 27.
[7] 徐平, 肖升, 罗雪春, 张衡, 梅雪, 孙宇.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任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 1-6.
[8] 梅雪, 肖升.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协同论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 7-10.
[9] 黄福涛. 从西方高等教育的几次兴盛看文化交流的作用[J]. 吉林教育科学, 1992(2): 15-18.
[10] 周毅, 李卓卓.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6):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