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有关人际语用学的研究发展迅猛,中国学者更加注重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进行人际语用学的本土化研究。基于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情原则出发来研究古装电视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可以总结出适合中国人之间和谐相处之道。自该剧2018年热播以来,人们对于剧中涉及的衣食住行的研究颇多,而对剧中涉及人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该剧背景为北宋时期,以幼年丧母的女主盛明兰为故事主线,讲述官宦家庭里不受重视的庶女生活之不易以及明兰出嫁后成为侯府太太后的复杂生活。剧中人物关系跨度很大涉及君臣、家人、朋友、夫妻、婆母、姐妹、翁婿等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建构与维持颇为不易。从人际语用学的人情原则来研究该剧,可以学习借鉴北宋时期人们是如何建构与维持人际关系,从而帮助现代人更好地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的交际烦恼。
2. 人际语用学
Locher & Graham (2010)第一次提出人际语用学的概念,表明它旨在研究如何在社交场合通过使用语言来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这表明人际语用学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本身问题,更强调语言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1]。早期研究以Lakoff (1973)的礼貌规则[2]、Leech (1983)的礼貌原则[3],和Brown和Levinson (1987)的面子论为代表,集中在个体的语言使用者如何实施礼貌或面子策略[4]。一些研究者(如Enfield, 2009; Arundale, 2010a; Spencer-Oatey, 2011等)意识到,人际关系应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5]-[7]。近年来,人际语用学研究更多体现为三种视角:基于面子的关系研究、基于(不)礼貌的关系研究、强调将关系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例如Arundale (1999; 2006; 2010b; 2013)的面子共建理论从关系的角度重新定义面子[8]-[11];例如Haugh (2015)认为(不)礼貌是特定语境下话语参与者的评价和理解行为,并将其置入于(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协商与交际实践中[12];例如Spencer-Oatey (2005; 2008)提出人际和谐管理模式[13] [14],其中关系是一种人们对人际之间(不)和谐、(不)顺畅或热情/冷淡的主观评价[15]。由于前面所做研究只是提出诸多普遍性的人际语用学理论,但在文化语境研究上仍然有不足。并且传统理论模式缺少对关系的专门解释与概念化,主要是从静态的视角,把关系看作影响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16]。在这种情况下,冉永平、赵林森(2018)在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文化语境下的人情、面子和情面等主位(emic)概念,提出了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见图1) [17]。
总之,前期的研究者主要是对人际语用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解释说明,学术界对人际语用学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后面的研究者更多是借助人际语用学理论来分析不同研究对象,例如曾艳萍(2017)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对《围城》中不礼貌话语现象进行研究[18]。
3. 人情原则
冉永平(2018)探究汉语文化语境下的人情实践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制约作用,提出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护的人情原则,并进行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阐释[19]。人情原则是一种人际语用互动原则,人情是中国人建立与调节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稳定和增进[20]。人情原则是交际双方或多方之间情感与情绪的通晓、移位与移情,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护的一种人际语用原则。冉永平、赵林森(2018)结合汉语文化语境下本土化的人情、情面和面子等主位概念,提出了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见图1),是人际语用能力的本土化的新成果[17]。何自然(2018)指出由于文化和思维结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使用语言来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和策略也会有所区别。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语言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变化,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五大方式与策略[21]。此外,冉永平(2018)指出我国人际语用学的前沿研究主要探讨了人际语用在不同理论视角与不同语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相关问题[19]。
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人际语用学本土研究——中国知网。
Figure 1. Approaches to implementing Renqing Principle
图1. 人情原则的实现方式
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人际语用学本土研究——中国知网。
Figure 2. The reciprocal model of Renqing communication (A: benefactor; B: beneficiary; R: Renqing)
图2. 人情交际的互惠模式(A:施惠者;B:受惠者;R:人情)
人情原则可对西方学者提出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进行修正,比如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模式”[22]不仅涉及面子管理和社交权管理,还应该涉及人情、情面等“情”的利用,才可能更好地解释汉语文化语境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及其有效管理。汉语语境下的人情与情面是制约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护的本土化因素[17],是汉语人际语用学应该涉及的重要内容。
后面有关人情原则的研究多是从人情原则视角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例如:宋炳辉、王轶(2023)从人情原则视角下对电视剧《流金岁月》进行语用探究[23];周敏捷、朱德付(2020)从人际语用学的人情原则对电视剧《都挺好》进行语用研究等[24]。人情原则是人际语用学中国化的本土产物,可以对中国的人际交往(不)和谐进行合理解释,并可以给出不善交际的人一些指导借鉴。
4. 电视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人情原则
汉语文化语境下的人情实践是互惠性准则的具体表现。人际关系就是基于礼貌、面子、人情、情面等互惠性特征的一种动态平衡与调节,它是实现人际缓和与和谐的基本保证。只有当交际双方遵循了互惠性的人情原则(见图2),即给予人情和回报人情,才有助于建构与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违反了人情原则的互惠性,则容易出现人际冲突。这是人情原则影响人际关系的两类表现。
4.1. 人情原则的遵守
4.1.1. 人情实践
1) 人情的给予(人际关系和谐的维持)
人情原则的遵循首先体现在人情的“给予”或“付出”,交际一方为了修复与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向另一方提供帮助,表示关心、关怀或同情,或在公共场合给对方面子,可以简称为“送人情”或“给面子”的社交实践[17]。
例1:《知否》中沈国舅因为宠妾灭妻,导致他的正妻在分娩难产时,遭到妾室的故意为难差点去世。女主盛明兰因为幼年时母亲难产去世的痛苦经历,她不愿意沈国舅的正妻也遭受这个下场,所以仗义出手,最后母子平安。经此事之后,沈国舅的正妻张大娘子与女主明兰成为了生死之交。
张大娘子正在痛苦分娩中,赵太医却被小妾扣押着……
盛明兰:怎么了?赵太医呢?
侍女:奴婢带人去了邹小娘那儿,跟他们说这边等着生孩子,让他们把太医叫出来,谁知道邹国舅爷甩了我一巴掌,说没见过什么太医。
盛明兰:你亲眼看着太医被他们扯去?
侍女:是,就算上了开封府衙,奴婢也这么说。
盛明兰提刀带着侍女和小厮去小妾院里……
盛明兰呼喊着:赵太医 赵太医……
……
邹国舅:你这妇人在做什么?太医早就走了。
盛明兰:搜院!
……
盛明兰用刀抵着小妾脖子……
侍女找到赵太医:是他们把赵太医扣到后院喝茶,奴婢赶到时,太医急得直跺脚。
明兰打算带着太医走,邹国舅在后面不依不饶……
邹国舅:你算个什么东西,敢从我妹妹院里拖人走,我身负重病,你拖走郎中,你想置我于死地啊你……
明兰立刻砍伤了邹国舅的手臂……
明兰:我孩子时就见过这招了,但我不是孩子了。
明兰霸气将太医带走,最终,张大娘子顺利生产。
从这段对话中,明兰救了张大娘子和孩子的性命。明兰即使自己怀有身孕,却不顾自身安危,拿剑护张大娘子。明兰此举给了给予张大娘子很大的人情,维护了双方挚友关系。这件事为后面明兰丈夫顾侯倒台时,张大娘子依然愿意帮忙以及出席明兰孩子的满月宴等做铺垫,这符合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护所体现的互惠性。
2) 人情的给予(人际关系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例2:人际关系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顾家大郎自知自己时日无多,想死后将自己的妻儿交托给顾廷烨照顾,但是在此之前大郎自知跟弟弟的关系一向不好,于是向弟弟顾廷烨送了很多人情。
顾大郎跟顾廷烨一同进了祠堂……
顾大郎:昨夜我已修书上表,代替亡父,请封你的生母白氏为诰命,并为她立传写入宗谱,想必不日便会有圣旨降下,你如愿了。
顾廷烨:既然大哥答应了,我自然也会帮顾家去救人。
……
顾大郎:我也没有多少日子了,也不会过继子嗣,将来顾家终究是你说了算。你嫂嫂和你侄女我就托付给你了。
……
(最终,顾廷烨同意了顾大郎的托孤。)
这段对话中,顾家大郎满足之前弟弟顾廷烨提出让生母白氏入祠堂、并请封为诰命的要求;除此之外,不惜得罪后母小秦氏以及同宗族的人,也要把顾府的财产明细交托给弟弟等等。这些行为是对弟弟顾廷烨进行了人情的补偿,缓和了双方的兄弟关系。人情的给予是一种体贴或移情行为[25],而不仅是面子问题,存在“情”的介入和利用。顾大郎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他需要弟弟在他死后,帮忙照顾他的妻儿。弟弟顾廷烨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是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护所体现的互惠性特征。
3) 人情的回报
除了人情的给予以外,人情原则实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情的回报或补偿。交际一方既有接受人情给予的权利,也有回报另一方人情的义务,这体现了交际主体之间的互惠性特征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人情的回报可以是对所欠人情进行物质方面的偿还,也可以向对方表达感谢[17]。
例3:
男主顾廷烨落难期间,旁人都对侯府避之不及,明兰孩子的满月宴很少有人参加,怕引火烧身。四姐墨兰正嘲笑明兰如今的落魄时,那些曾受到明兰帮助的人,如:张大娘子、明兰的闺蜜余嫣然、宥阳老家的亲戚……都过来给明兰撑场面了。
盛墨兰:我瞧着一个人都没有,挺好的,菜都上啦,正好拿下去再热热,还能吃上两三顿。
……
盛墨兰:懂不懂啊,这种热了再吃、热了再吃、热了再吃的,方叫家有余庆呢!
……
张大娘子来参加明兰孩子的满月宴
张大娘子:她盛明兰的席面想向来是金贵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
余嫣然:你看!百鸟朝凤,多灿烂啊,我祝你吉祥如意万事顺遂
盛明兰:好!好!快进去吧!
这段对话发生在顾侯入狱倒台的时候,对比大多数人的避之不及,那些愿意来明兰孩子满月宴的这些人大多都得到过明兰的帮助(人情),如:好闺蜜嫣然,剧中明兰两次不顾后果地帮她,维护了双方的闺蜜之情;如:张大娘子,明兰救过她和她孩子的命,维护了双方的挚友之情;如:宥阳老家的盛淑兰,明兰帮助她成功和离,维护了堂姐妹之情等等;所以这些人的到来是对明兰给予人情的偿还,完成了人际关系建构和维护所体现的互惠性,遵守了互惠性的人情原则,所以就出现人际关系和谐现象。
例4:男主顾廷烨因为护妻杀了明兰的姨母康王氏,被后妈小秦氏、康王氏的母亲王老太太等诬陷入狱,后被判为发配流放。顾廷烨的倒台,其他人都避之不及。明兰想进宫面圣,为顾廷烨说情,但屡次被拒。张大娘子感念明兰之前给予的人情,选择帮助明兰。
张大娘子:好妹妹,你进不了宫,我可以。
(明兰扮着女使的模样,随着张大娘子进了后宫)
张大娘子:娘娘不会真信那些混账事都是顾侯做到吧?
皇后:你也不用旁敲侧击来试探我,那顾二也是混账到头了……
明兰连忙说:王家说的都是谎言,小秦氏和她是一丘之貉。
皇后被吓了一跳……
明兰:我家官人虽有罪责,可他也是护妻心切啊……
皇后:我自然是信你家顾侯,可王家真真切切死了个女儿……
(皇后给了张大娘子一个白眼)
明兰:娘娘,白家和小秦氏是想拆了我们家,拆掉陛下和他的助力人啊。
张大娘子怕殿前明兰失仪,一直在劝阻明兰……
这段对话中,张大娘子冒着被皇后追责的风险让明兰乔装成女使的样子进宫见皇后,让明兰有机会为夫求情。并在明兰向皇后进言的过程中,一直在守护着明兰。张大娘子的表现维护了彼此之间的挚友关系。张大娘子先前接受过明兰的人情,所以有回报明兰人情的义务,张大娘子也做到了,这体现了交际主体之间的互惠性特征。张大娘子将欠明兰的人情转换为明兰危难时提供帮助。二人互相为了对方做冒险的事,实现了双方人际和谐的转变,并维护和增强了双方的感情。
4.1.2. 面子实践
1) 面子的维护
例5:女主盛明兰是盛府的庶女,嫁给顾廷烨属于高嫁,按理说顾廷烨不需要亲自上门迎娶,但顾侯考虑到明兰处境的不易,选择亲自上门迎娶……
此举给足了明兰面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成功建构了双方的夫妻关系,遵守了人情原则,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为以后幸福的生活做铺垫。对比明兰的四姐盛墨兰当时出嫁时也是高嫁,但是梁晗并没有亲自过来迎亲,违反了人情原则,此举一定程度上,对彼此的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为墨兰后面的悲惨生活埋下了伏笔。
2) 面子的提升
例6:《知否》中,男主角顾廷烨想向盛家提亲,为了提升盛家的面子,特意对盛家进行夸赞,尤其表达了对盛纮的赞美,称赞其高尚风骨,其溢美之词让盛纮喜不自胜,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顾廷烨:想当初兖王叛乱围城的时候,所有人都吓得尿裤子了,看见叛军的刀枪恨不得跪地称臣,只有你们父子二人临危不乱、泰然自若。就这份气节,已让我佩服万分。
长柏:(被夸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顾廷烨:如今新帝登基,我也算是平步青云了,你们不奉承讨好,这叫贵贱不移。我想若是我日后落魄了,也定能共患难。这样的岳家,你让我上哪找去?
长柏:你这说的是我们家吗?我听的自己都脸红了……
长柏向父亲盛纮传话:仲怀(顾廷烨)还说了,现在虽然上他家提亲的人多,但都是一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他根本瞧不上人家,盛家虽非世家大族,但也是清流门第。他们侯府出身武将,一直是仰慕书香门第的,求娶如兰倒是他高攀。
盛纮:他说的?我原本以为他不过是个愤世嫉俗的愣头青呢,凭着偶然的功劳才飞黄腾达,不想竟也是个通情达理、有眼界、有见识的。
(最终同意了顾廷烨的求娶。)
这段对话中,顾廷烨在言语上赞赏盛家一门清流来提升盛家的面子,并且还进行自谦,让盛纮以及盛长柏感到受尊重、有面子,就是“给人情”的具体表现。此举维系了顾廷烨与长柏的朋友关系,还建构了与未来岳父的翁婿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遵守了人情原则,最终达到了求娶的目的。
4.2. 人情原则的违反
人情原则的违反主要是其互惠性的背离,不给人情、不还人情等都会破坏人际关系的语用原则,并带来负面的人际效应,如引发人际冲突、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解构性语用效果,或因为交际一方未遵循该原则,而引发另一方的不礼貌性评价等[12]。不给人情或不领人情、不还人情、算人情账等,都是违反人际交往中互惠性人情的实践表现[19]。
不领情、不知恩图报
例7:女主盛明兰的堂姐盛淑兰嫁了个穷秀才,家中生活全靠女方的嫁妆度日。那秀才不但不感恩还软饭硬吃,竟然娶了个妓女进门,这个做法违背了盛淑兰家的祖训:不跟妓女共侍一夫,激发了双方的矛盾。
盛淑兰的母亲:我儿嫁入他家,如今不到三年,为他张罗姬妾的事情就有十二三,你有什么脸面说她不贤不孝?
孙秀才:就二十二三个,那不连个蛋都没生出来吗?如今外室有了身孕,他就应该低下头,把人家请进门,好好相待。
……
盛淑兰的妹妹:他家穷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房子、铺子、奴才全是我家置办的。
盛明兰:仆人也是你家置办的?
盛淑兰的妹妹:当然了。他家什么不是我家置办的?
根据以上语境,双方的冲突源于孙秀才要纳妓女为妾,违背了盛淑兰家的祖训在先,且多年来肆意挥妻子霍盛淑兰的嫁妆且没有偿还,欠了妻子的人情,不但不感恩,还软饭硬吃,违反了人情互惠准则。孙秀才违反互惠性准则导致和妻子的夫妻关系恶化,出现人际冲突。
5. 结语
本文基于冉永平提出的人情原则,通过研究电视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的人情原则的遵守与违反,旨在研究中国古代人际关系建构、维持技巧及其人情原则互惠性特征,并从中汲取与人和谐相处的智慧,如:送人情、给面子、偿还人情等,可以给现代不善人际交往的人一些交际技巧借鉴,帮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克服交际障碍,学会为人处事;该研究也可以对今后同类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并提供相关素材。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2023513)、2023年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模式下MTI学生翻译能力提升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YXM15)、2022年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项目编号:X2022044)、省级一流课程《大学英语A3》、E + 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教高函[2009] 27号)的阶段性成果。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