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创新绩效——以顺丰速运为例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Driv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Taking SF Expres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jlce.2025.14100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贾丽烨, 王 楠*: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可持续商业模式绿色创新绩效顺丰速运优化路径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F Express Optimization Path
摘要: 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创新绩效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推动可持续商业模式和绿色创新绩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标准。但在实践层面,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在推动绿色创新绩效发展中存在外部制度压力影响绿色新制度落实、供应链关系不紧密阻碍绿色新理念发展和企业专利落地不足以支撑绿色新技术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创新绩效,有必要将内外部制度压力相融合,实现自身可持续绿色发展;加大合作商间绿色合作,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增加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Abstract: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Promot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and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re important criteria for achieving the two-carbon goal. However, in practice, SF’s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as external institutional pressure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new system, the supply chain is not close to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new concepts, and the landing of corporate patents is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new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green inno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green development; strengthen green cooperation among partners and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文章引用:贾丽烨, 王楠. 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创新绩效——以顺丰速运为例[J]. 低碳经济, 2025, 14(1): 1-6. https://doi.org/10.12677/jlce.2025.141001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双碳发展目标,以实现低碳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物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行业,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绩效迫在眉睫[1]。顺丰速运作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挑战。在其可持续商业模式中,如何有效驱动绿色创新绩效,解决现存的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可持续商业模式是推动促进绿色新制度、绿色新理念以及推动绿色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推动顺丰速运绿色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为解决顺丰速运可持续商业模式在驱动绿色创新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物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借鉴意义,有必要对顺丰速运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现状及优化路径加以分析。

2. 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绿色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绿色创新过程中,通过采用环保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开发绿色产品等方式,实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目前大多数学者从绿色新制度、绿色新理念、绿色新技术3个方面来衡量绿色创新绩效[3]。因此,本文从可持续商业模式对顺丰速运绿色新制度、绿色新理念、绿色新技术3个方面的影响,阐述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4] (见图1)。

Figure 1.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on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1. 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影响

2.1. 制度压力推动绿色新制度的发展

在可持续商业模式下,企业面临的制度压力主要来源于其在适应外部政府制度环境时的多重挑战。随着各国减少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5]。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强制性,不仅要求企业遵循外部规制,还必须结合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特征,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压力体现为多个方面。首先,企业需要确保其运营符合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从而避免因违反规定而可能遭受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其次,企业在追求合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与自身业务模式相矛盾的要求,这就需要其进行内部调整,以便实现外部目标与内部实际之间的平衡[6]。最终,通过在可持续商业模式下的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外部制度压力,还可以推动自身绿色新制度的发展。

2.2. 绿色供应链促进绿色新理念的发展

绿色新理念是指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7],这种理念通常体现在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可再生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社会责任、绿色供应链等几个方面。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绿色实践,实现整体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绿色新理念的发展[8]。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和废弃处理,都可以进行绿色化改造,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供应链的推进不仅体现在企业与合作商的合作共赢,还在于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加注重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9]。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迫使企业将绿色新理念融入其核心业务战略。

2.3. 科技赋能手段推动绿色新技术发展

在可持续商业模式下,借助科技赋能手段,物流企业可以探索并实现绿色新技术的发展,以提高营运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加大研发投入,借助科技赋能,成为促进绿色新发展的重要手段[10]。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和运输规划,避免浪费和降低运营成本[11],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还可以评估绿色创新技术的实施效果,识别改善空间。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在运输调度、仓储管理等环节减少人工干预。总而言之,科技赋能是促进绿色新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增强技术基础以及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企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还能够在全球绿色转型大潮中占据先机,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最终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创造持久的价值。

3. 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绩效的影响现状

根据顺丰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顺丰启动了塑料包装废弃物全球成闭环回收再生项目试点;以及完成“双易”(易回收、易再生)胶袋的再生配方及制品研发,荣获“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认证”优秀评级证书。与此同时,可持续商业模式也推动了绿色创新绩效[12]。在外部制度压力推动绿色新制度发展方面,2023年顺丰通过推进低碳运输、打造绿色产业园、研发可持续包装等举措,实现自身碳效率较目标基准年提升15%,取得可观进展。与此同时,顺丰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绿色供应链促进绿色新理念发展方面,顺丰自2021年发布碳目标白皮书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绿色、低碳的一体化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服务能力。2023年顺丰为帮助某摩托车零配件公司解决仓库装箱效率低下、包材浪费严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顺丰为其定制了智慧装箱算法系统,大幅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空间浪费[13]。在科技赋能手段推动绿色新技术发展方面,2023年顺丰自研行业首个单级碳计算模型,基于实业业务数据,精准计算每票快件在各个运输环节使用不同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量。

3.2. 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绩效存在的问题

从可持续商业模式对顺丰绿色新制度、绿色新理念、绿色新技术的促进效果来看,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作用效果与同处于物流业的京东物流相比还有差距,影响了行业的积极发展。本文数据来源于《青绿数据》《顺丰可持续发展报告》《京东ESG报告》以及企业年报,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3.2.1. 外部制度压力影响绿色新制度的落实

外部制度压力是企业在推行绿色新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外部制度的强制性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从而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自2021年顺丰响应《巴黎协定》,发布《碳目标白皮书》以来,顺丰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政策以发展绿色创新绩效。虽然2021~2023年,顺丰通过绿色运输、光伏发电、绿色包装等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2023年达1,945,917t CO2e,较2022年1,557,816.4t CO2e增加388,100.6t CO2e。但是较京东物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范围1~2看,2023年顺丰碳排放总量为411.8万吨CO2e,是京东物流的1.5倍,远超其他企业。外部政府制度促进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未充分考虑企业现状,会导致企业无法将目光放在可以通过能源替代、改变运输方式等快速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上,进而阻碍绿色创新绩效的发展。

3.2.2. 供应链关系不紧密阻碍绿色新理念的发展

绿色供应链可以使包裹从源头减少污染,引导企业绿色发展[14]。2023年,顺丰与某全球奢侈品头部品牌签署“全链路物流之碳足迹系统、碳足迹管理”低碳战略服务协议意向书,正式启动针对物流供应链场景下顺丰主持的LNA+ (即“供应链级〈范围三〉碳中和加速”)计划。此计划不仅实现了对每一张运单碳足迹的精确计算,增强了品牌商与物流商在供应链服务中碳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而且还包含了一系列定制化的综合改进措施,旨在提升可持续供应链的气候韧性。这些措施将优化上下游物流商的运输方式,支持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减排与抵消活动,降低企业在环保合规方面的成本以及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气候风险,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运营能力和韧性[15]。京东不仅通过其自身一体化实现该目标更是与当地政府、生态合作伙伴等积极携手,在全国打造了多个标杆性的智能物流港项目,进一步完善服务国内外的新一代仓储骨干网络,助力区域范围内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与产业更紧密融合。由此可见,顺丰在供应链一体化发展与行业头部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绿色新理念发展进程缓慢。

3.2.3. 企业专利落地不足以支撑绿色新技术的发展

企业专利数量是体现科技赋能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而成果的落地则影响着新技术的发展。根据顺丰《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可知,截至2023年底,顺丰已有14个产业园光伏项目顺利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达64兆瓦,2023年光伏发电量达1839万千瓦。然而京东单个物流园铺装屋顶光伏总装机量已经达到114.48兆瓦。2023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33.63亿元,同比下降4.6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0%,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32.05%。根据京东《2023ESG报告》可知,京东全年研发投入35.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6%。综合而言,顺丰虽然研发投入资金较多,但专利落地效果远不如京东,尚未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不利于新技术的发展。

4. 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创新绩效的优化路径

为了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创新绩效,顺丰应从内外部制度压力相融合、加大合作商间绿色合作、增加研发投入等方面入手,解决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在推动绿色创新绩效中存在的问题。

4.1. 内外部制度压力相融合,实现自身可持续绿色发展

将外部制度压力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内部制度压力相结合,是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外部制度压力与企业自身情况未充分结合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将国家发展规划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走势调整企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步调一致,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并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号召,早日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第二,充分研读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将其财政拨款、税收减免等政策深入解读,以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发展绿色创新绩效。通过申请政府的绿色项目资金,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实施提供充足的财务保障。第三,在双碳背景下,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通过能源替代、改变运输方式等方面入手快速降低企业碳排放量。通过能源替代,逐步引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其次,优化运输方式,推广使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改进物流网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此外,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碳排放数据,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确保在日常运营中持续降低碳足迹。

4.2. 加大合作商间绿色合作,促进合作企业绿色发展

针对供应链合作关系不紧密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快递包装入手,帮助合作企业制定占地体积最小,材质更环保的包装方式,从包裹源头降低途中的碳排放。第二,加速乡镇物流点的建设,促进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建设物流前端为核心,科学配置物流运力,下沉揽收触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共同助力乡村发展。第三,顺丰在与合作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也鼓励它们分享成功的经验与资源,定期与合作伙伴举办绿色发展研讨会,分享各自的绿色实践与案例,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这种共享机制不仅增强了合作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也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中。

4.3. 增加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研发投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要素。针对企业专利落地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构建一支由专业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深入探索物流行业中的前沿技术,如智能仓储、无人配送、以及绿色包装材料等。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想法并进行研究与试验,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积累,从而增加高质量成果产出,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第二,建立“成果孵化”机制,将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确保科技成果能够及时进入实际运营环节,将技术创新与业务实践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第三,建立知识产权团队,定期开展专利培训,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确保创新成果得到及时申请和保护,避免技术流失和竞争对手的抄袭。同时,还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进一步扩大专利的覆盖范围。

5.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可持续商业模式下发展绿色创新绩效已成为必然选择。本文从绿色新制度、绿色新理念和绿色新技术3个方面阐述了顺丰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经分析发现,顺丰在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创新绩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外部制度压力影响绿色新制度落实、供应链关系不紧密阻碍绿色新理念发展和企业专利落地不足以支撑绿色新技术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将内外部制度压力相融合,实现自身可持续绿色发展;加大合作商间绿色合作,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增加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本文针对顺丰进行了研究,还有待从行业整体层面进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行业整体出发,提出更有借鉴性的建议,为顺丰以及中国的绿色创新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

河北地质大学MBA案例开发项目,全产链一体化赋能君乐宝乳业集团新质生产力培育实践,项目编号AL202407,202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田骏杰, 林梦嫚, 杨玉香, 等. 双碳背景下扶持政策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综合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 45(9): 145-151.
[2] 胡俊南, 卢昕昊. 可持续商业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顺丰的扎根分析[J]. 财会通讯, 2023(6): 90-96.
[3] 王彩明. 中国省域绿色创新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21.
[4] 杨玄酯, 罗巍, 唐震. 商业模式设计如何促进企业可持续导向创新绩效——来自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 92-101.
[5] 汪旭晖, 谢寻. 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基于京东物流的案例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 45(5): 21-40.
[6] 何元皓. 权变理论视角的教育管理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1): 201-202+200.
[7] 栗艺菡.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旅游酒店管理探析[J]. 营销界, 2023(12): 80-82.
[8] 于洋, 陈放, 王尔大. 数据要素配置、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17): 5-11.
[9] 马萌.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析——以顺丰控股为例[J]. 财会通讯, 2020(18): 125-127+136.
[10] 陈智, 冯慧, 杨金凤, 等. 快递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以顺丰控股为例[J]. 财会月刊, 2022(12): 120-127.
[11] 丁美桂. 基于科技发展的仪器仪表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 经济师, 2024(1): 107-108+110.
[12] 程艳, 严俊杰, 尹晨璐, 等. 可持续商业模式研究——基于价值创造理论[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8): 897-903.
[13] 郭恒溪, 郝晓雁. 双碳背景下绿色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24(20): 59-63.
[14] 郝红星. 共享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 商场现代化, 2024(15): 59-62.
[15] 闫明浩, 金亚男, 张劲松. 低碳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 37(1): 129-1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