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技术创新对审计透明度、客观性和保证的影响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n Audit Transparency, Objectivity and Assurance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DOI: 10.12677/ass.2025.142097, PDF, HTML, XML,   
作者: 陈 倩*: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财务部,广东 广州;郑少鑫#: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大学,韩国,首尔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审计客观性审计透明度审计的效率技术创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dit Objectivity Audit Transparency Audit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摘要: “数智化”时代的来临,技术的改革创新对审计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审计透明度、客观性和效率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对发表的文献和相关报告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技术创新如何对审计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提高审计的透明度,通过报告的编制的能力提高、报告实时生成和相关利益者的参与;技术的创新改革让重复的工作自动化、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和标准的统一化,大大的提高审计的客观性和效率;分析中也强调了技术应用在审计中会面临的挑战,如复杂的技术实施,审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可能出现的偏见。本研究通过揭示这些技术如何改善审计的过程,为技术创新在审计领域提高质量和信任度提供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technolog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udit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audit transparency, objectivity and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e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related report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analyses ho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ffects audit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auditing through improved report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real-time report generation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reforms automate repetitive task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se data and standardise standard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auditing; the analysis also highlighted the challenges that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could face in auditing,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technological implementation, audito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analysis also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auditing can face, such as complex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udito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lls, and possible biases. This study reveals how these technologies can improve the auditing process and inform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trust in the auditing field.
文章引用:陈倩, 郑少鑫. “数智化”时代技术创新对审计透明度、客观性和保证的影响[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2): 73-8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2097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给企业带来了一场信息技术的大变革。技术创新也推动着企业运营方式以及相关的利益者互动模式的转变。随着技术的创新以及更新迭代,现代人也紧跟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脚步改变着生活方式,建立了新的行为模式和交流方法。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已经和各行各业融合交汇,各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必须去适应新的模式从而缓解工作中遇到各种干扰的因素。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大家去适应和模式的转变[1]。全球经济日益数字化更凸显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在市场中保持强有力可持续的竞争力。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其重要性主要是为公司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然而,传统审计方法在处理繁杂的数据和纸质文件时往往都是捉襟见肘。数字化时代,技术的创新给审计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相继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研究技术变革是如何影响审计透明度、客观性、保证,结合相关案例,剖析其在审计中的影响。

2. 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创新

有学者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一个动态过程,跨越了从科学研究到生产的思想生命周期全过程,其中关键的创新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有的学者则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在各行各业出现的、发展和使用的概念,其研究主要来源于创新实践者而非学者[3]。陈光和王永杰认为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的手段到目的方法转变为更加全面的社会-技术的社会变革视角[4]。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定义,技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指技术的进步,极大可能地改变和提升各行业的流程。这种创新包括复杂的分析、流程自动化和基于数据管理,也逐步迎来了数字化时代。汤明强调数字化时代的核心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涌现[5]。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6]。在审计领域里,其他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审计师、客户、监管机构和其他(见表1)。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者和股东,因为他们主要依赖审计结果做出决策。

Table 1. Stakeholders in the audit process

1. 审计过程的相关利益者

利益相关者

任务

审计师

确保审计过程客观、透明并遵守专业标准

客户

利益在于审计结果、因为审计结果会影响其财务报告、法规遵从性和整体剩余

监管机构

制定审计实践的标准和法规

技术提供商、专业组织

提供相关技术和专业支持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7]。大数据及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审计的方法和理念得以更新和转变。技术创新在审计领域里,主要是要确保财务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的主要目的和目标都是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任何重大的错报,增强利益相关者对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的信心。审计的技术创新主要分为6个阶段(见表2),每个阶段都在技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适宜企业发展的脚步;审计的技术创新去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需求。因为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在严重依赖纸质文件所以处理大量数据时已经力不从心。8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和电子表格等初始软件。审计的工作也逐步采用的电子文件技术手段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8]。20世纪90~20年代,网络和技术普遍应用,审计也使用计算机辅助例如在线通讯和审计软件的使用[9]。在数据驱动革命期间(20世纪~至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出现,自动化程序和数字审计跟踪彻底改变了审计程序[10]。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时代(2010~至今)的到来,人工智能AI、RPA、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让财会数据变得更加透明度。同时也增强了预测的分析[11]。并且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和机器人推动审计自动化工作,生成报告等。

Table 2. Six stag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uditing

2. 审计的技术创新的六个阶段

时期

技术进步

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之前

人工操作(按计算器、 算盘、打字机)

审计严重依赖于个人手工计算和纸质文件。计算复核过程繁杂需要多名审计人员,导致整个过程耗时长且容易出错。

20世纪80年代

计算机的出现,使用电子表格等办公基础软件 (如EXCEL, WORD)

办公软件可以针对一个基础的数据录入和电脑计算,改变对纸质的依赖和人工的复核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20世纪90年代~20年代

互联网的联通、审计软件

互联网的链接可以使远程办公、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提供了便利;审计软件则改进了数据管理、文档编辑和审计数据的跟踪。

2000年~2010年代

大数据、云计算

审计人员通过新技术可以高效分析数据、数据采集简易并能更全面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通过云端实时访问数据库。

2010年代~至今

区块链、人工智能AI、 RPA技术、机器人

日常任务的自动化、预测以及区块链在不可变的审计追踪中应用,能大大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并且提高透明度。这些技术的应用,程序设定统一标准准则减少人工的主观性保证客观性。

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审计实践,为审计工作提高了效率、准确性和审计质量的新工具和新技术。审计人员可以随意的访问海量数据,并使用复杂的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数智化”时代,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审计,又或者是私人或者公共审计,审计角色的规格都在发生改变和调整,以至于审计现在被视为从海量数据中洞察模式和趋势的工具。鉴于这个洞察力,能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并及时的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3. 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使得审计工作更加依赖于数据和算法,而这种演变也给审计的方式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威胁。

3.1. 审计标准体系和系统建设不统一

审计信息标准化是把审计和信息化相结合中,所产生一些重复性的事务通过审计标准进行收集处理,把审计标准作为基础,从而将所有活动统一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国现在审计标准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审计标准,导致现在的标准和规范缺乏整体性[12]。构建标准体系需要专业的人才,但现在整体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同时,构建统一的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大,这就增加的构建的难度。

针对审计标准体系和系统建设不统一的问题,应以国家层面为主导推动统一的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强化行业间的协调与合作,制定符合当前信息化趋势的审计规范。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确保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培养更多具备信息化意识与技术能力的专业审计人员,为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2. 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匹配度不高

数据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并且也要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当前,审计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理念薄弱,还没有从传统会计模式完全转变到新模式的应用[13]。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不熟练,并且对新事物的抵触,很多新的财务软件和可视化数据处理软件都很陌生,这将成为推进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阻碍。而且,各企业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只是将专业对口作为录用标准,并未对计算机能力提出要求,这就导致审计岗位工作者难以适配到审计信息化平台。同时,企业在对审计岗位人员培训时,没有按照“十四五”纲要提出的会计信息化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解决审计信息化人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需要从教育和培训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开设面向审计信息化需求的复合型课程,培养同时具备审计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需在现有员工培训中融入信息化能力建设,定期开展计算机技术及新型审计软件的应用培训。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制定审计信息化能力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主动提升信息化水平,以满足未来审计工作的需求。

3.3. 数据安全性

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下,企业的财务数据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版逐步转移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财务信息平台中,财务数据也集中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所以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极其重要[14]。黑客或者不明网络分子能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攻击如木马、病毒、钓鱼等方式盗取或恶意篡改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对这种新型攻击防御能力低,增加安全隐患。其次是,计算机网络和硬件储存系统维护,大量的财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或后台储存平台。财务数据丢失损坏,会导致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也会降低企业的公信力[15]。最后,张建宁强调员工可能缺乏安全意识或者出于个人利益而泄露企业的数据和客户信息,甚至在巨大利益面前出卖公司利益,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带来风险[16]

为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国家和企业需共同努力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责任,并推动先进加密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企业层面,应建立健全的访问控制机制,对敏感数据设置多层次权限管理,加强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防范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泄露。同时,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与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数据存储,应采用分布式备份策略,以降低因硬件故障或网络攻击引发的数据丢失风险。

3.4. 法律责任的界定

技术的创新在21世纪的到来已经逐步应用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审计活动中。人工系统的复杂性、自主性和不透明性对现行的审计责任制度构成了挑战[17]

当算法出现了问题导致出现了审计决策错误,如何界定责任主体这也将会成为一个问题[18]。新技术的法律地方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人工智能算法不透明性,导致不能按照传统的责任划分来评判去确定归属法律责任。例如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责任案中,司法判定的程序会通过是否违反会计准则或者制度、未实施银行存款和函证等基础证据[19]。但是当人工智能逐步取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判断则从实质的证据转变成基于大数据基础。整个大数据库就犹如一个“暗箱层”在数据的录入和生成报告之中。这是依赖新技术审计人员作出的判断,判断决策失误时责任主体归属于审计人员还是人工智能系统。

为应对法律责任界定的难题,应从技术规范与法律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在技术层面,企业和技术提供商应努力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透明性,建立可追溯的算法责任机制,确保每一项决策的逻辑和依据清晰明确。在法律层面,国家需尽快出台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明确技术提供商、企业和审计人员之间的责任划分。同时,司法系统需加强对技术应用场景的研究,探索适合新技术背景下的审计责任归属判定标准。企业也应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其在技术使用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规范。

4. 技术赋能的审计效果

4.1. 技术创新与审计透明度

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审计人员获取、存储和管理审计证据的方式更加全面,使审计过程比以往更加高效和全面[20]。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平台和工具,审计人员现在可以系统地记录审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从最初的数据收集到最终的报告形成。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强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21]。整个过程主要是将工作底稿、辅助文件和审计程序无缝组织成结构化格式,方便访问而且高度安全。这种组织水平不仅减少了紧缩和审查文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检索和审查文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处理可能导致的错误或者意识风险。此外,这些数字工具还能创建清晰、可追踪的审计线索,从而提高透明度,对于问责制和促进外部审查非常重要[22]。主要是包括监管机构、客户和内部管理层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这种透明的文档更详细、更准确地了解整个审计流程。他们可以准确地了解如何做出决定、考虑了哪些证据以及如何得到这些结论,从而最终对审计建立起信任度。此外,从任何地点实时访问这些信息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支持协作努力和即时决策,加强了审计流程的整体完整性和透明度。审计人员可以依靠数字平台共享信息、解决疑问,并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整个审计过程。这使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参与、提供意见并更好地了解审计程序和结果,从而提高透明度。

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在信息披露,具有重要作用。张嘉伟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能够通过自然的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生成高质量的内容,例如,chatgpt等模型可以用于内部审计,帮助收集和分析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性[23]。基于AI和RPA技术的自动化处理数据和生成报告,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全面审计和实时监控,这样就大大的提供信息披露的速度,增加透明度[24]

4.2. 技术创新与审计的客观性

杨杨在研究中强调,技术创新对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客观性[25]。通过日常任务的自动化和通过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技术能大大的改变传统审计的模式。技术能够减少了审计各方面对人工的判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出现偏见或主观影响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和RPA (Bobtic Process Automation)技术通过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在所有审计中采用一致的标准和方法,确保了每次审计都以相同的严格程度去进行。并且在设置系统的时候,应用了统一的规则和编程代码,这样就可以在所有审计中采用相同的规则。这样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做出的决策不存在个人的偏袒或者偏见[26]。决策的数据是通过算法驱动的,而不是由于个人关系或者外部压力驱动的,所以这种一致性能够保持审计师的独立性。此外,技术的创新使用有助于更全面和公正的分析,因为它允许审计师检查数据的来源,而不是依赖有时会带来意外偏见的抽样方法。通过促进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序推进实现更全面的审查,技术创新有出租确保审计结果的公平、透明,并反应被审计实体的真实财务状况。

4.3. 技术创新与审计保证

技术创新中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RPA技术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确保了数据的质量。其中区块链在审计全过程应用中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的特点,提高了审计的透明性和可信度[22]。它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通过共识机制将审计证据入账,可以确保存储前的真实性,并利用哈希算法和时间戳技术来保障存储后的不可篡改性和不可抵赖行[27]。因为基于会计平台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在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造价比较容易。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区块链技术,利用了区块链模版建立了实时审计。这样可以远程查看和监督财务活动。通过监督可以克服活动中数据被修改等问题[28]。RPA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29]。RPA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结合,它就像“一双手一样操作”。该技术是通过模仿人类和交互的方式自动完成日常审计业务。这个技术将传统的审计人员从复杂、繁琐和重复的日常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财务分析、数据分析等工作中。此外,RPA在函证程序中的应用能够自动化生成和核对函证,从而提高效率并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

5. 技术创新应用在审计领域的案例

5.1. 德勤与Kira Systems合作的RPA应用

德勤(Deloitte)作为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于2016年3月与Kira Systems合作,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技术引入其会计、审计、财务报告、税务规划等核心业务领域。RPA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I)和软件流程设定的自动化工具,旨在通过高效、安全且成本可控的方式实现流程优化。在财务审计领域,德勤推出了名为“小勤人”的智能财务机器人。小勤人系统结合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审计所需的材料(如会计凭证、业务台账和合同)扫描并导入系统,自动提取关键数据,降低人工错误率。同时,系统能够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智能化比对,完成审计底稿的填报,并生成初步的审计结论。审计完成后,系统通过邮件或网络将结果发送至审核人,进一步优化了流程效率。小勤人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财务流程的准确性与一致性[30]

此外,德勤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达成战略合作,利用Amazon SageMaker、Amazon Bedrock等技术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量子机器学习(Quantum ML)。两家公司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进一步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自主机器人的研究,为行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5.2. RPA应用案例分析

普华永道(PwC)在税务管理领域,通过研发名为“Taxbot”的智能财务机器人,将RPA技术成功应用于税务申报、税务风险分析和数据核对等场景。Taxbot依托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税务文件内容,并依据各国税法要求生成报税文件。其应用有效缩短了人工报税的时间,降低了人为错误率,显著提高了税务工作的合规性和效率[31]

埃森哲(Accenture)则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利用RPA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在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和物流调度等环节,埃森哲通过结合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物流状态的实时追踪,并根据库存水平自动触发补货流程。该解决方案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32]

安永(EY)在财务合规领域同样采用了RPA技术。其开发的“EY Virtual Advisor”可以帮助客户完成合规报告的编制、异常交易的识别和数据清洗等流程。通过自动化处理,EY Virtual Advisor不仅提升了报告生成的效率,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为客户优化了合规性决策,进一步助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33]

此外,安联集团(Allianz)在保险理赔流程中也引入了RPA技术,推出“自动化理赔助手”,用于优化客户理赔体验。该系统能够自动提取客户提交的理赔申请表中的关键信息,与内部客户数据系统进行比对,完成理赔判定。此举将理赔时间缩短了约70%,显著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并减轻了人工核对的工作负担[33]

5.3. 启示与总结

德勤与Kira Systems合作推出的“小勤人”案例,以及普华永道、埃森哲、安永和安联集团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充分展示了RPA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前景。这些案例表明,RPA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为企业在财务、供应链、税务和保险等领域实现了显著的运营改善。同时,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量子机器学习(Quantum ML)的深入研究,RPA技术未来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行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全面的探讨了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对审计保证、透明度和客观性的影响。研究主要强调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加强审计实践发挥着主要变革作用。技术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也推动着技术改革,但在改革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分析表明,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文档编制能力和实时实现报告,可追踪的审计线索有助于提高审计的透明度。清晰的审计线索可以让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对知情决策至关重要。另外,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整合了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自动贯穿全审计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性,减少个人的偏见。这种数据驱动型的方法转变方法不仅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还有组织内部的一种问责文化。

“数智化”审计代表着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给审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在前行的过程中带来很多挑战。由于许多会计单位的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的质量下降。而且现在的审计标准和操作规范是基于传统的会计标准这会导致和现有的智能流程衔接。智能化审计的推进也面临着复合审计人才的问题,因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和专业知识。在审计流程数据化的过程中,数据生成后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究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审计工作和利益相关者。观察审计师、客户和监管机构之间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将为未来审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见解。此外,制定监管框架和政策指南以应对与审计技术进步相关的挑战和风险也是很重要的。尽管,技术创新为提高审计透明度、客观性和保证带来了重大的基于,但也是要认真考虑相关的挑战。通过拥抱这些进步去应对潜在的风险,审计行业可以不断的发展去适应数字环境的变化,最终实现更有效和值得信赖的审计实践。

致 谢

感谢为本文研究提供前期理论支持的学者。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进宜. 简析大数据、云会计对财务信息管理体系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2): 76-77.
[2] 朱奕宝. 技术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中国科技信息, 1995(5): 8-9.
[3] 夏保华. 论作为哲学范畴的“技术创新”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11): 53-57.
[4] 陈光, 王永杰.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论纲——兼论中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J]. 中国软科学, 1999(2): 57-59.
[5] 汤明. 迎接企业现代化的数字时代[J]. 施工企业管理, 2021(5): 56-57.
[6] 尚航标, 刘佳奇, 王智林, 等. 数字化转型差异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4, 21(2): 193-201.
[7] 罗艳梅, 张全爽, 李秀媛.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之友, 2022(22): 103-110.
[8] 邓玉华, 徐琤, 尚亮. 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31): 1511.
[9] 刘蓉. 推进计算机审计面临的困境与创新思路[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9): 166-167.
[10] 盛明泉, 金再华. 解析跨入21世纪的中国审计创新[J]. 商业研究, 2003(3): 84-86.
[11] 毕秀玲, 陈帅. 科技新时代下的“审计智能+”建设[J]. 审计研究, 2019(6): 13-21.
[12] 穆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传统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2023, 39(15): 126-128.
[13] 巨敏.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大数据审计应用及人才培养[J]. 商业会计, 2023(7): 74-77.
[14] 吴华朋, 詹天明. 具有审计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4(1): 100-103.
[15] 董月. 浅析信息化时代下人工智能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4): 156-158.
[16] 张建宁. 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审计工作的影响与会计审计工作的创新[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14(1): 85-87.
[17] 崔春. 大数据助推审计基本理论问题发展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J]. 经济体制改革, 2018(3): 85-90.
[18] 牟莉娜, 阳杰.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算法的审计决策[J]. 中国内部审计, 2018(12): 4-6.
[19] Padovan P H, Martins C M, Reed C. Black is the new orange: how to determine AI liability[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2023, 31(1): 133-167.
[20] 郝永红.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财会学习, 2022(21): 123-125.
[21] 陈骏, 时现. 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J]. 审计研究, 2018(5): 22-29.
[22] 魏泽蜀.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应用研究[J]. 财会学习, 2024(20): 119-121.
[23] 钟晶.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提升的途径[J]. 财讯, 2024(2): 157-159.
[24] 张家伟. ChatGPT助力内部审计智能化转型[J]. 上海企业, 2024(2): 141-143.
[25] 魏瑞华. AI辅助下的高校财务收支审计[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4(7): 37-40, 43.
[26] 杨扬. 人工智能技术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20, 39(5): 9-17, 34.
[27] 黄小华. 大数据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探析[J]. 商业文化, 2021(20): 48-49.
[28] 陈耿, 潘香, 周诗琪.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审计证据数字存证探究[J]. 财会月刊, 2022(22): 105-109.
[29] 黄锨, 陈亚盛. 从信任与效率视角看区块链对会计、审计的影响[J]. 财会月刊, 2019(10): 56-60.
[30] 程平, 褚瑞. RPA财务机器人原理、应用于开发[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250-277.
[31] 普华永道(PwC)官网[EB/OL].
https://www.pwc.com, 2025-01-06.
[32] 埃森哲(Accenture)官网[EB/OL].
https://www.accenture.com, 2025-01-06
[33] 安永(EY)官网[EB/OL].
https://www.ey.com,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