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高龄初产妇增多及特殊需求凸显,催生相关护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高龄初产妇卵巢功能衰退、流产率高、分娩及产后并发症多等生理特点,以及心理压力大、自我效能感低、对社会支持需求迫切等心理特征。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分别在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在孕期护理方面,孕期定制保健计划与饮食方案,强化沟通交流;分娩期要保障分娩前环境与设备良好,分娩过程中推行导乐陪伴和镇痛;产后实施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及鼓励家属参与等手段。在满意度提升策略方面,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完善质量体系、加强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合作等手段实现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older primiparous women and the prominence of their special needs,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irth-related care have become particularly acu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rimiparous women such as declining ovarian function, high rate of miscarriage, and high number of delivery and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psychological stress, low self-efficacy, and urgent need for social support. Different measures are taken at the three stages of care for elderly primigravid women: during pregnancy, customized health care plans and dietary regimens are made during pregnancy, and communication is strengthened; during childbirth, a good pre-delivery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are guaranteed, and during the delivery process guided accompaniment and analgesia are implemented; after deliver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care are implemented, and family member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In terms of satisfaction enhancement strategies, effective enhancement of satisfaction has been realized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improving the quality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mothers and their families.
1. 引言
高龄初产妇一般指年龄在35岁及以上首次妊娠的产妇。与适龄产妇相比,高龄初产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染色体异常等,分娩过程中的风险也有所增加,产后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以及自身角色转变的焦虑等[1]-[3]。因此,在高龄初产妇的护理中,给予充分的人性化关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母婴结局。
2. 高龄初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逐渐下降。高龄产妇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足,这可能会影响到月经周期和受孕能力。高龄产妇的流产率也相对较高,适龄产妇的流产率约为12%,而高龄产妇则可能高达31% [4]。高龄产妇分娩时难产、剖宫产的几率相对较高,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软产道弹性力量下降,产后子宫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分娩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助产手段,如剖宫产、钳产等,因此,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
2.2. 心理特点
高龄产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5]。一方面,由于年龄因素,高龄产妇担心自己在体力、耐力和应对分娩及育儿方面的能力不如适龄产妇,对自身能否顺利度过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阶段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感较低;另一方面,高龄产妇往往过于担心胎儿的健康和未来的育儿问题,同时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充满恐惧,心理压力较大,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对高龄产妇的身心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最后一方面,高龄产妇在面对生活和家庭角色的转变时,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更加渴望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6]。
3. 人性化关怀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的实施策略
3.1. 孕期护理
孕期护理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措施。在高龄初产妇孕期根据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本次妊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孕期保健计划和饮食方案,指导产妇合理补充营养,控制体重增长,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产妇,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指导其低盐饮食,并适当增加运动。护理期间要向产妇详细讲解孕期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常见不适症状及应对方法,如孕期孕吐的缓解措施、孕期下肢水肿的护理方法等,让产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情绪。
护理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其内心的担忧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例如,对于担心胎儿畸形的产妇,详细介绍孕期各项产前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如唐氏筛查、四维超声检查等,帮助其正确认识检查结果,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同时,组织高龄产妇孕期交流活动,彼此分享经验和感受,互相鼓励支持,增强心理韧性,也可以邀请已顺利分娩的高龄产妇进行经验分享,传递正能量,缓解待产妇的紧张情绪。
3.2. 分娩期护理
分娩期护理是指从宫颈口扩张3 cm开始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为止的时期,对产妇和胎儿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7]。分娩前确保分娩环境干净、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营造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准备好分娩床、监护仪、吸引器、急救药品等必要的分娩设备和药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持产妇在分娩前身体清洁,可以洗澡并更换干净的内衣。医护人员也会协助产妇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鼓励孕妇选择自然分娩方式,进行必要的产前准备。
分娩过程中推行导乐陪伴分娩制度,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全程陪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持续的生理和心理支持,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和用力方法,增强其分娩信心。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个人意愿,合理选择分娩镇痛方式,如硬膜外麻醉镇痛等,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对分娩的耐受能力。分娩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针对这些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输血补液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心理护理。
3.3. 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是指针对分娩后的女性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照料和护理措施,旨在帮助产妇尽快恢复体力,促进子宫收缩和复原,同时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涵盖了身体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8]。针对高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的特点,制定详细的产后康复计划,包括产后饮食调理、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后形体恢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机能。例如,指导产妇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密切观察产妇的恶露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切口裂开等,确保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关注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尤其是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产妇的产后护理,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适应期。
4. 高龄初产妇护理中满意度提升策略
4.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判断产妇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妇的健康状况[9]。
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龄产妇护理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和学术讲座,学习最新的护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其对高龄初产妇孕期并发症、分娩期风险及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护理能力,确保能够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其沟通技巧、同理心和关爱患者的意识,使其能够理解高龄初产妇的特殊心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尊重产妇的人格和隐私,以热情、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产妇,让产妇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4.2. 完善护理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完善护理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还能确保高龄产妇在围产期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10]。医院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高龄初产妇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护理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人性化关怀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制定明确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能够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护理操作,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差异性,提高护理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馈和纠正机制,促使护理人员及时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院也可以定期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或面谈等方式,收集高龄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满意度情况,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4.3. 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合作
良好的沟通合作是增进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的重要手段,使他们更加放心地接受护理服务。通过与产妇及家属的深入沟通,可以了解产妇的个人喜好、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良好的沟通合作有助于及时发现产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身体不适、情绪变化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为了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告知产妇的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预后情况,充分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进展,增强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度,通过举办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共同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可以在医院设立专门的意见反馈箱或投诉电话,鼓励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医院应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和回复,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产妇及其家属,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不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5. 结语
高龄初产妇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人性化关怀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为高龄初产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人性化关怀护理服务,并采取有效的满意度提升策略,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母婴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高龄初产妇的护理需求,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加强人性化关怀理念的实践应用,为高龄初产妇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推动产科护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