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年化阶段,COPD愈发常见,也难以治愈。随着病程延长,若不予以积极干预,COPD患者生理功能将严重衰退,可能导致肌肉衰弱、呼吸肌疲劳、体力下降以及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也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2]。因此,有必要对COPD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有研究表明,肺康复治疗对COPD患者安全有效[3]。其中,4S (Simple,Satisfy,Safe和Save)卧位康复操对改善COPD患者结局颇有裨益,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2. 研究资料
一般资料
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医院收治诊断为COPD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男39例,女12例;对照组收入水平4000元/月者占比78%;年龄49.0~79.0岁,平均年龄(76.75 ± 9.24)岁。研究组男36例,女13例;研究组4000元/月者占比80%;平均年龄(75.37 ± 9.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3. 研究方法
3.1. 纳入标准
① 符合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且临床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② 住院时间 > 10天;③ 生命体征平稳,上下肢肌力 ≥ Ⅲ级且能配合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④ 未行有创呼吸机治疗;⑤ 语言表达清楚,沟通无障碍,自愿参与研究。
3.2. 排除标准
① 有精神障碍类疾病者;② 肺动脉高压、肺气肿,肺癌等严重肺部疾病者;③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梗等;或骨折、活动受限;静息状态下,心率过快(超过120次/分),高血压危象(收缩压 > 180 mmHg或舒张压 > 100 mmHg)者。
3.3. 对照组肺康复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病人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肺康复护理如排痰训练、上肢功能锻炼、雾化吸入、缩唇腹式呼吸以及吸氧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出院前由护理组长制订个性化家庭肺康复方案,发放肺康复日记,指导患者按计划完成每日锻炼方式、频率和强度并记录。
3.4. 研究组肺康复方法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肺康复护理如排痰训练、上肢功能锻炼、雾化吸入、缩唇腹式呼吸以及吸氧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出院前由护理组长制订个性化家庭肺康复方案,发放肺康复日记,指导患者按计划完成每日锻炼方式、频率和强度并记录。研究组病人在常规肺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肺康复操治疗。并组建研究小组(包括康复医师、呼吸内科护理组长、肺康复专职护士以及呼吸内科护士长等),负责4S卧位肺康复事宜。
3.5. 4S卧位康复操具体内容
1. 拉伸起坐,患者平卧位,双手平放,并拉住床沿,用力致使上半身处于坐直状态,并坚持5秒,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0个;2. 空中踩车,病人取平卧位,背部紧贴床面,双臂置于躯干两侧,膝关节屈曲,双腿交替屈伸,有节奏地踩单车动作,并保持呼吸均匀,每次10~20组,或者直到踩不动为止;3. 呼吸肌训练,病人可采取立位、卧位或坐位,鼻子吸气,嘴巴呼气;4. 桥式运动,病人取仰卧位,屈髋屈膝,使小腿与床面呈90˚,双脚平踏,尽力使臀部抬离床面10~15厘米。
3.6. 4S卧位肺康复干预模式
入院第1天,对稳定期COPD病人实施时长为10~20分钟的呼吸肌训练;隔天或隔2天(第3~4天),在呼吸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时长10~20分钟拉伸坐起训练;第5~7天,患者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后,在呼吸肌以及拉伸坐起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时长10~20分钟的桥式运动;入院第8~10天,嘱患者在呼吸肌、桥式运动以及拉伸坐起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时长10~20分钟的空中踩车运动。训练前后测量血压,训练过程密切中监测SPO2可根据SPO2给予吸氧)以及R (使用Borg量表评价运动中呼吸困难程度,确保Borg < 5分),出现终止标准中的任何一项,立即停止运动。
3.7. 研究指标与工具
3.7.1. 一般资料
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医疗支付方式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3.7.2. 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
用于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按照患者呼吸困难状况共分为0~4共5个等级,等级越高,代表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4级:严重呼吸困难,无法穿衣服,无法出门;3级:平底步行数分钟或100 m时,则需停下休息;2级:与同龄人比较,平地步行需停下休息或速度更慢;1级:上缓坡或快速走时需停下呼吸;0级:剧烈活动时,无法呼吸。
3.7.3. CAT问卷
可通过评估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和活动能力,来观察COPD对患者的影响。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项目做出相应评分(0~5),CAT分值范围是0~40。0~10分:为“轻微影响”;11~20分:“中等影响”;21~30分:“严重影响”;31~40分:“非常严重影响”。患者CAT评估2次测试时间的差异 ≥ 2分,即可提示疾病加重或者症状改善。
3.7.4. 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Six Minutes Walking Test, 6MWT)
在场地平坦、封闭硬直、长度为30 m的走廊进行测定。嘱患者休息10分钟,穿着舒适的鞋和衣服,告知患者要尽全力步行而不是跑步;感到精疲力竭时可放慢速度或停下休息,恢复后应继续步行。测试结束后,记录患者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急性发作次数:以需要急诊或住院为标准。
3.8.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患者信息采集、登记,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研究结果
Table 1. Analysis of CAT scores, 6MWT and mMRC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评分、6MWT以及mMRC评分分析
组别 |
n |
mMRC评分(分) |
6MWT (米) |
CAT评分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组 |
51 |
3.31 ± 0.5 |
2.63 ± 0.8 |
155.3 ± 9.2 |
191.4 ± 10.4 |
22.22 ± 2.0 |
17.7 ± 2.3 |
研究组 |
49 |
3.43 ± 0.5 |
1.77 ± 1.0 |
154.57 ± 8.9 |
235.2 ± 9.2 |
22.69 ± 2.3 |
15.1 ± 4.4 |
t值 |
|
1.026 |
4.866 |
0.336 |
22.15 |
1.091 |
3.660 |
P值 |
|
0.307 |
<0.001 |
0.737 |
<0.001 |
0.278 |
0.0004 |
如表1所示,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在干预前CA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22.22 ± 2.0 vs 研究组22.69 ± 2.3,P = 0.278);与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相比较,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在6MWT (对照组155.3 ± 9.2 vs 研究组154.57 ± 8.9,P = 0.737);与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相比较,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在mMRC评分差异(对照组3.31 ± 0.5 vs 研究组3.43 ± 0.5,P = 0.307)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而在随机分组后,在常规肺康复方案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6月后,结果提示,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 6MWT (对照组191.4 ± 10.4 vs 研究组235.2 ± 9.2,P < 0.001);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 mMRC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2.63 ± 0.8 vs 研究组1.77 ± 1.0,P < 0.001);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 CAT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17.7 ± 2.3 vs 研究组15.1 ± 4.4,P = 0.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5. 讨论
COPD是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是以胸闷、咳嗽咳痰、喘息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若不予以积极干预,容易发展成肺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也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5]。在此,本研究通过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4S卧位康复操干预措施,证实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在干预后6个月后CAT评分、6MWT以及mMRC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说明在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也能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质量。
4S卧位康复操是由空中踩车、桥式运动、拉伸起坐以及呼吸性训练组成的训练操,简单易行,安全性高,不受时间、地点和康复器材的限制,容易保证康复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符合肺康复指南要求[6] [7]。本研究结果提示,COPD患者在接受常规肺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后CAT评分、6 MWT评分以及mMRC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前述多项研究结果类似[8] [9],本研究在患者入组后随即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也发现4S卧位康复操不仅对腰腹背部肌肉进行了有效锻炼,更重要的是,呼吸肌和骨骼肌也得到有效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力衰退,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和增强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4S卧位康复操简易,经济成本低,无场地、时间以及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容易推广。对稳定期COPD患者在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不仅能显著缓解患者呼吸疲劳严重程度,亦能增强运动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并且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效果理想。
基金项目
玉环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