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策略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Digitization
摘要: 随着教育数字化成为热点,中学思政课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必要性。接着提出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需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技术与教学适配、教学效果优化、协同创新等原则。进而提出情境教学法与VR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法与在线学习平台、问题导向教学法与大数据分析等具体融合策略。以初中、高中思政课多课例展示应用成效,强调其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培育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推动中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becoming a hot topic,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n it propos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middle school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udent-centered,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adaptation, teaching effect optimiz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en we put forward specific integr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VR technology,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and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nd big data analysis. Several exam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were take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emphasizing that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ffect, culti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文章引用:胡舒涵. 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策略[J]. 教育进展, 2025, 15(2): 566-57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2278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成为热点。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1]这一决策彰显了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学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传递、学生参与度及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突破这些局限提供了可能。因此,探索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必要性

()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在知识系统性传授、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这类方法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氛围相对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和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且,传统教学方法在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仅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快速便捷地接触到最新、最需要的消息,也无法跨越交通地域的限制,打破不同地域之间信息的差异和封锁[2]

() 数字化时代传统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传统教学方法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学生对于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更高的期待,传统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深度与广度探索的需求,以及对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追求。例如,当学生在网络上能够轻松获取海量的、形式多样的思政课相关知识资源,如专家讲解视频、时事热点分析动画等时,他们会觉得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相对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差异,使得传统教学方法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急需进行变革与创新。

() 理论基础的支撑

信息传播理论强调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思政课教学是一种“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和过程[3],在思政课教学中,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传播给学生。其次,教育心理学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教育数字化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数字化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通过数字化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因此,从理论视角来看,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具有显著的必要性,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原则

()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及个体差异。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融合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技术与教学适配原则

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手段,确保技术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在选择数字化技术手段时,需重点关注其教育价值,而非仅仅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趣味性,避免技术的盲目堆砌或不恰当使用,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感和积极探索,持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 教学效果优化原则

“数字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准确预测和发展控制等获得确定性的可能性”[4]。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导向,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注重知识的深度解析,提升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内化与应用,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

() 协同创新原则

鼓励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新。在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巧妙的组合与调整,形成互补互促的教学合力。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共同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发展。

4. 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具体策略

() 情境教学法与虚拟现实(VR)技术的融合

1.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历史事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情境,增强其情感体验与认知共鸣。以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李子柒的视频创作”作为教学案例。李子柒凭借独特的视频创作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田园生活相结合,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描述李子柒视频的内容和风格,如她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传统手工艺的展示以及田园生活的诗意呈现等。同时,展示相关的视频截图和图片,使学生切实体会文化创新的实践过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也能够从李子柒的案例中看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创新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吸收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

2. VR技术的助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VR设备能帮学生沉浸式体验各类场景。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教学中,借助VR设备,学生可以走进李子柒视频中的田园世界。他们可以看到田园中的各种农作物种植情况,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制作竹编、酿造美酒等。这种VR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创新的过程,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可以在VR场景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VR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体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呈现文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而VR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可见,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的教学资源情境,既能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重要环节,又要能有效地支持、服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5]

() 小组合作学习法与在线学习平台的融合

1.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组织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特定的思政课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调研与分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以高中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为例,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围绕“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公民政治参与的事例,如选举活动、公民提案等;有的负责采访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看法;有的负责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的现有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有的负责撰写报告和汇报展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2. 在线学习平台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多种功能,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监控小组学习进程,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高中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在线学习平台的小组讨论区可供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的相关问题。成员之间借助文件共享功能,分享采访记录以及所收集到的公民政治参与的事例。教师在查看小组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事例时,若发现问题可及时指导;对小组报告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建议,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线学习平台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传统教学方式可能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相对有限。而在线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在学习效果方面,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而传统教学方式可能在资源和工具方面相对不足。

() 问题导向教学法与大数据分析的融合

1.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探究精神。拿初中道法《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来说,教师设计了像“国家利益包括哪些方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爱国情怀。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查阅历史资料、时事新闻等,如了解到国家利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形象等。

2. 大数据分析的运用

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与分析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数据,如搜索关键词、学习时间、答题正确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教师可以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与知识漏洞,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运用大数据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分析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结合数据情况充分分析一些个别情况,实现一般性分析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与辅导[6]。在初中道法《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中,教师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与分析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学习行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教师可以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与知识漏洞。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搜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时,频繁出现与“个人利益至上”相关的关键词且答题正确率较低,说明学生在这一价值观层面存在偏差。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价值观偏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活动,如“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如何抉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者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大数据分析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教学方法可能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而大数据分析可以收集学生在各种学习场景下的大量数据,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效果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教育数字化为中学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中学思政课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必要性,并遵循科学合理的融合原则,积极探索情境教学法与VR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法与在线学习平台、问题导向教学法与大数据分析等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策略,让中学思政课教学得以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更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学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与跨越提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持续完善多元教学方法融合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与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2024-12-23.
[2] 文茂臣. “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的实践教学态势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24(8): 65-72.
[3] 范桐鑫. 数字化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5): 84.
[4] 祝智庭, 胡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4): 41-49.
[5] 林顺华, 刘喜如. 例谈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5): 27-30.
[6] 王炳义, 樊东霞, 王群. 数字化思政课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J]. 新一代(理论版), 2021(8): 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