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如何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以高中《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为例
How to Integrate Logical Thinking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 School Political Class Directors—Taking the Second Unit of “Logic and Thinking” in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摘要: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逻辑思维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是落实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判断、推理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让育人效果更放光彩、更具智慧、更具真挚、更趋理性、更显趣味。
Abstract: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 is the key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discipline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discipline’s educational valu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ogical thinking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he political class teacher in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secretary’s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mprove students’ dialec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judgment and reasoning into the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the education effect is more glorious, more intelligent, more sincere, more rational and more interesting.
文章引用:吴梦恩. 逻辑思维如何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以高中《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2): 571-57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2279

1. 引言

2024年5月,习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坚持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作为高中政治班主任,不同于其他任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情况,还要兼顾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生活安全等方方面面。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是高中政治班主任必备的课程,也是其熟能生巧的课程。第二单元的逻辑思维规则有效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能更好发挥政治学科育人的功效,做教育家性的班主任。

2. 以逻辑与思维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的生成逻辑

逻辑与思维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它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加强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与创造力、提升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成效。

() 新阶段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的困难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学生已登上高中的舞台。他们出生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思想解放、信息爆炸的年代,形成了前卫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性格,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阶段,班主任必须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下不断总结,不断创新[1]。首先00后的孩子情绪释放途径少。在七零八零九零后的孩子的时代,电子产品普及度不高,因而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比较多;而00后受电子产品的影响及住高楼的普遍化,导致他们没有那么多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再次,00后生存的环境更内卷、父母要求更高、学习压力大。随着国家放开二胎、三胎政策,90后00后高考竞争力大。家长普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给孩子安排大量的补习班,导致他们学习压力加大,导致孩子渴望被关注、被关爱的情绪高涨;最后,人际关系日益冷淡的社会现状。当今社会住楼房的普遍化,邻居对门互不认识,人际关系的冷漠化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在班级里不团结、同学关系冷漠的现状;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无疑加大了高中政治班主任管理育人的困难度提升。

() 践行高中课程性质、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2]。逻辑与思维高效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彰显了科学精神素养的精神取向,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强才干。

() 逻辑与思维融入育人实践的理论支撑

1)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唯物辩证法,这要求班主任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学生的成长和问题。例如,在看待学生成绩波动时,要认识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成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等是主要因素;从外因看,家庭环境、班级氛围等也会产生影响。通过这种辩证思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

认识论部分指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也如此,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判断学生。通过逻辑思维,不断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信息,经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形成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更精准地开展育人工作。

2) 教育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政治班主任可以运用逻辑思维,了解学生已有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合理的逻辑联系。比如在讲解政治生活的内容时,联系学生已有的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通过逻辑推导让学生理解国家制度等抽象概念。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不同领域。在认知领域,从记忆、理解到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每一层级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政治班主任可以依据此理论,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达到育人目标。

3)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环节。逻辑思维能够帮助班主任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中合理安排内容和方式。例如,在讲解复杂的政治理论时,考虑到学生的注意特点,采用先引起兴趣、再逐步深入分析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提高育人效果。

发展心理学指出高中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政治班主任利用逻辑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和自身成长中的问题。

3. 逻辑思维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的要求

《逻辑与思维》教材的显著特征是故事化表达,主要借助逻辑故事建构学科体系,逻辑故事的内涵与附加值具有广泛的育人功能[3]。逻辑思维隶属于《逻辑与思维》的第二单元,一共包括4课内容;第一课主要讲述准确把握概念,第二课强调正确运用判断、第三课是演绎推理、最后一课是学会归纳与类比;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这些逻辑规则有效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必须以鲜活的生活实例为育人载体,创新育人的举措和实施路径,为学科育人开拓新路径。例如当班级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含有逻辑思维的道理揭示问题的本质,推导结果,寻找解决方法。

4. 逻辑思维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

逻辑思维规则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是高中政治班主任对学科知识和班级管理育人实践的融合创新,借助判断、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思维融入班级管理育人的话术,是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

() 复合判断在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的应用

1) 联言判断的运用实践:让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更放光彩

高中政治班主任在平日开主题班会时,要想高质量培养学生的品格,就要把苦口婆心的劝导式转换为蕴含逻辑思维的小故事来启迪学生。高中政治班主任针对班上部分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却不脚踏实地付诸行动的矛盾行为。引用《墨子·尚贤下》中的典故“明小不明大”,墨子通过“有一牛羊不会宰杀,一定要找好屠夫;有一布料不会做衣服,一定要找好裁缝;有一病马不会治,一定要找好兽医;”的例证点明“居处言语皆尚贤”。反衬王公大人遇到治国的大事,却不知尚贤。这则逻辑故事既“明于小”,又“明于大”,既“知小”,又“知大”,体现了联言判断,同时也指出王公大人在用人方面的矛盾。高中政治班主任借此逻辑故事启迪学生不能纸上谈兵,而要在实际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将其运用到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做到举一反三。

2) 假言判断的运用实践:让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更趋理性

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高中政治班主任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运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推断不出来的。这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且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找问题;

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中,高中政治班主任针对学生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会产生惰性的情况,为有效提高做有难度习题的积极性,可以转变话术如:“敬告:这些题十分难,除非有聪明才智的同学,否则请勿尝试”。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的情况即“有聪明才智的同学”就推断不出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即“尝试难题”。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在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的运用,以新颖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做有难度习题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这种逻辑句式进行深度思辨,潜移默化地克服这种惰性心理。高中政治班主任也可借用“王戎识李”的典故,即“王戎见路边果实累累,众人欲摘,王戎却认为,若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现果实多,必定味苦,后证明他是对的。”王戎运用了逻辑推理中的假言推理,从结果反推原因,展现出他强大的逻辑思维。高中政治班主任借用这个典故,启发学生面对每次考试成绩要认真对待,由果溯因,剖析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中,高中政治班主任针对班上部分学生学习外语难的境况,为有效阐明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当且仅当他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良好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这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深刻地揭示了“扎实的知识和能力是掌握外语的充分条件,而真正掌握了外语也必然意味着拥有这些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努力方向和掌握标准。此外,在鼓励学生积极争做优秀毕业生的努力上,高中政治班主任充分运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的逻辑特征,以“学生能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当且仅当他的学业成绩优秀、品德表现突出且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达到一定标准。”这里学业、品德、实践三方面达标是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充分条件,而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也反过来证明了该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从而为班上有争做优秀毕业生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 归纳推理的运用实践:让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更具真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却“同一地方摔倒多次”,有人能“闻一知十”,有人“举一”却不能“反三”,这些都与归纳推理有关。作为高中政治班主任要敏锐察觉归纳推理对学生育人的积极实践意义。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达到育人的果效。例如在班会上,高中政治班主任带领学生温习《韩非子·五蠢》中“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个逻辑故事里农夫“从一次兔子撞树而死这一单个事例,错误地归纳出每天都会有兔子撞死在树桩的普遍结论。”体现了不恰当归纳导致的错误认知。借以警示学生“生活是不断变化且充满变数的,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积极主动去寻找机会、创造价值,像农夫那样守着树桩等兔子,只会让自己错失更多通过勤劳耕耘收获成果的机会。”像这种反例的归纳推理还有“刻舟求剑”等。

在塑造学生做事严谨方面,高中政治班主任可借用明代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的故事:“李时珍对各种草药治疗病症的归纳,通过大量实践观察、收集案例,进而得出可靠的药物功效方面的结论。”体现了严谨的归纳逻辑思维。启发学生在学习上要精益求精,对待大量的知识点,要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 演绎推理的运用实践;让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更具智慧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高中政治班主任在育人实践中采取三段论推理的方式,彰显逻辑思维育人新成效。在班会中,高中政治班主任展示《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的故事,“楚人因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高中政治班主任带领学生分析此逻辑故事蕴含的三段论逻辑:大前提是“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入”,小前提是“我晏子出使的是楚国”,结论就是“我晏子不应从狗门进入”晏子通过巧妙运用三段论,既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有力地反驳了楚国人不恰当的安排。警示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运用三段论的逻辑思维形式,面对问题,变通灵活,彰显与人处事的智慧。

三段论在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的应用是大智慧,《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大前提是“面对两种喜爱之物,若不能同时拥有,就应该选取更珍贵的那一个”,小前提是“生和义都是我想要的,但二者不可兼得”,结论是“要舍生取义”彰显了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坚守本心的道德观念。同时启发学生记住学习的初心,树立报效国家的大义观。

() 类比推理的运用实践:让高中政治班主任育人实践更显趣味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类比推理有效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极大增强了育人的趣味性。高中政治班主任针对课堂上学生在课桌上打瞌睡的现象,以“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师傅筑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一会儿,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深感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时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这种含有类比的幽默小故事,一方面让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在类比推理中,除了含有逻辑的生活事例,高中政治班主任可运用《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谏齐威王,指出宫中后妃、大臣、百姓,因偏爱、惧怕、有求于王,会隐瞒实情。齐威王听后,下令广纳谏言,使得齐国政治清明,各国来朝。”邹忌运用类比推理,以个人小事推及国家大事,让齐威王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借用这个逻辑故事,高中政治班主任在班会中,引导学生学习类比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逻辑思维有效融入高中政治班主任的育人实践,具有开创性、创新性等特征,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优化班级管理效能、助力学生思想成长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不仅使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在塑造班主任育人技能方面,为班主任的育人实践赋能。

参考文献

[1] 倪新川. 新阶段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5): 29-3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 武兴华. 逻辑故事: 助推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5):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