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要求。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当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主动进行角色重建。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有其内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教育家精神也为班主任角色重建明晰了方向:指引班主任做健康班级的设计师,以仁爱之心为出发点,以躬耕实践为动力;启示班主任做协调多方的艺术家,对内发挥育人智慧,对外彰显弘道追求;助力班主任做强师铸魂的引领者,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
Abstract: The spirit of educator is the essence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spirit of educator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Class is the basic unit of school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lass teachers, as class organizers and managers, ne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build their ro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educator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ole of class teachers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educators has its inherent theoretical logic, value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spirit of educators has also clarified the direction for the role reconstruction of class teachers: guiding class teachers to be the designers of healthy classes, with benevol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ractice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director of the revelation class is an artist who coordinates various aspect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wisdom of educating people internally, and demonstrates the pursuit of the grand way externally; Helping the class teacher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teacher cast soul, firming ideals and beliefs, and cultivating moral sentiments.
1. 引言
在2023年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六个方面构成简明凝练、内涵丰富、层次有序的整体[1]。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德育、学生管理、班级建设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新时代教育变革对班主任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其基点在于班主任角色重建,系统把握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生成逻辑,深入解析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培育路径,对于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育家型班主任、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大先生”要求的智慧升华[2]。探究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生成逻辑是认识班主任角色重建内在本质的重要要求,有助于把握教育家型班主任的内在涵义与培育规律。
(一) 理论逻辑: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的政治方向
教育家精神与班主任角色重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逐步阐明了教育的阶级性、教师的使命要求和教师的人民属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石[3]。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办人民最需要的教育。作为中国六大特色教育制度之一的中小学班主任制,经历了级任制、导师制、班主任制三个阶段,班主任的角色也从单一管理者转向学生学习成长的领导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教育家精神所彰显的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政治方向。教育家型班主任应首要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二) 价值逻辑: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的文化追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特有的传统师道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文明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完备的教育传承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家精神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其中所提出的“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更是体现了教育家融通中外、兼济天下的精神特质,是新时代教师立足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若只将目光聚焦于本民族文化,便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所应具备的国际视野、全球思维。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共生、西方价值观念潜在渗透的现状,班主任角色重建不仅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还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拓宽全球视野。
(三) 实践逻辑: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的实践能力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经历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和教育实践探索的双重孕育,是对党和人民百年奋斗教育成就和经验的概括总结[4]。教育家精神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方法论上强调开启智慧、滋润心灵、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方法论上强调博学笃志、躬耕实践、追求真知、开拓创新。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理论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实践者,班主任角色的实践性体现在其日常工作和与学生互动的具体情境中。教育家精神凝练的实践原理为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指导,班主任要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走向数字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育高素质人才。班主任角色重建不是单一方面的重塑,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过程,需要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探索实践途径,提高实践能力。
3. 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班主任角色重建的培育路径
班主任的角色意识不仅体现在班主任的角色认同,也影响其行为模式。班主任的职责越来越广泛,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保姆”“教练”“管理者”“联络员”等多种身份,多种角色的叠加,让班主任被裹挟到琐碎事务中,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引领班主任角色重建,做教育家型的班主任是时代之需。
(一) 助力班主任做强师铸魂的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战略部署,铸魂强师行动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客观需要。班主任作为从教师中选聘出来的优秀者,在教师群体中应更为严格地约束自己,增强角色意识,做铸魂强师行动的引领者。
1) 坚定理想信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古往今来无数教育先辈们用热血和担当熔铸而成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思想前提。正确的政治信仰是班主任任职的首要前提,班主任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认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角色。班主任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确立专业愿景时,应以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为指引,将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伟业中。班主任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信念之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班级。
2) 涵养道德情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强调潜移默化、以德施教。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思潮交融,道德状况日益复杂化,部分教师存在以权谋私、学术不端等行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任。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有意无意间观察和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因此班主任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要自警自励、谨言慎行。2009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为学生树立典范,抵制诱惑,牢守道德底线,自觉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做到“经师”,更为“人师”。
(二) 指引班主任做健康班级的设计师
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5]。一个健康的班级是积极的、具有支持性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业进步,也能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规划者,是健康班级建设的设计师,一个良好健康的班级亦可称之为班主任的得意之作。
1) 仁爱之心是健康班级建设的出发点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精神,要求教师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深切关怀。班主任制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作繁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也给班主任建设班级带来了负担。正是心中对莘莘学子、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班主任才能保持教育初心,才能对教育事业永怀一腔热忱。仁爱之心促使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爱心、耐心和包容心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班主任只有以无私奉献的大爱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建设中,才能建设纪律严明、团结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班级。
2) 躬耕实践是健康班级建设的动力之源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强调教师应博学笃志、潜心问道、开拓创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班级建设是一门学问,做学问不同于其他事情,班主任唯有立足自我发展,不断提升内在驱动力,方能求得班级建设之道。班主任不仅要系统了解班级建设的理论知识,更要知而后行、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自身实践是将外在的、客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主观的专业知能[6]。班主任应在实践中用智慧和勇气打破传统的班级组织和管理模式,力争克服以往班级中效率低下、管理方式单一、评价体制不科学等弊端,勇于创新班级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理念也需及时更新,班主任应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以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方式探索班级发展的无限可能,发展超前思维,紧跟时代步伐,使班集体的发展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
(三) 启示班主任做协调多方的艺术家
与指导学生发展之责相比,更困难的是班主任如何更加合理地应对弥散化的多元关系[7]。与多元主体沟通是班主任的常态化工作,低效的关系处理会影响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会阻碍多方教育力量的整体性发挥。因此,班主任在协调多方关系时要摒弃盲目、从众的思维,做化繁为简、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艺术家。
1) 以育人智慧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育家精神所提出的“育人智慧”启示班主任对内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育方式进行动态调整。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但是班主任不可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这一微观主体,更要抓住学生背后延伸出来的宏观关系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启智润心”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以及学生问题时,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做到“授人以渔”。“因材施教”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系统解构各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班级建设的影响。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多方关系,在对班级学生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达到既启智又润心的效果。
2) 用弘道追求彰显文化自信
教育家精神所提出的“弘道追求”启示班主任对外要处理好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的关系。班主任可以通过读书角、文化墙、黑板报、班会等各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以文化人”。同时,班主任作为任课教师要坚持学科育人,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觉醒,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班主任要具有融通中外的能力,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吸收国外班级建设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学校班级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面对当前班级中出现的学生苦学、教师苦教、一味追求成绩的问题,班主任应摒弃功利化心态,以广阔的文明视野和全球视角,在班级建设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