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师面临的教学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了体育教师在资源配备、职业发展、教学内容更新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的挑战。提出了增强资源配置、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加强产业合作以及持续教育培训等策略,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满意度并促进教育现代化。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还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dilemmas fac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It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erm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aligning with industry needs. Strategies such as enhancing resource allocation, providing career development support, strengthening 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re proposed.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h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kills, increase their employability, and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王锋.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2): 730-73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2302

1. “双高计划”的内涵

“双高计划”是由中国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共同提出的,明确了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战略任务,即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该计划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地,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1]。体育工作在助力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目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也成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双高计划”即“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旨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以及与产业对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师在此背景下,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发展面临多重压力。

深入研究“双高计划”可以发现,其核心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质量为核心。也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意识,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各项工作。二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具有精准的专业定位。在专业发展中,高职院校需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打造自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专业。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接行业前沿,与校外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实现产教融合,从而助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体育专业教师面临的教学发展困境

2.1. 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场地设施和教学器材,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资源匮乏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这类院校面临着场地设施不足和教学器材短缺的困境,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资源投入上远低于普通高校,导致设施和器材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3]。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学生们无法接触到各种体育项目,导致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技能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教学器材的不足也使得教师难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体育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2.2. 专业发展空间有限

体育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上相对较少,缺乏足够的激励和支持。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上面临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难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4]。由于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体育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和支持,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职业道路上的提升和进步。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学术研究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机会较少,这使得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助[5]。因此,体育专业教师往往难以获得与他们付出相匹配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2.3. 教学与产业脱节

体育教学往往与当前的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实际应用场景,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6]。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常常与实际的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7]。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与未来就业相关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由于缺乏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挑战。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因此,如何使体育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4. 专业技能更新缓慢

随着体育科技的快速发展,体育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但现有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不足[8]。在当今这个体育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体育专业的教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然而,现实情况是,现有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专业技能更新缓慢[9]

具体来说,体育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技术和设备,这些都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还提高了训练效果。然而,许多体育专业的教师对这些新技术并不熟悉,甚至从未接触过。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然而,现有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却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们的需求。许多教师反映,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培训课程,即使找到了,也往往因为时间、地点或经费的限制而无法参加。此外,现有的培训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的环节,这使得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为了提高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10]。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增加培训课程的数量和种类,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其次,培训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让教师们能够在培训中真正掌握新技术。最后,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帮助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专业技能更新缓慢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3. 体育专业教师面临的教学发展应对策略

3.1. 增强资源配置

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不足。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体育专业的资源配置投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政府应针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购置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并支持教育科研项目的开展。这将为体育教学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确保院校能够不断优化硬件条件,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二,推行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与企业联合建设和管理体育设施,可以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体可采用“公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高标准体育场馆,企业参与后期运营维护,学校与企业共享使用权。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还能提高体育设施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区域性高校之间可以通过设立共享平台实现体育设施的共建共享。例如,开放高标准体育场馆的使用时段,设立资源调配系统,并推动跨校选修体育课程等方式,促进院校间的资源互补。这不仅能够缓解单一院校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四,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随着体育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运动分析软件、智能化体育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引入尤为重要。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

第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还需关注教师资源的优化。可以通过引进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客座教师,开展跨校教师交流项目,或者实施校内外联合培训,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此,才能让体育专业的资源短缺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设备将为教学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条件,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重要的是,资源配置的提升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还能促进高职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为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职业发展支持

体育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晋升和发展空间有限,这直接影响了其职业成就感和工作热情[1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为体育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晋升和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首先,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学校应设立专门针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通道,增加体育专业教师在职称晋升中的比例和机会。具体而言,可以在职称评定中设置与体育教学和科研相匹配的评价标准,明确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实际贡献。同时,优化职称评审流程,减少行政性阻碍,让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能够凭借自身能力获得职业晋升。

其次,实施科研支持计划。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帮助教师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取得成果。例如,设立专项科研激励机制,如“优秀科研成果奖”,为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提供经济奖励和荣誉激励。此外,学校可以在教学任务安排上给予体育教师更多弹性,为其参与科研项目创造时间条件。

再次,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建议。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导师制度,为年轻体育教师配备资深教师或行业专家作为导师,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邀请外部专家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为教师拓展思路、了解更多发展机会。

3.3. 紧密产业对接

体育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紧密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强与体育产业的合作关系。为了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内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动态,我们将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或研修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亲身感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紧密的产业对接也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教育。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学校应与区域内的体育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体育类专业课程。通过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任务和考核指标,确保合作内容切实可行。校企可以共同开发行业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并定期组织行业讲座,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前沿的技术和知识。

第二,开展实习与研修计划。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或研修,使其能够深入了解行业最新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这种实习与研修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还能增强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体育设备操作技术,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第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校企合作动态平台”,实现行业需求、就业趋势和教学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这一平台,学校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需求,企业也可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校提供反馈和支持。

通过紧密的产业对接,体育教学内容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体育教师通过企业研修和校企合作,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的教育。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推动体育产业与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3.4. 持续教育与培训

体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和专业的教育机构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定期的教师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旨在帮助体育教师们不断更新和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可以了解和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为学校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高效的教学环境。

第一,培训项目设计。根据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发模块化、层级化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最新的教育技术应用、智能化体育设备的使用以及现代体育教学法的更新。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系统掌握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国际化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引入全球领先的培训资源。例如,可以邀请国际知名体育专家线上授课,分享国际前沿的体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赴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访问学习,开拓国际视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本地教学。

第三,评价与跟踪机制。为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学校应设立培训效果评估系统。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教学表现跟踪,定期评估培训内容的适用性和教师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

通过系统化的持续培训,体育教师可以及时掌握现代体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培训将促进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技能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创造一个更加现代化和高效的教学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也将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4. 结论

面对“双高计划”下的挑战,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12]。通过改善教学资源配置、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紧密产业对接以及持续的教育培训,可有效促进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发展,进而提升整个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能够采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拟训练和虚拟现实技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体育技能。此外,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紧密相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增强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持续教育资源,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动力。这不仅有助于留住优秀教师,还能吸引更多的体育教育人才加入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成长将直接反映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强化与体育产业的合作,使教学内容持续与产业最新发展同步,能够缩小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这种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场,增强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行业影响力。

第四,推动体育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理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不仅提升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也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特别是在体育大赛和国际交流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文化理解。

第五,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体育人才。在“双高计划”推动下,对体育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授体育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和道德观念。这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成为具备高综合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 正确把握“双高计划”的站位和定位[J]. 现代教育管理, 2020(6): 91-95.
[2] 刘伟深, 王少华. 关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与策略[J]. 体育风尚, 2024(12): 113-115.
[3] 董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运用[J]. 学园, 2018(4): 89+91.
[4] 刘国锋, 王宏梅, 李俊, 等. 学校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2(6): 70-78.
[5] 郝海涛, 刘悦. 高校体育教师成就动机、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5): 93-96.
[6] 李晶辰. “双高计划”下高职体育教师创新团队的社会服务功能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21): 178-181.
[7] 魏玲玲, 耿媛媛. 体教融合背景下“双高计划”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 体育视野, 2024(4): 88-91.
[8] 黄镇敏, 王俊璎, 马志斌. 全面系统增质提效促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J]. 中国学校体育, 2024, 43(6): 11.
[9] Tsangaridou, N. (2005) Classroom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4, 24-50.
https://doi.org/10.1123/jtpe.24.1.24
[10] 吴梦妍, 陈玉萍, 侯园园.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现状及问题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30): 81-84.
[11] 方梦.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3, 13(21): 194-198.
[12] 王敏, 余艳梅, 丁青.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 39(1):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