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纪录片创新表达的传播策略分析——基于哔哩哔哩APP的实证研究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Online Documentar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Bilibili APP
DOI: 10.12677/jc.2025.132038, PDF, HTML, XML,   
作者: 徐梦檠: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关键词: B站网生纪录片内容创新Bilibili Online Documentary Content Innovation
摘要: 纪录片是对真人真事的影像记录,以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作为快速发展中的互联网的产物,网生新派纪录片这一概念由B站提出,体现出B站对纪录片内容创作的创新想法。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制播方式,以年轻化、网感化的表达吸引着网生一代受众。网生纪录片逐渐构建出以文化为代码、纪录片为载体、网络为渠道的传播路径,拉近了受众与传统文化的审美距离。本文聚焦B站网生纪录片的创新表达,综合运用深度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访谈内容对于网生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从获取信息、社交互动、审美培养等方面指导创新表达的传播策略,发掘出其目前陷入的创新发展困境。最后,本文就未来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进行长远发展提出改进意见的理论借鉴。
Abstract: A documentary is a film or television art form that records real people and events to stimulate people’s thinking. As a produ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oncept of webcast new style documentary was proposed by Bilibili, which reflects the innovative ideas of Bilibili on documentary content creation.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documentary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it attracts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online audiences with youthful and internet inspired expressions. Online documentaries have gradually constructed a dissemination path that uses culture as the code, documentaries as the carrier, and the internet as the channel, narrowing the aesthetic distance between audienc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Bilibili’s online documentar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online documentaries based on interview content. It guides the dissemin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expres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esthetic cultivation, etc., and explores the current dilemma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ilibili online documentary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徐梦檠. 网生纪录片创新表达的传播策略分析——基于哔哩哔哩APP的实证研究[J]. 新闻传播科学, 2025, 13(2): 247-25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5.132038

1. 引言

() 研究背景

从记录大历史瞬间的《新闻简报》到讲述百姓日常的《生活空间》,纪录片在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纪录片也以真实性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很多由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会在荧幕上呈现,随着虚构类型的电视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选择也变得多样,中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低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直到2012年开播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让纪录片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和讨论范围。人们在街头巷尾以讨论纪录片为乐,另一方面,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仍是天上偶尔闪现的星星,只是孤例,难成星空。

互联网在这个十年的介入,为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同可能,依托新的媒介技术建立的视频网站为中国纪录片开辟了令人兴奋的新场域。网络视频平台不只是电影市场或电视平台的补充,更会反哺传统的卫视频道。以2017年的纪录片《寻找手艺》为例,这部素朴却宝贵的纪录片被十几家电视台拒绝后投放在了B站,借助B站的社群互动和话题发酵,引起了广泛关注后又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等电视平台播放。

视频平台做纪录片并不新鲜,纪录片本就是长视频的重要内容分类,2017年,优爱腾陆续设立纪录片频道或成立纪录片工作室。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作为国内顶级的网络视听文化输出平台,B站与纪录片的渊源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这一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推出,此片以文物修复师的视角描写和刻画文物,与过去冗长、严肃的纪录片相比,更接地气,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一经推出在一个月内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反映,豆瓣评分高达9.5分,点击量70万。近年,B站也自制了《人生一串》《但是还有书籍》《在武汉》等纪录片。

() 研究目的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纪录片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给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化程度高、创作活力十足的民营视频网站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在商业纪实内容领域进行了积极尝试。时至今日,视频网站的纪录片频道均已收获丰硕成果。其中,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表现格外亮眼。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作为“国内Z世代最喜爱的视频网站”,以Z世代用户的内容消费偏好为导向来进行内容部署,在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上呈现出与其他纪录片平台不同的特点。

为对当下的网生新派纪录片整体的内容特色、发展现状以及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纪录片受众特色、纪录片传播现状、网生纪录片创新表达有一个更为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本次调研将聚焦于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运用深度访谈法与内容分析,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出品的纪录片进行调研,采访人群对于网生纪录片的观看感受并收集观众建议,重点归纳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的内容、受众、生产制作方式、传播方式的突出特点。

() 研究意义

在B站,看纪录片不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的事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弹幕。2019年的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纪录片已经进入了“网生时代”,网络制作和网络播放的形式将会给纪录片带去更多可能。有利于打破原本的传播圈层化,为纪录片扩充大量的年轻群体观众,且可以从内容创新与文化表达方面为今后纪录片的发展打开更大的表意空间。

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生纪录片的内容特色、受众特点、传播特点等进行深入调研,从中总结出网生新派纪录片的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有利于提升网络长视频内容的文化品质、有利于优化非娱乐性视听节目的传播效果、有利于为网生新派纪录片创作者提升创新创作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媒介融合的角度来看,有利于观察互联网环境下纪录片的内容生产与消费生态,推测纪录片未来的创作和传播趋势;从受众分析的角度来看,有利于读懂Z世代受众的文化需求,优化主流文化引领青年流行文化的路径;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本次调研有利于探讨商业化纪实内容创新表达在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前景。

2. 文献综述

() 网生纪录片的研究现状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提到:“纪录片‘网生时代’正式来临。”但网生纪录片的出现要追溯到2010年,受限于新媒体,也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直到2018年才步入大众视野,此部分的文献综述主要是除B站网生新派纪录片以外的网生纪录片的研究。通过整理得出如下结论:

1) 学术论文方面

以求探索出目前学术界对于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发展的更多突破口,南昌大学的张彤军在《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品牌传播研究》中深入评述和分析了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动因产生、品牌内涵、内容生产来源和今后发展策略等五方面。黑龙江大学的郄晓婉写的《网络自制类旅行纪录片风格研究》从微博微信以及视频网站的平台入手,在对网络自制纪录片的总体概述下,对其制作风格和品牌化传播风格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就困境提出了发展前景的展望。浙江大学许靖在《后电影视域下中国当代网生纪录片新像》中从具体案例入手,探究网生纪录片的客观创作规律以及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生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建议。

2) 学术期刊方面

江苏师范大学的赵泽华就总结了网生纪录片的特点,他认为网生纪录片以受众需求为基础内容生产导向,综合互联网的特点,体现在增强受众的参与感,迎合受众审美,满足受众需求,迎合受众心理,满足受众视觉体验方面。四川师范大学的骆志伟对网生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作了分析,他认为网生纪录片让纪录影像更加丰富并且增多了可能性,非主流的纪录方式有了成为主流表述的可能,内容垂直细分明显,加大了纪录影像的维度,提升了质感,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空间,网生纪录片运用细节化与品类化的表达,实现丰富性与互动性的共融,其美学特征兼具先锋性与实验性。

() 哔哩网生纪录片的相关研究

作为典型的PGC (专业生产内容) + UGC (用户原创内容)视频播放平台,2018年B站网生纪录片开播,《人生一串》《守护解放西》的出品就引发第一波纪录片潮,且第二波播出之时依旧好评如潮。通过在知网进行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关于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论文数量较多,大部分都是研究学术期刊通过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结论:

在学术论文中,重庆邮电大学的刘琦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纪录片的戏剧性表达》中对纪录片《人生一串》喜剧性表现和表达策略整合讨论,探究了接受美学视阈下纪录片喜剧性表达的普适性方法与未来发展。

在学术期刊中,李帆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在《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国产网生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以B站自制纪录片为例》一文中,从文化自信视域下分析了B站自制纪录片的表达叙事方式、题材类型选择、拍摄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之下的创新性年轻化表达。扬州大学的王玉珏以《人生一串》为例,从选题内容,创作手法和传播特点分析了其成功的因素,烧烤文化贴近生活,丰富的视听语言,明确受众有针对性。以期由此探究网生纪录片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之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脉搏[1]

3. 研究方法

() 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师对于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深入研究与分析的第一步。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哔哩哔哩网站上网生纪录片的观看者,观察不同网生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摄影语言以及视频播放时的弹幕互动,感受网生纪录片的话语表达创新以及互动的情感共享。同时进行观察与思考,以期为未来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功能建议。

() 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于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网生纪录片的不同题材、领域、热度的观察,分析网生纪录片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再结合用户的观看喜好与用户画像,双向考察网生纪录片创新发展的现状以及优化空间。并选取部分网生纪录片进行分析,了解其纪录片风格与特征,结合用户的访谈得出结论。

() 深度访谈法

研究对象为观看网生纪录片群体,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观看网生纪录片的了解渠道、动机、个人感受以及产生的影响等信息,提前设计好相关问题,通过网络平台针对目标群体进行一对一访谈交流,挖掘他们观看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真实感受,用以揭示某些问题的潜在动机、情感态度等,是针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补充,更多深入、细致地了解这部分用户的行为,为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视角。

此次研究共选取了10名研究对象,访谈对象的设置有根据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区别,访谈对象皆对于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观看经验与体会,因此对于网生纪录片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从不同人群的视角来了解观众对于B站的网生纪录片有着怎样的观看感受,以及对于自己的审美志趣、阅读偏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观看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用户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深度访谈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观点和感受的研究方法,在与受访者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案例、提炼出来的观点,是定性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者在社交网络上招募喜爱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有过观看经验的访谈对象,共联系了10名访谈对象,受访者是18~28的青年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围绕采访提纲,了解受访者观看网生纪录片的过程以及感受体验。

() 寻找受访对象,涉及访谈提纲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有过观看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经验且对此领域较为感兴趣的青年人,有着观看哔哩哔哩视频获取资讯、消遣娱乐的习惯。通过目的性抽样,共选取了10名访谈对象(见表1),其中内容创作者(CZ) 3名,观看者(GK) 7名;男性4名,女性6名。此次深度访谈通过线上形式进行,在寻找访谈对象的同时设计访谈提纲,针对创作者和观看者的不同角色设计不同的访谈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兴趣偏好、观看动机,在观看时的互动情况以及获得的心得体会等。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form of interviewee

1. 受访人基本信息表

被访对象

性别

年龄

制作/观看节目

制作/观看目的

CZ1

24

《宠物医院》

科普

CZ2

25

《三日为期》

记录

CZ3

23

《三日为期》

记录

GK1

20

《历史那些事》

获取知识

GK2

21

《守护解放西》

消遣娱乐

GK3

22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放松心情

GK4

23

《历史那些事》

获取知识

GK5

24

《这就是中国》

获取知识

GK6

26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舒缓压力

GK7

22

《但是还有书籍》

获取知识

() 进行访谈提问,整理访谈内容

此次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以相同的方式来询问每个人同样的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获取的信息。按照问题将回答标记整理归纳,观察分析不同的用户对于问题所持有的相同或不同的看法观点,从而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结论。此次访谈主题是围绕着用户观看网生纪录片的“动机”、“情感体验”、“后续影响”以及对于哔哩哔哩这个平台的使用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询问每个内容创作者的初衷以及制作纪录片时的感受。

() 访谈内容分析

1) 用户的观看动机

(1) 获取信息的基本需求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用户选择在该平台收看纪录片是为了满足获取信息的基本需求。纪录片与影视、综艺等艺术形式相比,所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更多,因此也更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传播优势在于,它的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严肃呆板,而是充满时尚感和趣味性,更适合用户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更高效率地获取信息,贴合青年人的兴趣爱好与观看习惯,在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实验性地创新。融合了更多创意元素,将一些看似“传统”、“无趣”抑或是未知易被忽略的领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例如《历史那些事》就是以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创作基础,在还原历史的目的之余创新的表达方式,为观众接触了解历史创造了条件,且有利于培养观众进一步阅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类节目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全新领域的大门,启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诱导其产生更深一步的深入学习行为。

我是个理科生但是自小对于历史很感兴趣,但是学历史的方式一般是以看书为主。以往从来都只在b站上看一些新闻资讯,但是某天浏览推荐页面显示了《历史这件事》,我一点进去就开始播放而且当时是限时免费,就一口气看完了一整季。通过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历史的魅力,准备日后多看看此类型的视频,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GK4)

我看纪录片是因为上课时老师极力推荐,说是可以转变视角,增强对于历史的体会,平时不是一个手机重度依赖者,但是这些纪录片的时长不会太长,我会选择在一些空闲的碎片时间进行观看,作为生活的调味剂。(GK1)

(2) “弹幕”提升社交互动体验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还满足了受众的社交需求。社交属性是哔哩哔哩视频网站非常重要及特殊的一个属性。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社交功能主要是通过“弹幕”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用户交互时产生的“弹幕”就构成了对纪录片二次创造的内容反哺。“弹幕”所蕴含的巨大互动性和强烈的陪伴感,让人在欣赏视频内容之后可以实现和陌生人共同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视频内容本身就已经不是真正吸引用户的单一信息源了,而“弹幕”的交互内容也构成了真正吸引观众的信息源。简而言之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独特的弹幕功能,将纪录片内容转化为承担了社区功能的连接器,观众像是通过“弹幕”进行“跨越时空”的交谈对话。

我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比起面对面的社交更喜欢一个人待着看看书充实自己或者上网进行线上互动,这种纪录片完美的满足了我,不出被窝就可以凑热闹,而且又不会给影响执法,给警察叔叔添乱的心情。我也会多多发弹幕,我在独处的观看中真的收获了很多与网络实现共鸣的惊喜感。(GK2)

希望可以有一个平台可以让喜欢小动物的人与养宠人获取更多的关于养宠的信息与注意事项,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自己养毛孩子的快乐瞬间以及养宠需要注意的问题。(CZ1)

(3) 提供更深层次的审美情感需求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优质纪录片,为受众打造出来了一个“灵魂栖息地”,令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可以得到转移、舒缓,开阔眼界的同时体会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观看的过程中与纪录片中的人物实现共情,获得情感共振,沉浸在纪录片所记录展示的世界中[2]。并且可以通过纪录片的旁白解说,了解到一件事物的多样性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看纪录片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太大,自己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我更喜欢看一些旅游纪录片,里面每一集所展开的自由未知旅程我虽然无法切身体会,但是可以跟随镜头的步伐去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人各不相同的生活,就像一股舒缓平静的力量可以安慰到现在被生活困住,无法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我。(GK3)

作为一个爱书的人,从前只是关注到书的内容本身,但是《但是还有书籍》这部纪录片让我了解到书除了内容之外还有其背后的故事,让我对于书籍有了更多维度、多层级的理解,我日后选书的时候也会从其排版设计等方面进行欣赏,除此之外,也让我挖掘到了绘本这个我从未关注的令人温暖的书本种类,看似简单可爱的图画背后也有动人的故事。(GK7)

我们希望在现在如今时代大环境之下,截取人间百态,向观众传递平凡的力量,好好活着就很伟大!(CZ2)

2) 用户的观看建议

(1) 题材划分不明确缺乏专业性

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纪录片频道是纪录片作品的传播主渠道,纪录片应当是具有“档案性”的,即用影像的方式存档时代剪影,这就要求坚守其真实性与时代性。但从目前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内容呈现上可以明显看出,频道对于纪录片类型的划分方式比较粗糙,导致频道整体的专业气质欠缺。在该频道播放量靠前的作品中,一些并不符合传统纪录片定义的作品被划分到纪录片这一类别。对于纪录片的类型不能进行精确地划分,缺乏专业性判断将会使得观众模糊对于纪录片的定义,不利于观众形成整体性的观点看法,更不利于纪录片产业后续的发展。

我在看《这就是中国》,这个节目的时候发现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当下社会中的时事热点,采用的是“演讲 + 真人秀”的模式进行内容表达,我认为其应该算是一档思想政论脱口秀节目,却被平台以纪录片为类型进行分类,这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性与客观性,让我怀疑我是否进错的频道,会使我陷入思维混乱。(GK5)

(2) 过度娱乐化缺乏知识沉淀

纪录片不同于娱乐性质的综艺电视节目,其所需要承载更大的信息量,肩负着存档社会历史,传播社会文化与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责任。但有时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出于利益热度的考量,过度追求博人眼球的世俗化、娱乐化、口水化,“短、平、快”的节奏虽然迎合了当代人的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但也在文化传递与内容表达上缺乏深度思考与时间沉淀,从而导致纪录片浅薄化,未履行作为纪录片应有的传播文化职责。

有时候我是为了想让自己不要过度沉迷短视频软件而转向哔哩哔哩这种中视频平台,可是有些纪录片其提供的内容显得过于娱乐化,大笑之后并没有在脑子内留下印象,更不要说启发思考了。(GK1)

5. 研究结论

() 纪录片选题贴近生活,以小见大

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呈现出泛纪实的内容生产创新表征,传统纪录片的边界与内涵正在被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内容表达方式所消解、弥合和重塑。不同于以教育和宣传为主要传播目的的传统电视纪录片,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将镜头聚焦于平凡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展现普通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与发生的故事来展现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以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为例,将镜头聚焦寻常市井生活中的“烧烤”,记录了忙碌奔波却依旧热爱生活的对白,以小见大,展现人间百态,与《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宏大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 弹幕互动模式刺激讨论与共鸣

弹幕是网生纪录片的标配与特色所在。电视纪录片在不清楚受众画像的情况下考虑的是播放之后的收视率,属于单向传播,缺乏互动。而网生纪录片的用户导向性强,真正地贴近、了解用户,倾听用户的反馈、评价和想法,与受众建立起超越时空的社交场域[3]。受众是弹幕发布者、潜水者、点赞者、转发者、评论者,当成为其中一员时,群体认同就已经形成了。开放共享式的传播,不单单满足了受众的分享交流需求,对创作者内容创作也提供了动力和导向,彼此成就便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守护解放西》中,弹幕评论已经成为该纪录片内容构成的一部分,观众用带有网感的语言各抒己见,常常在原有内容表达上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内容创新传播效果,如此,弹幕对于B站网生新派纪录片的内容创新有着很大的推动效果。

() 短小精炼贴合当代阅读习惯

当下社会的多媒体环境培养出了青年人“多线并行”的能力,但是认知思想上也形成了碎片化、即时性、跳跃感强、快速切换、深度缺乏等特点。考虑到当今日趋形成的思维模式,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时间长短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尽量控制在哔哩哔哩动漫番剧单集的半小时的时长之内,更加符合年轻化受众的媒介消费阅读习惯,快节奏的剪辑叙事方式需做到丰富高质量内容与精炼并重,充分佐证了冗长不是内容丰富的必要条件[4]

6. 对于哔哩哔哩网生纪录片的发展建议

() 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

如若创作者一味地陷入追寻流量和娱乐上的新鲜感,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最终会将纪录片推入低俗娱乐化表达的恶性竞争之中,丢失其文化价值[5]。哔哩哔哩应当始终坚守内容质量关,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与独特文化风格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进行理性地创新尝试,突出人文关怀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 精细化管理纪录片频道,划分明确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可以适当借鉴以“自由内容、自由编辑”为核心特点的运营模式,在原有的由平台运营方主导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引入纪录片社区用户自管理方式作为补充。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创作参与热情,用海量用户的个人视角、技能和知识的叠加与联合构造出更全面的纪录片信息系统,弥补频道运营方单方面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频道更为精细化的管理[6]

() 跨界合作实现整合资源宣传推广

运用当前移动端的便捷属性,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在多媒体化的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整合以及多元化的载体发布,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开展社群营销提高用户粘性,同时加强长尾效应,拓宽网生纪录片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谢磊. B站网生新派纪录片的内容创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1.
[2] 陈志敏, 佘飞. 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叙事策略[J]. 今传媒, 2021, 29(11): 100-102.
[3] 贾亚男.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陪伴式学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22.
[4] 秦紫岚. 网生纪录片创作逻辑分析——以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22, 43(21): 156-158.
[5] 阮洁航, 项德娟, 李铭佳. 网生微纪录片的特征探究与视听语言分析——以《但是还有书籍》为例[J]. 声屏世界, 2022(15): 66-68.
[6] 刘洋. 后疫情时代泛娱乐视频网站盈利模式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