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中学生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最早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一节,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的基本特征。而对于中心对称的定义,则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像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像关于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个定义运用几何的视角去定义中心对称,实现了对中心对称图像的初步探索。精准定位,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1]。不仅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然而到了高中,教材并没有安排具体的章节介绍中心对称问题,而是把它融入到函数与导数中。在高中,函数与导数是数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和主干知识。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问题,不仅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还可以考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通过研究三次函数的性质,多角度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导数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材溯源
在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87页的拓广探索第13题给出了求函数图像对称中心的方法。题目如下:
我们知道,函数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充要条件是
为奇函数,有同学发现可以将其推广为:函数
的图像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充要条件是
为奇函数。
求
图像的对称中心;
与初中的几何定义不同,这给了我们中心对称图像的一种代数关系。我们试着推导一下:我们先将函数
为奇函数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即
,即
。这就是函数
的图像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的充要条件,也是用函数的视角描述了中心对称图像。我们可以利用此方法去求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
解析:设函数
的对称中心为
,则函数
是奇函数,由奇函数定义可知:
代入整理得:
即
解得:
所以函数
的对称中心为
。
教材中本节主要内容是讲述函数的基本性质,在课后习题最后一部分“拓广探索”中抛出该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实例,但是并没有进行一般化的推广。那么,对于本题中的三次函数有对称中心,那对于普通的三次函数是否也有对称中心呢?不妨我们来尝试一下。
求三次函数
的对称中心。
证明:设的对称中心为
,则
,化简得
,则
,
即
的对称中心为
。
通过以上三次函数对称中心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般性的结论,如果熟练掌握其模型,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迅速解决三次函数的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优化计算,以简驭繁的效果。
3. 链接高考
例1:(2024新高考一卷节选)已知函数
证明:曲线
是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设
为
图象上任意一点,可证
关于
的对称点为
也在函数的图像上,从而可证对称性。
的定义域为
,
设
为
图象上任意一点,
关于
的对称点为
,
因为
在
图象上,故
,
而
,
所以
也在
图象上,
由P的任意性可得
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为
。
评析:本题是教材习题的变形,本质上是用定义去证明函数的几何性质,即上文教材溯源中所提到的充要条件:函数
的图像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充要条件是
为奇函数。
例2:(2024新高考二卷)设函数
,则( )
A. 当
时,
有三个零点
B. 当
时,
是
的极大值点
C. 存在
,使得
为曲线
的对称轴
D. 存在a,使得点
为曲线
的对称中心
解析:A选项,
,由于
,
故
时
,故
在
上单调递增,
时,
,
单调递减,
则
在
处取到极大值,在
处取到极小值,
由
,
,则
,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
在
上有一个零点,
又
,
,则
,
,
则
在
上各有一个零点,于是
时,
有三个零点,A选项正确;
B选项,
,
时,
,
,
单调递减,
时
,
单调递增,
此时
在
处取到极小值,B选项错误;
C选项,假设存在这样的
,使得
为
的对称轴,
即存在这样的
使得
,
即
,
根据二项式定理,等式右边
展开式含有
的项为
,
于是等式左右两边
的系数都不相等,原等式不可能恒成立,
于是不存在这样的
,使得
为
的对称轴,C选项错误;
D选项,该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由题意
也是对称中心,故
,即存在
使得
是
的对称中心,D选项正确。
评析:本题以三次函数为载体,考察了函数的极值点、单调性和对称性等核心知识,紧贴教材,符合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对称中心的考察,若掌握对称中心的相关知识,则解决此类小题就会更加便捷。
例3:(2022新高考一卷)已知函数
,则( )
A.
有两个极值点
B.
有三个零点
C. 点
是曲线
的对称中心
D. 直线
是曲线
的切线
解析:AC,对于C选项:
关于
对称,故正C确。
评析:此题与例2类似,同时考察了三次函数的极值点、零点、对称中心和切线。是例2的“简化版”。不过从中可以窥到新高考对三次函数对称中心的重视程度,近几年反复考察这一知识点。
4. 小结
随着人教版教材的变更,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由以前所谓的“二级结论”逐渐走入正式教材。而近几年三次函数的对称性在新高考中也不断出现。高中人教A版教材主编章建跃老师曾指出:要下功夫分析试题与教材的关联,特别是从教材中找出试题的“题源”,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2]。从教材出发,我们才能夯实牢固的基础。从以上题目也可以看出,求解与可以转化为奇函数加常数的“中心对称”函数相关的题型时,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非常重要。这要求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观察,在解题过程中熟练此类问题的解法,积累解题经验[3]。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