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环论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斜群环及其分次扩张是环论的重点研究对象,备受学界关注。斜群环由群在环上的作用构建,这一结构为环论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在环的结构分类中,能结合群与环的性质,助力复杂环的分类。分次扩张是斜群环的拓展,通过对环分次赋予其更丰富结构。它推动了环论发展,在环的同调性质、理想结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与其他数学领域交叉中展现强大活力。在表示论中,斜群环及其分次扩张与群、代数表示紧密相关,为研究提供新模型与方法,其分次结构可刻画群表示的不可约性。
设K是一个除环,V是K上的一个全赋值环,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本文探讨用A相对应的群的锥刻画A的子环。
文献[1] [2]研究了斜罗朗多项式环的分次扩张,文献[3]研究了群的锥,为本文
上的分次扩张奠定了基础。在文献[4]中证明了
上纯锥的集合与
上平凡分次扩张的集合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为本文刻画子环提供了方向。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下面对斜群环、分次扩张和锥的概念进行简单清晰的解释。
设K是一个除环,G是一个群,
是一个群同态,其中
是K的自同构群,斜群环
。
设A和B是两个分次环,且
,如果B是一个分次A-模,并且
(其中
是B的单位元),则称B是A的分次扩张。
设G是一个群,C是G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对于任意的
和任意的正整数
,都有
,则称C是G中的一个锥。若C是群G中的锥,H是G的子群,则
是H中的锥。
2.
上分次扩张的子环
本章进一步给出一些对分次扩张和锥直观刻画的例子。
定义1.1 [1] 设K是一个除环。如果对任意的
,
,有
或
,则称V是K的一个全赋值环。
定义1.2 [5] 设
是
上的一个子集。如果对任意的
,有
,则称V是
上的一个分次子环。
定义1.3 [5] 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子环,且
。如果对任意的
,
,有
或
,则称A是V在
上的分次扩张。
定义1.5 [6] 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A的分次极大理想的交,记作
,称为A的分次Jacobson根。
定义1.7 [4] 一个加群G的子集H称为锥。如果
,
,其中
,
.
定义1.8 [4] 设H是加群G的一个锥。如果有
,则称H是G的真锥。其中
为锥H的单位。
定义1.9 [4] 一个加群G的非空子集H称为纯锥。如果
,
,
,其中0为加群G的零元。
定理1.1 [4] 设G是一个有纯锥的群,
有一个左商环
,
是K的一个全赋值环,则V在
上的所有平凡分次扩张的集合与G的所有纯锥的集合之间有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定义1.10 [7] 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如果对任意的
,存在
,使得
,
且
,有
,则称A是V在
上的(a)类分次扩张。
下面将研究
上分次扩张的子环与之相对应的锥的集合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如果存在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有
,则称
的集合元素B是V在
上分次扩张A的子环。
引理2.1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令
,
则H是一个群,且对任意的
,
,有
。
引理2.2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令
,
,
则
是H的一个锥。
用简单的符号表示H的锥的集合,记为
。
引理2.3对任意的
,令
,
则
。
在环论中,子环是环的一个子集,它本身对于环的加法和乘法运算也构成一个环。当考虑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环,如有序环时,锥集合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
在有序环R中,可以定义一个正锥
。满足以下性质:
(加法封闭性),
(乘法封闭性),
,并且对于任意的
,要么
,要么
,要么
。
对于环R的子环S,通过研究S与R的正锥P的交集
来获取子S的性质:
的锥集合与子环S的序性质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定理1.2设
是V在
上的一个分次扩张,令
,则
与
两集合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
证明由引理2.1和引理2.2,构造两个映射:
,
.
对任意的
,由引理2.3有
,
那么
,即
。
对任意的
,
有
,
那么
,即
。
故
与
两集合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证毕。
下面探讨
上(a)类分次扩张的子环,并给出与之相对应的例子。
如果
是V在
上的上的(a)类分次扩张,则由定理1.2有下面结论。
命题 设
是V在
上的(a)类分次扩张。对任意
,存在
,使得
,
且
,有
,则
,
的秩为
的锥集合的基数。
例 设F是一个域,
是域F上以
为不定元的多项式环,令
是
的商域,
是
在素理想(y)处的局部化,那么V是K的全赋值环。
对任意的
,令
,则
是V在
上的(a)类分次扩张。由命题
,
的秩为
的锥集合的基数,对
任意的一个真锥
,令
,由引理2.3得,
。
3. 结束语
本文是研究利用锥理论刻画
上分次扩张的子环,但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环结构的限制:锥理论在研究结构完整的环时性质对应,如整数环。但面对非交换环和特征不为零的环时,由于非交换环中乘法交换律不成立,故其应用受阻。这使得基于交换定义的锥性质难以应用,相关理论体系难以搭建;二环基数的限制:环基数较大时,如无限维向量空间上的线性变换环,用传统方式定义锥并研究其与子环的关系困难重重;三序结构的复杂性:在具有特殊序结构的环中,锥理论推广艰难。如偏序环元素非全序,正锥定义不能像全序环那样简单确定,子环与锥的相互作用复杂,难以用锥理论刻画子环性质;四环分解和扩张问题:在环分解(如直和、半直积分解)和扩张(如理想、域扩张)方面,锥理论应用体系不完备。环直和分解中,各直和项锥的确定及组合方式不明,子环性质研究方法缺失;环扩张时,新元素对锥结构的影响未知,新环中合适锥的定义及子环研究方法有待探索。如基于正锥定义,环中其锥及研究的子环是难题。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有力地推动环论研究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