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育人的重要性,倡导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长效机制。同年末,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其目标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路径[1]。
职业伦理作为职业行为中的道德准则,对于塑造职业活动中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将职业伦理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2]。在我国,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的职业性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传授与体力劳动相关的技能,忽略了对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受价值观驱动,伦理意识是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加强伦理教育,可促进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经济效益时,还需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职业活动可能失去精神享受,且缺乏统一价值标准,导致职业“失范”和社会经济“失序”。职业伦理即体现职业伦理规范的课程内容,是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关键点[2]。
酒店业职业伦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塑造职业人格,提升职业能力,确保职业活动符合社会预期。职业伦理教育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化的实践,调节其与社会的关系。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以职业伦理为思政改革立足点,遵循教育规律,展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视角出发研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酒店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2. 研究现状
(一) “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课程思政”的提法,但是会开设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培养,主要表现在以“课程育人”的理念和实践来展开相关概念的教育。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本来之义,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国内1954年全国中学教育会议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要求,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新时代课程思政理论实践探索逐渐兴起;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标志着课程思政从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从政策引导推进到课程建设实践。
专家学者们对“课程思政”展开深入探讨一般由其基本内涵、实践价值等基础概念入手进行界定。学界研究“课程思政”的提出所承载的是对青年教育的一种责任,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理念,要将其落实为一种教育体系,展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需要多方进行共同努力推动才得以实现。还原“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从专业学术逻辑提升至价值育人逻辑,划清“课程思政”的本质边界,从现实问题的反馈中还原出“课程思政”的真实映像,牢固凝聚起塑造“课程思政”之合力[3]。
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其自身优势:一方面,本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及学校与社会的融合,搭建了“三全育人”的基本框架,为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职业道德要求颇高,这为本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
(二) “职业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条目中提出了“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职业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职业伦理教育”是以教授学生职业伦理规范、培育学生职业伦理意识为指向,教育学生在面对职业范围内的问题时,可以凭借既有的伦理认知做出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课程思政”是一种先进的课程观,旨在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难题[5]。两者的核心理念都是将价值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基本没有相关的课程或固定环节来满足这一培养要求,而课程思政的推进,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职业伦理教育需要课程思政的协同,课程思政也需要职业伦理教育来丰富。故此,随着国家对课程思政以及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视,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通过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来实现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有学者认为,职业伦理课程与思政课程在目标上具有的同向性,应从构建教学交流平台、列清教学任务清单、营造思政学习氛围、巧用示范带动效用等方面着手,推动职业课程思政建设。另有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学科化分类指导、课程设置的差序格局设置、授课对象的立体化安排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可参考的有效路径。
(三)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已在一线教师中达成普遍共识。从最初的单纯贴标签,到如今深入课程育人的实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步扩展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从探讨如何培养人,到明确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再到明确为谁培养人,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逐渐深化,认同感也日益增强。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为培养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这一专业课程,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其教学内容全面覆盖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核心内容。这些关键环节均深刻蕴含着职业伦理的精髓,为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开辟了广阔空间[6]。通过深入剖析课程内蕴含的思政元素,诸如坚持公平公正的招聘原则、秉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构建诚信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等,能够有力地引领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念,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风范。
3.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改革路径
(一)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内容,笔者以酒店职业伦理教育为出发点,对本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具体岗位进行了调研,通过提炼和分析这些岗位的工作要求,明确教学任务,并聚焦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与酒店管理职业道德要求,明确《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涵盖爱国教育、奉献教育、创新教育、文化自信、生态文明教育、美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按照该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深度挖掘各教学模块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及对应的思政映射点,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从而构建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各教学模块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性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路径,包括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重点探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式等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路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传授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教育、奉献教育、素质教育及品德教育,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的“四维”教学目标,将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贯穿其中。
(三)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应用
(1) 学业职业相结合
课程以时代发展赋予酒店管理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职业观为需求导向,以家国情怀、职业素养、道德伦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为价值培养目标,按照“理论实践、课内课外、学业职业”三结合原则整合教学内容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达成。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践加深理解,并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总结提升。课内课外相结合,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业职业相结合,一方面将职业要求、职业素养、职业伦理等内容结合在学业知识中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学习、校友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润物细无声地传达价值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同步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责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发展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2)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有利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以及对未来职业的事业感。具体教学模式的路径主要是从被动式到主动式、从单一式到混合式、从填鸭式到启发式、从点状式思维到系统式思维、从纯学科式到德育融合式(见图1)。
Figure 1.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into the “hot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图1. 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3) 酒店职业伦理的实践运用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为大二年级第二学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方面尤为重要,也为学生后期的实习、就业培养职业情怀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线上线下的方式植入酒店职业伦理教育。
校外行业导师团队通过安排参观学习、技能培训、职业引导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素养,对行业和职业的认同感。实训室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专业热情的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学院的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届时可以在完全真实的信息化智慧酒店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工作,通过真实情景的演练,让学生在感知中进行仿真实践,使学生完成酒店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有机融入职业伦理教育,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思政与职业伦理教育相融合植入学生的思维意识当中。
(4) 课程思政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本项目通过具体职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实施,在参考典型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问卷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具体性质,形成调查问卷,并对完成该门课程的学生进行线上发放。应参加学生109人,回收问卷101人。具体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
Table 1. Evaluation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表1. 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信息
评价项目 |
样本数 |
比例(%) |
对职业伦理融入本课程思政内容的总体评价 |
非常满意 |
21 |
20.8 |
满意 |
72 |
71.3 |
一般 |
8 |
7.9 |
职业伦理融入本课程思政的频率 |
经常 |
95 |
94.1 |
偶尔 |
6 |
5.9 |
职业伦理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 |
非常自然 |
32 |
31.7 |
比较自然 |
62 |
61.4 |
没有感觉到 |
7 |
6.9 |
职业伦理思政内容融入的元素范围 |
职业素养 |
- |
89.3 |
社会责任 |
- |
85.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
84.5 |
文化自信 |
- |
63 |
热爱祖国 |
- |
80.1 |
团队精神 |
- |
71.3 |
企业文化 |
- |
75.6 |
职业伦理课程思政效果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
61 |
60.4 |
给予学生激励、增强学习动力 |
35 |
34.7 |
一般 |
5 |
4.9 |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职业伦理融入本课程思政内容的总体满意度为92.1%,认为职业伦理课程思政效果积极向上的占比为94.1%,本课程职业伦理融入的思政效果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4.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通过制定周密的实施策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平台。展望未来,酒店管理专业应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高素质人才,为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3年度新疆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酒店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路径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23JG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