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 of Lin guists)的语言学家马泰休斯(V. Mathesius)提出的,后来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指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和述位。与主题(Topic)相对的是述题(Comment),与主位(Theme)相对的是述位(Rheme)”[1]。主题和述题构成了句子的一种语用结构,即主题—述题结构,简称主述结构。汉维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汉维语主述结构呈现出很多相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成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因而汉维语对比中总结出汉语主述结构的特点有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同时有利于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
2. 从维吾尔语反观汉语主述结构特点
汉语和维吾尔语从语气的角度均可把句子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四类。下面笔者将通过语言对比“反观”的方法,从维吾尔语四种类型下的主述结构角度对汉语主述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2.1. 从陈述句反观汉语主述结构特点
在维吾尔语陈述句中可以作主题的有名词、名词短语、代词等。如例(1)和例(2)中画线部分为主题,其余部分为述题。
(1) alim bejʤiŋda tøt jil oqudi.
(2) bu mɛktɛptɛ 20 miŋ oquʁuʧi bar.
维吾尔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在维吾尔语陈述句中,常表现为主语充当无标记性主题,主语和主题是重合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维吾尔语主题称为“主语主题”。所谓“主语主题”指的是在这种语言里,主语重要性高,是必不可少的语法成分,每个小句中都有主语;而且主位中的主语和述位中的谓动词之间往往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在人称或数上有着一定的连贯性。在汉语陈述句中可以作主题的同样有名词、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如:
(3) 这部电影我看过。
(4) 在读博间,阿迪力发表了三篇论文。
在例(3)和例(4)中,画线部分为主题,其余部分为述题。在这一点上汉维主述结构呈现出相同的一面。但在汉语陈述句中存在部分主题是在述题中有代词与之同指的,如例(5)所示。还有部分主题是在句中不与其他词语发生任何句法关系的,也没有代词与之同指的情况,如例(6)。这一点上汉维主述结构之间存在差异。如:
(5) 这个女生我喜欢她。
(6) 上课迟到扣分的事,同学们有些意见。
汉语上下文只出现一个人物,并且该人物一直是这段表述的主题,统领着多个动作的发生,那么后续的一系列行为的主语可以省略,不必再重复说明。而在维吾尔语中往往要把同指代词或名词成分加入到句子适当的位置上,把上下文联系起来,使文章具有明确的指代和完整的句式结构连贯性。例如:
(7) 方鸿渐同舱的客人早收拾好东西,渐渐还躺着,想跟鲍小姐后会无期,阿刘忽然进来,哭丧着脸向他讨小费(摘自“围城”)。
Faŋ xoŋʤjɛn bilɛn bir kajutidikilɛr jyk-taqlirini yiʁiʃturup bolʁanidi, faŋ xoŋʤjɛn texiʧila ornida jatatti, u bav xenim bilɛn hoʃlaʃmaqʧ boldi, ʃu ɛsnada tosattin Aliju kirip kɛldi. u ʧirayliri tatarʁan halda, faŋ xoŋʤjɛndin azraq pul soridi.
(8) 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就不厌烦(摘自“红楼梦”)。
uluʁ aʁʧa xenimʁu bir nøri, bawjyni dimɛmsɛn, adɛttɛ u xizmɛti momajlarni bɛk jaman kørɛtti, biraq ularnŋkidin kɛlgɛn momaylarni jaman kørmɛydu.
以上例(7)、(8)中,汉语句子中的方鸿渐、宝玉是整句话的主题,后面的小句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叙述。在维吾尔语译文中,在小句前增加了第三人称代词“u”,回指句子的主语“faŋ xoŋʤjɛn”、“bavjy”,这样使译文指代清楚,避免出现句义表述不清的现象。可以说维吾尔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在维吾尔语陈述句中,常表现为主语和主题重合,主语充当无标记性主题,因此,我们可以将维吾尔语句子的主题称之为“主语主题”(Subject Theme)。
“汉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和述题,而不是动作者和动作。话题是句子的主题,其常出现在句子的首位,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说明部分就是述说话题的成分”[2]。由此可以看出,汉语陈述句中常会出现话题与主题重合的现象。除此之外,汉语句子可以是无主语,虽然维吾尔语中也有无主句,但维吾尔语中一般从谓语动词的人称可以看出主语是谁,因而维吾尔语主语不出现或者主语省略的时候,其动作的发出者仍然是明确的。所以,我们将汉语句子的主题可以称为“话题主题”(Topic Theme)。
2.2. 从疑问句反观汉语主述结构特点
因内容和语气的缘故,汉维语疑问句有是非问、反意问、选择问、特质问等多种形式。有的是陈述的形式用疑问语调表示,有时是在陈述句后 + 语气助词“吗、吧”等表示。下面我们从带有疑问代词的一般疑问句和不带疑问代词的特殊疑问句的角度进行探讨。
A. 一般疑问句。在汉语一般疑问句中,不带任何疑问代词的一般疑问句只有疑问语调,其主题常由主语充当。如:
(1) 你明天去喀什?
(2) 你站在楼下?
维吾尔语也如此,此类不带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主题很多情况下由主语充当。如例(3)例(4)所示:
(3) siz ɛtɛ øygɛ qaytisiz ?
(4) siz jalʁuz jolʁa ʧiqisiz ?
汉语中像“吧”、“吗”、“呀”等语气词,通常附缀在句末表示疑问,句子主题常由主语充当。如:
(5) 你还没吃饭吗?
(6) 火车快到了吧?
而在维吾尔语疑问句中带有疑问语气词的句子主题由主语充当,也由宾语、状语等充当。如,例(7)主题由主语充当。例(8)主题由宾语充当。例(9)主题由状语充当。
(7) waqit toʃuʃqa az qalʁandu?
(8) baʁʧini ajlinip kɛlmɛjmizmu?
(9) ɛtɛ ʧyʃtɛ øziŋiz jalʁuz kelɛmsiz?
B. 特殊疑问句。在汉语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语气通常是通过疑问代词或在句末添加疑问词来表达的,因此,句子主题常由主语充当,主题也可以是疑问代词。如:
(10) 你们看什么电影?
(11) 哪些人去?
(12) 什么是样本?
同样,在维吾尔语特殊疑问句中,主题也可以是疑问代词,如例(13)所示;但主题是非主语的现象较为常见,主题一般由宾语等充当,如例(14)、例(15)。
(13) kimlɛr qatniʃidu?
(14) bu mɛsulijɛtni kim ystigɛ alidu?
(15) asasliqi nemɛ mɛsilisini hɛl qilimiz?
2.3. 从祈使句反观汉语主述结构特点
祈使句是指向对方提出要求,希望做什么不做什么。因说话内容不同,语调有轻重之分,一般来说语调降低,句末用叹号或句号。又因说话动机、目的的缘故,祈使句可表示愿望、建议、劝告、号召、请求、命令等意思,汉维语性质相同用法差不多。祈使句中,通常是说话人通过语言、命令或请求听话人做什么事情,句子的自然起始点是表示行为的动词。因此,汉语祈使句中常常会省略代词主语,而句子的谓语动词则充当了其无标记的主题。例如:
(1) 不要担心,啊!
(2) 别说话,有话以后再说。
维吾尔语中也是如此,如下所示:
(3) ɛnserimɛŋ, ʤumu!
(4) esiŋlarda bolsun, hɛrgiz keʧikip qalmaŋlar.
在上述例子中,谓语或者动词分别充当了各句的无标记主题。在例(3)、(4)中,虽然句子出现了主语(从动词人称可以看出),但是它充当了句子的述题。这些例句都是最常见的表达形式。维吾尔语祈使句的有标记主题出现的可能性要比其它几种非陈述句大得多。这是因为,祈使句中的动作执行者是听者,但为了使听者更清楚、更明白,或为了表示特定的意思,说话者往往会先直呼其名。如例(5)、(6)所示,此句中主题由主语充当了。
(5) apa, doriŋizni waqtida iʧiŋ!
(6) ajʃɛm, derizini etivitiʃni untup qalmaŋ!
这种情况下在汉语句子表述中,述题部分有代词,与主题同指,这一点和维吾尔语不同。如例(7)、(8)所示。
(7) 王辉,请你把黑板擦一下!
(8) 姐,你可要早点回家!
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祈使句主题的标记性没有维吾尔语的明显。
2.4. 从感叹句反观汉语主述结构特点
汉维语里都表示喜怒哀乐情绪和心理感觉,常用“何等、多么”“nemidigɛn”、“nɛqɛdɛr”等程度副词表示,汉语可加助词“啊、呀”等。在汉语带谓体感叹句中,汉语句末加助词“啊、呀”的句子主题是句子的主语,如例(1)所示;有时助词出现在句首,那么主题将是助词之后的词语,如例(2)所示。还有“何等、多么”等副词出现在句首引导感叹句,主题由定语等充当,例(3)所示。
(1) 天池真美啊!
(2) 哎呀,我该如何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呢?
(3) 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维吾尔语感叹句的主题、述题的划分和上述的汉语感叹句有相似之处,有些主题是主语,如例(4)所示,而有些则不是,如例句(5)。
(4) vajʤan ! sɛn jɛnɛ untup qapsɛndɛ!
(5) uniŋsizmu bu iʃ tamamliniviridu!
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中还有一种感叹句,它们既不使用感叹词,也不改变语句顺序,而只是在句末使用感叹号,在这种情况下,句子的主题常常就是主语。如例(6)、(7)所示:
(6) 你的书真多啊!
(7) kitabliriŋiz nemidigɛn ʤiq!
3. 习得的难点
“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把语言的输入内容理解吸收到产出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输出的过程”[3]。美国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认为,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一过程类似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conscious)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4]。汉语和维吾尔语主述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的实现形式,这些对汉维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分析两种语言的句子特点,扎实掌握两种语言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是很有必要的。
1. 相同点:在陈述句中,名词、名词短语等均可充当汉语和维吾尔语句的主题。在不带疑问代词的一般疑问句中,汉语、维吾尔语句子的主题常由主语充当,标记性不明显;而在特殊疑问句中,汉语、维吾尔语的主题都可以是疑问代词,与主语重合;在祈使句中,在代词主语省略的时候,主题由句子的谓语动词充当。即使主语出现,也都作为句子的述题;在感叹句中,不带谓体的汉语、维吾尔语感叹句按照韩礼德理论是不能作主述结构分析的。而带谓体的汉语、维吾尔语感叹句的主述结构大体相同。
2. 不同点:在汉语陈述句中,有些句子的主题与述题中有相同指代的代词,而有些句子的主题则没有相应的代词指代。在维吾尔语陈述句中,因其主题常与主语重合,故称其为“主语主题”。而在汉语中其主题常与位于句子首位的话题重合,故被称为“话题主题”。从动词的疑问形式构成的维吾尔语疑问句中,主题是由状语等充当时,主语常被省略,若有主语,则主题由状语等充当,在述题中包含主语。而在维吾尔语特殊疑问句中,主题并非是主语而是宾语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汉语祈使句中,当讲述者直呼其姓名时,述题部分出现代词,代词的指代与标记性主题的指代相同。而在维吾尔语祈使句中,状语也可以作为主题,所以,汉语祈使句主题的标记性并不像维吾尔语那样明显。
语言对比反观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以揭示语言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规律。从一种语言反观另一种语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另一种语言的特点,并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维吾尔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句子常表现为主语和主题重合。“维吾尔语句子结构通常遵循主语–宾语–谓语(SOV)的语序。名词有不同的格词缀,格的使用在句子中起到了明确句子成分关系的作用”[5]。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很丰富,这些变化对于理解句子的主述结构至关重要。维吾尔语句子主语被省略,一般可以从谓语动词语缀看出主语。因此,在反观汉语主述结构时,需要关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句子主述结构的影响。而在汉语中,主语和主题的关系更为复杂,出现较多的是话题与主题重合的现象。在反观汉语主述结构时,需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主题是否就是主语,或者主题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如上下文、语境等)暗示了主语。与维吾尔语相比,汉语句子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多变。在反观汉语主述结构时,需要理解汉语句子的这种灵活性,并尝试从多种角度解析句子结构。了解汉语句子结构以上特点有利于维吾尔族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汉语,同样也有益于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对汉维语主述结构的理解。阅读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熟悉不同的句式结构,写作规则,可以让学习者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强调二语学习者必须拥有大量的与其生活和认知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容易被理解的阅读材料,如果学生能坚持每天默读至少二十分钟的时间,且默读的语料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将极大程度促进二语习得。因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平时要加大阅读量,在阅读实践中深化对语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维吾尔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一般以主谓结构来描述,而不需要用主述结构进行描述。而且维吾尔语主题很多时候都是主语主题,很容易被区分出来。主述结构也会因为主谓结构、句法结构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汉语是属于话题突显的语言,更接近主述结构,主题的选择灵活不拘泥于形式,而且汉语主题常为话题主题。了解汉维语主述结构特点,给语言对比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