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形式美法则的视角
Research on Hard-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 Aesthetics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形式美法则在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应用,以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硬笔书法教育质量。首先,文章分析了传统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的现状,评估了形式美法则应用前景。其次,通过分析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分割与比例、节奏与韵律、整体统一等形式美原理,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因此,该对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该对策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推动硬笔书法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l beauty principles in hard 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rder to innov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ard pen calligraphy education. Firs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hard 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formal beauty principles.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trast and harmony, symmetry and balance, division and proportion, rhythm and rhyme, and overall unity of formal beauty principles, this study proposes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Therefore, this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and aesthetic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rategy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method for hard 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hard 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文章引用:韩维, 王小敏, 汪惟宝.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形式美法则的视角[J]. 教育进展, 2025, 15(3): 55-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3370

1. 背景

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硬笔书法教学在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中小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字形和书写技法[1]。近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指出,重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2]。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不再局限于美术、艺术类课程中,更体现在语文课程教学上。在教师团队构建方面,中小学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语文教师为核心,融合专职与兼职人员的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以规范、工整、美观的硬笔书法教学为主,将书法教育纳入语文课程基本内容[3]。高等师范院校将硬笔书写纳入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引进具有书法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书法教学培训和研讨会,通过开设系统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式,有效培养未来教师的硬笔书法教学能力。然而,硬笔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提升师范生硬笔书写技能,还要传授硬笔书写的基本技法和审美规律。因此,在结合师范生教学实践前提下,各地高校采用国家编写的教材,教材内容涵盖技法讲解、作品赏析、练习作业等方面,构建了“章法–结构–笔画”的训练体系,从而对硬笔书法的基本教学标准进行了规范。尽管统一教材作为一种强制性措施,为普及师范生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和相关书写技法带来诸多便利,但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机械化教学、重技法而轻审美、内容缺乏系统性、脱离实际应用、缺乏层次区分等。

2.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的现状分析

2.1.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应试化、敷衍化问题严重

尽管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但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教育理念仍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变之中。书法课程长期以来在学校中不被重视[4],我国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领域存在短视、功利、浮躁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受工具主义和唯分数论影响,硬笔书法课程常被学校视为非必修课,有时甚至会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大部分学校缺乏课程开发、资源配备,教学目标聚焦于提高学生卷面分数,追求字迹工整避免扣分。对硬笔书法学科建设的不重视,进一步导致硬笔书法的实施和推广困难。此外,我国尚未构建科学、完善的硬笔书法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阻碍了硬笔书法教学的规范化发展,使得难以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

2.2.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教育改革推动各学科教师改进传统教学方法,要求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质量。《通知》强调,中小学教师要通过书写教育实现语教融合新的突破,拓展“五育”融合的新空间,探索数字化赋能书写教育的新途径,构建融贯书写教育全链条的新机制[2]。这为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应用形式美法则提供了宏观指导,然而,通过对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尚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政策要求,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评价僵化等问题。书法在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尚不明确,课程设置存在不足,且教材缺乏规范性,这些因素使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创新面临诸多困难[5]

2.3. 中小学教师示范作用不到位,教学策略缺乏实践探索

教育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指导和引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应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技能,并构建现代教育观,以更好地指导书法教学。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的书写技能尚未达到理想的示范标准。一名优秀的书法教师,其首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且详尽的书法指导[6]。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及笔者的个人经历,部分中小学教师书写技巧不足,在示范过程中,存在笔画不规范、结构不合理、书写速度和质量失衡等问题。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大多是非科班出身,仅靠短期培训就踏上书法教育行业,加之缺少相关培训机会,教师的教学热情逐渐减弱,因而出现教师教学态度不端的问题。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中小学硬笔书法就形成“吃力不讨好”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教师忽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革。此外,师范类高校与中小学缺乏深入合作,师范生侧重于专业领域相关的学科教学,忽视了硬笔书法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为例,语文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外出实习与见习机会有限,且学校安排的教学实践内容也并未涵盖硬笔书法教学。给师范生安排的书法课程内容,局限于理论灌输和具体操作,缺乏相关教学竞赛,因此并未形成有效的师范教学实践体系。由于缺乏教学策略创新的尝试,中小学教师可能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对规范汉字的正确认知,阻碍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3. 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

3.1. 形式美法则的涵义

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众多美好事物形式特征的归纳与提炼,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广泛适用于各艺术门类[7]。它不仅包含单一的原理,通常是多种原理的结合,是事物形式美的整体表现[8]。书法是一种线条的抽象艺术,主要由纯粹的点画构成,不直接描绘事物的具体形象,非常注重揭示汉字本身形式美的规律[9]。硬笔书法遵循一定的美的形式法则,这些法则概括了汉字笔画、线条、结构、章法的一般规律,能够充分利用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美学元素,如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分割与比例、节奏与韵律、整体统一。在汉字的结构与形态中,其形式美与自然世界的形式美呈现出高度的契合性。例如,对称与均衡从人体对称性结构中提炼而来,能够使字形结构平衡稳定,产生均衡的美感;节奏与韵律从流水波纹的动态变化中获得灵感,在笔画的起伏和行笔的舒缓得以体现,赋予作品生动的气韵。研究形式美法则在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尝试将形式美法则融入书法教学,但其应用仍不够具体,在硬笔书法教学中仅停留在表层利用。因此,提出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的教学策略,有助于突破传统书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推动中小学硬笔书法教育事业纵深发展。

3.2. 可行性分析

3.2.1. 形式美法则具有独立性、普遍性和概括性[10]

形式美是形式本身,相对于事物表达的内容,具有独立性[11]。如每个汉字都有其审美价值的独立性,对于线条、结构、字形、章法、布局、笔法都各有不同,随书写者的技法、审美、情感而发生变化,不受内容制约,是独立的表现形式。从形式美法则的形成过程看,人们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事物个体的、独特的美进行提炼,总结事物美的普遍特征,揭示了形式美的规律。所以,形式美具有普遍适用性,如硬笔书法中的形式美,是对书写规律的高度概括、对审美标准的提炼概括、对创作实践的普遍指导。人们发现和总结事物形式美的普遍规则,充分融合各主体的审美特质,将其运用于书法、建筑、绘画、戏剧、摄影、舞蹈等领域。如黄金分割率,书法家用其划分汉字笔画的数学关系,画家用其构建画面布局,摄影师用其捕捉视觉重心,黄金分割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总之,形式美因其具有独立性、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基本特征,成为人类利用外在美表现内在美的模式和手段。掌握形式美法则,对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创新而言,提供了普适性的原理指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2.2. 硬笔书法和形式美法则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和谐

在哲学范畴上,内容指的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内在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硬笔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缺乏一定的表现形式,即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汉字也无法得到彻底的表达。对于汉字的意蕴,要靠表达的形式呈现。汉字的形式也影响着它本身,对内容的表达效果产生积极作用。书写的创作过程也是表达内容的过程,汉字呈现的每一个形式,比如刚柔、粗细、轻重变化的形态线条,宽博、方正的字形结构,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的章法,提案、轻重、缓急的笔法,都会对内容的表现力产生影响。这些外在形式在书写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既要服从于内容的要求,受内容的指导,为内容的呈现服务,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3.3. 探索形式美法则下硬笔书法教学创新思路

3.3.1. 对比与调和实现硬笔书法的造型美

对比是指将互为相反的元素并置在一起,从而产生差异或强烈的对立效果。通过并置,它们的特点更明显突出,给人留下清晰、肯定、明确、强烈的视觉印象。而调和则与对比相反,它是人们有意识地合理搭配,使强烈的对比现象变得和谐。对比与调和相互作用,二者结合可实现硬笔书法的造型美。教师讲解汉字的平面图形时,要力求变化,使汉字在笔画、大小、结构的特征更加明显突出,如强调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以“木”字为例,横画细短而竖画粗长,撇捺舒展以突出两翼主笔,使字的形态更具张力和美感。如果过分强调,会显得凌乱而无序。要让对比的要素形成统一,就需要实现调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突出对比时,要注意保持调和;如果强调调和,要加以一定的对比。在中小学阶段,主要以正楷字为核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规范的汉字。通过合理的笔画走向和空间安排,实现汉字协调统一,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但是,中国书法,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其显著特征是风格的多样性[12],对比是形成个人书法风格的前提。硬笔书法不是千人一面,而是有个性化特征的艺术形式。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书写特征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他们在整体调和状态运用对比,从而形成个人书法风格。因此,运用对比与调和的原则,对于展现汉字的造型美具有重要意义。

3.3.2. 对称与均衡实现硬笔书法的秩序美

图形对折后,如果其产生的形象能基本重叠,则该图形被称为对称。对称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平衡感,能够实现统一,因而呈现出稳定的秩序美。中国汉字,尤其是规范汉字,是呈对称状态的。硬笔书法相较于毛笔书法,更具有实用性书写特征,因而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汉字是对称存在的。许多汉字具有对称性,如“日”“森”“品”等。书写时运用对称法则,能够让笔画在左右或上下方向均匀排列,从而形成稳定而规整的结构,给人和谐而庄重之感。以“田”字为例,教师在讲解示范时,演示以中轴线为基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通过上下、左右笔画的均匀分布,实现字的均齐状态。均衡是相对均齐的另一种平衡状态。从视觉角度来看,它指的是一种等量但形状不同的平衡。与对称相比,均衡在视觉上显得更加灵活、新颖,并具有变化统一的美感。通过合理安排笔画的位置和长短,实现汉字各部分视觉上的均衡,达到重心平稳而结构紧凑。实现不对称的均衡状态,是硬笔书法教学的重难点,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对称、均衡在形式中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差异中仍然保持一致[13]。对称营造规整的秩序,均衡实现秩序的协调,共同形成了汉字的秩序美。

3.3.3. 分割与比例实现硬笔书法的精神美

分割是指对平面造型中的空间进行划分的行为,可分为等形分割和等量分割。等形分割对空间造型要严格要求,分割后的单位形状完全相同。简单的汉字布局具有这一特点,如“三”“米”等字,空间留白等分,呈现重复态势。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等形分割易于理解。而等量分割允许形状不同,但在视觉上会产生平衡感。等量分割在汉字中比较常见,掌握这一法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把握字的整体布局。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各书法家的汉字,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展示,详细分析汉字笔画、结构、章法、布局等的分割现象,为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供丰富的案例示范。分割后的笔画和结构,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即比例。比例是形式美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14]。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最美的比例是黄金分割。硬笔书法中的比例,主要体现在汉字偏旁和结构上。以“十”字为例,横画与竖画的交叉点位于上方,且横画的长度短于竖画,这形成了两组比例关系,即横画与竖画的比例、竖画的上部与下部的比例,均为2:3。由于分割与比例存在抽象性,中小学生尚未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比例关系迁移到汉字教学过程。借助人体比例与姿态造型之美,揭示汉字结构中蕴含的人文特质和生命意蕴。通过展现硬笔书法的精神之美,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兴趣。

3.3.4. 节奏与韵律实现硬笔书法的灵动美

节奏,是指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简单重复,它的特点是等间距、等量,在重复中带有一种机械性。节奏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了韵律。汉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书面艺术,同时也是书写者情感的流露[15]。汉字的节奏韵律与书写速度密切相关。当书写者进行迅速、连贯的书写,通过力度的轻重变化形成笔画的提按关系,笔画与笔画之间产生连贯呼应的关系,从而形成快慢结合、舒缓得当的书写节奏感。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楷书基础后,要求进一步提升书写速度,开始练习行楷或行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大量的书写练习,在实践中掌握书写技巧,指导学生体会书写的节奏感。硬笔书法中的节奏与韵律,体现在起笔、行笔与收笔的轻重变化和快慢结合,通过笔势连带实现汉字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展现书写者的性情。在硬笔书法中应用节奏与韵律法则,使汉字的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变化,往往能够增加作品的美感和感染力。

3.3.5. 整体统一实现硬笔书法的意境美

统一与变化并存。变化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而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实现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统一是相对的,是存在差别的统一。整体统一包含了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分割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的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最根本的形式美法则[13]。硬笔书法中的整体统一,指的是在汉字大小、空间疏密、线条粗细存在变化前提下,整体风格呈现一致性。整体统一法则是创作硬笔书法作品的指导性原则。例如,通过保持汉字的重心在习字格的特定位置,笔画之间虽形态各异却共同将气息凝聚在一个角度,实现每一个汉字集体的朝向,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增加作品的自然流畅之美。应用这一法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保持笔画与结构的统一,接着选取有代表性的单字进行练习强化,再指导学生统一篇章布局进行整体创作,最后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字体风格与布局的整体统一,会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或是宁静安详,或是豪迈奔放,或是古朴典雅,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与联想。

3.4. 依托师范类高校优势,培育优质的中小学未来教师

根据前期调研,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设有小学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粤东西北地区的公费定向小学教师。对此,应充分利用师范教育的优势,依托教育科学学院的师范专业,培育具备扎实硬笔书法教学能力的未来教师,推动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的创新。

3.4.1. 优化硬笔书法课程结构,渗透形式美法则

师范生培养体系对高校设置课程结构具有导向作用。师范生要融入社会实践中,就需要具备扎实的书法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书法教学能力,这要求师范类高校重视对师范生书法课程体系的更新,切实提升师范生书法基本素养。宋永忠等学者提出,通过打造“3 + 1”复合型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开展硬笔书法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的线下课程和网络必修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师范生规范汉字书写技能[16]。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形式美法则理论课程,加强对美学原理的渗透,指导师范生进行鉴赏与创作活动,能够极大提高他们硬笔书法审美与教学能力。在书法教育方面,师范类高校更侧重教师素质、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课程模块,在理论模块渗透美学思想和原则,在技能模块强化书写训练和板书设计,在实践模块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中小学跟岗。通过优化硬笔书法课程结构,能够帮助师范生将形式美法则应用于具体教学策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3.4.2. 举办硬笔书法教学竞赛,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举办教学竞赛是师范类高校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特色之一。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竞赛能够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励师范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基于此,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可以举办硬笔书法教学技能竞赛,以考察师范生硬笔书法基本功和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为他们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应用形式美法则提供实践平台。参赛者需将形式美法则融入教学设计,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制定教案,实施系统的硬笔课堂教学。此外,通过成立师范生书法教学研究会,划定师范生书法教学能力标准,定期举办教学比武,为竞赛获奖选手提供能力认证,能够激励师范生参与硬笔书法教学竞赛,从而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亲自参与硬笔书法教学竞赛,还是观摩其他师范生的课堂,都能为师范生积累宝贵经验,为其未来的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3.4.3. 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赋能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

将数字化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书法美学相结合,开发出适应现代审美的数字书法,是现代书法艺术的研究热点[17]。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现配备了3间智慧课室,教室能够实现多屏互动,支持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分组研讨、问题竞答和成果展示等。智慧课室的应用能够直观地展示汉字的形式美。比如,利用触控一体机,师范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练习硬笔书法,而分组讨论有助于学生共同分析硬笔书法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同时,华南师范大学拥有砺儒云课堂、超星尔雅与学银在线慕课平台等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平台能够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因此,为辅助师范生进行硬笔书法教学,可以建立一个硬笔书法教学资源库,并搭建相应的教学云平台。在资源库中整合理论知识文档、名家书写视频和笔画讲解动画等资源,实现教案、课件和视频的资源共享,为师范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支持,提升硬笔书法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的意义

4.1. 助力书法文化传承发展,提升中小学生文化认同感

学者宋瑶指出,将硬笔书法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书法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18]。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书法文化内涵与形式美法则的关联,既能增进学生硬笔书法的书写技巧,又能深入分析其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精神特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将形式美法则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形式美法则对书法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书法文化认同感。同时,形式美法则融入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体系,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助力我国硬笔书法教学事业的改革创新,从而营造良好的硬笔书法学习氛围,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2. 响应国家政策,推动规范汉字的普及

将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指导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是对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的积极回应。师范类高校将形式美法则纳入书法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师范生学习和应用形式美法则,助力硬笔书法教学实践。具体而言,形式美法则从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揭示汉字的形式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规范汉字的文化内涵,提升书写能力。通过掌握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原则,学生能够欣赏硬笔书法的审美规律,进一步提升他们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通过形式美法则融入教学实践,能够实现汉字书写向审美体验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的兴趣,推动其普及。

4.3. 促进硬笔书法教学策略创新,实现高质量教学

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有助于推动传统硬笔书法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升级。形式美法则为硬笔书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依据这一原理,教师能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生活的形式美过渡到汉字的图形美。例如,教师可以先展现建筑设计中的对称美,类比到汉字结构上的对称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形式美学原理浅显易懂,能够突破传统硬笔书法理论的局限,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实现高质量教学。总之,应用形式美法则,教师能够打造出更具魅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汉字的美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5. 结语

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策略以其创新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为硬笔书法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分析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分割与线条、节奏与韵律、整体统一的原理,不仅从审美层面帮助学生理解硬笔书法的形式美,还从教学策略层面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有效对策,并进一步推动了规范汉字的普及和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策略既是对国家关于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也为社会培养了硬笔书法教学人才。虽然现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模式尚存不足,然而,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这一创新性对策有望深入每一所中小学校,进而成为驱动硬笔书法教育创新的关键动力。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13-01-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301/t20130125_147389.html, 2025-01-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EB/OL]. 2024-10-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7066/202410/t20241022_1158740.html, 2025-01-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EB/OL]. 2011-12-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112/t20111228_167340.html, 2025-01-06.
[4] 赵萌萌.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探析与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2): 96-97.
[5] 高兴琴. 浅谈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2): 151.
[6] 严紫祥. 浅析当下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中的热点问题[J]. 艺术教育, 2021(2): 181-184.
[7] 林荣妍. 形式美的法则及应用[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4): 72-75.
[8] 李达旭. 探究形式美法则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08(33): 151-153.
[9] 杨丽橘. 形式美法则在展陈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17.
[10] 高尔雅. 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魅力——谈荷加斯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J]. 参花, 2019(4): 122-123.
[11] 付琛. 基于形式美法则的赵之谦隶书中文字体设计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23.
[12] 倪文东. 硬笔书法教学规范性与艺术性的探讨[J]. 书法教育, 2020(1): 82-85.
[13] 李唐. 形式美法则视阈下的书法美探究[J]. 书法赏评, 2016(5): 9-11.
[14] 龙健才, 李映山. 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 湘南学院学报, 2005, 26(4): 79-81, 107.
[15] 朱凌博. 浅议形式美的构成法则之一——节奏与韵律[J]. 艺术教育, 2014(6): 226-227.
[16] 宋永忠, 王泽新, 莫金萍. 高校师范生三笔字书写技能提升路径研究(二)——基于创建长效机制的探讨[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 42(2): 130-132.
[17] 王昊. 数字书法: 笔尖上的传统与现代[J]. 江苏教育, 2020(45): 35-38.
[18] 宋瑶, 宋风来. 青少年硬笔书法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 新美域, 2022(9): 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