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粤语“鬼”字用法对比
Comparison of the Usage of the Word “鬼” in Mandarin and Cantonese
DOI: 10.12677/ml.2025.133245, PDF, HTML, XML,   
作者: 陈巧岚: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普通话粤语“鬼”字对比Mandarin Cantonese The Word “鬼” Comparison
摘要: 现代汉语普通话与粤语方言同形异义的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从“鬼”字入手,将普通话“鬼”字与粤语“鬼”字的义项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运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从“鬼”字的字形、文化等方面探寻粤语“鬼”与普通话“鬼”字不同义项的语义来源,以求在粤语教学方面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homonyms between Mandarin and Cantonese. Beginning with the term “鬼”,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meaning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Mandarin and Cantonese characters to discover their resemblances and disparities. Utilizing the method of corpus analysis, the semantic source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Cantonese character “鬼” and the Mandarin character “鬼” are found in aspects such as the character shape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Cantones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文章引用:陈巧岚. 普通话与粤语“鬼”字用法对比[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3): 164-17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3245

1. 引言

“鬼”字的发展,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鬼怪”一词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其语言学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扩大。根据许慎编《说文解字》中的说明:“鬼”字的构造是“人”字旁,是象征鬼头的,表示人类归属于鬼的领域,而“鬼”则指阴气、贼害,字形中带有“厶”部。此外,所有与“鬼”相关的字形均采用“鬼”字旁。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分析,“鬼”字在粤语中的用法较普通话更为丰富,而且“鬼”在粤语中除了其基本字义之外,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与普通话的用法有明显区别。

粤语,亦名广东话或白话,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支,主要使用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等地区,同时在国外也被称为唐话。粤语是目前除官话外,唯一一种在国外高校有独立研究项目的汉民族语言。

在全球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对粤语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对比普通话与粤语中“鬼”字的不同用法,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粤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归类和解析。我们采用了的主要数据源包括香港粤语语料库、全球华人语言实时的语料库及广州市方言口头表达的有声资料库。针对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已经通过粤语母语者的审核,以确保排除受到外部词汇干扰或者未遵循标准的句子。

2. 普通话“鬼”字与粤语“鬼”字的义项和用法对比

根据学界对“鬼”字语义的分析和探究,“鬼”字本身具有多种词性特征,最初是名词性,后来发展出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鬼”字在现代汉语一些方言的表述中,还衍生出副词、代词、数词的词性。《中国方言大辞典》于1999年发行,该书中对“鬼”一字在粤语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其词性的范围涵盖了名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词汇在其他语言如现代汉语普通话或者赣语中也有被当作名词、形容词、代词来使用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比较分析“鬼”字在粤语及其他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以期得出更全面的结果。

2.1. 普通话中“鬼”字的用法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鬼”字可作为名词、形容、副词使用。

2.1.1. “鬼”作为名词使用的义项

(1) 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听说人死后会变成鬼。

(2) 对他人的贬低或轻蔑称呼:烟~/讨厌~/吝啬~/吸血~。

我不喜欢跟他玩,他是个讨厌鬼。

(3) 躲躲闪闪;不光明:~头~脑/~~祟祟。

他在鬼鬼祟祟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想要趁机溜走。

(4)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心里有~。

阿芳不敢正眼看我,怕不是心里有鬼。

(5) 对人的昵称(多用于小孩儿):小~/机灵~儿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6)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

(7) 姓

上古有鬼臾区。(《史记》中记载)

(8) 诡计、噱头:捣鬼~/搞~。

(9) 万物的精灵,鬼怪。

传说中鬼怪可以活很久。

(10) 奇怪的事情:见~。

真是见鬼了,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2.1.2. “鬼”作为形容词使用的义项

(1) 属性词。恶劣的;糟糕的:~天气/~主意/~名堂。

这鬼地方连草都不长。

(2) 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这孩子鬼得很!

(3) 褒义。形容技能特殊、特别,形容某物巧妙:~点子。

他真是一个文坛鬼才。

(4) 不真实:~话。

他鬼话连篇,现在没有人信他了。

2.1.3. “鬼”作为副词使用的义项

(1) 胡乱的,随便的:~混。

你又到哪里鬼混去了?

2.2. 粤语中“鬼”字的用法

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粤语中的“鬼”字展现出更为多样的用法,例如可用作副词等,这一用法与普通话中的“鬼”字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2.1. “鬼”作为名词使用的义项

(1) 本义,指迷信观念中认为人在去世后能够脱离肉体并独立存在的灵魂:水~/大头~。

人死左之后会变成鬼噶。(人死了之后会变成鬼的。)

你写字写到好似鬼画符咁,讲嘢又唔清唔楚,鬼上身啊你?(你写字这么潦草,说话又不清不楚的,被鬼上身了吗?)

(2) 对具有某种特定特征或不良嗜好、行为的人所使用的称谓。

距正一孤寒鬼,几蚊鸡都要讲价!(他真的是一个吝啬鬼,几块钱也要讲价!)

粤语中“鬼”字作名词,可以指本义,即指迷信观念中认为人在去世后能够脱离肉体并独立存在的灵魂,如例(1),此义项的“鬼”也组成了数量较多的惯用语,如“鬼画符”形容写字潦草,“鬼上身”形容人胡说八道,语无伦次;“鬼不交”形容性格孤僻、不喜交往或者形容人品质差。“鬼”这个词汇可以是针对拥有特定特质或者有坏习惯或行动的人群的标签,与汉语中的“家伙”相对应。在这个地方,“鬼”经常用作构词元素来构建相关的新词,这些新词通常带有负面意义。例如(2)句中的“孤寒鬼”可能会让人误解成是一个既孤独又冷漠的人,实际上它也被用于描述非常吝啬的人。其他相似的例子还有“大头鬼”(表示极其有钱或是假装自己很有钱的人)、“冇胆鬼”(形容那些胆子小的怕事者)、“猪油鬼”(代表动作慢且反应迟缓的人)、“走鬼”(指的是四处流浪的小商贩)、“哗鬼”(暗示喜欢嘈杂喧嚣的人)等等。

2.2.2. “鬼”作为形容词使用的义项

(1) 聪明;机灵;狡猾。

鬼马啦你!咁都识做!(你很机灵啊!这也会做)

个细路仔好鬼马嘅!(这个小孩子好古灵精怪!)

(2) 不正经。

佢嘅作风咁~,好人都有限。(他的作风这么不正经,多半不是好人。)

(3) 机巧而滑稽

呢停玩具整得真~马。(这种玩具做得真机巧逗人。)

(4) 外国的;番;洋:~佬/~仔/~婆。

个鬼佬婆几靓。(那个外国女人多漂亮。)

(4) 老(熟识已久)

老友鬼鬼。(老朋友了。)

(5) 躲躲闪闪;不光明

果个人有啲~鼠,要吼住。(那个人有点鬼鬼祟祟的,要注意。)

(6) 恶劣的,糟糕的

你点解带我黎呢个鬼地方?(你为什么带我来这个鬼地方?)

在粤语中,“鬼”作为形容词或作为语素构成形容词时,既可表达贬义,如表示恶劣、糟糕(见例6),也可表达褒义,如形容聪明、机灵(见例1)。总体而言,粤语中“鬼”字作为形容词的用法较普通话更为丰富。

2.2.3. “鬼”作为代词使用的义项

(1) 谁:任何人、没有人。

出面咁热,鬼先出门口。(外面那么热,鬼才出门。)

在粤语里,“鬼”可以作为一种非确定的指称词使用,其含义是“谁,哪位”。这样的应用通常带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

2.2.4. “鬼”作为副词使用的义项

(1) 怪……的;很。表示程度,多用于形容词后。

D工资鬼死咁少,仲要人做生做死。

(工资这么少,还要人干活干成这样。)

我阿妈长气到鬼咁。

(我妈妈啰嗦得很。)

(2) 还。表示否定。

仲讨论乜~啊,结果都出咗来了。(还讨论什么,结果都出来了。)

(3) 真。嵌在某些形容词中间,起强调作用。

百~厌(真讨厌)。

孤~寒(真吝啬)。

(4) 没有

我有鬼钱咩,一出粮就洗晒了。(我没有钱,一发工资就花完了。)

(5) 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相当于“了”。

删得真系快,啱发出去就删鬼左咯!((删除的速度真的很快,刚刚发出去就被删除了。)

(6) 作为副词时,“鬼”用于强化某种情感或语气。

米又鼠鬼左出去。(不要又出去了。)

佢今日着得鬼火咁靓。(她今天穿得很漂亮。)

综上所述,粤语“鬼”作副词,可以归纳出几种用法:

1. 作程度副词,意为“很,非常,极,如此”。其用法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修饰成分可以有褒贬之分,视情况而定;

其二,“鬼”字常与好、死、等其他广东话中表程度的副词连用,以加强程度;

其三,粤语中“鬼”作程度副词时所修饰的对象主要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较少,但后面两种用法并不普遍,例子较少,在粤语中的“鬼”作程度的副词中,“鬼”的作程度副词和名词是少量的。

“鬼”字在修饰形容词时,其用法较为复杂。

首先,与普通话类似,粤语中的“鬼”作为程度副词时,不能用于修饰形容词性短语的重叠式,也无法修饰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或较深程度的状态形容词。

其次,在搭配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时,“鬼”字的使用较为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与双音节性质形容词搭配时,其位置较为特别,常常是嵌入到形容词之中,用于增强语气,并且经常伴随着一种反感或者不满的心情。

此外,语料库中亦发现“鬼”字作程度副词修饰三音节性质形容词的情况,但此类用法较为少见,语料数量有限。

2. 作副词,表示否定。

“鬼”字做副词在粤语中常置于表示否定的动词或“鬼”后面。

3. 作副词,加强某种情绪或语气。

4. 表过去发生的事情,相当于“了”[1]

2.3. “鬼”字用法对比总结

概括来说,相较于普通话说,粤语里的“鬼”字具有更广泛的使用方式,例如用于表达深度、否决、情绪或者时间等意义。从比较普通话“鬼”字和粤语“鬼”字的定义及使用方法来看,当作名词用的“鬼”,粤语“鬼”跟普通话“鬼”常常采用的定义基本一致,而普通话“鬼”做为名词的时候其应用范围要大于粤语“鬼”。

普通话中“鬼”作为形容词的义项在粤语中也同样使用,而粤语“鬼”则多出了不正经、机巧而滑稽、外国的、老(熟识已久)、躲躲闪闪的义项。

“鬼”作为副词时,粤语的用法也比普通话的多,普通话中“鬼”只有“胡乱的、随便的”一个义项,而在粤语中,“鬼”能作为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少量动词、名词,还能表示否定、表示加强某种情感或语气,表过去发生的事情,相当于“了”。但是没有“胡乱的、随便的”这一义项。此外,“鬼”在粤语中能作为代词使用,在普通话中则没有这种用法。

3. 粤语“鬼”字的语义来源

通过对文章中的普通话“鬼”字与粤语“鬼”字的使用方式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粤语里的副词和形容词“鬼”有着丰富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如外国的、老(熟识)之类的普通话里未曾出现的含义。同时,它也可以被当作副词来表示程度、否定、情绪或者时间。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探索其与“鬼”字的基本意思之间的关联。

3.1. 粤语“鬼”字作为形容词时的语义来源

首先,表示“外国的”这一义项的“鬼”在粤语中常用于形容外国人或外国事物,且通常带有贬义。例如,“鬼佬”指外国人,“鬼妹”指外国女性。

出现这种用法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可以从“鬼”字的本义及鬼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其字形入手。鬼文化源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及自身存在的困惑与恐惧,进而形成了对鬼魂的畏惧心理,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传统。原始先民对鬼魂的观念和虔诚的祭祀行为,源于他们对鬼魂与人类之间神秘关系的认识与理解[2]。郭璞注《尔雅》引《尸子》:“古者谓死人曰归。”《说文》:“鬼,人所归为鬼……”殷人神鬼观念已相当发展。鬼从人身明其皆从生人迁化。故许慎所释与殷人观念近似。这是把“鬼”的字形看作人身巨首的异物,释义为“与生人有异之鬼”这种解释实本沈兼士“鬼与禺同为类人异兽之称”;由类人之兽引申为异族人种之名;由具体的鬼引申为抽象之畏及其他奇伟谲怪诸形容辞;由实物之名借以形容人死后所想象之灵魂,唐善纯说:“鬼。《说文》释为‘人所归’,此乃音训,是汉代人的解释,在甲骨文中是北方民族的族称,在突厥语中意为太阳,甲骨文中的鬼上部为人头、下部为人腿,人面上有十字。另外,圆内有‘十’字,也是古代中亚太阳终腾的标志,商周时期。鬼方民族始终为中原华夏族的劲敌,故鬼’转义为可怖。如此看来,‘鬼’字是由以太阳为图腾的民族名演变而来[3]。”

徐文与唐文认为“鬼”字在造字时的取象存在差异。徐释“巨首异物”和沈释“类人异兽之称”尽管具体所指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二者可归为不可知论的一类,其误差并不值得过多辩论[4]

其次,受西方影响,中国重新开放后,清代含有负面意义的“鬼”字词组大幅增加,另一个来源便是用于指代西方人。明末清初,西方人开始来华,国人对其外貌感到惊异,同时又因其侵略行为而产生敌意,因此将西方人视作“鬼类”,并称之为“X鬼”或“鬼子”。进入近现代后,这一含义逐渐成为对西方人的普遍称呼,并伴随中外民族矛盾的加剧而负面色彩加深。与此同时,许多与西方人相关的人事物也衍生出了含有“鬼”字的词汇,均带有负面含义,如“鬼字”、“鬼子教”、“鬼子话”等。由于南方地区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交流最为频繁,且港澳地区属于粤语通行区,因此,“鬼佬”、“鬼妹”等对西方人的称呼在粤语区更为普遍。

然而,在人们的观念中,尽管“鬼”字通常与作恶相关,但也存在“善鬼”的概念,因此“鬼”字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机灵、机巧而滑稽的褒义含义。

3.2. 粤语“鬼”字作为副词时的语义来源

首要的是作为程度修饰的副词,代表“十分,极其,很”的意思。文旭、黄蓓等学者曾经指出,如果某个词语发展出极性程度副词义,那么往往与这个词的词义中含有“极”“很”等极性含义相关[5]。起初,“鬼”是指人在死亡之后能独立于身体存在的精神实体。从生物学角度看,它的意思就是生命的最终阶段,也就是生命迹象完全丧失的状态;随著时间的推移,“鬼”在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上被赋予两种极端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人类与鬼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反映,比如“人鬼殊途”之类的思想,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对于鬼魂产生深深的恐慌感,并且下意识地把鬼魂描绘成可怕且令人害怕的样子,赋予它们极度的邪恶和恐怖的特性。另一方面,源于古代的“鬼神崇拜观”。在早期的原始社会里,因为科技水平低,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没有办法应付,也不能够解释各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因此就把这些现象跟“鬼”的概念结合在一起,认为这些都是鬼神的力量的表现。所以,“鬼”这个字就有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能力,成为了一种强大无比的存在。

人们通过对“鬼”力量的理解,表达了某种程度的极限,这也可以解释粤语中“鬼”字用于加强语气或表达情感的用法。此外,“鬼”字还可以表达否定意义,这与前述的“鬼神崇拜观”有着重要关联。例如:

(1) 出面咁热,鬼先出门口。(外面那么热,鬼才出门。)

(2) 你又唔同我讲,我鬼知件事咁严重。(你又不跟我说,我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这么严重。)

“鬼先出门口”意味着“鬼先出门口”,这暗示了无人愿意离开家门,唯独那些拥有强大且难以捉摸能力的“鬼”能够无视任何条件去行动,所以它代表着否定意义。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鬼知”这个短语上,它的意思是“鬼才知道”,即只剩下那无所不能的“鬼”了解一切,其他人一概不知晓,以此来突显其否定性的内涵。这种现象也可以从“鬼”作为不确定代词的使用方式看出,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此种解读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最终,“鬼”字不仅能象征事物的已然存在,还能表达生命终结后的状态。基于“鬼”字指代的是人的精神或灵魂,即人在死亡之后仍然存活于世的精神实体,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人类生命的丧失的一种象征,所以它的原始意义可以被解读为“消失、消亡”。随着词汇意义的逐步演变,这个概念开始扩展到用于描述事物已经完成的状态,这种变化也是合理的和易于接受的。

最后,“鬼”字还可以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从“鬼”字作为人死后离开躯体而存在的灵魂的含义来看,它代表着人类生命的消逝,因此其本义可抽象为“消失、消逝”。在词义虚化的过程中,这一含义逐渐延伸为表示事情已经发生的副词用法,这一转变也因此变得可以理解。

“鬼”除了本身作为实词,其亦有向词缀演化的趋向[6],在粤语使用中也有所体现。

4. 结语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每一种独特的语言都承载着其文化。语言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符号系统,它与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并在相互影响与融合中不断发展。语音、词汇、语法等纯语言形式作为信息的载体,若脱离了文化背景,就难以准确传递其内涵。因此,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还包括通过这门语言深入了解和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学习汉语同样如此。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汉语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语言了解使用它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基本面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我们应当将汉语与汉语社会文化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普通话与粤语中的“鬼”字的义项和用法进行了对比,并且分析了区别较为明显之处的语义来源,亦希望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由于粤语作为强势方言的巨大影响力,粤语词汇中有很多词语进入了普通话。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总有相应的词语,它们之间的意义异同,适用范围大小,教师首先应该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讲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并掌握这些词的用法,也能增加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形象生动。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关键使命是将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教育紧密融合,构建一个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体系。方言区的方言教学将在此次任务中扮演重要的辅助角色。中国地域广阔,方言种类繁多,被划分为7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色。由于粤方言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粤语这一强势方言的独特性,粤方言区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广东话在海内外广为流传,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家乡话都是用广东话作为自己的母语。在中华民族具有高度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优秀文化中,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传承的粤语依然生命力旺盛。在粤方言区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粤语词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全球推广[7]

当然,方言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现实挑战,采取端正的态度和开拓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欢. 粤语“鬼”字作副词用法分析[J]. 今古文创, 2021(34): 108-111.
[2] 吕胜男, 王寒娜.《说文解字》鬼部与中国鬼神文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106-107.
[3] 程邦雄. “鬼”字形义浅探[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3): 103-105.
[4] 黄红娟. 从鬼神观的转化看含“鬼”词串负面义的发展[J]. 电影评介, 2010(5): 101-102.
[5] 文旭, 黄蓓. 极性程度副词“极”的主观化[J]. 外语研究, 2008, 25(5): 9-13.
[6] 李彦湄. 现代汉语类词缀“鬼”探析[J]. 汉字文化, 2022(14): 122-124.
[7] 彭菲菲. 粤语词汇与粤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