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探析
Analysis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DOI: 10.12677/fin.2025.152042, PDF, HTML, XML,   
作者: 黄立东:广西贺州桂东农村合作银行,广西 贺州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会被扩大。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下沉,农村信用社应把握历史机遇,顺应金融科技的浪潮,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背景、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内在动力出发,简要分析农村信用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will be expanded. As the main force serv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re facing many challenges while welcom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Faced with the sinking business of Internet finance enterprises and large commercial bank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hould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conform to the wave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and u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黄立东. 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探析[J]. 金融, 2025, 15(2): 409-414.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5.152042

1. 引言

“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迸发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突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对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农村信用社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将探索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重点。

2. 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2.1. 数字化转型是农村信用社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9%,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农村信用社的数字化转型同样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环,是顺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信息科技飞速进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融合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银行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管理决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战略思维、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升级,是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金融活水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2.2. 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电子化转型、信息化转型、智能化转型这几个阶段。在电子化转型阶段,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突出特点,推动商业银行完成了从算盘到计算机的巨大跨越,大力提升了生产力和业务办理效率;在信息化转型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大力推动了银行间的数据集中与交换,实现了通存通兑、实时汇款等便利功能;在智能化转型阶段,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显著特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银行前后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更人性化地满足了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 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动力

3.1. 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深度涉足农村地区,以其高度的便利性与可获得性,深刻改变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逐步向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由于互联网金融参与门槛低、灵活性强,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来自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由于农村信用社已深耕农村经济多年,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客户早已形成同风雨、共进退的紧密关系,更了解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能为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提供价格合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而农户、偏远地区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信用社通过数字化转型能为其提供低门槛、广覆盖的金融服务,有效激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不断拓展长尾客户[3],弥补自身短板,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3.2. 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升自身经营绩效

首先,农村信用社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业务线上化和场景化,能改善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客户体验度,从而降低获客成本;其次,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会变革运营与业务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4]。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系统能结合客户交易习惯以及工商、税务部门的数据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及时捕捉风险因素,发出预警信号,能更加准确全面地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有效降低呆账、坏账的风险。

4. 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

4.1. 顶层设计规划不足,数字化转型定位不清晰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比较粗浅、片面,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不断提升信息化所占业务的比重。由于缺乏合理的、充分的顶层设计规划,未能将数字化转型充分融入自身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致使数字化转型无法落到实处[5]。虽然一些行社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规划,但各方面的局限性较大,无法形成长远规划;另一些行社仅仅照搬其他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最终因自身资源、人力及外部环境的限制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4.2. 资源投入不足,数字化转型缺乏必要保障

各省农村信用社目前的数字化产品大多采用“小银行 + 大平台”模式,省联社起到组织管理、协调开发的功能。但在资源配置、人才投入等方面,难以将省内各联社有效调动起来,导致开发需求无法统一,审批程序进展缓慢,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资金难以及时到位[6]。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县级联社利润指标下降的大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所需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就有所下降,这给省联社统一数字化转型步伐带来严峻的挑战。

4.3. 数字治理水平不高,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省级联社的统一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行社逐步探索数据治理方案,但由于自身管理经验的不足和数据治理技术的落后,导致在一手数据采集、处理、价值分析、管理与储存等方面还未能形成系统、高效的体系,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7]。首先,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外围系统及数字化产品大多采用外包的形式,产品的研发上线、需求维护大多借鉴大型商业银行的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实际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契合程度不高,现有的产品还无法充分挖掘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其次,农村信用社数据搜集手段单一、渠道较少,导致数据收集速度慢、成本高,且省内不同联社之间数据收集标准不统一,导致省联社数据分析管理部门挖掘数据价值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4.4. 数据信息安全隐患较大,风控手段单一,监管难度大

数字化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进行,农村信用社风控体系仍不完善,监管难度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各项金融业务的运营均围绕着数据进行,越来越多的业务由线下转为线上。虽然给农村信用社、客户均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便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客户防范意识不足、银行数据保护措施手段单一等原因,在银行端与客户端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得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一部分客户成为受害者。且数据储存媒介众多,监管部门难以将其标准化,导致数据安全监管难度大。

4.5. 人才储备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受制于资产规模和地方限制,农村信用社在技术、资金等数字化转型必备的基础要素中面临严峻考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现象尤为突出[8]。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因自身发展现状无法为复合型人才提供比其他商业银行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就业环境、晋升渠道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数字经济的井喷式发展,各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数字人才供给不足,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行业,传统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数字化人才严重缺乏;而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数字人才的培养和赋能体系,外部知识获取能力欠缺,内部知识沉淀和共建共享不足,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将系统内部的业务人员、职能部门人员转变为具有数字意识和素养的人员,未构建数字人才岗位和配套的激励制度。

4.6. 农村地区存在“数字排斥”现象

由于通过移动端选择并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当地数字产品基础设施及金融消费者的移动设备操作技术和数字素养均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农村地区对数字化产品存在一定的“排斥”现象[9]。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数字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可能会阻碍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于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失衡,中老年人及未成年人比重大,数字技术使用能力比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相对较差,存在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数字化产品的情形。

5. 促进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5.1. 将数字化转型纳入顶层设计

首先,农村信用社应立足长远,把握数字化变革的机遇期,明确数字化战略,强化顶层设计,描绘全行层面的数字化金融创新战略蓝图,明晰长期发展愿景、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市场以及自身重点业务,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明晰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协调配合,更是要发挥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战略引领作用,全力推动业务部门利用资源投入、考核激励等方式,让数字化发展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

5.2. 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要加强省联社的业务指导效能,统一省内县级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资源合力。一方面,省联社要从前瞻性着眼,进一步做好数字金融的长期发展规划,把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制度形式固定。通过制定三年或五年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项目、资源平台的综合统筹,充分发挥指导效能,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市县机构的积极性,形成资源合力。另一方面,不能将视野简单地停留在“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工具”的表面上,省联社要以数字化思维重塑内部组织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变革现有的组织运行关系,重塑并持续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数字化组织推动业务变革。

5.3. 提升数据治理水平以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信用社深耕农村地区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形成了庞大的数据资产,但针对这些数据的利用仍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高效的处理机制。农村信用社需发展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将这些庞大的数据整合并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数据处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将其应用到精准识别客户、优化业务流程、智能化风控等方面上,能够支持农村信用社进行流程优化与精准决策。高效的数据管理策略能确保农村信用社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资产,不断发展长尾客户,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维持核心竞争力,进而不断巩固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

5.4. 稳步推进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应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由于金融科技公司在信息科技水平上拥有天然优势,农村信用社需要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吸收外部企业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多措并举进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等措施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其次,应持续开展数据安全培训。由于农村信用社基层人员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违规操作和数据滥用现象较为普遍,应开展全行范围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活动,提升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数据安全的管理能力。

5.5. 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农村信用社需要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金融科技型人才,为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提供前瞻性的理念。要高度重视数字化领域专家学者的引领作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的课题研究,丰富和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以战略化的思维和视角推动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和长远发展[10]。其次,建立和完善一套系统内部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多层次、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培训课程,让更多的员工形成数字化工作思维,并开展多领域人才交流,培养既熟悉业务,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6. 加强合作,提高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可获得性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电信管理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适应农村地区个性化金融需求的应用场景建立机制。符合农村地区个性化金融需求的应用场景是扩宽客源、积累沉淀资金、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成果落地的重要阶段。首先,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与当地公共管理部门的汇报沟通,提供各种政务缴费服务和便民服务,拓宽客户群体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打造“政务–金融–生活”的全场景金融服务生态圈,为农村地区数字化发展提供智能解决方案[11]。其次,丰富和完善银行业务线上化,提升线上服务水平。通过建设智能风控系统,逐步实现信贷无纸化,充分发挥线上产品的优势,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无感授信,提升业务自动化、特色化和智能化水平。

6.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社数字化转型不仅深刻影响着自身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也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线上化,而是全面融入农村信用社战略发展及业务流程的全面再造。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构建全新的发展策略,打造多功能、全生态的服务场景,增强总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钱斌.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思考[J]. 新金融, 2021(10): 4-7.
[2] 刘禹希. 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析[J]. 广东蚕业, 2023, 57(6): 120-126.
[3] 韦颜秋, 黄旭, 张炜.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J]. 银行家, 2017(2): 128-131.
[4] 刘丹, 尤佳, 张龙耀. 金融科技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契机”还是“阻力”——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11): 122-139.
[5] 朱太辉, 张彧通. 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 2021(4): 36-58.
[6] 潘晓惠.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J]. 现代金融, 2021(3): 32-34.
[7] 黄可欣.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浅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2(1): 46-48.
[8] 杨茜媛.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2): 56-57.
[9] 张亚岚, 毕愈翔, 刘梦圆.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J]. 河北金融, 2022(11): 10-12.
[10] 金惠怡. 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6): 43-46.
[11] 刘小伟. 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金融电子化, 2021(6):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