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与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发展困境及其实施策略。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驱动力,也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竞争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素养培育的融合发展,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数字素养实践教学,以促进数字素养教育的良性发展。总之,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不仅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age, people begi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omponents,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git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trend of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driving force of today’s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lso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development, career competitiveness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However, college students also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digital literacy.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literacy cultivation, build digital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s,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of digital literacy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In short,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abili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but also a key link to cultivate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信息技术革新以空前速度推进、数字化变革与智能应用全面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旨在顺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以信息化引擎激发创新势能,驱动新兴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最终通过发展质变擘画民族复兴新格局。如今,数字化模式已悄然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新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不仅与国家的数字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相连,更是我国迈向教育强国,培育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的必由之路[1]。因此,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工作,不仅是新时代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数字化浪潮下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途径。
2. 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
数字素养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数字技术逻辑与人工智能逻辑在数字社会学习、生活及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体现。此外,它还蕴含了一种全新的数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深刻转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这一概念呈现出鲜明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其内涵与价值对于推动国家数字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影响。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数字素养的内涵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复杂且多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广泛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认知数据信息
大学生在面对海量、多元的数字信息时,应具备识别信息真伪、理解和评估信息价值的能力。大学生要认识到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已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数学含义,成为人们生活世界的核心表征。数据也不再只是简单地由数字堆砌形成,而是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智慧,正日益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2.2. 收集和获取数据信息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大学生需要掌握高效的信息搜集技巧,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2]。他们不仅要熟悉如何使用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还应具备敏锐的信息洞察力,时刻保持警惕,学会从多元化的视角对信息进行审视和分析,避免自己被单一的视角或偏见所束缚,导致形成片面的理解和看法。
2.3. 交流和沟通数据信息
在现代化的虚拟社区和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应当具备识别数字图像和数字符号的能力,积极主动掌握数字信息交流、共享、处理等相关技能[3]。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大学生需要掌握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报告等形式的技能,以便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出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和变化趋势。同时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2.4. 有效解决数字问题
数字素养不仅仅是对数字工具的简单操作,更体现为在纷繁复杂的数字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到高效决策。这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数字技能,还需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分析方法。此外,创新思维在数字素养的培育中同样重要,大学生应勇于探索数字技术中的未知领域,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地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数字化难题。
3. 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困境
数字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2],颠覆了传统教育的面貌与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对于数字素养培育的热情与参与度,为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然而,信息过载的洪流、隐私安全的威胁、创新思维的受限以及网络沉迷的陷阱等负面因素如同一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之路增添了重重阻碍,也给高校在数字素养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3.1. 信息过载带来挑战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在线数据库及各类知识分享平台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困扰。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大学生们常常感到茫然无措、无所适从,难以有效筛选和消化这些信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进而对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许多大学生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浏览和筛选信息上,然而,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往往难以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4]。更为严重的是,长时间的信息过载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担心错过有价值的信息或难以适应信息更新的速度。这种担忧和焦虑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问题接踵而至。
3.2. 加剧隐私泄露风险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数字世界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然而这种紧密的关系也加剧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生力军,在享受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带来的便利时,若缺乏足够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则很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受害者。一旦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他们会面临着身份盗窃、诈骗、恶意骚扰等安全威胁。这也可能使他们对数字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导致减少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进而阻碍其数字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3.3. 创新思维受到限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大学生逐渐沉浸在由各种数字设备和数字工具所搭建的智能生活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已成为大家学习、娱乐和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效率和生活便捷性,但过度地依赖也悄然滋生了一系列潜在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大学生们往往会更倾向于直接搜索答案,而非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快餐式”的学习方式虽然短期内看似高效,但长期来看,却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逐渐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
3.4. 网络沉迷的隐形陷阱
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凭借其丰富多元的内容与高度互动的特性,精心打造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虚拟世界,使得众多大学生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进而产生出一系列负面的后果和影响。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原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压,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学习质量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可能会引发他们对学习课程的抵触情绪,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数字素养方面的缺失,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在数字化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4. 高校推进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数字素养作为一个跨越多个领域、涵盖多个维度,并且持续演进的概念与实践框架[5],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有效应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数字素养方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高校应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准确把握数字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这要求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用批判和理性的视角看待数字生活方式,促使他们遵循数字时代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增强数字责任感,并培育出良好的数字行为习惯。为此,高校在数字时代应当坚定树立数字化思维,积极构建数字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2],以进一步加强数字信息的安全保障。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与管理,高校应加速对数字技术、数字信息与数字教育的整合,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更能为他们在数字时代中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4.1. 构建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4.1.1. 制定明确的数字素养教育目标
高校在规划数字素养教育目标的同时要全面审视国家的政策导向、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所制定的教育目标紧跟时代步伐且具有切实可行性。高校应聚焦于对学生数字技术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高效地检索、筛选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如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等,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实际需求。
4.1.2. 开设专门的数字素养课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学生适应数字化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重要基石。高校应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主动将数字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开设专业性课程,系统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高校还应不断优化自己的课程内容与实施策略,确保教育质量及教育效果,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贡献力量。
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教学
4.2.1. 开展数字素养实践活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主动发挥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数字技能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字世界的兴趣与好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数字技术和工具,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来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进而培养自我的创新实践能力。
4.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6]。一个具备较高数字素养水平的教师能够将数字技术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高校应重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培训体系、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机会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进而推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更好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3. 营造良好的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4.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风貌和学术氛围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数字素养讲座和教育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数字素养意识与能力,为他们更好适应数字化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4.3.2.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当今社会,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不仅是高校迈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其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的提升,更好助力其实现全方面发展。
5. 结论
总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要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新标准,构建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并加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国家培育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更好实现国家的数字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