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日益频繁、中华文化亟需大步迈向国际舞台的时代洪流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中学生”[1]。英语不仅是中外沟通的桥梁,更是拓宽国际视野、深化国际理解的钥匙。英语教师则肩负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的重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新时代英语教育的使命。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偏重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坚持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忽视了学生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的价值;更有教师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狭隘地理解为英美文化知识的教学,导致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多元性缺失,中华文化的传播也陷入困境。因此,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目标,并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对革新教学理念、实现英语课程的全面育人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国外学者经常将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等同于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国内大多数学者使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术语,也有学者使用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能力或其他术语[2]。不同的译法暗示了不同的研究取向,“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沟通”关注的是跨文化人际互动[3]。
外语教育的领域中,国内外诸多学者群策群力,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核心要素之上,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在综合跨文化交际目的和外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态度、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构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4]。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5]。在吸纳中外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知识系统和行为系统组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行合一模型,其中知识系统包括知识、意识和思辨,行为系统包括态度、技能和策略[6]。
尽管各式各样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在构成要素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然而,若我们深入剖析并归纳这些框架所共有的要素,便不难发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实则主要由文化认知、态度取向以及行为技能这三大核心要素构成,且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下文将围绕着跨文化认知的深化、跨文化态度的塑造,以及跨文化技能的提升三大维度,深入探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对现有框架的深入分析和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境的理解,构建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该模型应明确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一) 文化认知:细化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这包括对不同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社会规约等的理解和认知。
(二) 跨文化态度: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包容和开放态度,以及愿意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愿。
(三) 跨文化技能:具体指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此外,模型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互动性、情境的真实性等因素,以确保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 验证与调整模型:将构建的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语篇作为中外文化知识与内涵的生动载体,承载着传递文化精髓与价值观念的重任,是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需将构建跨文化认知体系、培养跨文化包容态度及提升跨文化沟通技能,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根本宗旨。为此,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化内容,深挖语篇背后的文化价值,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场景,并设计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认知,怀抱积极的跨文化态度,掌握得体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3.1. 深入解读语篇,建构跨文化认知
跨文化认知指向跨文化能力的知识层面,指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应该具备和运用的知识。文化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始终在时代变迁中流淌发展,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演进。故而,文化知识不应被视作一成不变的事实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将其视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值得探究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恪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巧妙设计丰富而富有启发性的跨文化探究活动,力求将文化知识教学与英语语言教学无缝对接,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知。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7]。本文旨在从文化知识的习得与价值观念的领悟两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构建跨文化认知的教学蓝图。
1. 提炼语篇精华,掌握文化精髓
中外文化知识的全面掌握,无疑是培养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石。唯有当学生深刻领悟并内化中外优秀文化之精髓,其跨文化认知方能得以拓展,跨文化态度亦能随之转变,跨文化行为亦能展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与得体性。为此,教师可巧妙运用思维导图等形象直观的可视化工具,指引学生系统地梳理并整合语篇中的文化信息,挖掘零散文化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文化知识框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4中的语篇“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为例,该语篇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肢体语言在全球各地的多样意义与实际应用,旨在启迪学生认识到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独特价值,并深刻理解恰当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精心指导学生深入研读语篇内容,精准提取并细致梳理其中的文化信息,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将学习成果可视化呈现,从而深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绘制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文化间的联系,让他们在感知、识别文化现象的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深入了解多元文化。此过程还促使学生梳理、整合语篇信息,锻炼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深化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和探究隐性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2. 剖析文化表征,领悟隐性内涵
隐性文化是隐藏的,不为人所觉察的诸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较为抽象的文化信息[8]。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理解价值观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9]。每一种文化都拥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并深深影响着该文化背景下社会规约与风俗习惯的形成。文化价值观的迥异,往往导致本国交际规则在异国文化环境中的不适应,成为文化误读与冲突的根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篇表面所展现的显性文化,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隐性文化。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工作与生活中,从容应对文化价值观的碰撞,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较于语篇表层的显性文化那般显而易见,其深层的隐性文化则犹如潜藏在水下的暗礁,难以被轻易察觉。为了助力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化价值观的内涵,教师不妨围绕语篇中呈现的文化现象,巧妙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领他们穿透文化表象,洞察文化的本质所在。以“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这一语篇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剖析并解读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教师精心构思了以下问题,旨在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文化知识向主动探寻文化内涵的转变。
Q1: How do French and Russian greetings reflect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haracters?
Q2: What are common Chinese body language greetings?
Q3: What Chinese values are reflected in our greetings?
Q4: What causes differing greeting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度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探究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意义探究能力,还促进了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Q1:问题激励学生思考肢体语言如何体现国民性格,进而推断文化现象背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Q2:问题则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中国人在问候时常用的肢体语言;Q3: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鉴别文化现象背后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而Q4:问题则基于前三个问题的思考与理解,鼓励学生对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刻且合理的阐释。
3.2. 探寻中外差异,培养跨文化态度
态度是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支配下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主要由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构成。跨文化交际本质上是一场关乎情感态度的深度人际互动,其中,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对于灵活应对文化差异、确保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止步于文化知识的习得,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文化知识内化为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对比文化异同有助于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对不同文化形成尊重、宽容的态度[10]。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以此提升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深化对文化异同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中外文化差异,还能以开放的态度对中外社会文化现象做出恰当的解释与评价。
1. 体会文化差别,包容他国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的广阔舞台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遵循着各自独特的社会规约、风俗习惯和交际规则。文化差异,作为导致文化误读与冲突的主要诱因,其包容性对于实现得体且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至关重要。一个具备包容心态的交际者,能够敏锐洞察造成交际障碍的文化差异,主动拥抱交际对象的信仰、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自觉捍卫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展现跨文化同理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妙地运用表格等直观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分析并比较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构建全新的文化认知框架,深刻感悟文化差异的独特魅力。
以“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第四段为例,虽简述了各国打招呼的肢体语言,却略显简略且缺少中国内容。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感知中外差异,教师精选了一段展现各国问候礼仪的视频,并指引学生细致对比中外肢体语言的异同。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力填写下表(见表1),以深化对中外问候文化的认知。
Table 1. Greeting gestures used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表1.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问候手势语
China |
shaking hands with each other and saying hello. |
giving each other the ancient fist-and-palm salute on traditional occasions. |
greeting each other with a nod and a smile. |
Brazil &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
greeting each other with a hug and a kiss. |
Poland and Romania |
kissing the back of each other's hand. |
Iran and Saudi Arabia |
greeting others with a handshake and a kiss. |
tou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not permitted. |
Thailand & India |
holding one’s palms together with a slight bow. |
Malaysia & Indonesia |
putting the right hand on the chest and bowing. |
Japan |
bowing from the waist to show respect. |
注:斜体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紧接着,教师依托表格内容,精心构思了一个跨文化情境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阐释他国文化行为,同时审视并反思自身的跨文化态度。案例如下:苏海,一位在北京某大学深造的中国男生,某日受命迎接一群来自伊朗的交换生。当他在机场与他们相遇时,出于礼貌,他打算与一位伊朗女生握手以示问候。然而,这位女生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握手请求,这让苏海感到十分尴尬。针对这一情境,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 伊朗女生为何拒绝苏海的握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文化观念或行为习惯?2. 苏海在遭遇这一尴尬情境时,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跨文化态度,以更加得体地应对?3. 通过这一案例,你对自己的跨文化态度有何新的认识或感悟?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你将如何更好地展现包容与尊重?通过这些问题,教师期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他国文化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Q1: What caused the intercultural miscommunication?
Q2: Is the girl's reaction comprehensible? Why?
Q3: Would you, as Su Hai, forgive the girl's action?
Q4: If you were the Iranian girl, how should Chinese people view your culture?
深入研读上述跨文化案例后,学生们对文化差异的领悟更为深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也显著提升,进而将中外文化知识转化为正确的跨文化态度。案例中的Q1问题,引导学生剖析交际活动受挫的根源,使他们深切认识到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隐形绊脚石;Q2问题则激励学生对他国文化行为作出积极且合理的解读,展现出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Q3问题引领学生置身情境之中,作出彰显包容态度的抉择;而Q4问题则促使学生从他国文化视角审视文化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培养跨文化同理心。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步入对方的心灵殿堂,深切体悟他国文化群体的境遇与情感,从而在情感的共鸣中生成包容性的跨文化态度。
2. 发掘文化共性,彰显接纳气度
一个开放态度的交际者不会仅仅盲目否定其他国家文化或者单纯地肯定本国文化的价值。相反,他们将持着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心态,谨慎地对待中外文化现象,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判。他们既不会盲目模仿外国文化,也不会盲目地排斥它;既会高度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也能打破狭隘的文化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0)。培养开放的跨文化态度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文化差异中找到文化共性,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开展辩论活动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设立有争议性的辩题,引导学生以跨文化的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中外社会文化现象,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态度和观点,从而形成理性对待他国文化的开放心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培养出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单元里,其各个板块围绕各国节日铺陈开来,既展现了不同国家节日的各自特色,又挖掘了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同时深入探讨了中外节日蕴含的价值与意义,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去探寻隐藏于各国节日背后的文化根基与精神要义,进而领会中外节日所折射出的人类共同的向往与美好追求。其中,Workbook板块收录的语篇“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属于说明文范畴,详细阐述了春节特有的习俗以及其具有的重大意义。教师巧妙地选取该语篇当作拓展阅读素材,借此带着学生重新品味中华文化的独特元素,并且依据当下社会的热点议题精心策划了一场辩论活动,以此激励学生针对那些存在争议的社会文化现象展开跨越文化边界的深入思考与辩论。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rge in the popularity of Christmas among Chinese youth,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he observance of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There is a debate surrounding whether young people should be allowed to embrace Christmas due to its foreign origins and customs. However, some believe that both festivals share a common spirit of joy and celebration, making it acceptable for youngsters to partake in Christmas festivities. What is your perspective on this matter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elebration?
You should:
-Engaging in healthy debates helps individuals express opinions and gain new perspectives from others.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perpetuates social divisions, limiting opportunities for marginalized groups.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is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social equality and mobility.
探讨争议性的辩题,能够在学生之间创造出两难情境,引发认知上的冲突。这种挑战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低级层面逐步朝向高级层面发展。学生围绕着辩题展开积极思考,并提出合理质疑,通过文化批判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文化现象,评判不同的思想观点。他们在辨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共同价值,探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中,逐渐领悟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辩题讨论过程中,学生发现两大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虽然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都包含着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愿望。只有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和融通,消除文化偏见和隔阂,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通过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学生不仅汲取了中外优秀文化精华,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还建立了开放的跨文化态度,培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综上所述,探讨争议性的辩题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级的思维层次,还能帮助他们明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3.3. 投身跨文化实践,发展跨文化技能
《课标》在文化意识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11]。而要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将跨文化认知和跨文化态度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技能。跨文化技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和体验的过程逐步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参与跨文化实践的机会。通过构建真实的跨文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主题演讲、角色扮演等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增进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只有通过持续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和交流能力。
1. 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展现水平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传承中华文化的立场,增强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他们应该努力成为推广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英语课程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认识其深远影响,领悟其重要地位。通过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也能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作出贡献。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所收录的“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一文为例,此语篇为说明文类型,它清晰地勾勒出汉字书写体系从古至今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这一体系在当下社会所具备的重要意义。其核心目标在于启发学生深入体会汉字文化潜藏的价值内涵与别具一格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汉语书面语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中的关键效用。基于此,教师紧扣这一主题匠心打造了主题演讲活动,助力学生在涉及跨文化交流的场景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成创新性的表达。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n the US, you could share your knowledge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your classmates who are eager to learn. They are fascinated by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writing and invite you to give a speech on the subject. This exchange of cultural knowledge helps bridge understanding between different societies.
system. You should:
-Over centuries, Chinese writing evolved from ancient pictographs to complex characters, reflecting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hanges in society.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necting and preserving the diverse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Written Chinese bridges past to present, showcasing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characters’ longevity.
-Learning Chinese can exp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job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主题演讲活动是激发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传播中华文化意愿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梳理汉字书写体系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深入探讨汉字书写体系在文化认同、传承和融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不仅树立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觉,更增强了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珍惜并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我们伟大的文化传统。
2. 调和文化差别,促成恰当和谐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角色来帮助他们跨越文化边界,实现视角的转变。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挑战。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阅读完《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后,老师们设计了一项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处理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将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并且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跨文化挑战。
Imagine being part of a diverse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ing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communicate, you rely on body language that unintentionally leads to misunderstandings. How would you address and resolve these cultural conflicts? Role-play scenarios with your partners in a classroom setting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bridging cultural gaps through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参与跨文化角色扮演活动对于学生在丰富文化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交际意愿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学生能够从他国文化视角去体验其他文化并反思自身的行为,进而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适时选择语言形式,灵活调整交际策略,处理文化差异,有效化解潜在的文化冲突。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了跨文化交际信心,展现了交际的得体和有效。同时,他们也发展了跨文化交际策略和能力。通过参与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需求,为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 目的:了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态度及当前的教学现状。
(二) 对象:选取不同年级和英语水平的学生作为样本。
(三) 内容:包括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对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元素融入情况的评价、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机等。
(四) 实施: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发放问卷,确保匿名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五) 样本描述
1. 样本量: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涉及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
2. 年级分布:高一150份,高二180份,高三170份。
3. 英语水平:初级120份,中级240份,高级140份。
(六) 关键发现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知:
92%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数据分析显示,高年级(高三)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普遍高于低年级(高一),且高水平英语学生对此的认知也显著高于低水平英语学生(p < 0.05)。
2. 当前教学现状评价:
6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够充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现状评价不满意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r = 0.42, p < 0.01),表明他们对改进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3. 学习兴趣和动机:
85%的学生表示对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兴趣。数据分析显示,学习兴趣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呈正相关(r = 0.55, p < 0.01),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重要因素。
5. 结语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互促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师应当树立文化育人意识,并不断丰富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重点是挖掘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确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培养路径,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新时代人才。
附 录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目的在于分析中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认知、态度及反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本次问卷调查14题,答案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真实情况选择。本次问卷调查为匿名调查,无需填写姓名,调查结果仅用于教学研究。谢谢您的积极参与!
(一) 基本信息
1. 年级:A. 高一,B. 高二,C. 高三
2. 性别:A. 男,B. 女,C. 不愿透露
3. 你的英语水平自评:A. 初级,B. 中级,C. 高级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
4. 你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多重要?
A. 非常重要,B. 比较重要,C. 一般,D. 不太重要,E. 完全不重要
5. 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你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多大帮助?
A. 非常大,B. 比较大,C. 一般,D. 不太大,E. 完全没有
(三) 当前教学现状评价
6. 你觉得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元素的融入程度如何?
A. 非常充分,B. 比较充分,C. 一般,D. 不太充分,E. 完全不充分
7. 在英语阅读课上,老师是否经常引导你们讨论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
A. 总是,B. 经常,C. 有时,D. 很少,E. 从不
8. 你对英语阅读课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满意度如何?
A. 非常满意,B. 比较满意,C. 一般,D. 不太满意,E. 非常不满意
(四) 学习兴趣和动机
9. 你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吗?
A. 非常感兴趣,B. 比较感兴趣,C. 一般,D. 不太感兴趣,E. 完全不感兴趣
10. 你认为通过英语阅读学习跨文化知识能提高你的英语学习兴趣吗?
A. 能显著提高,B. 能提高一些,C. 没有明显影响,D. 会降低兴趣,E. 会显著降低兴趣
(五) 教学策略反馈
11. 你认为哪些方式最能帮助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多选)
A. 阅读相关文化材料,B. 观看文化视频,C. 角色扮演活动,D. 文化讨论课,E. 跨文化主题演讲
12.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你希望老师如何更多地融入跨文化元素?
A. 增加相关阅读材料,B. 组织更多文化活动,C.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角色扮演),
D. 加强文化背景介绍,E. 其他建议:__________
(六) 开放性问题
13. 请分享一次你在英语阅读课上学习跨文化知识的难忘经历,以及它对你的影响。
14. 对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你还有什么其他建议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