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是一项需要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产教联系松散、资源整合不足等。需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水平[1] [2];需要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师团队、共享实践平台等为支撑[3] [4],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常州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于2003年,自2018年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以来,以产教融合办学为途径,创建了三驱三引的“岗课赛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式技术和管理人才[5],推动高校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三驱三引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驱三引的教学模式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图1所示。
(1) 三驱的内涵是为国分担、为校增色、为家传承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世代更新快,办学投资大的特点,专创融合教学难度大,通过家国情怀国情、办学特色、社会需求多轮次驱动,激发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动力。实践上通过在“专业导论”、“职业规划”、“创新基础”、“跟岗实践”等课程中和学生分享5G新基建、北斗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聚焦家风、教风、学风建设,让其成为有效驱动力,让学生自愿投入到技术学习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来,让学生自觉卷起来,不能躺下来。
(2) 三引的内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社会需求量大的特点,通过产出导向、奖励导向、对口就业多轮次牵引,引导学生融入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战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在充分研究新一代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要从保姆开始,渐变到导师的角色,全面覆盖学生课业、竞赛、毕设、就业的全过程。让学生近期有成果,中期有奖励,远期有高质量就业,从而让学生时刻充满学习激情和提升动力。并通过一届一届的传帮带,产生潜移默化的吸引力。
(3) 模式的核心是岗位指引、课程培养、竞赛体能、证书提质、对口就业
三驱三引的核心是有效落实“岗课赛证业”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形成以岗位面向指引,凝练岗位技能,精准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标准化 + 特色课程;融入产业前沿技术,工程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大赛提能;通过职业认证、技术培训,保障评价体系,实现职业认证、课证共生共长;从而在人才输送上与产业互动,共同保证人才输送的质量。
Figure 1. The connotation of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Employm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y “Three Drives and Three Incentives”
图1. 三驱三引的“岗课赛证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3. 三驱三引教学模式的外表
3.1. 主要解决的问题
(1) 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问题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不够深入,课程内容更新与技术发展不够一致,双创师资匮乏,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参与科技的机会较少等。
(2) 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对口就业率问题
现有知识体系对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力不强,基本科学教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在本科教育中没有全程落实,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普遍较弱,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达成评价方式不完善。
3.2. 主要举措
(1)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师资队伍,着力培养青年教师
以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工程支持教师“海外研修”;“培育”工程选拔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双师”工程鼓励教师到大学科研院所和优秀企业访学和挂职锻炼。
对于青年教师,依据学校政策制定青年教师多导师制、助课制、听课制、教学基本功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青年教师站好、站稳讲台。以优秀教学团队的搭建和建设来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培育和发展,形成良好的优秀教师循环培养机制,最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2) 双元育人的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共组团队、共磨课程、打造“双师型”师资,打造“产教融合性”体系和资源,缩小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错位鸿沟[6],在办学目标、标准、资源、过程、方法等维度深度融合,如图2所示。
Figure 2.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图2. 深度产教融合助力高水平人才培养
联合合作办学企业,以嵌入式办学、合作培养竞赛等方式,在理念、体系、资源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鼓励师资共建、项目合作、校企共建平台、共同授课、编写教案、出版教材、案例分享和资源共享,提升专业办学能力。
瞄准在地、国家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以“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为专业方向,以中兴通讯产教融合协作人才培养为抓手,培养“5G新基建”人才,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3) 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
依照“工程认证”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工程训练和开发能力培养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专业教育[7]-[9],如图3所示。建立学生课外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分阶段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组织师生建立竞赛训练组。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相关的能力考试,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支撑。
(4) 积极创新教改思路,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制度保障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发表教研论文、申报教研项目、开展实践检验。从“在校生、毕业生、家长评价、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行业专家”六个维度,实施教学活动全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奖惩,如图4所示。以课程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监控重点和中心,完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
Figure 3.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counterpart employment
图3. 科研、双创与对口就业互动机制
Figure 4.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rchitecture
图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
4. 三驱三引教学模式的实践
(1) 学生双创成果量、质提升
经过本科四年工程与创新实践体系锻炼,近三届学生毕业率100%,学位率100%。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及学科获奖年均126人次,参与率占比73.6%;升学率率23%,其中超80%学生升学至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超过85%的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并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嘉环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就业。
(2) 双创师资团队增强
专业教师100%具备双创师资资格,博士化率63%,高级职称比74%;有“333”、“青蓝工程”带头人等省级人才培养对象6人次,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8人次,国外访学经历5人,归国博士1人。
(3) 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
师生团队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日渐提升。三年来,校企共建科研实验室2个,校企五合一基地7个,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90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科研成果100多项。
5. 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三驱三引的“岗课赛证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新时代国家对大学生创新人才提出的新需求,突出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团队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理解。
该成果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方资源,协同统筹,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办学特色,有利推动学校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题资助(2024-AFCEC-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