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
Activity Design of English Unit Integrated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inking Quality Development in Senior High School
DOI: 10.12677/ae.2025.153426, PDF, HTML, XML,   
作者: 李 启: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品质High School English Unit Integrated Teaching Thinking Quality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单独培养项目。在当代教育环境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特别是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内,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系统性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这些活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反思,鼓励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General High Schools (2017 Edition, revised in 2020)” lists “Thinking Quality” as a separate projec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discipline. In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educational reform.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esigning eff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is crucial.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to exploring how to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 Integrated teaching through well-planned teaching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the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y view, which aims to provide rich language input,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encourag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quality.
文章引用:李启.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J]. 教育进展, 2025, 15(3): 472-47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3426

1. 引言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1]。思维品质指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体现的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全球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对多元文化进行比较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2]。思维品质的逻辑性主要涉及通过对语境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找到矛盾的根源,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逻辑关系,归纳、概括内在形成的规律,建构新的概念;思维的批判性在于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观点和思想,提出合理的质疑,通过辨析、判断其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3]。创新思维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以不同于常规思维的方式提出新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语言学习本身即是创新的体现,个体用语言表达观点和想法时并非简单地复述教科书或老师的教导,而是根据语言规则和信息传达的需求,灵活组织语言和词汇,这便是一种创新表达。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不是完全割裂的,是交叉融合发展的,思维的创新性以逻辑性和批判性为前提,只有学生具备了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1]。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相较传统教学方法,它强调根据单元主题进行正确解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进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通过贯穿单元主题的“主线”,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单元语篇创设语境,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单元教学的成效,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在促进思维品质提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 背景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增强学生思维品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略单元的整体性,将单元的各个课程割裂开,缺乏对不同文本主题之间关联的深入探讨,学生难以形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认知。

2) 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为学习理解性活动,忽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方面表现不理想。

3) 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以大观念统领教学设计意识,未能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支持以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探索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具体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设计实例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4单元Natural Disasters为例,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中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设计。本单元有6个不同的语篇,围绕自然灾害这一话题展开,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核心是预防灾害,珍惜生命,敬畏自然(见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textual inform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1. Natural Disasters单元语篇基本信息分析

语篇

语篇类型

语篇技能

语篇内容

语篇主题

Lesson 1:

Report Natural Disasters

新闻报道

听说

自然灾害报道

认识自然灾害的类型

Lesson 2: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报告文学

阅读

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景象

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Lesson 3:

Prepare for a Disaster

对话

听说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掌握地震自救方法

Lesson 4:

Tsunami Hits Asia: Over 6500 Dead

新闻报道

读写

东南亚海啸造成6500多人死亡

了解海啸的危害

Lesson 5:

A Presentation on Natural Disasters

手册

说写

制作自然灾害防范手册

掌握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方法

Lesson 6:

Tsunami: Killer Wave (Video time)

科普视频

视听

海啸的危害与预防

分析海啸的成因

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深入研读与分析,梳理“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中各语篇的内在关联,可以将本单元整合为“认识灾害”、“应对灾害的态度”和“灾害防范”三大主题(见图1)。

语篇意义上的关联,是指向单元大观念的语篇研读的最重要维度,有助于将单个的语篇和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以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性、层次性和整体性[5]。在这一围绕意义多维研读语篇的过程中,本单元的主题小观念和主题大观念便逐渐浮现。单元大观念:认识自然灾害,树立防灾意识。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知中国的大国担当,愿意为防灾减灾尽个人之力。基于单元大观念,确定单元目标: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1) 获取并梳理出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后信息,梳理语篇的逻辑关系,概括语篇大意;(2) 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安全常识和防范措施;(3) 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自然灾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专注于分析单元内多个文本之间的逻辑联系,设计多样化的英语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单元主题的内涵,帮助他们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制定独特的解决方案,以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Figure 1. Content integration diagram of Natural Disasters

1. Natural Disasters单元内容整合图

3.1. 通过文本内容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结构性认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语篇教学时要重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6]。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可以采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绘图、写作等多种思维可视化的手段来解读文本,使得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变得可观察、可改进,以便进行反思和迁移[7]

以Lesson 4 Tsunami Hits Asia: Over 6500 Dead为例,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回顾Lesson 1 Report Natural Disasters新闻报道中总结出的报道要点,帮助学生建构“Natural Disasters”文本间主题内容的关联,让学生进一步关注新闻的报道要素。随后,根据自然灾害新闻报道涉及的五个要素(disaster, time, place, damage, rescue)和summary的例子(学生用书55页活动2),帮助学生梳理出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summary内容(见图2),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构建知识结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好支架,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此外summary结构图的信息梳理反映了学生归纳与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通过文本间的批判性评论,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观点,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善于从多种文本形式中找出有启发性的要点,精心设计出能够激发思维的问题或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单元主题和文本关联,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加深对整个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比较分析文本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整合单元文本内容,在明晰各文本所阐述的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单元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多样,包括头脑风暴、问题引导、同伴辩论和写作等。这里以主题二中的Lesson 2: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和Lesson 6 Tsunami: Killer Wave (Video Time)为例,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前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与梳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 Do you think they were warning signs? Why? (2)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ity’s one million people were asleep as usual”?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可能会回答:因为他们缺少对地震的认识,不知道这是地震即将来临的预兆,没有做好震前准备。但是在Video Time中,通过科学家们的预测和预防海啸所做的努力,人们能够有效地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由此让学生认识到灾害之前准备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自然灾害。

Figure 2. Summary

2. Summary

3.3. 通过文本间的迁移创新,激励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在实际生活中,用新概念和多视角去处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因为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要求他们根据具体情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出独特的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挥发散性思维,拓宽思路,开展创造性思考,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需要让他们走出文本,积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创设真实而新颖的情境,制定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任务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以促使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和个性化思考。此外,通过设计调查、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等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样途径进行创新和想象,促进学生将学习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整体性和文本间的联系,设计整合性输出活动。

例如Assessing Your Progress部分的一个项目活动“做一个关于自然灾害的报告”(Give a presentation on natural disasters),这是一个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整合性输出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和整合整个单元所学知识(见表2)。

Table 2. Integrated output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thematic meaning of the unit

2.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整合性输出活动

做一个关于自然灾害的报告

单元学习的结构化知识

活动过程

(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定小组报告的主题。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某个自然灾害确定为主题,然后确定报告的内容,该内容应包括:① causes of the disaster; ② effects of the disaster; ③ how to stay safe/ask for help during the disaster; ④ how to prevent the disaster; ⑤ how to get prepared for the disaster.

(3) 学生课后分别查找资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Power Point等报告资料。

(4) 课上汇报,同伴互评,教师点评。

主题一中学到的自然灾害报道要点(when, where, what, how);

主题二中学到的纪实类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及应对灾害的正确态度与行为;

主题三中学到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

该活动学生应该运用语言知识,全面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人为因素,描述灾害发生的经过和影响,并思考如何预防灾害、有效避险以及灾后救援所需。通过这些内容,深入理解人类如何应对自然挑战,学会珍惜生命、敬畏自然,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单元主题的核心观念。这种综合展示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整合和梳理文本信息,还涉及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再创造,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4. 结语

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文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石。在设计整体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语篇,有清晰的单元主题意识和整体把握能力。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概括总结单元主题下涉及的不同小主题,根据主题语境来划分教学内容。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有一个宏观把握。此外,在课程编排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顺序是必要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批判和创新思维通常是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思维品质教学融入各种教学活动中,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梅德明. 绘制新时代基础外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蓝图[J]. 中学外语教学, 2019, 42(4): 1-7.
[3] 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8.
[4] 吴昊, 付琦, 杨阳.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设计[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4): 56-60.
[5] 张梦琳. 高中英语单元大观念提炼与建构的问题及其改进[J]. 教学与管理, 2024(7): 40-44.
[6] 丁志贵.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指向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追问设计[J]. 中学生英语, 2024(24): 121-122.
[7] 洪姗姗. 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 2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为例[J]. 英语学习, 2021(9):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