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Oral Teaching Content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s
DOI: 10.12677/ae.2025.15343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 艳: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宜宾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口语多元化教学内容College 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Diversification Teaching Content
摘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政策改革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化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打造出从课堂到实践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正在新的形势下,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逐渐达到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学习效果。然而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诸多传统教学问题,如学生水平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难以适用众多学生。此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将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生活实际需求,并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以此探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旨在传播中国视角,展现中国文化。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reform,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e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modes in English oral classes can create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from classroom to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llege English oral teaching is gradually achieving the ideal learning effect of teacher guid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by us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blems in current English oral teaching. For example, students are at different levels, so teaching content and textbooks are difficult to be applied to all students. This English oral teaching reform will be based on students’ employment direction, practical life needs, and introduc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explore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will also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aiming to spread the voice of China and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文章引用:黄艳. 大学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3): 518-52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3433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大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当前,中国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大多以教材为主,内容较为单一,难以覆盖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化、社会对语言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内容显得滞后。因此,探索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成为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从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传播中国文化。

2. 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许多高校的英语口语课程依然以教材为核心,教学内容集中在单一的对话练习和固定情境的表达。例如,常见的情境包括日常交流、问路、购物等。这些内容虽然在语言学习初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课堂内容显得重复且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1]

2) 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

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这一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尽管众多学子在大学阶段已历经多年的英语教育洗礼,然而,由于口语教学在实践中的缺失,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未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达到理想水平。这种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音语调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在英语发音上存在明显障碍,他们难以做到自然、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口语交流效果,更可能让他们在英语交流场合中显得不自信,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显得相对受限。他们往往习惯于背诵固定的句式和表达,而缺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帮助他们应对某些考试,但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再者,缺乏文化意识也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文化差异,这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冲突的发生。他们可能未能充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社交礼仪等,从而在英语交流中显得格格不入。

3) 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且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化教育并没有符合现阶段的要求[2]。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也是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课程设计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价值观的引导。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但却未能深刻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难以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出中国青年的担当。他们可能无法用英语准确地分享中国经验,也无法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地传递中国文化[3]

3. 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多元化探究

1) 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多元化教学内容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英语口语课堂的多元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专业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灵活调整和定制教学内容,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切实的帮助和提升[4]。在探索新型、多元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之路上,应该以学生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以及社会需求为着眼点[5]。在吴越的《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满意度研究》一文中显示,30.6%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英语教材和授课内容的选择实际也偏向于语言应用类课程。作者也建议学校应该重点加强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ESP类)。所以在日常英语口语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6]

例如,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可以针对未来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设计包含景点介绍、旅游咨询、客户服务等实用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专业术语,也帮助他们提升在真实情境中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商务英语的设计中,为有志于进入国际商务领域的学生提供商务谈判、合同条款解读及跨文化商务礼仪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模拟商务场景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提升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自如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

与此同时,将社会热点话题融入教学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结合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社会公平等全球性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关注,提升其在复杂语境下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还能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活需求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并真正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英语口语课堂中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首先,任务型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任务型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Skehan提出的一种倡导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模式,其理论渊源为交际教学法。口语教学中,任务应由Goals、Input、Activities 三部分构成,具体的教学环节应通过教师导入任务、任务循环流程、语言聚焦三步来完成[7]。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任务,如模拟国际会议、英语辩论赛、商业演示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主动练习口语表达。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加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在真实的沟通场合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其次,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课堂中创造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与应用[5]。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一个机场、酒店或购物中心,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这样学生在面对真实语境时,能够更快速、更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语言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主动的交流。

另外,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时间则用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专注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再者,实现多语种教学也是英语口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之一。刘艳在对其本校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的调研中发现,在新生报名学生中,约占20%的学生希望在不放弃英语学习的情况下选修小语种,学校也积极为这样的学生安排小语种选修课[8]

最后,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学生不仅能在社交互动中练习口语,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借鉴彼此的见解与表达方式,从而共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适应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阔潜力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一文中,毋娟指出92%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教师通过多种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94%的学生表示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9]。学生也将通过不同的教育技术,内化吸收教学内容。以在线语音评测工具为例,如备受好评的iSpeak、广受欢迎的Duolingo等,它们如同学生的私人语音教练,能够在学生练习口语的每一个瞬间,精准地捕捉发音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语感,让标准的语音语调成为他们的第二张名片。这些工具通过即时且精准的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掌握语言的韵律与节奏,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前文毋娟的文章中,她以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TPACK理论、POA理论的“关键能力说”、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理念,构建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LACT框架”[9]。其效果显著,有学生指出,内容语言融合的智慧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通过智慧学习平台练习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我的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和数字素养都有了明显改善[9]。现代教育技术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英语口语教学的多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和工具,为学生精心营造了一个既灵活又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10]

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出现,更是为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借助VR技术,我们可以轻松模拟出各种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无论是紧张刺激的商务会议,还是轻松愉快的旅游交流,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魅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差异,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实用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线学习平台如慕课(MOOC)和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兴起,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前所未有的自主学习机会。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心仪的课程,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后作业。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中,享受语言学习的乐趣,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成长。

4)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指出,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紧紧抓住教师队伍这支“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11]。在多元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更应注重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使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紧密相连,共同构筑起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固基石。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成就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国文化中节日习俗的温馨、京剧表演的魅力以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地分享,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在讨论社会热点话题时,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在全球问题中的角色和贡献,如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等。通过这些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复杂的国际事务,拓宽他们的全球视野,培养出具有国际担当的新青年。

此外,鼓励学生用英语展现中国文化,也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文化传播方式。学生可以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等主题,用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国家实力。如刘亚琴在《课程思政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一文中,在Historical reflection单元主题中设计了如下思政元素: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历史事件:活字印刷术、香港回归、“9∙11事件”等的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结果等,感知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发展趋势[12]。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动性和发言权,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得更远[13]。而且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陈平,潘丽在《以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以本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结果显示55.56%的学生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非常大。而且51.85%的同学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总体满意度非常高[14]

4. 结论

在全球化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已成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通过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成为解决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应继续深化改革,务必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更需要具备适应全球化合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勇于尝试新理念,以脚踏实地的实践来推动教育的进步。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才能真正打造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口语课程。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取得显著的提高,更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面向未来,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多元化将为学生铺就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交流思想,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基金项目

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G-2334。

参考文献

[1] 竹玛.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海外英语, 2024(19): 144-146.
[2] 全淑连.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改革为例[J]. 校园英语, 2023(35): 37-39.
[3] 曾铮.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3): 216-217.
[4] 谢丽莎. 多元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6(23): 75-76.
[5] 刘艳. 多元化大学外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 学术探索, 2012(8): 180-182.
[6] 吴越. 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满意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7] 罗晨洁. 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转变——评《新时期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33): 2.
[8] 赵小花, 贾磊.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 40(5): 130-134.
[9] 毋娟.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英语场, 2024(10): 86-90.
[10] 王菲.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教师, 2014, 24(12): 95-101.
[11] 张晓霞. 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路径初探[J]. 外语教育与应用, 2024: 91-96.
[12] 刘亚琴. 课程思政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J]. 品味∙经典, 2022(10): 141-144.
[13] 黄良艳.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校园英语, 2024(2): 82-84.
[14] 陈平, 潘丽. 以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 海外英语, 2024(17):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