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教育部于2022年制定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1],明确规定了初中毕业生的构成标准。学习者必须满足以下写作要求: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和整理材料;能够独立撰写文章、短信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常见的连接器表达序列和逻辑关系进行编辑;能够简单地描述人或事件,并写下简单的段落或说明给定的图纸或表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提出需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其中,写作能力则是语言能力维度下的重要体现。这说明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以Carl James对于错误的三层面划分为理论指导,结合学者何妮燕对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框架,根据此次选取的作文主题的调查情况,本文就其词法层面展开研究。Carl James对于错误的三层面理论分为本体层面、文本层面以及语篇层面,本文聚焦于文本层面理论,主要关注初中学生写作中的词法错误。词法属于语法的一个分支,在此划分为:动词、名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及介词。基于当前的教育研究背景,本文结合相关的错误分析理论,结合学生的写作素材,开展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2. 概念界定
错误
对于错误的理解,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Corder (1967)确定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语言规则缺乏正确理解而导致的错误的定义[2]。错误往往发生在语言知识和能力有困难的学习者身上。戴炜栋和束定芳(1994)认为,错误是学习者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是由于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错误使用语法规则造成的[3]。许多其他语言学家持有与Corder相似的观点。例如,中国学者胡(2013)指出,错误通常是由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不足引起的。Edge (1989: 65)指出:“如果学生不能自我纠正他或她自己英语中的错误,但老师认为班级熟悉正确的形式,我们将把这种错误称为错误。”[4]一方面,由于标准的不同,错误的定义有其区别和相似之处,这可能是由于对目标语言的理解不透彻或偏离了对目标语言理解的结果。另一方面,错误是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发展而产生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论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重庆市万州区某校某班初三年级学生的40份英语写作样本中出现的错误,借助相关理论与研究,主要回答问题:初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哪些词法错误?
3.2. 研究对象
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某校某班初三年级学生,共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学生英语成绩为中等水平,符合研究对象的背景一致性原则。据调查,该班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课,初步接触英语,进入初中后系统接受英语语言知识,并且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规则,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开展英语综合学习,同时具有英语写作学习的能力。
3.3.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由此来了解初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词法错误情况。以Carl James [5]对于错误的三层面划分为理论指导,结合学者何妮燕[6]对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框架进行划分,此次作为研究的文本是以“The First Time I Felt Like a Grow-up”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作文。本文就其词法层面结合文本展开研究,在此划分为:动词、名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及介词,对其开展研究。
3.4. 研究结果
本章主要呈现文本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并结合本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讨论。
3.4.1. 学生写作中常见的词法错误及其频率
本研究选取样本40名初三年级学生作为实际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作文文本,对其写作中的词法错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统计,得到相关数据。具体见表1。
Table 1. Specific lexical errors: types and their proportions
表1. 具体词法错误类型及占比
错误类型 |
数量 |
占总错误的比重 |
动词 |
55 |
57% |
名词 |
16 |
16% |
冠词 |
3 |
3% |
代词 |
3 |
3% |
形容词 |
5 |
6% |
副词 |
5 |
6% |
介词 |
9 |
9% |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本次7类词法错误共计96处。此次根据表1数据得出初三学生使用动词时出现错误的频率最高,占比57%;名词错误频率次于动词,占比16%;介词错误出现频率居中,占比为9%;形容词和副词的错误出现频率较低,占比5%;代词和冠词错误出现频率最低,占比为3%。
3.4.2. 常见词法错误特征分析
(1) 动词错误
本文在进行学生作文文本分析时,发现动词使用错误集中表现在时态错误、主谓一致错误和情态动词使用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 时态错误,由于本次文本所呈现的主题主要使用一般过去时态,大部分学生未能正确地选择动词的时态变化。其错误表现在,使用一般现在时和动词屈折变化错误。例如:
Last summer, I have a trip to Beijing. 使用一般现在时。
In the first day’s morning, I feeled very happy. 动词屈折变化错误。
2. 主谓一致错误,根据分析发现,学生主要是主语和谓语没有保持单复数一致。例如:
In this days, I had much feeling that I were to be a Grow-up. 此句中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I作主语,是第一人称,谓语动词应该用was。
3. 情态动词使用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情态动词选择错误,二是情态动词后面没有跟动词原形。例如:
I mustn’t forget it in my mind. 此句是情态动词选择错误,根据句意,应该用can’t而不是mustn’t。
In this summer, my mom thought I should grew up. 此句是情态动词后面没有跟动词原形,这类错误类型在学生日常练习中也较为常见。
(2) 名词错误
名词错误主要体现在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分辨不清,由于汉语中没有这项词类变化规则,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有名词单复数分不清的问题。例如:
There are more responsibility. 这里的划线单词汉语意思为职责和任务时,根据There be句型所遵循的就近原则,应将其变为可数名词复数形式,即responsibilities。
(3) 冠词错误,通过对本次主题的英语作文文本的收集,发现冠词的错误体现在a、an、the三者混用和不清楚是否需要使用冠词。例如:
I had an trip with my family this summer. 单词“trip”不以元音开头,因此该使用冠词a。
At school, the pressure always made me felt uncomfortable and upset, because of a difficult tasks. 此句中,task已经是复数形式,不应再加冠词a。
I must tell ^the things to someone who can solve it. 前文已经提到的内容,需要加定冠词the。
(4) 代词错误,其错误出现频率和冠词错误出现频率最低。文本体现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混淆使用。例如:
According to she’s suggestions, ... 主谓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混淆,应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
(5) 形容词和副词错误,形容词和副词的错误出现频率较低,主要是形容词和副词误用。例如:
I place things careful. 根据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原则,形容词通常修饰名词,而副词通常修饰动词,因此划线部分应使用副词carefully。
(5) 介词错误,主要体现在搭配错误。例如:
At last, I came back home by their help. 根据介词的用法判断,此划线处应该使用with。
4. 相关建议
4.1. 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时,他就能自发地去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自己的写作技能。然而,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这阻碍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通过改进课堂和增加多样化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一旦学生有了足够的信心,他们将会更愿意用英语记录生活,形成积极的写作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每天英语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的心得,鼓励学生介绍读过的书籍,以促进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当学生有了足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写作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改善。除此,还要求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系统的英语写作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不能一直把写作课和阅读课、习题讲评课穿插讲授,写作课需要有足量的课时。培养学生写作策略,以此方法增加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4.2. 强化学生纠错,减少同类型词法错误的反复出现
想要减少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同类型词法错误的反复出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大部分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犯错敏感的特殊时期,他们不愿直面或改正错误,缺乏纠错意识。如果学生能够重视自己在写作中犯下的各种错误,调整好心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足,尽快弥补知识点上的漏洞,这样他们的错误就会成为宝贵的财富,帮助他们对英语语言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相同错误反复出现的现象。教师可以正面激励学生,对学生的进步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改正错误的动机。教师还应针对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词法错误,提供及时且具体的反馈,指出词法的错误类型,并解释正确的用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具体的错误内容,并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文经针对特定主题的写作调查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动词形态错误发生率居各类语法错误之首。具体而言,主谓不一致是此类错误中最常见的类型,且通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真实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亲身体验并理解主谓一致性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意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在不同语境下正确运用这些规则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写作的词法错误档案,鼓励学生在写作后自我检查,记录下常见的错误,如动词时态、冠词使用等,并建立个人错误档案。并督促学生定期复习,回顾错误档案,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写作弱点,通过复习加深记忆,提高写作能力。
4.3. 采用多样化的写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再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低沉,缺少师生互动,且学生参与度低。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写作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更佳的教学成果,可采用更为多样化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习写作可以分组进行,根据学生人数和学科难度的不同,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这种分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促进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结构化的活动,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以及互评环节等,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协作来丰富作文内容,进而发现和修改写作中词汇错误。与此同时,通过这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可能多地参与写作,这样的氛围有利于英语写作教学。
5. 结语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再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低沉,缺少师生互动,且学生参与度低。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写作是一门实用的课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的写作教学模型。学习写作可以分组进行,根据学生人数和学科难度的不同,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这种分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合作,激发学生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丰富作文的内容。与此同时,通过这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可能多地参与写作,这样的氛围有利于英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