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妊娠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主要通过激素和对症处理治疗,但单纯西药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大量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影响疾病的预后。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保胎的方式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有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从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足浴、推拿按摩、穴位埋线、五音疗法等八个临床常见的中医外治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先兆流产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Abstract: Threatened abortion represents a prevalent obstetric condi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categorized as “fetal leakage” and “restless fetal move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is complex, mainly through hormone supplementa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but the efficacy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 is not ideal, and long-term heavy use of certain adverse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After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the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tect the fetus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 are studies to confirm its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auricular point, foot bath, massage, acupoint embedding, five-tone therapy and other eight common clinical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threatened abortion.
文章引用:张娜, 季晓黎. 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5, 14(3): 1191-1198.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3178

1. 引言

先兆流产为妇科常见病,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以少量暗红色或血性分泌物为主要的阴道流血,伴有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口未张开,胎膜完整无损。通过影像学检测胎儿大小及子宫形态与正常妊娠者无异,经休息或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妊娠得以延续[1]。本病在中医学中归为“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为妊娠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若未得到及时保胎治疗,有演变为难免流产的风险,还会增加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的概率[2]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攀升、妇女生育年龄的推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三胎政策的实施,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氛围、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通过补充孕酮、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疗法支持黄体功能,并通过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及B超结果,采取对症处理。然而单纯依赖西药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大量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副作用,如呕吐、腹痛、头痛、抑郁、精神异常等[3],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外治法在保胎领域已逐渐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并且有研究验证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4]。因此,对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患儿采用中医外治法有助于稳定胎儿,提高保胎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5]。中医外治法形式多样,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实践检验,现就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2. 先兆流产的中医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妊娠胎动候》云:“若其母有疾以动胎。治母则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动以病母者。治胎则母瘥[6]”。由此可见,先兆流产的病因源自两方面:一方面为孕妇,一方面为胎儿。

2.1. 责之于孕妇

冲任同起于胞宫,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傅山著《傅青主女科》中云“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胎元……胎便不安[7]”。《诸病源候论》曰“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6]”。《景岳全书》中云:“凡胎热者,血易动,血动者,胎不安。故堕于内热而虚者[8]”。因此,孕妇冲任虚损、劳逸失常、外感邪气、饮食不当、起居失宜、跌扑损伤等均可引起胎动不安,从而导致先兆流产[9]

2.2. 责之于胎儿

胎动不安的原因有很多种,先天不足、肾气亏虚、冲任血虚、胞宫失养、血瘀、湿热等,从而导致胚胎损伤、难以成形。

不论使母体禀赋不足还是胚胎损伤,均与先天肾气不足与后天脾胃失养有关。肾主生殖,肾虚则无力系胎;脾主运化,脾虚则无力养胎,其治疗应从补气健脾入手。方昉[10]等人通过SPSS19.0对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从《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经效产宝》《竹林寺女科》这5本妇科专著中出现最高频次为温性的补益药,归经主要为肝脾肾经。汪曦[11]等人从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特色方药中研究发现岭南罗氏妇科用药以调理脾肾、兼顾真阴、清热化湿为主[12];浙江何氏妇科倡导安胎之法宜益气养血,创制了同补阴阳、健脾益肾之“何氏安胎饮”[13];龙江韩氏妇科形成了“肝肾学说”的学术理论,在诊治先兆流产合并子宫下血肿时,以活血化瘀、补肾安胎为治疗原则[14],浙江陈木扇妇科多强调气血是胎儿发育的重要物质,其安胎之方多以四物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进行加减,重在补气养血;黔贵丁氏妇科认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胎体失养为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其经验方“补肾养血安胎方”可以减少子宫内膜和胚胎的损伤,能够有效的提高妊娠率[15]

3. 现代医学的认识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无法有效预测妊娠结局。杨丽丽[16]认为先兆流产与染色体、免疫与血栓、解剖、内分泌等因素异常有关。现阶段多数研究认为免疫系统失衡,如促炎细胞因子下调和抗炎细胞因子上调是导致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17]。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孕28周前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紧缩痛等症状,通常采用盐酸利托君、间苯三酚、硫酸镁进行宫缩的抑制,积极干预从而减少难免流产的出现[18]。在现代医学保胎方面多采用补充激素或对症治疗的方式,如黄体酮注射治疗、绒促素及孕酮支持疗法,或者补充各种维生素、叶酸等方式进行对症保胎治疗。

4. 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可以直达病所,迅速改善局部和全身症状,使血药浓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提高药物的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还能避免药物对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优势显著。随着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法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将相关不同的外治法阐述如下。

4.1. 针刺

经络系统网络全身,沟通表里、上下、内外,针刺或药性能沟通肌肤、孔窍等处深入肌理,由经络直达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穴位针刺是通过对穴位、经络的刺激,整体上调节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调节机体的生殖内分泌,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有研究显示针刺可用于调节气血,巩固以冲任为主的微小血管,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防止流产[19]。近年来,针刺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黎游霞[20]等通过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法和常规辨证取穴针剌法治,发现两种针刺疗法均可提高先兆流产孕妇血清P和β-HCG含量,纳入两组各30例保胎患者中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0%。莫小琴[21]等按照随机双盲法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25人,实验组取百会、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肌注,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6%。龙弥弥[22]等纳入两组各30例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胎动不安的效果,实验组取百会、内关等穴位,同时口服中药寿胎丸加减,对照组采用黄体支持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郭太品[23]等将灵龟八法和脏腑调气针法两者结合进行保胎治疗,对胎漏者取足三里、隐白、解溪等穴位;对气虚疲劳者选足三里、隐白、太冲、太溪等穴位,促进胎儿正常发育。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对于先兆流产的患者辩证取穴进行保胎治疗,其中足三里、隐白穴取得了较好的反馈。

4.2. 艾灸

艾灸疗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等,在特定穴位上施以温热刺激的自然疗法。通过激活经络、神经及体液系统的功能,调节机体各组织与系统的失衡状态,从而实现保健和治疗的双重效果[24] [25]。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艾灸能够温暖胞宫,促进气血运行流通,有助于胞胎稳固,常用穴位为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和命门。李艳忠[26]等研究纳入了10篇随机对照实验,合计1145例患者,通过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结束后,孕妇及胎儿的短期状态显著改善,且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的艾灸疗法还是新型针灸技术(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李静颖[27]等选取血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进行先兆流产前血栓状态的干预,对照组采用肝素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和70%。张世娇[28]等采用艾灸结合免疫疗法,选取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结果显示激素水平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免疫疗法组。何倩[29]等采用温和灸法,选取双内关和巨阙两个穴位,艾灸7天为一个疗程,结合双内关、巨阙和神阙三个穴位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均高于黄体酮组(85%)。张莹莹[30]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选用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双侧足三里穴、腰阳关穴、肾俞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孕酮水平、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黄体酮组。

4.3.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的药物通常用黄酒或蜂蜜等调制后选择性地将其贴敷于相应穴位,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透皮吸收作用于体表穴位的药物,达到温通表里、扶助正气、强身健体的功效,药效安全且迅速,对脾胃损伤较小。陈南[31]等将穴位贴敷的药物(桑寄生、续断、女贞子、杜仲)贴于双足涌泉穴,同时联合红外线照射贴敷区,研究发现治疗组的P、β-HCG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他体征如阴道出血时间、腰腹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对先兆流产具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改善孕激素水平,明显缓解其他伴随症状。陈荣荣[32]发现补肾安胎方(桑寄生、菟丝子等)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对先兆流产肾虚腰酸型症状改善明显,研究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传统黄体酮组(80%)。童雪云[33]运用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阴道出血、腰酸痛、小腹坠痛消失时间及激素水平、妊娠结局比较均优于西药组。吴丹红[34]等对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用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治疗,穴取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最终发现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后激素水平(E2, P, β-HCG)等各项指标均优于黄体酮组。谢运[35]等运用穴位贴敷配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E2、P、β-HCG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

4.4. 耳穴治疗

《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全身经脉汇聚于耳部,同时耳部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耳穴埋针、耳穴压豆为耳穴常用治疗方式。耳穴埋针是将揿针贴于耳穴上,用指腹从耳郭的正面与背面按压揿针以刺激穴位,由轻到重按压让患者耳部达到酸、麻、胀、热感为宜。吴家满[36]等用耳穴埋针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选取耳穴盆腔、皮质下、肾、心、肝等作为刺激穴位,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80.0%远高于地屈孕酮治疗组(65.0%)。耳穴压豆是在耳部穴位上贴压小豆或王不留行籽等物品,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内分泌系统。在先兆流产治疗中,耳穴压豆可调整体内激素水平,有助于胞胎稳固。李静颖[37]采用耳穴埋豆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在黄体酮针和寿胎丸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选穴为神门、皮质下、心、肾、脾,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传统黄体酮联合寿胎丸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传统黄体酮联合寿胎丸组。同时,李静颖[38]等根据子午流注学说选取耳穴按压时间,辰时(9:00);午时(12:00);酉时(18:00),每日按压3次,结果显示耳穴组阳虚体质评分(26.77 ± 12.52)明显低于对照组(38.54 ± 13.94),阳虚体质改善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李心悦[39]通过使用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最终发现治疗后SAS、SD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早期流产率均低于治疗前。

4.5.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法为临床常用外治法,始见于《五十二病方》。中药足浴用补益类药物治疗,药物煎服,取汤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药足浴通过借助于热水的热力从而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渗透进皮肤,通过药物动力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和平衡阴阳的作用,在治疗胎动不安方面优势显著[40]。胡招平[41]等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足浴方(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等)固肾安胎、健脾安神。研究显示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8.57%)以及β-HCG、P、E2明显高于对照组。王争艳[42]等采用固肾健脾方(山药、党参、桑寄生等)足浴联合现代医学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现代医学组(82.00%),中医证候积分、激素水平均优于现代医学组。梁燕[43]等在常规黄体酮注射基础上联加用中医综合方案中药足浴(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续断)并用中药粉末穴位贴敷(神阙、巨阙、内关等),发现阴道停止出血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腰痛、宫缩、神疲乏力)、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范必丽[44]用地屈孕酮联合中药足浴(党参、白术等)治疗先兆流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阴道出血、胎动下坠、腰酸腹痛等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西药组。

4.6. 其他外治法–推拿按摩、穴位埋线

推拿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张,在先兆流产治推拿按摩可舒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有助于胞胎稳固。赵志斌[45]等通过使用振腹推拿联合附件炎1号方热敷应用于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最终发现治疗后输卵管积水程度较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均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正常受精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

穴位埋线是通过结合针灸学理论和现代物理学,将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针具和药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吴家满[46]等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患者先侧卧位施术肝俞、肾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再仰卧位施术血海、地机、复溜。观察到治疗后的有效率(83.3%)高于传统黄体酮组(66.7%),早期流产率(16.7%)低于传统黄体酮组(33.3%)。

4.7. 联合疗法–五音疗法

大多数先兆流产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47],对保胎结局十分不利。毛静[48]等用五音疗法结合耳穴埋豆来改善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音乐取《五行音乐》中的宫调和羽调,耳穴埋豆取穴:心、脾、肾、肝、神门等。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82%)高于常规治疗组(72%),治疗后SAS评分((用焦虑自评量表))、PSQ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P、HCG水平高于治疗前,表明音乐对舒缓情绪、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有一定帮助。

5. 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将先兆流产归类为“胎漏”和“胎动不安”的范畴。在妊娠期间,若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称为胎漏,也称为“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者,则称为“胎动不安”或“胎气不安”。其主要病机为冲任虚损,胎元不固,引起母体冲任不固的原因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等。《妇人规》云:“如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任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49]”。根据中医“肾主生殖”“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此类流产以肾虚为主,肾气虚弱则会导致胎元不固。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正常的胎儿孕育有赖于先天精气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因此治疗本病须兼顾脾肾。任可可[50]通过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模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纳入112诊次,发现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为主,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多补肾健脾,同时化瘀止血、安心神、固冲安胎,以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目的。陈星蓓[51]等的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浙江表氏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中医思辨特征,发现裘氏妇科治疗先兆流产组方用药多从脾、肾、肝论治,常用药对“菟丝子一白芍”来补肾健脾疏肝。杨明[52]等通过频率统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出现频次前三位的中药为补虚药(29.24%)、祛风药(12.87%)、清热药(9.94%),得出补肾健脾为治疗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则。

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禁忌症少、应用方便、推广性强,通过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足浴、推拿按摩、穴位埋线、五音疗法等多种手段调理气血、脏腑和内分泌系统,促进胞胎稳固和康复。目前这些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妊娠成功率方面。然而,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确切性仍需通过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阐明,为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谢幸, 孔北华, 段涛. 妇产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0-73.
[2] 蔡林燕. 早期先兆流产980例的围产结局[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2(16): 2492-240.
[3] 陈华生. 孕激素类药物在妇科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 2021, 18(4): 165-166.
[4] 翟凤霞. 名老中医胡玉荃教授保胎经验浅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13): 125-126.
[5] 曹婷. 中医保胎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19): 40-42, 46.
[6]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222-223.
[7] 傅山. 傅青主女科[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
[8] 张介宾. 景岳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9] 庄淑涵, 周萱, 田之魁, 曹姗, 王泓午. 从《诸病源候论》阐释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10): 1354-1355.
[10] 方昉, 徐晓栋, 廖慧慧.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7): 1832-1838.
[11] 汪曦, 李晓杉, 陈婍, 马凤丽. 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药特色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 44(11): 64-68.
[12] 罗颂平. 岭南医学之妇科学术与临证特色[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3): 519-521.
[13] 马景, 何嘉琳, 章勤, 赵宏利. 何氏妇科流派治疗妊娠病经验传承[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9): 3927-3930.
[14] 韩延华, 康针珍, 耿甜甜, 韩晗. 韩氏妇科诊治先兆流产合并子宫内血肿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2): 297-299.
[15] 李琼, 丁丽仙, 犹昌会, 熊玉瑶. 丁氏妇科补肾养血保胎方对先兆流产大鼠免疫细胞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12): 5-9.
[16] 杨丽丽. 先兆流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6): 27-29.
[17] 李欣愉, 李秀华. 先兆流产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 10(19): 44-46.
[18] 李娟, 邓金梅, 刘江南, 李小兰, 冷颖. 盐酸利托君、间苯三酚、硫酸镁用于孕20周后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4, 40(2): 175-179.
[19] Feng, J., Li, Q., Zhang, X., Zhao, S. and Guo, T. (2023)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reatened Abortion. Medical Acupuncture, 35, 43-47.
https://doi.org/10.1089/acu.2021.0087
[20] 黎瀞霞, 谢感共. 灵龟八法及针刺治疗先兆流产60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5(2): 106-107.
[21] 莫小琴, 来玉芹. 针灸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 35(12): 1427-1428.
[22] 龙弥弥, 来玉芹.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34): 185-186.
[23] 郭太品, 李卫林, 邰先桃, 杨洁, 梁繁荣. 灵龟八法结合脏腑调气针法保胎理论初探[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2): 622-627.
[24] 张旭, 刘静君. 益肾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11): 50-51.
[25] 张肇桂, 杨淑华, 郑萍萍. 孕康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6, 27(23): 3229-3231.
[26] 李艳忠, 杨凯麟, 谭海珍. 针灸治疗先兆流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7): 164-169.
[27] 李静颖, 周建平. 穴位艾灸对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7): 521-522.
[28] 张世娇, 赵威. 艾灸结合免疫疗法对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及Th17/Treg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16(2): 350-354.
[29] 何倩. 艾灸疗法加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2): 69.
[30] 张莹莹. 探究艾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21): 209-210.
[31] 陈南, 陈洁, 郑枫. 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先兆流产[J]. 中医外治杂志, 2022, 31(4): 24-25.
[32] 陈荣荣. 补肾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4): 116-118.
[33] 童雪云. 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2): 82-85.
[34] 吴丹红, 徐秀玲, 金央. 中药安胎一号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治疗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23, 6(11): 1-5.
[35] 谢运, 刘芬, 李格格. 穴位贴敷配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血清β-HCG和保胎成功率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24, 42(1): 169-172.
[36] 吴家满, 宁艳, 廖坚, 陈瑜, 胡珊, 卓缘圆. 耳穴埋针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免疫因子及血清CA125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9, 39(10): 1046-1050.
[37] 李静颖. 耳穴埋豆对阳虚体质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21, 33(11): 1505-1507.
[38] 李静颖, 周建平.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改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阳虚体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3): 478-481.
[39] 李心悦. 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伴不良情绪患者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2.
[40] Wu, J., Chang F. and Zu, H. (2015)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Citalopram and Doxepin on Sleep Quality in Comorbid Insomnia and Anxiety Disorders.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10, 1303-1308.
https://doi.org/10.3892/etm.2015.2686
[41] 胡招平, 陈丹, 王丹, 王争艳, 宋发荣. 中药足浴联合现代医学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3): 95-97, 135.
[42] 王争艳, 宋发荣, 胡招平, 况欢, 陈丹, 陈磊. 中药足浴联合现代医学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26): 92-94, 98.
[43] 梁燕, 廖华英, 童雪云, 兰珍珍, 陈丹.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对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22, 51(5): 86-88.
[44] 范必丽. 中药足浴联合地屈孕酮对胎动不安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2): 241-243, 247.
[45] 赵志斌, 颜宏利, 袁雪菲. 振腹推拿联合附件炎1号方热敷对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22, 44(6): 988-992.
[46] 吴家满, 陈妍, 宁艳, 陈瑜, 廖坚, 卓缘圆. 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的影响: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19, 39(7): 689-693.
[47] 郑乐知. 认知行为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大学, 2011.
[48] 毛静, 方蕾, 刘姝, 秦元梅. 耳穴埋豆配合中医五音疗法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8, 38(10): 1565-1568.
[49] 张景岳. 妇人规[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4.
[50] 任可可, 张芳, 李婉美, 等. 基于案例分析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证治规律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9): 2299-2301.
[51] 陈星蓓, 张浩龙, 王玲, 杨华娣, 王洁, 王佳曦, 陈文俊. 裘氏妇科治疗先兆流产的共性规律及常用药对分子机制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12): 240-246.
[52] Yang, M., Luo, J., Yang, Q. and Xu, L. (2021) Research on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on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43, Article 101371.
https://doi.org/10.1016/j.ctcp.2021.1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