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动机状态及其自我效能感程度,明确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及来源,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进而清晰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助力教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旨在进一步完善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理论体系,为教育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实证支撑,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实践层面,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为学校改进英语教学政策提供有力依据,推动初中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外语学习动机概念
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发性和热情。Gardner (1985) [1]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为达成特定目标而持有的态度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Ellis (1994) [2]认为动机是学习者为满足个人愿望或需求而付出的努力。文秋芳(1996) [3]认为动机是驱使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标,是一种内在推动力,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激励和积极态度,这种内在推动力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
2.1.2. 自我效能感概念
班杜拉(1977) [4]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认为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评估。吴靖媛(2011) [5]进一步指出,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完成任务能力的预期,这种预期因目标难易程度和所需努力而异。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个体应对挑战和调节行为的方式。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更强的坚持性和韧性,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可能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
2.2. 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应对特定挑战的预期,受个人经历、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化的共同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行为选择和问题解决方式。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可能坚持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可能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缺乏积极应对的动力。自我效能感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万州二中文德初级中学的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5份(男女人数分别为63人、72人),有效率为90%。选择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原因是初一学生尚处于适应阶段,而高年级学生更具代表性。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严格的程序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提供量化依据,有助于后续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3.3. 研究工具
3.3.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基于张淑芬(2006)量表设计,包含22个问题,涵盖实现目标的自信心、任务完成能力、逆境应对能力和抗挫能力四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3.3.2. 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基于鲍勤(2005)量表设计,包含27个问题,分为努力程度、内在兴趣、外在需求、学习环境适应性和学习价值认同感五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学习动机越强。
3.3.3. SPSS27.0统计软件
用于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4. 研究思路
首先,本研究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以此构建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卷,给万二中文德初级中学的目标对象发放问卷,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统计学手段对数据进行量化解析,具体而言,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衡量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整体状况;对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还评估了不同性别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严格按照分析的数据进行论文的撰写。
5.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核心问题进行:
(1)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何种水平?
(2) 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如何?
(3)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
(4)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6. 分析与讨论
(一)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fferent motivations in English learning
表1. 初中生英语学习不同动机描述性统计分析
|
N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出国 |
135 |
1.00 |
5.00 |
2.9796 |
1.01392 |
内在兴趣 |
135 |
1.00 |
5.00 |
3.0074 |
0.99201 |
学习情境 |
135 |
1.00 |
5.00 |
2.9284 |
1.05910 |
成绩 |
135 |
1.0 |
5.0 |
3.127 |
1.0531 |
社会责任 |
135 |
1.00 |
5.00 |
3.0691 |
1.08518 |
个人发展 |
135 |
1.00 |
5.00 |
2.9185 |
1.07471 |
信息媒介 |
135 |
1.00 |
5.00 |
2.9852 |
1.05556 |
不同动机 |
135 |
1.0 |
5.0 |
3.019 |
1.1804 |
学习动机 |
135 |
1.00 |
5.00 |
3.0121 |
0.90276 |
表1显示,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动机维度平均值接近3.0。其中,“成绩”动机平均值最高(3.127),而“个人发展”动机平均值最低(2.9185),表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个人发展价值认识不足。
(二)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分析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表2.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
N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完成任务的能力感 |
135 |
1.00 |
5.00 |
3.0537 |
1.06697 |
达到目标的信心感 |
135 |
1.00 |
5.00 |
2.9556 |
1.06016 |
面对挫折的能力感 |
135 |
1.0 |
5.0 |
3.070 |
0.9983 |
克服困难的能力感 |
135 |
1.00 |
5.00 |
2.9984 |
0.95069 |
自我效能感 |
135 |
1.00 |
5.00 |
3.0168 |
0.91377 |
表2显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平均值接近3.0。其中,“面对挫折的能力感”平均值最高(3.070),而“达到目标的信心感”平均值相对较低(2.9556),表明学生在目标设定和实现方面的信心有待加强。
(三)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分析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between genders
表3. 不同性别之间自我效能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
性别 |
个案数 |
平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误差平均值 |
自我效能感 |
男 |
63 |
2.5519 |
0.81434 |
0.10260 |
女 |
72 |
3.4236 |
0.79826 |
0.09408 |
Table 4.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表4.不同性别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
平均值等同性t检验 |
F |
显著性 |
t |
自由度 |
显著性(双尾) |
平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差值 |
差值95%置信区间 |
下限 |
上限 |
自我效能感 |
假定等方差 |
0.340 |
0.561 |
−6.270 |
133 |
0.000 |
−0.87166 |
0.13901 |
−1.14663 |
−0.59670 |
不假定等方差 |
|
|
−6.262 |
129.899 |
0.000 |
−0.87166 |
0.13920 |
−1.14705 |
−0.59627 |
表3和表4显示,女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显著优于男生,平均值分别为3.4236和2.5519,差异显著(p < 0.001)。95%置信区间为[−1.14663, −0.59670],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
Table 5.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genders
表5. 不同性别之间学习动机描述性统计分析
|
性别 |
个案数 |
平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误差平均值 |
学习动机 |
男 |
63 |
2.5103 |
0.76621 |
0.09653 |
女 |
72 |
3.4511 |
0.77882 |
0.09178 |
Table 6.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表6. 不同性别之间学习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
|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
平均值等同性t检验 |
F |
显著性 |
t |
自由度 |
显著性(双尾) |
平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差值 |
差值95%置信区间 |
下限 |
上限 |
学习动机 |
假定等方差 |
0.002 |
0.964 |
−7.055 |
133 |
0.000 |
−0.94084 |
0.13335 |
−1.20460 |
−0.67708 |
不假定等方差 |
|
|
−7.063 |
131.163 |
0.000 |
−0.94084 |
0.13320 |
−1.20435 |
−0.67734 |
表5和表6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英语学习动机上的平均得分为3.4511,显著高于男生的平均得分2.5103,反映出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展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假定等方差还是不假定等方差的情况下,t值均显著(p < 0.001),这显示了性别对学习动机的显著影响,其中女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明显超过男生,两者之间的平均差距达到了−0.94084。即女生比男生高0.94084分,95%置信区间为[−1.20460, −0.67708],这进一步验证了性别差异在统计上的显著性。总体来看,女生在英语学习动机上的表现明显超过了男生。
(四)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表7和表8显示,初中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r = 0.946, p < 0.001),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伴随着更强的学习动机。同时,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具体方面(包括完成任务的能力、实现目标的信心、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8,并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层面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也即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们在英语上的学习动机也相应地更为强烈,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动机具有显著的正面推动作用。
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tal motivation and total self-efficacy in English learning
表7. 初中生英语学习总动机与总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
自我效能感 |
学习动机 |
自我效能感 |
皮尔逊相关性 |
1 |
0.946** |
显著性(双尾) |
|
0.000 |
个案数 |
135 |
135 |
学习动机 |
皮尔逊相关性 |
0.946** |
1 |
显著性(双尾) |
0.000 |
|
个案数 |
135 |
135 |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Table 8.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表8.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英语学习动机相关性分析
|
完成任务的能力 |
实现目标的信心 |
面对挫折的能力 |
克服困难的能力 |
学习动机 |
相关系数 |
0.851*** |
0.829*** |
0.851*** |
0.891***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p < 0.05, **p < 0.01, ***p < 0.001.
7. 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这表明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看,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往往更愿意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更强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更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则更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研究还发现女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方面均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善于表达、更注重细节以及更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等特点有关。
(二) 启示
依据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分析结果,我可以得出以下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关注个体差异
(1) 性别差异方面:教学中应给予男生更多鼓励和关注,在课堂互动环节给予更多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参与度。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结合男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女生,教师可以在保持其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她们拓展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推荐一些适合女生阅读的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她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学习动机差异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和机会,如英语竞赛、英语演讲等活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结合学生喜欢的电影、音乐等元素,设计有趣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 培养自我效能感
(1) 增强完成任务的能力感:实施分层教学和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如口语练习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难度话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2) 提升达到目标的信心感:协助学生制定阶梯式英语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逐步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增强达到目标的信心。如月度阅读量目标,定期评估并给予奖励,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3) 强化面对挫折的能力感:组织各类英语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当学生失利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如在英语听力竞赛后一起讨论听力技巧和失误点,并鼓励再次参与。
(4) 巩固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克服困难的能力感。例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复杂的语法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动机
(1)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动机。例如,开展英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电影、电视剧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组织英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2) 持续给予积极的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保持学习热情。例如,在英语作文批改中,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更要强调他们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评选“英语学习之星”,对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