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分享科研成果的最佳方式一般是发表论文、出版书籍等出版物形式。成果分享可将知识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同行和读者,有助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同时还有助于年轻学者的职业发展[1]。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撰写英语科技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可与国际同行进行最大范围研究成果交流[2] [3]。近年来,研究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这不仅是因为高校的毕业要求,也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技能[4] [5]。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是其科研创新能力的直接反映[6],它是作者相关知识积累和综合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7]。然而,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和年轻学者,在英文论文的写作上存在较大挑战,甚至有不少优秀研究成果因为写作质量不过关而不能发表。因此,帮助年轻学者熟悉英文论文基本结构、掌握写作和投稿要点,促进研究成果顺利发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英文科技论文的一般要求,首先介绍了英文论文结构和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其次总结了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最后对论文的投稿和发表给出了一些建议。
2. 英文论文结构与写作要点
英文科技论文大多遵循结构化的写作方式[8],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主要结构内容包括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研究结果(Results)、分析与讨论(Analysis and 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等[4] [9]。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1. 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写作
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是关乎论文能否成功发表的关键。论文标题应指出主题,突出创新,表述真实准确、易于理解,避免复杂晦涩的表达,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清晰的认知。相反,如果标题失真,会让读者觉得内容与标题牛头不对马嘴,直接降低论文的质量。标题中一般应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重要信息,例如:“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galloping of the flat-topped main cables for…”中的“the flat-topped main cables for…”是研究对象,“galloping”是研究内容,“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是研究方法。标题中应避免使用缩写或数值参数,除非是一些非常常见的缩写,用缩写比用其全称更能深入人心,比如RNA、AIDS、pH等[10]。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在标题中使用了常用的缩写,则应在摘要中对其进行定义。
英文论文摘要应以言简意赅的词句概括全文内容,一般长度为150~400个英文单词,各期刊一般会有明确要求。因此,在摘要写作时,应注意内容不能过多,还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摘要最常见的是结构式的写法,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部分[11]。摘要应准确说明研究目的,描述研究方法,给出主要结果和结论性观点。对于研究目的的表述,应准确无误地阐明研究的初衷与意图,让读者迅速把握研究方向与目标。例如,若研究新型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优化,那么在目的表述中,应清晰说明是为了提升特定桥梁结构在复杂荷载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或其他关键性能指标等。描述研究方法时,应简洁而全面地介绍所采用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可能涉及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方式、分析模型建立等方面。比如,在桥梁结构研究中,是通过搭建缩尺模型进行力学实验,还是运用有限元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抑或是二者结合,都需在这部分予以明确。结果部分则需直截了当地给出研究主要发现。研究结果通常以具体数据、关键现象或显著趋势等形式展现。例如,新型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其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数据、变形量数值,或者与传统结构相比在某些性能指标上的提升幅度等。结论性观点是对整个研究成果的高度凝练与总结,需明确陈述研究最终得出的核心结论,点明研究成果价值与意义。比如,新型桥梁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结构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未来桥梁工程设计与建造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等。摘要虽是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内容,但一般却是作者最后写的部分。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也是论文中写作最困难的部分,因为它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需要最简洁的语句和准确的表达。
关键词是识别研究核心内容的关键词语。读者在文献检索时经常使用这些词来检索文献[12]。因此,选用适当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潜在读者更容易检索到文献,增加论文被引用的机会。期刊通常允许列出3~8个关键词,为了增加论文能够被检索的可能性,建议使用与标题中不同的关键字,以增大论文能够被检索的范围。关键词尽量选用论文中出现最多的核心主题词,但应避免生僻词或自造词。关键词顺序应按照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例如,在一篇研究桥梁工程的论文中,若“桥梁耐久性”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研究点,对桥梁的长期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那么它应排在首位;其次是“混凝土材料性能”,因为混凝土是桥梁建造的主要材料,其性能对桥梁耐久性影响显著;“环境因素作用”则可排在第三位,它是影响桥梁耐久性和混凝土性能的外部关键因素。通过这样合理的排序,既能突出论文的核心要点,又能使读者在浏览关键词时快速把握研究重点。此外,还需注意关键词分布应避免过于集中在某一狭窄领域,要尽量覆盖论文研究的多个关键层面,全面反映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提升论文在不同检索场景下被命中的概率。
2.2. 引言的写作
在研究论文中,引言是仅次于标题和摘要最常被阅读的部分,读者通常在读完引言之后决定是否继续阅读[13]。如果在引言部分能让读者觉得论文值得一读,那么其作用就完成了。引言应向读者勾勒全文基本内容和轮廓,传达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在引言中可以用一两句语言简单介绍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引言的阐述应从大局开始,逐步缩小到论文研究问题。比如在探讨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的论文引言中,可先阐述全球建筑行业对高性能、环保型材料的迫切需求这一宏观背景,诸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等问题日益凸显,促使建筑材料领域急需创新变革。随后逐步聚焦,过渡到论文具体研究问题,针对某一特定场景下,现有材料在耐久性、成本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引出对新型材料研究的必要性。引言阐述过程中要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但应避免详细的文献综述。对于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对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等部分,则无需在引言中提及,应在专门的方法章节详细阐述。研究结果需在结果章节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
2.3. 材料和方法的写作
材料和方法是研究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评估研究有效性的依据[14]。对研究方法的描述应简单生动,详尽清晰,避免冗长和不相关的信息。研究方案的设计必须在该部分进行详尽描述,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用到的材料和仪器设备等。另外,对于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方法也应明确说明,以便他人可以重复试验或计算分析结果。以土木工程领域常见的“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试验”为例,写作时除了应详细描述试验方法和步骤,还应尽量详细描述试验机的型号和参数,试验环境条件,混凝土试块的配合比、尺寸和养护条件,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等信息,必要时应配合照片进行描述。如果是数值模拟分析,则应详尽描述模型的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单元特性、所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等详细信息。
材料和方法一般是审稿专家最关注也是提出问题最多的部分,作为年轻学者在写作时应特别注意。任何研究方法都需要可靠和明确,任何方法上的缺陷都会导致研究结果和结论无效;遵循正确的方法有助于避免结果有效性的存疑。如果方法非常复杂,那么可以使用表格或流程图表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果研究方法已经发表过,那么需要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10]。
2.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写作
在论文的结果部分,应按照目的和对象,连续给出准确可靠的结果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可根据数据量大小和特点,确定数据的呈现形式。如果结果数据很少,以文本形式描述即可;如果数据量较大,可以用表格或图表呈现。每个表格或图中的信息应完整,能够独立存在,应使读者在不参阅正文其他内容的情况下能够理解。以土木工程常见试验研究为例,结果部分会呈现大量试验数据,如结构的应变值、位移量和温度等试验值等。图1为某空心板梁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图示[15],这些数据以图的方式呈现更为直观,能够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数据变化趋势。
Figure 1. Deflection of the hollow slab beams
图1. 空心板梁的位移
在科技论文中,分析与讨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写作部分。在分析讨论中,不仅要说明试验结果是什么,更要深入挖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构建因果逻辑链条。例如,在研究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中,应详细阐述环境因素(如氯离子侵蚀、冻融循环)如何通过影响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而导致宏观性能(强度损失、外观劣化)的变化,让读者清晰理解整个作用过程。分析与讨论部分通过解析研究结果含义,描述创新性成果,向读者展现研究成果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将研究成果与同类研究进行对比,以佐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或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如果分析与讨论的结果与已有研究存在差异和不同,则应重点论述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2.5. 结论和致谢的写作
结论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写作时要进行总结性表述,指出研究意义。结论不应简单重复结果与讨论部分内容,应凝练出更深层次的规律。例如,若研究建筑新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那结论部分需先点明通过实验、分析,全面掌握了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关键性能数据与变化趋势。这不仅是对研究成果的梳理,更是后续研究意义阐述的基础。对于上述新材料的研究,其意义可能体现在为建筑结构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等,进而推动行业技术革新,降低长期维护成本,这需要从行业发展、实际应用等多维度深入挖掘。
结论的呈现形式也至关重要。结论能有定量的结论最佳,不能定量的应有定性描述,但也应表达出规律性内容。结论可整体性描述,也可分条写作,应根据文章类型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内容决定是否分条写。若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分小节的,则结论应分条与之对应,一个小节一条结论,且一般不少于三条;否则可不分条描述。在结论的最后,如果对文中研究有新的想法或下一步研究计划,可在结论末尾加上展望性内容。
在中文写作中,致谢一般不作为稿件的一部分,如果论文获得基金或研究课题支持的,一般备注相应的信息即可。但在英文稿件中,致谢是论文的一部分,可以感谢那些对研究或项目做出贡献但不宜列为作者的人,或者收到基金与课题资助,以及其他经济支持。
3. 写作常见问题与处理
3.1. 语法和语句问题
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年轻学者,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出现语言错误是非常普遍的。即使英语为母语的学者,也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英文写作中常见语法和语句问题是相当多的,本文仅举例阐述以下常见语言问题。
1) 冠词使用不当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冠词的省略和误用,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冠词的词。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冠词的使用规则有些复杂,最常见的错误是省略了冠词a、an或The,例如“Diagram of external prestressing arrangement of first span”中少用了两个定冠词the,其正确表述应为“Diagram of the external prestressing arrangement of the first span”。A和an是不定冠词,The是定冠词。不定冠词表示类别,指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物中的一个,用于单数可数名词前时,表示其全类。定冠词和名词连用,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也用于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
2) 时态误用问题
英语时态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在写作中常常令人困惑,不知如何正确使用。通常情况下,论文中大多数句子都是过去式,一些句子是现在式,只有极少句子是将来时。在写作中使用过去式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我们做了什么、某人报告了什么、试验中发生了什么等,例如“The cracks of the box girder were closed and …”。一般使用现在时表达一般的事实,比如结论和不受时间限制的事实等,例如“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将来时态一般适用于论文的展望,即在未来将要做什么,例如“In a follow-up experiment, we will study the role of …”。
3) 主谓一致问题
主谓一致是英语写作中极易出错的点,非母语使用者常常因为主语和谓语在形式上的不一致而犯错。在英语中,主语的单复数形式决定了谓语动词的形式。当主语为单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时,谓语动词需用单数形式;当主语为复数名词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像“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s encouraging”就出现了主谓不一致的问题,“results”是复数,谓语动词“is”应改为“are”,正确表述为“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re encouraging”。另外,当主语由“either...or...”“neither... nor ...”“not only ... but also ...”连接时,谓语动词的形式遵循就近原则,与靠近它的主语保持一致。例如“Neither the teacher nor the students was in the classroom”就是错误的,靠近谓语的“students”是复数,应将“was”改为“were”,即“Neither the teacher nor the students were in the classroom”。
4) 词性误用问题
词性的准确运用对语义表达至关重要,可在英语写作中,词性误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其中形容词与副词的混淆最为典型。形容词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描述事物的特征;副词则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动作发生的方式、程度等。例如“He works careful”中,“works”是动词,应该用副词“carefully”来修饰,正确的句子是“He works carefully”。还有名词与动词的词性误用,比如“Our company is plan to expand its business”,“plan”在此处该作谓语动词,应使用其动词形式“planning”,正确表达为“Our company is planning to expand its business”。
5) 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混乱问题
完整的英语句子需具备主语和谓语,并且结构合理。然而,写作时容易出现句子成分缺失或结构混乱的状况。比如“By using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该句缺少主语,是谁“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并不明确,应改为“By using this method, w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此外,还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像“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is because he missed the bus”,“the reason why ... is that...”和“because ...”两种表达原因的结构杂糅在一起了,正确的表述为“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is that he missed the bus”。
6) 语句表达不当问题
在中文写作中,我们经常用到“因为……,所以……”的语句结构,即在给出结论之前,会先解释目的、原因和条件等因素。但在英文写作中,这种先因后果的句式容易让读者抓不住重点。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应将最重要的主语放在句子开头,以便强调。科技论文写作强调的是言简意赅,尽量避免空话,类似于“As it’s well known”、“It can be regarded that”等均属于空话,一般删除后均不影响原文意思的表达。例如“As it’s well known, bridges ar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句子中的“As it's well known”其实是多余的。英文写作中应尽量避免长句的使用,过长的句子会让人阅读和理解困难,且容易出现错误。句子的长度应尽量不超过60个单词,或在文本中不超过三行。如果句子过长,可将长句拆分为多个短句,分开表达语义和观点。
3.2. 图和表的处理
图和表是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的期刊对文章风格要求不同,但大多数论文都会使用包含表格、图表或图片。论文中表格、图表或图片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顺序编号,且每个表格、图表或图片必须有一个标题。应在正文中适当位置应对图和表进行引用,但不应在正文中重述其内容或数据。
大多数科技论文的表格都是“三线表”,即在标题框的上方、下方和表格的最下方各有一条水平线,而不设竖直线。表格中的数据不应过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也应分开多个表格表述,以避免混乱而不易理解。图表是以图的形式展现数据的图片。图表的类型较多,最常用的类型有柱状图、饼状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写作中可以使用Origin,MATLAB等专业软件制作简洁专业的图表。图表绘制时应注意文字、数字易于辨认,不同的线条采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形,方便读者快速准确获取信息。在论文中,照片或图片是直观呈现试验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或试验流程的良好形式。如图2所示[17],某混凝土结构内部电阻率测试照片和仪器设备组成,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显得非常直观。
Figure 2. Corrosion potential testing of steel bars in concrete
图2. 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电位测试图示
3.3. 论文的翻译和润色
对于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人员,可直接用英文写作。对于英文基础薄弱的学者,可先完成中文稿件,然后通过专用AI工具、谷歌翻译、有道翻译和DeepL等软件确定论文初稿,并利用Grammarly等软件辅助修改稿件语法错误,并替换那些表述不够准确的同义词。
为避免英文论文因语法、语句等问题无法发表,可以请母语为英语的专业机构或人士对文章进行编辑和润色。目前大部分英文期刊都提供语言服务,也有不少机构能够提供润色服务,如LetPub、Editage和艾思科蓝等,这些机构一般都有专业团队。然而,论文编辑和润色费用可能较为昂贵,对于学生或年轻学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另外,如果润色人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特别是在论文的研究领域,他们也无法消除所有错误和确保意思的正确表达。另外,每个领域都有大量专业词汇和特有表达,如果润色人不熟悉该领域,可能无法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和做出关键修改。因此,如果自身写作水平有限且经费允许,投稿前请本专业的、母语为英语的专业人员进行编辑和润色是有必要的。
3.4. 其他写作注意事项
一般英文期刊对论文的排版格式和长度均有具体要求。论文排版除了应注意期刊对字体样式和大小、行间距和页面边距等常规要求,还应注意对公式、图表、向量和矩阵等表达形式的要求。论文排版和编辑需要熟悉Word的使用,也可以借助Latex等专业排版工具。针对论文长度的要求,投稿前应注意按照期刊要求进行调整。对于技术论文和案例研究,包括参考文献、图表、表格和标题在内,一般要求在5000~10,000个单词。对于过于冗长的论文,可能会在审查前被编辑退回。
英文论文投稿除了需要提交正文、图和表以外,还可以以附录或补充材料的形式提交一些支持论文观点的材料,或者有利于对论文理解的文本、表格、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如果提交这些资料,每份资料应有一个标题,并应做好资料清单。
4. 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4.1. 写好一封投稿信
大多数的英文期刊都要求在投稿时附上一封投稿信(Cover letter),且投稿信一般是编辑最先看到的内容。因此,写好一封投稿信,让编辑对文章留下深刻印象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论文的接收。投稿信一般应包含论文题目、通讯作者信息、研究发现的简要介绍和创新点、利益冲突声明、原创性声明和全部作者同意发表声明等内容。突出创新点描述尤为重要,阐述要突出研究的独特之处。比如论文聚焦于新材料的研发,可提及该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在关键性能指标(如强度、耐久性等)上取得显著提升数据。另外,新的研究方法、首次发现的现象或对传统理论的新突破等均属于创新点范畴。利益冲突声明必不可少,需郑重声明所有作者在研究及投稿过程不存在可能影响研究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利益关联;如未接受相关企业的赞助、与其他机构无利益纠葛等,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原创性声明则着重强调论文内容为作者团队独立完成,未曾在其他地方公开发表,不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全部作者同意发表声明也是关键,表明所有参与研究的作者均已审阅并同意论文投稿至该期刊,对论文内容及投稿行为负责。另外,在投稿信中还应说明为什么论文研究内容适合该期刊,研究内容与期刊如何相符等。研究内容与期刊以往发表的高质量文章在主题和研究内容上高度相关,会进一步增加论文被接收的几率。
4.2. 如何选择目标期刊
投稿目标期刊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内容性质和期刊收稿范围,还应注意研究成果层次与期刊层次、影响因子等相匹配。在论文写作时,我们会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先留意这些文献都是发表在哪些期刊,然后将自己论文内容和质量与相关文献对比,最后从文献期刊中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当然,选择目标期刊也应参考老师和前人的经验。在一些学术交流网站和论坛上,一般均有期刊详细情况和前人发布的投稿经历,如小木虫、LetPub和Medsci等。必要时可主动与期刊或主编联系,将论文摘要或初稿发给编辑,询问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范围。投稿之前应首先熟悉期刊的详细情况,尤其是应详细阅读期刊网站信息和作者投稿指南,另外,阅读和分析在该杂志上近期发表的各种论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9]。通过这些,能够进一步快速判断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否符合期刊的发表主题。
在选择目标期刊时,期刊是否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一个需要重要考虑因素,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考虑。开放获取期刊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作者承担出版发行费用,使得读者能够免费获取论文内容,这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助于研究成果更广泛地被知晓。开放获取期刊通常在出版流程上更为高效,发表速度较快,能够让作者的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内公开发表。然而,其弊端也较为明显,作者需支付的费用一般较为高昂,这对于一些科研经费有限的年轻学者或研究团队而言,可能会构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反观非开放获取的传统期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通常无需作者承担发表费用,这减轻了作者的经济负担。但不可避免的是,其发表周期一般显著长于开源期刊。在传统期刊的出版流程中,往往涉及更为复杂的审核环节和排期安排,从投稿到最终发表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对于期望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得到认可和应用,或者需要在特定时间节点前完成论文发表的年轻学者来说,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4.3. 推荐合适的审稿人
大多数英文期刊都要求在投稿时推荐审稿人,且一般要求推荐三位以上。推荐审稿人能帮助期刊尽快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从而节省寻找时间。因此,建议投稿时不要放弃推荐审稿人的机会,尽量按期刊要求进行推荐。推荐潜在审稿人的专业领域应与投稿内容密切相关,应优先选择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次可以选择在投稿期刊或其他期刊中发表过相关文章的作者,第三可以选择在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对于推荐的审稿人,一定要核对准确姓名,给出准确联系方式,尤其是单位邮箱,并简要地给出推荐理由,以便期刊编辑顺利送审。合适的审稿人能够加快论文的审稿进度,从而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
4.4. 正确面对审稿意见和拒稿
完成投稿后,编辑一般会在规定时间内发给审稿人进行审稿,审稿完成后将会收到编辑反馈的审稿意见。审稿意见是不需修改直接接收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如果意见为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那么就需要按照意见进行修改和回复。审稿意见回复的好坏直接关系论文能否被录用,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回复审稿意见应态度端正,用词礼貌,正视问题,全面回复,避免避重就轻。任何情况下,与审稿人争执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如果意见不合理或存在错误,应在回复中进行解释和说明,心平气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审稿意见应逐条回复并修改,对于不能修改的部分,应给出充分理由。回复意见应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完整准确。当一个问题的回复内容较多时,可分段表述,并用连词将上下文联系起来,例如“First, … Second ...”。对于需要补充实验的意见,有条件情况下建议一定要补充,如果不具备条件,可以补充有关数据或文献支撑。比如,审稿人建议在论文中增加某实验进一步验证观点,但由于实验设备和时间限制等客观因素无法实现。此时回复可表述为:“十分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关于增加实验这一要求,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与评估,目前确实无法实施。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我们的研究机构目前没有该设备,该设备的购买成本极高,且短时间内也无法通过租赁等方式获取。第二,完成此实验预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按照目前的研究进度安排以及项目整体计划,我们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实验并将其融入论文。不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权威数据以及文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例如,某某研究(详细列出数据来源及文献出处),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印证了我们的核心观点,我们已将这些数据和文献引用补充至论文的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查阅与参考”。
最后,需要重视审稿意见修改和回复的时间节点。不同期刊对返修时间均有明确规定,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返修,有些期刊会默认作者放弃投稿。因此,在收到审稿意见后,应立即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修改与回复,以保障论文的发表进程顺利推进。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修改和意见回复,一定要联系编辑说明原因,争取延长时限。
在每个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中,被拒稿都是常见的,即使那些资深的专家。与被拒稿本身相比,重要的是要了解被拒绝的原因,以降低下次被拒绝的可能性。常见被拒稿的原因有与期刊主题不符,研究设计不当,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未按期刊投稿指南提交资料,文章有学术不端嫌疑等。投稿被拒绝后,最明智的选择是按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投稿至其他期刊。所有被拒绝的稿件中有70%最终成功发表在另一期刊上[18]。
5. 结论
英文科技论文大多遵循结构化的写作方式,每一个结构部分都有其写作要点。掌握这些写作要点,可以帮助研究生和年轻学者快速完成论文写作。英文科技论文对细节要求较高,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内学者,写作出现语言问题是常见的。写作时应注意规避一些常见问题,必要时应对论文进行润色,提高写作质量。对于英文论文长度、排版格式、图和表的样式等细节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因格式不符而被退稿的情况。投稿和发表是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推荐合适的审稿人,特别是正确面对和回复审稿意见可以加快论文的发表进程。帮助研究生和年轻学者规避常见问题,掌握写作和投稿要点,对促使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顺利发表具有重要意义。
致 谢
感谢郑州大学大跨桥梁监测与控制研究所李杰教授的指导,感谢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胜利教授对论文写作课程的指导,感谢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基金项目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编号:YJS2022AL016)。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