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审核标准更加严格,企业的财税合规性成为监管部门与投资者关注的重点[1] [2]。高新技术企业因长期享受税收优惠,其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税收优惠的合规性均可能成为IPO过程中被重点审查的对象(Boateng et al., 2022) [3]。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在IPO过程中,正面临着税收优惠政策的不确定性与税务合规要求的提升(Jiang et al., 2023) [4]。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估值,一旦IPO过程中发现企业税务合规问题,都可能导致IPO进程受阻甚至失败(Deng et al., 2024) [5]。
现有研究主要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激励效应展开探讨。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Miao et al., 2023) [6]。国内研究表明,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朱乃平&王婧娴,2024) [7],谭光荣(2019)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该政策在降低整体税负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使得部分企业因进项税额抵扣问题而面临税务稽查的风险[8]。
在IPO过程中,企业的财税合规性受到严格审查,税收优惠的合规性、可持续性、以及潜在的税务风险成为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问题(舒圆文,2025) [9]。Deng等人(2024) [5]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发现税收合规性较差的企业通常会导致更高的IPO失败率及市场估值波动。由于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使得税务机关能够更加精准地监管企业的税务行为(孙蕾,2025) [10]。监管审核趋严,企业可能因税收优惠的不确定性而面临财务报表调整、税务合规审查等挑战;“金税四期”系统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数据透明度,企业过往的税收申报、发票流转及享受的税收优惠均可被实时监控(Jiang et al., 2023) [4]。
当前已有研究表明IPO企业的税务合规风险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Boateng et al., 2022) [3],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税务风险,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可持续性、研发费用归集的合规性、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等,现有研究仍显不足(Jiang et al., 2025) [11]。在高新技术企业依赖税收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IPO阶段的税务合规性,成为企业和监管层关注的重点问题。
综上,本文基于X药企的招股说明书[12],系统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性及其衍生的税务风险,探讨企业如何优化税收管理,确保IPO顺利进行,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建议。
2. 高新技术企业IPO中的税收优惠适用
2.1.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适用性
企业所得税优惠是我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税收政策之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适用15%的优惠税率,而普通企业适用25%标准税率[13]-[16]。这一政策大幅降低了高新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提高其税后利润,对企业估值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该政策的适用前提是企业必须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并在认定后的每三年内持续符合相关条件,否则将被取消高新资质,税率恢复至25%,对财务表现及投资者信心构成潜在冲击。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基于多个维度,包括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性、研发投入占比、知识产权数量等。以下总结了认定标准与其对IPO企业的影响见表1。
Table 1. Standar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表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认定标准 |
具体要求 |
IPO审核关注点 |
核心技术 |
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需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
是否拥有有效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
研发投入比例 |
近三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需达到5%~3% (按收入规模递减) |
研发费用是否归集准确? 是否符合行业合理水平?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近三年内企业需具备持续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如新产品、新工艺的市场化 |
近三年主营产品是否来源于科技成果? 是否有稳定市场需求? |
高新技术人员占比 |
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需不低于10% |
是否符合人力资源配置要求? 人员构成是否合理? |
在IPO审核过程中,监管机构通常会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持续符合上述认定标准,特别是在研发投入的真实性、知识产权归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查。部分企业因研发投入比例波动较大,或主营业务调整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下降,而被质疑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进而影响IPO进程。因此,拟IPO企业应确保在信息披露时详细展示自身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佐证材料。
2.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及适用性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我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税收激励措施。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文件,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除可按规定据实扣除外,还可享受75%~100%的额外加计扣除。这一政策旨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对于拟IPO企业而言,该政策不仅能够优化财务报表,还能在资本市场上塑造企业创新能力强、持续发展前景良好的形象。然而,由于IPO审核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较高,监管机构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适用性审核愈发严格。
以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研发费用及其适用性[17] [18],见表2。
监管机构在IPO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研发费用是否存在虚增、归集不当等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在IPO申报过程中,研发支出占比与行业均值存在明显异常,或无法提供详细的研发项目支出明细,而被要求补充披露甚至暂停上市。因此,拟IPO企业应提前进行研发费用的合规性自查,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归集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Table 2.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additional deduction for R&D expenses
表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适用范围
研发费用类别 |
适用情况 |
IPO审核关注点 |
人员人工费用 |
研发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 |
是否有合理的工资分配比例?是否存在人员虚增 情况? |
直接投入费用 |
研发使用的原材料、试剂、零部件等 |
采购金额是否符合市场水平?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
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 |
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用、研发软件的摊销费用 |
折旧年限是否合理?是否与实际研发活动匹配? |
设计费、测试费 |
试验、检测、加工等外购服务支出 |
是否存在非研发用途的支出?合同是否符合商业 合理性? |
2.3. 增值税优惠政策及适用性
增值税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激励体系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部分设备、技术服务、软件产品等可适用低税率或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19]-[21]。例如:
① 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销售符合条件的软件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70%”的优惠。
②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部分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享受增值税进项税额额外加计抵减10%。
在IPO审核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增值税的合规性,尤其是在进项税额抵扣、即征即退政策的适用范围、税收申报的一致性等方面符合规定。部分企业因增值税申报不规范,或存在与实际业务不符的进项税额抵扣记录,而在IPO审核过程中被监管机构要求补充披露或调整财务数据。
3. 高新技术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管理
3.1.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持续性风险
前文已详细阐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及适用标准,在IPO过程中,企业的资质认定问题不仅影响税收优惠的享受,还可能成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财务风险点。企业若无法证明其在上市后仍能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估值预期,并可能在上市后面临税收成本上升的现实挑战。近年来,不乏因IPO前主营业务调整、核心技术来源不明、研发支出比例下降而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案例,导致企业税率从15%恢复至25%,从而影响IPO定价。
近几年IPO企业因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问题导致审核受阻或影响税收优惠的典型案例见表3。
Table 3. The case of continuous risk in the qual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表3.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持续性风险案例
企业名称 |
行业 |
IPO阶段 |
主要问题 |
处理结果 |
A生物科技 |
医药 |
过会后终止 |
研发费用连续两年低于5%, 主营业务调整 |
取消高新资质,影响财务稳定性 |
B智能制造 |
电子 |
反馈意见阶段 |
主要技术依赖第三方授权, 核心技术自主性存疑 |
被要求补充披露技术来源 |
C新能源 |
新能源 |
终止审核 |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低于60% |
不符合认定标准,IPO失败 |
IPO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评估自身是否能在上市后维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该问题作出详尽的披露,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影响监管审核。
3.2. 研发费用归集与审查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需严格按照财税法规归集研发支出,并确保相关财务记录的完整性。在IPO过程中,监管机构会重点审查企业研发费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夸大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或凭证不齐全的问题。近年来,部分IPO企业因研发费用问题被要求补充材料甚至调整财务数据,反映出该项税收优惠在上市审核中的敏感性。
根据监管审核趋势,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需与行业均值保持合理水平,若企业研发支出明显高于行业均值,而无法提供完整的支出凭证,容易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例如,某科技企业在IPO申报过程中,其研发投入占比达12%,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但因部分研发费用缺乏相应合同及发票支持,被证监会要求进行财务调整,最终影响了其上市进程。部分IPO企业因研发费用问题遭遇监管挑战的情况见表4。
Table 4. High-tech enterprises R&D expenses collection and review of risk cases
表4.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与审查风险案例
企业名称 |
研发投入占比 (行业均值: 5%) |
主要问题 |
IPO审核结果 |
X新能源 |
14.20% |
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部分市场推广费用归入研发支出 |
退回补充披露 |
Y信息科技 |
12.80% |
研发人员工资虚增,难以提供有效证明 |
终止上市 |
Z生物医药 |
9.50% |
研发项目支出记录不完整 |
补充说明后通过 |
为降低IPO阶段的税务合规风险,企业应在上市前建立规范的研发费用管理体系,确保所有支出均有充分的财务凭证支持,并符合税法要求。此外,应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披露研发支出结构及其合理性,以增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信任。
3.3. 税收信息披露的合规性风险
在IPO审核过程中,企业需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情况及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以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合规性。若披露不完整或存在遗漏,监管机构可能要求补充披露、调整财务数据,甚至影响IPO进程。近年来,部分企业因税收信息披露不足遭遇监管问询,延缓甚至终止上市。监管审核重点包括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具体金额、税务合规记录、未决税务争议或补税风险,以及未来税收政策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4. X药企IPO税务披露与税收相关问题分析
4.1. 企业背景
X药企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注于外用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产品主要为非处方药品。经过多年发展,X药企已拥有完整的生产、销售、采购、研发体系,具备持续经营、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能力,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维持在行业相对较高水平。
2022年2月,X药企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此后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改革,IPO审核被平移至上交所,并在2023年7月顺利通过上市委的审议。2023年9月13日,证监会就其注册申请。2024年8月7日,X药企刊登招股公告,并于8月26日正式上市。
根据X药企招股说明书,公司于2019年、2022年两次取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作为高新技术企业,X药企享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4.2. X药企主要税种适用
4.2.1. 企业所得税15%税率优惠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X药企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相较于普通企业适用的25%税率,税负大幅降低。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报告期内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见表5。
Table 5. Enterprise income tax benefits for X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during the reporting period
表5. X药企报告期内企业所得税优惠
年度 |
适用税率 |
享受税收优惠金额(万元) |
2021年 |
15% |
2314.52 |
2022年 |
15% |
2879.36 |
2023年 |
15% |
3217.45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每三年重新审核,公司需要确保在未来仍能符合认定标准,以维持税收优惠。
4.2.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X药企的研发投入在报告期内持续增长,符合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政策,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按75%~100%的比例进行加计扣除,公司在研发支出的具体情况见表6。
Table 6.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of X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during the reporting period
表6. X药企报告期内研发支出
年度 |
研发投入金额(万元) |
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金额(万元) |
2021年 |
7209.65 |
1802.41 |
2022年 |
9116.29 |
2279.07 |
2023年 |
11372.48 |
2843.12 |
在IPO过程中,税务机关通常会严格审查企业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归集合规性。若X药企在费用归集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情况,如将非研发费用归入研发支出,则可能面临税务补缴或处罚。
4.2.3. 增值税优惠
X药企的部分业务适用于增值税优惠政策,如部分科研设备采购适用低税率,部分销售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报告期内的增值税缴纳情况见表7。
Table 7. Value-added tax concessions for X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during the reporting period
表7. X药企报告期内增值税优惠
年度 |
增值税优惠金额(万元) |
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
2021年 |
1062.14 |
8.20% |
2022年 |
1387.53 |
7.90% |
2023年 |
1693.27 |
7.60% |
由于增值税的税收合规性要求较高,X药企需确保所有进项税额抵扣和即征即退政策的适用均符合税法要求,并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以规避增值税申报错误带来的潜在风险。
4.3. X药企税收优惠适用性的SWOT分析
X药企税收优惠适用性的SWOT分析见表8。
Table 8. SWOT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ax incentives for X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表8. X药企税收优惠适用性的SWOT分析
SWOT因素 |
具体内容 |
优势 (Strengths) |
1. 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盈利能力。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3. 增值税优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优化企业现金流,提高资本回报率。 |
劣势 (Weaknesses) |
1.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需定期复审,若未能通过,企业所得税率将恢复至25%。 2. 研发费用的归集标准严格,IPO阶段需接受税务机关审查。 3. 增值税优惠适用条件有限,若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税收成本。 |
机会 (Opportunities) |
1. 国家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可能进一步优化。 2. 资本市场鼓励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企业上市后可获得更多政府扶持政策。 3. 数字化税收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升企业税务合规性,提高享受税收优惠的稳定性。 |
威胁 (Threats) |
1. IPO监管趋严,税务合规问题可能成为企业上市审核的重点。 2. 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调整风险,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降低未来税负的不确定性。 3. 行业竞争对手同样享受税收优惠,若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可能影响市场竞争力。 |
4.4. X药企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面对IPO阶段的税务合规挑战,X药企采取了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税收优惠的合法性及可持续性。公司通过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管理、严格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加强税收信息披露、优化税务筹划等策略,确保企业在IPO过程中平衡税收优惠的享受与税务风险的控制。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方面,X药企建立了长期研发投入计划,确保研发占比符合高新企业认定标准,并定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评估,以增强资质稳定性。研发费用管理方面,企业建立了详尽的财务管理系统,确保所有研发支出均有完整的凭证支持,并符合税法要求。税收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披露了税收优惠适用情况及未来可能的政策变动影响,以提高透明度并降低监管风险。税务筹划策略方面,企业合理规划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时机,确保税务管理的合规性与优化效果。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X药企的IPO案例,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在IPO过程中享受税收优惠的适用性及面临的税务风险,并分析了相应的税务管理策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在降低企业税负、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IPO阶段的税务合规要求较高,企业需面临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研发费用归集、税收信息披露及税务尽职调查等多方面的审查。X药企的案例表明,企业在IPO过程中必须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合规适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资本市场认可度。
5.2. 政策建议
5.2.1.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适用性和稳定性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明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持续条件,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税务部门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评估机制,减少因政策变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投资研发的信心[20]。此外,建议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在税收优惠申请和续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5.2.2. 加强IPO阶段税收监管,优化税务合规审查
监管机构应在IPO审核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合规标准,细化税务尽职调查要求,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具有可持续性。同时,税务机关可以加强企业税收数据的动态监测,避免企业在IPO前后进行短期调整以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而在上市后发生违规操作。此外,建议税务机关通过“税企互动”平台,加强对IPO企业的税务辅导,帮助企业提前进行合规自查,提高IPO阶段的税务合规性。
5.2.3. 提高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确保税收优惠合规享受
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提高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和适用能力。企业应加强财务和税务部门的协作,优化研发费用归集制度,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合规合理[21]。同时,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识别,定期进行税收合规性自查,确保所有税务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企业可以引入税务专家或外部审计机构,对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情况进行专业评估,确保企业IPO阶段的税收合规性。
5.2.4. 完善税务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IPO企业应按照监管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披露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应确保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因信息披露不完整或数据不匹配引发监管审查。同时,企业应建立税务信息管理机制,确保税收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度。
5.2.5. 加强税收政策的前瞻性研究,优化税收筹划
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并结合自身业务模式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策略[22]。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优化产业链布局等方式,提高企业持续享受税收优惠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采用数字化税务管理工具,提高税收管理效率,降低税务风险,确保在税收政策调整时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企业财务和税务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