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化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Path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摘要: 在全球生态友好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商务领域的可持续转型已成为关键性课题。本文着重研究标准规范体系在电商产业低碳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建设的进展与挑战。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电商绿色发展标准框架,能够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南,促进供应商与渠道商的环保协作,增强电商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研究证实,科学完善的标准化机制对推进产业低碳革新和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具有战略价值。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 eco-friendly development, the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gital business sector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e valu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n the low-carbonization process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related standar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By establishing a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e-commerce green development standard framework, it can provide oper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each link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suppliers and channel partners, and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commerce ecosystem. The research confirms that a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mechanism has strategic value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low-carbon innovation and achieving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goals.
文章引用:刘月明. 电子商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化路径探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4): 751-755.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4946

1. 引言

依托数字技术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突破传统工商业的运营范式,发展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核心动能。值得注意的是,该产业虽不属于传统高耗能领域,但在物流配送、智能仓储、云计算平台等支撑体系中潜藏显著的碳足迹。随着行业规模的几何级增长,其环境负荷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如何在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管控,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行业性难题。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党的二十大将“双碳”目标确立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战略导向为各领域低碳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其中《“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建立绿色运营体系。在此背景下,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工具,不仅能规范电商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更能促进绿色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跨国环保标准的互认对接,为全球电商可持续发展构筑合作平台。

2. 我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现状

2.1. 行业扩张与环境负荷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我国电商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发展格局。据权威统计,2022年全国电商交易规模突破43.8万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5%的稳健水平[1]。然而伴随产业扩张,衍生出快递包装污染、物流碳足迹、数据中心能耗等新型环境问题,对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形成严峻考验[2]

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电商运营涉及服务器集群、智能仓储、末端配送等多个高能耗环节。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电商领域碳排放总量已占全国产业排放量的2.5%,且预测显示该比例将在2025年翻倍增长[3]。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相较传统零售可降低10%~30%的碳排放[4],但过度包装、低效配送等问题正逐渐抵消其环境优势[5]。特别是快递包装年消耗量超过900万吨,其中80%的填充材料和99%的胶带难以降解[6],构成突出的生态挑战。

2.2. 政策体系与创新实践

为响应“双碳”战略,相关部门已构建起多维度的政策支撑体系。《绿色产品评价物流周转箱》等国家标准的实施,从产品设计源头注入环保理念;地方层面如黑龙江省推出的《电商快件绿色包装通用要求》,为区域绿色配送提供了操作指南。杭州电商协会近期成立的绿色专业委员会,标志着行业自治组织开始深度参与生态治理。

在技术创新方面,头部企业已开展有益探索:菜鸟网络推行“回箱计划”建立包装循环体系,京东物流研发可降解快递袋,拼多多上线碳积分兑换系统。这些实践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储备,但尚未形成可复制的行业范式。

2.3. 现存瓶颈与挑战

(1) 环保理念渗透不足

尽管政策引导力度持续加大,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重增长轻环保”的短视思维。行业调查显示,仅12%的电商企业设立专门环保部门,多数经营者将绿色转型视为成本负担而非发展机遇。这种认知偏差严重制约着行业整体转型步伐。

(2) 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现行标准多聚焦于包装材料等单一环节,缺乏覆盖全产业链的体系化设计。具体表现为:仓储节能标准缺失导致冷库能耗居高不下,物流路径优化缺乏量化指标,平台碳核算方法尚未统一。标准间的协同性不足,导致企业执行时面临多重标准冲突。

(3) 消费端驱动力薄弱

尽管环保意识逐渐觉醒,但价格敏感型消费特征仍未根本改变。调研数据显示,仅23%消费者愿为绿色包装支付溢价,且存在“环保认知”与“消费行为”的显著背离。如何通过标准引导建立绿色消费的正向激励,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3. 电商绿色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国内标准化进展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已初步构建电商环保标准框架。国家邮政局推出的绿色包装认证体系,通过设定材料环保性、循环使用率等22项技术指标,倒逼供应链上游进行绿色改造。GB/T 43802-2024标准创新引入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将物流周转箱的碳足迹纳入考核体系,引导生产企业采用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

地方层面创新举措频出:浙江省将绿色仓储标准纳入数字经济立法,深圳市试点“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江苏省建立快递包装回收率考核制度。这些区域性探索为国家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实践样本。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自发制定的《绿色电商行为准则》,通过流量倾斜等市场化手段激励商户环保实践,开辟了标准实施的新路径。

在基础设施领域,针对数据中心PUE值(能源使用效率)的强制性标准即将出台,预计将使云计算能耗降低15%~20%。但相较于前端环节,逆向物流、碳资产管理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建设仍显滞后,制约着行业深度减排进程。

3.2. 国际环保标准建设与跨国协同效应

在全球环境治理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构建跨境数字贸易的生态标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年发布的《电子商务产品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作为“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十年框架”的重要成果,确立了产品环保信息传递的五大核心准则与五项拓展原则。该文件特别强调,电商平台应完整披露产品认证标准的制定依据与实施路径,通过信息透明化机制增强消费者信任。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规范,不仅为全球电商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操作手册,更搭建起跨国环保标准互认的沟通桥梁。

欧盟近年推出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显著示范效应。2022~2023年间相继实施的《企业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和《供应链尽责调查指令》(CSDDD),将企业ESG信息披露义务从自愿遵守升级为强制规范。其中规定,在欧运营企业须完整披露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这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这种合规挑战,国内虽已出台《企业ESG披露指南》等团体标准,但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体系,亟待加强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在此背景下,深化国际标准协作具有双重战略价值。从企业层面看,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可帮助电商企业及时掌握清洁技术发展趋势,例如学习亚马逊的“气候承诺”计划中碳抵消机制设计,借鉴Zalando平台的产品环境足迹标签系统。从国家层面看,主导制定ISO等国际标准中的电商环保条款,既能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话语权,又能帮助本土企业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数据显示,2023年因ESG合规问题导致的跨境电商退货率同比上升17%,凸显构建国际互认标准体系的紧迫性。

4. 电商产业低碳转型的标准化实施策略

4.1. 健全政策框架与标准生态

政府部门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在政策激励方面,可参照德国“绿色电商税收减免计划”,对采用环保包装、新能源物流车辆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在标准制定方面,应建立覆盖“商品生产–仓储管理–智慧物流–逆向回收”全周期的标准矩阵,重点填补冷链仓储能耗、无人机配送碳排放计量等领域标准空白;在实施保障方面,建议设立电商绿色转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标准化改造。

4.2. 构建动态认证评估体系

打造分级分类的认证机制是提升标准执行力的关键。可建立“基础合规–银级–金级–铂金级”四阶认证体系,将包装材料再生比例、单位货品碳足迹等18项核心指标纳入考评。借鉴法国“生态评分”制度,在电商平台显要位置展示企业环保等级,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偏好。同时开发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碳数据不可篡改,确保认证过程的公信力。

4.3. 深化技术协同创新

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建设,重点突破三大技术瓶颈:开发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将现有PLA材料的降解周期从180天缩短至90天;构建物流路径优化算法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将配送车辆空驶率降低至8%以下;建立碳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的实时监测与自动核算。京东物流“青流计划”中应用的智能循环箱追踪系统,已实现包装箱平均循环次数达12次,为行业技术标准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4.4. 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

建立“政府监管 + 第三方审计 + 社会监督”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市场监管部门应每年开展绿色标准专项检查,对未达标的平台实施流量限制等惩戒措施。引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开展交叉审计,定期发布电商企业环保绩效排行榜。同时开通消费者环保投诉直达通道,对虚假宣传“绿色产品”的商户建立黑名单制度。浙江省推行的“绿色电商信用积分”管理机制,通过将环保表现与企业征信挂钩,有效提升了标准执行力度。

4.5. 拓展国际标准合作网络

积极参与ISO/TC 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等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推动将我国在绿色物流、数字碳普惠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转化为国际标准。建议建立“一带一路”电商绿色标准协作体,与东盟国家共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电商环保标准。同时加强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技术对接,帮助出口企业提前适应国际碳关税规则。阿里巴巴国际站推出的“绿色供应商认证计划”,已帮助2000家中小外贸企业获得欧盟环保认证,这种经验值得标准化推广。

5. 结论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电子商务产业的低碳化转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研究表明,构建多层次标准体系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环保实践碎片化问题,通过建立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全周期的标准链,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未来标准化建设应着重三个方向突破:首先,开发数字化的标准实施工具,如碳足迹自动核算系统、绿色供应链可视化平台等;其次,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每两年评估修订关键指标以适配技术进步;最后,培育标准应用创新场景,探索将绿色标准嵌入平台算法,实现环保参数的自动优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生成式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电商环保标准正在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演进。如菜鸟网络开发的“碳能量”管理系统,能自动为每个包裹匹配最优环保方案,这种技术创新与标准迭代的良性互动,预示着电商绿色转型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通过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我国有望在全球绿色电商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数字经济新范式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22中国电子商务报告[R].
[2] 朱一龙, 王皓俊. IIGF观点|电子商务领域绿色消费现状分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B/OL]. 2021-12-17.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4475.htm, 2024-10-15.
[3] 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商务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研究报告[EB/OL]. 2021-03-30.
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comms-20210430-zh, 2024-10-15.
[4] Siragusa, C. and Tumino, A. (2022) E-Grocery: Compa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Purchasing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5, 1164-1190.
https://doi.org/10.1080/13675567.2021.1892041
[5] Alberto, R., Giulia, S., Gamberi, M., et al. (2014) A New Paradigm for Packaging Design in Web-Based Comme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Business Management, 6, 1-11.
https://doi.org/10.5772/58825
[6] 宋敏, 路欢欢. 电商时代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建设研究[J].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0(2): 34-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