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楠楠, 段鸣鸣.《痰火点雪》食疗方应用与特点探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24, 40(6): 103-106.
|
[2]
|
李伊雯. 食用干果养生文献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2.
|
[3]
|
于俊林, 车喜泉, 常纪庆. 松仁的化学成分及功效[J]. 人参研究, 2001, 13(1): 25-27.
|
[4]
|
尹楠, 张勇刚, 宋文婷.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宣肺化痰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 30(2): 247-251+412.
|
[5]
|
王键.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88-89.
|
[6]
|
张璋, 邱玏, 王河宝, 等. 中医学“痰”之形与意简析[J]. 中医杂志, 2019, 60(10): 811-814.
|
[7]
|
李霄, 李霖, 金鑫瑶, 等. 痰证理论源流及演变略论[J]. 中医杂志, 2020, 61(15): 1303-1306.
|
[8]
|
余涛, 丁明, 喻强强, 薛汉荣. 再论“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2): 177-179.
|
[9]
|
袁星与, 张楚西, 姜廷桢, 等. 《症因脉治》从火与痰辨治咳嗽钩玄[J]. 江苏中医药, 2024, 56(5): 65-67.
|
[10]
|
沈丽果, 马佐英, 孟静岩, 等. 浅析《症因脉治》中脾主运化理论[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4(2): 73-76.
|
[11]
|
杨婧怡, 王佳艺, 张悦, 聂嘉璇, 刘慧敏, 宋丽丽, 杨珍. “知母-黄柏”药对研究进展[J/OL]. 中华中医药学刊, 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40827.1500.046.html, 2024-11-28.
|
[12]
|
张丽娜, 金国琴. 熟地有效成分甘露三糖对高浓度皮质酮损伤的海马神经细胞SGK\BDNF\GCR表达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 27(5): 16-20.
|
[13]
|
王瑞芳, 刘兵, 孙杰, 等. 陈皮的挥发性香气分析[J]. 精细化工, 2022, 39(2): 321-329.
|
[14]
|
巴珂, 李颖, 何文楷, 等. 不同川贝母制剂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44(1): 52-55.
|
[15]
|
李媛, 王玉娥, 白关亚, 等. 基于主成分与止咳祛痰功效比较研究平贝母、伊贝母和川贝母[J]. 中医药导报, 2018, 24(13): 46-49, 56.
|
[16]
|
李辰荃, 郭朝晖, 靳婉君, 张诗华, 刘靖, 宋平顺, 倪琳. 炮制前后半夏多种核苷类成分变化研究[J]. 中药材, 2023, 46(7): 1664-1668.
|
[17]
|
杜伦静, 宋宁宁, 李筱姣, 等. 白花前胡有效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2, 16(19): 148-152.
|
[18]
|
孙燕丽, 胡巧云, 谢茹胜.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9, 31(8): 57-59.
|
[19]
|
袁怡菁, 王秋红. 胆南星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6): 135-139.
|
[20]
|
王婉怡, 朱志军, 李航飞, 许淑美. 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3): 203-215.
|
[21]
|
侯晓杰, 张建锋, 侯长周, 周礼杰, 代华, 张石宇, 李玮. 黄芩苷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 2024, 47(11): 2688-2696.
|
[22]
|
钟赣生.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
[23]
|
杨滨, 肖永庆, 梁日欣, 等. 紫菀挥发油中祛痰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3): 281-283.
|
[24]
|
王扉. 肺系疾病化痰药用药规律[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1-41.
|
[25]
|
王文君. 三子养亲汤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理研究[J]. 光明中医, 2021, 36(20): 3525-3526.
|
[26]
|
李昂. 基于Mete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1-164.
|
[27]
|
薛进旭, 毛慧芳, 李东顶, 葛开发, 梁永林. 《黄帝内经》“同气相求”观探微[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1(3): 20-23.
|
[28]
|
陈西平. 取象比类: 灵动的中医治法[J]. 中医健康养生, 2022, 8(7): 66-68.
|
[29]
|
刘玉莹, 万少芬. 化痰类中药在肺癌防治中的药理机制进展[J]. 四川中医, 2020, 38(5): 218-220.
|
[30]
|
殷秀银.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药理分析与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6): 8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