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国际贸易格局深度重塑,数字化转型成为外贸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中小外贸企业作为安徽省外贸领域的主力军,在推动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现有的数据和文献,深入剖析其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揭示数字化转型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最后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en deeply reshape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 crucial path fo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adapt to the trends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foreign trade field of Anhui Province, play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s export-oriented economy. Therefor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is of great urgenc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data and literature on their transformation, reveal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finally giv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文章引用:徐仙明, 王楠. 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4): 1338-134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41017

1. 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现状

1.1. 数字化产品出口现状

中小外贸企业是安徽省外贸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者和贡献者,数据显示,以中小外贸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我省第一大的外贸经营主体。在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评估其贸易竞争指数与出口增长率等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产品出口情况,如图1所示。2019年到2021年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攀升,贸易竞争指数增长迅猛,在2021年显著上升到14.2%。这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离不开安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包括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财政投入和开展“重点外贸企业帮扶”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在2021年之后,三种指标开始逐渐下降,出现了出口占比下降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

数据来源:合肥海关。

Figure 1.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digital produc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3

1. 2019~2023年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产品出口情况

1.2.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化改造以及以数字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截至23年底,安徽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11.4万个,实现省辖市城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10G-PON端口数60.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数超760万户,全省现代化的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例,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从打造智算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多方面出台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如《安徽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23~2025年)》《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有效地促进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算力建设上成果显著。截止到23年底,全省已经建成并运营的数据中心超过100个,总机架超过10万个,形成了合肥、芜湖、宿州等三大智算中心城市。其中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在全国层面,被列为东数西算的十大集群之一。

1.3. 数实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数实融合是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其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安徽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3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30.6%,增速排名全国前10名,数字经济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徽省也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与实体企业的融合,加大对数字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截至目前,安徽省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超2000家,其中省级“双跨”型、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重点平台70家,22家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平台,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数已超1000万台(套),工业模型及工业App约3.5万个,服务企业超20万家,数实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2. 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2.1. 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

2.1.1. 数字化转型意识模糊

虽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持积极肯定态度,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理解,企业内部仍是有很多顾虑。一方面,管理者的传统保守思维严重制约着转型步伐[1],据相关调查显示,近40%的安徽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当下运营稳定,即便不开展数字化转型也能维持现状,缺乏对数字化浪潮下潜在危机的认知,仅有约30%的管理者表示对数字化转型有较强的动力,但仍处于观望或抵触状态,这种意识的模糊使得企业在转型起点上就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的阻碍因素,即企业内部缺乏“数字文化”,员工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新的数字化技术与理念接受度较低,导致企业难以构建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创新环境,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推进。

2.1.2. 数字化转型成本负担较重

数字化转型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互联网 + 平台”的模式,企业需要在硬件(如服务器、智能设备)、软件(如ERP系统、CRM系统)和网络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如表1所示,价格最低的QMS (质量管理系统)也要30万,且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持续的资金进行后期系统维护和优化。这对于资金流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是相当大的负担。

2.1.3. 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力度不强

安徽省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虽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2]。一方面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还不够大,如安徽省合肥市对2024年完成数字化改造且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达到二级的试点企业,按照不超过企业数字化改造

Table 1. Details of the investment in digital software of a large private enterprise

1. 某大型民营企业数字化软件投入明细

软件名称

投入费用(万元)

ERP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120

OA (企业内部办公协同系统)

30

SRM (供应商管理系统)

45

QMS (质量管理系统)

30

HR (人资管理系统)

50

合计

275

数据来源:根据某大型民营企业数字化软件投入整理所得。

投入资金的50%,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补贴,而广州市对数字化水平等级达到二级的企业,中央、省、市三级资金累计按照不超过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核定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60万元,相比之下,安徽省的补贴上限较低。另一方面是安徽省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多集中在对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设备购置、软件采购等硬件投入方面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无法满足企业全面转型的需求,而广州市早在2022年就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用地用房支持,实行“带方案”招拍挂供应。

2.2. 数字化转型环境不好

2.2.1.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数字化龙头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着示范引领和技术辐射以及产业链协同等作用[3]。但安徽省的数字化龙头企业数量远远小于其他省份,以广东省为例,在“2024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100强”评选中,安徽省仅有一家数字化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上榜,而广东省的上榜企业数量有20多家,数字化龙头企业数量多且数字化程度极高,如华为腾讯等知名数字化企业。同时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商业模式和技术门槛差别较大,照搬照抄其转型经验对于安徽省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不切实际。

2.2.2. 数据安全系统不完善

数据信息安全贯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全过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中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在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中,中小企业担心数据安全的问题排在首位。安徽省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主要会遇到两方面的数据安全风险,一方面要面临企业“上云”带来的外部环境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数据存储环节的内部安全隐患,如内部人员的思想意识薄弱带来的管理风险和恶意软件入侵导致数据篡改泄露的技术风险。

2.2.3. 数字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构建服务体系方面,安徽省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遴选各类服务商277家,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测评体系,拓展“星火·羚羊”、容知日新“灵芝”等工业大模型应用,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但服务商在提供数字化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不能提供服务”与“不愿提供服务”两大问题。

一方面是数字服务商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主要体现在定制化服务和新旧系统兼容性两方面,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各异,导致服务供应商难以精准把握。如在服装和家居等产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超过半成的消费者需要定制产品。但目前安徽省本土数字化服务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切实需求。同时中小企业使用软件系统与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兼容性较差,即使多家服务商共同合作,在后续运行过程中也会影响最终系统的协同效果,存在整合反应滞后和数据传输受限等问题。

另一方面是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较低,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较差,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转型失败率高的问题,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20%。同时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预算普遍偏低,相应地导致服务商的收益也不高。基于这些顾虑,部分供应商担忧服务款项难以收回的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消极对待,使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愈发艰难。

2.3. 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强

2.3.1. 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申请发行债券,股份公司净资产应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应不低于6000万元,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受制于自身资产规模等的局限性,难以通过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4]。此外,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也容易出现资金周转的困难,随着外贸环境日趋复杂,中小外贸企业在结汇时不仅会产生诸如结汇额度低,结汇汇率波动等难题,还可能会出现收货款不及时的情况,数据显示,64.7%外贸企业收款到账时间为2~3天,其次是4~7天。

2.3.2. 外部融资困境仍存

安徽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前9个月,安徽省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中小企业无还本续贷2111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9月当月新发放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227亿元,同比增长20.4%,为54户中型企业发放无还本续贷9.6亿元。虽然安徽省对于纾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难的问题正在不断发力,但因中小企业受制于经营年限不够、抵押物不足、企业预期收入不确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仍然不能有效利用省内银行提供的热门金融产品。其他的借贷方式如民间组织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提供的贷款通常存在利息过高、手续费过多、风险较大的问题,见表2。总体来看,安徽省中小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

Table 2. Well-known loan product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2. 安徽省中小企业热门贷款产品

平台热门产品

贷款额度(万)

参考利率

贷款期限(月)

主要申请条件

微捷贷–纳税e贷

0~300

3.45%~4.65%

0~12

企业生产经营2年以上且在其他银行授信不超过两家

药都农商银行–金农企e贷

0~500

4.35%~7.5%

0~36

企业正常经营两年以上

抵押e贷

0~1000

4%~5%

1~120

以银行认可的优质房产抵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

企e贷

0~1000

3.85%~8%

0~12

自有资金比例较高

萧县农商银行–金农企e贷

50~1001

5.22%~7.97%

0~12

借款用途不得用于固定资产等投资

数据来源: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2.3.3. 数字化人才稀缺严重

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关键的驱动力。但是我国现阶段面临大量的数字化人才缺口,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安徽省作为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迅猛的大省,在引进数字化人才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如《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方案,但是仍然面临数字化人才不足的困境。

一方面是省内数字化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根据我省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去向来看,数字化从业者占比较高,这里主要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但是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省外就业率常年将近50%,如图2所示。即安徽省数字化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化培育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未能及时纳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实践技能,导致真正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很少。

数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Figure 2. The situation of digital talent drain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3

2. 2019~2023年安徽省数字化人才流失情况

3. 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3.1. 适应国内外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浪潮正席卷全球。在国内方面,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在国际方面,2023年4月18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应付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中的几项关键法案,其中的碳边界调整机制获得通过。双重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欧盟作为安徽省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之一,安徽省具有出口优势的钢铁、铝、石油加工制品、塑料纺织品等高碳制造业会最先受到碳关税的影响,而实行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收集、分析和管理碳排放数据,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低碳属性,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5]

3.2. 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新冠疫情肆虐、国际贸易合作关系错综复杂、俄乌战争冲突升级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促进中国企业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推力。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数据驱动和业务智能化提高运营水平,其数据要素贯穿全链路,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整个产业集群供给能力,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正旺利用服务商提供的MES,优化了企业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派工处理时间从20分钟降低至5分钟,车间人均劳动效率提高16.5%,计划达成率提升至90%。

3.3. 满足全球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必需之举

在当今全球化且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商业浪潮下,企业的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因素,全球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安徽省以跨境电商为核心,全力加快贸易数字化转型,建设多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采取“构建体系、推动出海、促进对接”的战略,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活动,促成了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对接。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利用数字化转型搜集市场信息、深入当地产业、开展柔性智能生产并精准交付服务,增强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4. 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途径

供应链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最终客户手中的整个链条结构,涵盖到各个阶段的设计、生产、交付、营销、售后等环节。当前全球化趋势和复杂性增加,靠传统的企业依赖单一的供应商的方式已经行不通。尤其是对于本身基础薄弱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供应链断裂意味着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在寻找新的供应商的过程中不仅耗时耗力,还要考虑与本产品中其他部件的兼容性。通过数字化转型,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信息共享和行动,重新设计和规划供应链结构与活动,打通新的供应链,减少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

4. 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4.1. 企业角度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4.1.1. 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塑造数字企业文化

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企业的管理者应及时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时刻谨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深刻的理念,不断增强其转型“内力”;此外,企业应积极参加政府所组织的常态化培训服务,并线下参观转型成功的企业,实地了解数字化带来的效益,找到自身差距,增加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最后针对企业员工数字化转型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企业可以将数字化转型任务分解为多个阶段和具体的小目标,逐步推进实施,同时制定奖励机制,在公司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氛围。

4.1.2.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推动企业安全转型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应从多方面推动,首先是在企业内部数据保存方面,应该设立内部数据安全管理岗位,聘请专业人员或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培训,提升员工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其次是数据储存方面,采购防火墙、加密软件等基础数据安全防护工具,制定数据备份、恢复及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数据安全;最后是企业“上云”阶段,企业应该用好《2024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评审标准》,确认所选择的供应商近三年来未发生过重大信息安全事故,有效降低云处理数据的风险,使企业安全“上云”。

4.1.3. 优化数字转型成本管理,探索多元融资渠道

为了减少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首先应结合业务流程与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数字化转型规划,优先选择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善运营效率最关键的数字化项目进行精准投资,避免盲目跟风采购昂贵设备或软件。近日安徽省经信厅出台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集中应用政策,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免申即享的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出了“0”元购活动并提供“商圈”“商脉”等免费产品,安徽省中小企业应该及时抓住此类优惠政策,实现低成本“上云”;其次是探索与同行业企业或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投资数字化项目的模式,共同承担成本,通过共享设备使用权、分摊设备采购及运维成本,降低单个企业负担。

最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按时偿还债务,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满足银行基本的贷款条件;时刻关注政府动态,研读政策细则,精准定位自身符合的扶持方向,及时获得低息贷款、专项补贴等补助;同时安徽省作为连接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应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好相关的贷款项目,如一些国家特有的产业扶持基金、伊斯兰金融模式下的无息贷款项目等。

4.2. 政府角度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4.2.1. 加大转型宣传,创新金融赋能

1) 强化数字化转型宣传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行业协会组织、线下政策宣讲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数字化转型政策,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在安徽省内掀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首先是安徽政府应完善政务信息发布渠道,健全跨部门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出台配套政策,围绕“皖事通办”等中心服务平台,集成一批公共应用支撑,提高数字化转型服务覆盖面,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云”。其次是发挥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各类服务活动,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兴趣。此外安徽省中小企业协会还可以专门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制作相关短视频,扩大数字化转型传播范围。最后是政府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派专员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深入行业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画像”,并提供相应的专题培训服务。

2) 保障数字化转型融资

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关心的始终是融资难题,为了解决这类困扰,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制定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贷款政策,简化贷款流程,扩大经营中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同时降低融资门槛,根据企业数字化项目前景、数字化转型成本等综合评估给予贷款;其次政府应推动多家银行“上云”,打造数字化、安全、便捷的资金管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供应链,打通其数字化转型中的融资堵点;最后聚焦“应续尽续”贷款政策,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实,相关部门应督促各银行机构修订续贷业务授信标准,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续贷沟通机制,稳定数字化转型融资预期。

4.2.2. 人才支撑,聚力联盟引领

1) 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应鼓励企业内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岗位需求为员工量身定制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参加线上线下学习,并增加对数字技能劳动者的定期考核,提升内部员工整体数字化素养;其次对于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实行高校数字课程改革,增设如大数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兴课程,聘请企业实践专家根据企业需求标准严格培养数字化人才;最后在省内各大高校推行蚌埠技师学院坚持“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定向、定制”的培训班,建立实习基地,精准打造人才供应链。

人才引进方面,面对安徽省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总结广东省、江苏省等发达省市人才引进经验,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福利性和发展性政策如住房、户籍制度和资金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引导稀缺性人才来皖发展,尽心尽力帮助人才解决好实际困难;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打造“科大硅谷”“中国声谷”,集聚各类高层次数字人才。

2) 赋能龙头企业发挥作用

安徽省的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少和数字化转型经验不可复制的特点,需要政府牵头来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首先安徽省政府应主动出击,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等组建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产业联盟,通过联盟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与供应链协同,联盟可以定期组织龙头企业分享数字化转型经验,开展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对接活动,推动中小外贸企业尽快融入数字化产业链;其次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打通一条从“科学强、人才强”到“技术强、工艺强”再到“产业强、经济强”的价值转化链;最后依托合肥高新区的匈牙利欧侨产业园等“走出去”平台,鼓励本地数字服务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海外运营机构、研发中心,带动本土中小外贸企业,借鉴海外数字化转型经验,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路径。

4.2.3. 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皖企远航

1) 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

首先针对安徽省服务商很难提供定制化服务的问题,政府可以公开择优遴选扎根细分行业,熟悉中小企业需求的服务商、服务平台进入本省的数字化服务资源池,针对不同类型中小外贸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政府牵头制定产业集群改造方案,如针对传统制造业产业,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带共建“模块化转型方案库”(如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工艺仿真系统),在跨境电商领域,联合国际物流商开发“智能海外仓管理系统”,集成多平台订单聚合、智能分仓功能,在特色农产品出口方面,打造“全链数字溯源体系”,整合区块链技术与跨境电商平台实现质量可视化。其次,针对新旧系统的兼容问题,政府应采取奖励措施推动各平台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各个数据平台之间的兼容性,使安徽省中小企业能够转得起、转得好;最后,为了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除了现有的方针政策外,安徽政府可以针对数字化转型制定专门的数据安全法规,并借鉴长沙市实行的数字供应商审核入库机制,确保企业数据安全。

2) 多管齐下助力外贸企业出海

为了应对当前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受贸易壁垒等不公平的对待,安徽省政府应积极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和本土的数字贸易集聚区,提升中小外贸企业对外发展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6];其次是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推进数字贸易领域交流合作[7];最后安徽政府应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转移机遇,将外贸产业发展与我省供应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结合起来,带动全省上下游生产及配套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推深做实中小外贸企业“皖美制造•畅行全球”国际市场开拓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柏村, 朱凯凌, 薛塬, 等. 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与对策[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 34(14): 1756-1763.
[2] 石建中, 何梦茹. 政府补贴下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策略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 2024(7): 22-43.
[3] 汝绪伟, 张晓月, 张雷, 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基于山东省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23): 113-120.
[4] 刘靖宇, 余莉娜, 杨轩宇.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8): 154-158.
[5] Zu, W., Gu, G. and Lei, S. (2022) Do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Manufacturing Affect Trade Imbalances? Evidence from US-China Trade. Sustainability, 14, Article 8381.
https://doi.org/10.3390/su14148381
[6] Yang, L., Yang, W., Nan, L. and Gu, Y. (2024)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de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ystems, 12, Article 580.
https://doi.org/10.3390/systems12120580
[7] 任志成, 陈烽宇. 数字化转型、制度型开放与出口产品质量[J]. 财经问题研究, 2024(12): 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