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纬度理论下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under the Theory of Scene Latitude
DOI: 10.12677/ml.2025.13438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泽萱, 张 烨: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语言景观文化南京夫子庙景区Linguistic Landscape Culture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Scenic Area
摘要: 语言景观包括公共街道标志和商店标志等语言。南京夫子庙作为知名旅游景区,其语言景观调查研究较少。本文以贡院街和贡院西街的公共街道标志和商店标志为样本,对南京夫子庙地区的语言景观进行系统收集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夫子庙地区的语言景观数量种类丰富、功能多样,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但是与夫子庙文化展示相关的语言景观相对偏少,应以语言景观为依托加大南京地方文化的宣传。
Abstract: Linguistic landscape includes languages used in public street signs, shop signs, and so on. As a well-known tourist scenic area,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its linguistic landscape. Taking street signs and shop signs in Gongyuan Street and West Gongyuan Street as samples, 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in specific.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language landscape in the Confucius Temple area of Nanjing is rich in quantity and diverse in function, which can well meet the needs of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However, the language landscape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display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is relatively scarce.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he language landscape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local culture in Nanjing.
文章引用:王泽萱, 张烨. 场景纬度理论下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4): 562-56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4383

1. 前言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作为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内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其核心关注点在于探讨公共空间和场所内语言使用的现象与问题。研究发现,旅游语言景观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载体和最直接的文化表达,是旅游者进行视觉消费的首要符号资源。语言景观主要是由某个地区的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物公共标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旨在考察某个属地或区域公共与商业标牌上语言的可见性与突显性[1]。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西尔与克拉克首次将“场景”概念融入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场景理论”。此理论着重强调文化消费及生活娱乐设施对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这与以往侧重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观点有所不同。场景理论主张,一个地区的文化观念与价值体系主要蕴含于人文景观及实践活动之内,而各类设施的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则构成了这些观念与价值的具体展现形态及承载实体。

南京夫子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秦淮区北岸,坐落于贡院街西侧,紧邻江南贡院,位居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中心地带。该庙亦称南京孔庙、文庙或文宣王庙,专为祭祀孔子而建,乃中国历史上首座国家最高学府,亦名列中国四大文庙之中,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枢纽与金陵历史人文的聚集地。它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化教育中心,其文教建筑群亦在东南各省中独占鳌头。因此,夫子庙被称为是最令人陶醉的文化之地,是南京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这一风景名胜区,同时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020年10月22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其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其中明确指出:“优化旅游配套服务和改善游览条件,做好……店招标牌、店面装饰等日常管理工作”。尤其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高质量的旅游体验需求明显,语言景观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然而目前基于南京市夫子庙景区的语言景观调查研究成果较少,如王璐、徐斌对夫子庙景区的语言景观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2]。因此,本研究旨在考查南京市夫子庙景区语言景观的现状,运用实证研究法收集并分析贡院街和贡院西街两个景区重要街道的语言景观,阐释它们在夫子庙地区的分布特征、信息承载功能以及象征性意义,探究儒家文化和金陵文化在景区中的传承与表达。在针对南京市夫子庙景区的语言景观展开调查时,为确保街道与样本选取的合理性,制定了以下三项标准:首先,鉴于夫子庙景区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特性,所选街道需为景区内关键的旅游通道,确保人流量大且拥有广泛的语言景观受众群体;其次,对于距离过近的同一家店铺分店,在样本筛选时仅纳入一家以避免重复;最后,若某家商店的不同分店出现了多样化的语言景观类型,则应对其进行分别采集。同时,采用Backhaus的个体法统计,针对政府型和私人型语言景观两种类型,排除只有图片且无文字或文字表达不清晰的语言景观。通过三次实地采样拍摄,总计收集了411张夫子庙区域的语言景观图片。文中所有图片均为实地采集的语言景观示例。

2. 夫子庙景区语言景观现状

2.1. 语种分布特征

本研究采集的411例南京市夫子庙景区语言景观数据显示(表1),中文单语标牌占比53.28%,占主导地位;中英双语标牌次之,占比为44.04%;含日、韩语的多语标牌仅占1.17%。语种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出南京市夫子庙景区的标牌语言类型比较多样化。中文标牌符合夫子庙景区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英组合、英文标牌、中英日韩组合等多语标牌则呼应南京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见图1)。

Figure 1. Exam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language combinations

1. 不同语种及语种组合的语言景观示例

Table 1. Table of language distribution

1. 语种分布表

单语

双语

多语

中文

英文

中 + 英文

中 + 英 + 日

中 + 英 + 韩

中 + 英 + 日 + 韩

219

4

181

3

2

2

53.28%

0.97%

44.04%

0.72%

0.225%

0.225%

2.2. 类型分析

本研究将语言景观分为政府服务型语言景观和私人服务型语言景观两类(表2)。政府服务型(122例,29.68%)包含路牌、警示标语等公共标识,具有标准化特征,为了满足市民及游客需求而设,一般由政府统一制作设置。私人服务型(289例,70.31%)涵盖店铺名称、历史介绍、商品展示牌、广告招牌等商业标识,它们通常由个体或企业自主制作。相较于政府服务型语言景观,私人服务型语言景观展现出更快的更迭速度和较低的稳定性。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number of types

2. 类型数量统计表

类型

数量

百分比

政府服务型

122

29.68%

私人服务型

289

70.31%

2.3. 功能分析

语言景观有两个基本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3]。信息功能是语言景观的基本职责,它负责传递信息,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一区域语言的总体情况与特色。相比之下,象征功能则揭示了语言景观在展现城市语言权威性及社会认同方面的深层含义。

1) 信息功能

语言景观在信息层面上的作用广泛,涵盖了地理定位、导向服务、文化宣扬及警示提醒等多个维度(表3)。具体而言,地理定位这一功能主要依赖于地理标识牌的设立,这些标识牌构成了官方标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发挥着区分与识别的关键作用,例如城市中的各类指示牌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标识(如图2)。导向功能主要通过方向指示牌得以体现,这些指示牌提供周边重要地点的相关信息并指明方向,常见于城市环境及各类公共场所,例如道路两侧(如图3)。文化展示功能指的是通过语言景观这一媒介,传递国家的政治指引、地方的文化独特性或社会的道德规范,其核心旨在实现宣传教育的目标(如图4)。至于警示功能,它主要利用语言景观来提醒公众关注并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如图5)。统计发现,定位是夫子庙地区语言景观最重要的功能,占总比的69.4%,其中私人型的语言景观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定位,而政府型语言景观则以警示和定位功能为主。

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information function

3. 信息功能统计表

政府型

私人型

信息功能

定位

42

202

导向

20

0

文化

12

87

警示

48

0

统计发现,定位是夫子庙地区语言景观最重要的功能,占总比的69.4%,其中私人型的语言景观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定位,而政府型语言景观则以警示和定位功能为主。

Figure 2. Exam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with geographical positioning functions

2. 地理定位功能类语言景观示例

Figure 3. Exam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with orientation service functions

3. 导向服务功能类语言景观示例

Figure 4. Exam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with cultural promotion functions

4. 文化宣扬功能类语言景观示例

Figure 5. Exam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with warning and reminder functions

5. 警示提醒功能类语言景观示例

2) 象征功能

象征功能可以作为社会符号,揭示其内含的社会构建价值和意义[4]。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可以反映出语言权势与社会地位。在多语社区或街道中,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体现得尤为明显[5]。语言景观中语言的选择、呈现方式以及所占比例等,都可以反映出不同语言的权势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地位。

通过调查统计,在所采集的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样本中,其语言景观的符号层级体现为:中文 > 英文 > 日韩语。表明汉语在南京夫子庙景区作为主体语言的文化权势,符合当地的语言政策,是当地的优势语言。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夫子庙地区语言景观数量丰富,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但是与夫子庙文化展示相关的语言景观数量相对偏少,尤其是政府类的语言景观应该更突出展现科举文化和南京地方色彩,更好地宣传和打造南京文化地标。

3. 夫子庙景区语言景观中的文化

语言景观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分析,本次收集到的夫子庙语言景观主要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和金陵文化。

3.1. 儒家文化对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的影响

在南京夫子庙内随处可见富含儒家思想的楹联与匾额。例如,大成殿前的“万世师表”匾额,高度赞扬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崇高地位,这体现了儒家对尊师重道的重视。庙内的楹联也常引用儒家经典中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递着儒家的道德观念和做人准则。其次,建筑命名与儒家文化的关联。南京夫子庙内的建筑命名,如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都蕴含着儒家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也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是儒家文化活动的语言景观展示。南京夫子庙定期举办祭孔大典等儒家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特定的语言景观(如祭文、颂词等)来展示儒家的礼仪规范和思想精髓。

南京夫子庙内保存着大量历史文化名人的题词与碑刻,这些题词与碑刻不仅记录了南京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语言景观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游客能够感受到金陵文化的深厚底蕴。

3.2. 金陵文化对于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的影响

1) 地名和街巷

南京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周边分布着许多与金陵文化相关的地名和街巷,这些地名和街巷的命名往往与南京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如乌衣巷就因东晋时期王谢等贵族子弟在此居住而得名,体现了金陵文化的贵族气息和文学底蕴。

2) 南京方言

南京夫子庙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圣地,也是金陵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市井文化的代表。这里的语言景观充满了商业气息和市井生活的韵味。夫子庙步行街上的店铺招牌、广告标语等,有用“莱斯”、“恩正(zeng)”等具有南京特色的方言,吸引游客参观购物。

3) 店铺小吃

夫子庙周边的店铺小吃也体现出金陵地区的饮食风格:甜而不腻,咸鲜适口。如今在夫子庙内涌现出各种特色小吃:五香茶叶蛋、豆腐脑、鸳鸯烧饼、翡翠包、桂花糖山芋、蜜汁藕。这些代表金陵饮食文化的字样的语言景观出现频次较高,甚至出现招牌名称秦淮八绝(是指金陵文化中的八种食物),以及名扬天下的南京盐水鸭。

4) 曲艺

《茉莉花》是中国著名民歌,夫子庙内有多处使用其作为商标、店铺名称以宣传南京本地美食和曲艺文化。《桃花扇》是明朝才子孔尚任的著名戏剧。夫子庙内保存着该戏曲主人公李香君的故居,并且设立相关科普博物馆,以此宣传昆曲文化。但与此相关的语言景观仅有一处,作为宣传曲艺文化以及历史知识所采取的努力远远不足,不利于本地文化与昆曲的交融,以及昆曲在金陵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5) 经典文学

清朝中期,吴敬梓定居秦淮河畔,在其巨著《儒林外史》中,多次对秦淮河畔的船舶人家进行描写。清朝中期曹雪芹完成巨著《红楼梦》,其中金陵十二钗作为夫子庙重复出现多次的语言景观受其影响很大。根据调查,与金陵十二钗和《儒林外史》相关的语言景观共出现8次,多为文创店书店以及历史文化介绍馆。

6) 其他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许多旗袍衣料店、文化体验馆、小吃店等等借用该语言景观以引导客人进店观赏购买。各种多彩的语言都体现了金陵文化的商业特色和市井生活的繁华。

儒家文化和金陵文化对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的影响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儒家文化为夫子庙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准则,而金陵文化则为夫子庙增添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文化的交融使得南京夫子庙的语言景观既具有儒家的庄重与典雅,又兼具金陵文化的灵动与韵味。综上所述,南京夫子庙的语言景观是儒家文化和金陵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它不仅展示了儒家的思想精髓和教育理念,也体现了金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场景纬度理论对南京夫子庙地区的语言景观展开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夫子庙地区的语言景观数量种类丰富、功能多样,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但是与夫子庙文化展示相关的语言景观相对偏少,虽能够体现一定的儒家文化和金陵文化,但整体较为松散庞杂,政府可以以语言景观的规划为依托突出南京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打造。

基金项目

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南京夫子庙语言景观研究”(202413654035Y)。

参考文献

[1] Landry, R. and Bourhis, R.Y. (1997)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23-49.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970161002
[2] 王璐, 徐斌. 动态顺应视域下的语言景观翻译策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景区语言景观为例[J]. 翻译探索, 2020(23): 57-59.
[3] Backhaus, P. (2007) Linguistic Landscap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 Multilingual Matters, 30-60.
[4] 付佳倩, 刘敏.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4(5): 88-95.
[5] 石玲凤. 黄山市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 黄山学院报, 2023, 25(1):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