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XX搭子”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Buzzword “XX Dazi”
DOI: 10.12677/ml.2025.134384, PDF, HTML, XML,   
作者: 雷诗颖: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XX搭子”语用Internet Buzzwords “XX Dazi” Pragmatics
摘要: “搭子”是一个方言词,由于年轻人在网络上的广泛使用,逐渐演变出了“干饭搭子”、“拍照搭子”、“旅游搭子”等各种不同的搭子组合。网络流行语“XX搭子”,是由变项“XX”和常项“搭子”组成的偏正结构的短语,变项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出发,分析构式“XX搭子”的语义内涵、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及其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形成原因,从而深化人们对新型网络流行语的认识。
Abstract: “Dazi” is a dialect word that, due to its widespread use by young people on the Internet,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various combinations such as “Ganfan Dazi” (meal buddy), “Paizhao Dazi” (photography buddy) and “Lüyou Dazi” (travel buddy). The Internet buzzword “XX Dazi” is a phrase composed of the variable “XX” and the constant “Dazi” in a modifier-head structure. The variable can be a noun, verb, or adjectiv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alyzes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syntac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XX Daz”i,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thereby deepen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new types of Internet buzzword.
文章引用:雷诗颖. 网络流行语“XX搭子”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4): 569-57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4384

1. 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与之相关发展出很多网络热梗,造出了一些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使用次数逐渐频繁,甚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被普遍使用。因为网络流行语不仅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词汇。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XX搭子”这一构式语被反复使用在网络走红,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中随处可见。但是,目前学界对这一构式语并没有太多系统、全面的研究。陈静、熊佳莹(2024)的《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搭子”研究》主要分析了“搭子”的语义和流行原因[1],王蕾(2024)的《网络流行语“搭子”初探》主要从社会角度分析了“搭子”的形成原因[2],其他相关论文也大多数从社会群体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去阐述,但是没有更加深入地去探讨“XX搭子”的构式结构,及其句法和语用特点,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的构式理论,更加深入地研究网络流行语“XX搭子”的语义内涵、句法特征、语用功能和形成的原因,以丰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和认识。以下所有语料来源于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知乎、小红书及各大报纸网站,为了语句通顺,会在不改变原意和结构的前提下对相关句子进行一定的删减、替换与改写,不影响阅读与使用。

2. “搭子”的语义内涵

“搭子”具有多个语义内涵:一是指民间摔跤比赛穿的一种马褂,表示某种衣服样式。二是指民间用来搭在肩上的载物用具。三是指根据工艺需要,在铸造件上的某些地方增加的凸台,俗称工艺搭子。四是指上海方言,在2007年的《上海话大辞典》中解释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如:

(1) 打麻将最重要的是节奏,出牌过慢的牌搭子会让整个局面注意力不集中,你们觉得呢?(新浪微博)

(2) 寻找高质量牌搭子,有没有约着一起玩的?(小红书)

在这里“牌”与“搭子”组合在一起,指一起打麻将或打扑克牌的伙伴。

本文所讨论的“XX搭子”的内涵是从上海方言语义延伸过来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2023年“搭子”又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或者活动中共同参与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垂直社交关系,浅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一个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并且入选了《咬文嚼字》编辑部“2023年网络十大流行语”。后来,随着网络流行语“XX搭子”这一新型构式语走红,它们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情景里,打开社交软件搜索关键词“搭子”可以发现,包括但不限于“吃饭搭子”、“旅游搭子”、“聊天搭子”、“拍照搭子”、“上班搭子”等,“搭子”的使用范围从打牌拓展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似乎任何一种生活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如:

(3) 开开心心跟我的干饭搭子去吃火锅。(微博)

(4) 本着不能耽误旅游搭子的想法,我察觉到自己更适合一个人出去旅游。(微博)

(5) 我的聊天搭子辞职了,我已经两天没在办公室说话了。(微博)

(6) 和妹妹成为好朋友的第四年,要和我的拍照搭子说再见了。(微博)

(7) 上周有一天上班搭子没进公司,我感觉被掏空了身体。(微博)

“干饭”、“旅游”、“聊天”、“拍照”、“上班”这些元素,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要触及到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都能成为年轻人寻找“搭子”的理由,我们可以看见似乎万物皆可“搭”。“搭子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迅速在年轻人当中盛行开来,“搭子”类似于一种朋友、伙伴,因为某种共同兴趣爱好或者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具有说散就散、随时分开的特点,没有较大的社交压力。分析网络流行中的构式“搭子”可以发现,其词义都具有[+人] [+临时] [+陪伴]的语义特征,并且有一定的主观评价性。“搭子”的出现,填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空白,让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陪伴对象,是年轻人尊重内心真实感受、保持开放社交心态的表现。

3. “XX搭子”的句法特征

网络流行语“XX搭子”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由变项“XX”和常项“搭子”组合而成的定中结构短语。“搭子”是一个名词,而前面的“XX”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从音节上看,主要是双音节词,也有少许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修饰着这个偏正结构短语的整体意义。

名词 + 搭子:

(8) 别让“旅行搭子”的盲盒成为“潘多拉魔盒”。(人民网)

(9) 特产搭子交换物品时还会遇到骗子。(正义网)

(10) 9月9日,从报名的粉丝中选取的20位小学生“美食搭子”,在海口美丽沙肯德基餐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美食体验。(北京青年报官网)

动词 + 搭子:

(11) 拼房、拼教练……这个冬天,你找“滑雪搭子”了吗?(大众日报)

(12) 一趟行程下来,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形成了未来的“逛街搭子”。(工人日报)

(13) 近日,在街拍、摄影出圈无数的成都,“拍照搭子”正慢慢兴起。(锦观新闻)

(14) 当你的上班搭子离职后,这和断崖式分手有什么区别。(微博)

形容词 + 搭子:

(15) 你是我拼夕夕帮忙砍一刀的“穷搭子”。(澎湃网)

(16)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搭子”?(知乎)

通过上面的各种构式可以看出,名词“搭子”的主要前置变项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且双音节词变项使用次数多,单音节词变项的使用次数少,修饰着这个定中结构的名词性短语的意义。为什么变项“XX”更倾向于选择双音节名词,而不是多音节名词,这与汉语的音步有关。冯胜利(2000)指出,“汉语的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音步就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3]。汉语中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搭子”是一个双音节词,所以“XX搭子”形成的最佳组合是[XX + 2]。根据汉语“自然音步”原则,“XX搭子”最自然的组合是[2 + 2],读起来也更加符合韵律朗朗上口。因此,此格式的变项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和多音节较少。

4. “XX搭子”的语用功能

“XX搭子”作为一种构式型的网络流行语,在年轻人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相比于语义和语法,其语用功能也具有研究分析的必要性。

4.1. 新闻标题功能

“搭子”是一个名词,由词根“搭”和词缀“子”结合而成,并且由于是双音节词,构成上短小精悍,符合汉语所说的标准音步,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语义上看简洁明了。而网络流行语“XX搭子”也主要表现为“双音节词 + 搭子”,在语言形式上干净简练,在语言内容上直观明了,因为其短语的高度概括性和简洁性,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非常适合作为标题,从而在网络上大量使用,使阅读人看了一目了然。如:

(17) 旅行搭子成为假期出游新趋势,不用迁就对方。(腾讯网)

(18) 找考试搭子一起去考点。(微博)

(19) 晚上了,来评论区蹲个熬夜搭子。(微博)

(20) 四对双胞胎考入武大,他们是最棒的“学习搭子”!(中国青年报)

从上面例句中可以看出,“XX搭子”结构充当标题时,一般在句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成分,并且非常简洁且具有趣味性,可以第一时间抓住眼球,流行构式凭借自身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现代媒体发展速度迅猛,资源信息传播快,读者们往往通过标题来从整体上获取文章信息,所以标题对读者是否选择深入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新媒体要想在保证消息准确的同时讲究时效、获得点击量,就要求其标题不仅要有简洁性,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在更包容的新媒体,网络流行构式语成为了标题中的常客。

4.2. 突出焦点功能

刘丹青、徐烈炯(1998)指出,“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就是句子的焦点”[4]。说话人在言语表达过程中使用构式“XX搭子”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在构式中,虽然未知项在“XX”,但构式焦点在后半部分“搭子”,说话人侧重对未知项“XX”的种类的表达。如:

(21) 我的摸鱼搭子辞职了,我哭了一个月,比分手还难受。(微博)

上面例句中说话人表达自己的难过之情,甚至比肩于分手,是因为能够一起上班“摸鱼”的“搭子”辞职了,上班过程中又少了一份乐趣和陪伴,而不是因为生活中其他种类的“搭子”离开了,说话人表达的焦点是“摸鱼”,而听话人听到的是构式焦点“搭子”。

5. 形成原因

2023年,“XX搭子”一词从众多网络用语中脱颖而出,成为《2023语言文字周刊》年度网络流行语TOP 10。作为网络用语,“XX搭子”的走红首先离不开它本身的语言特色。同时,在研究网络流行语时,必然要把语言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因此,语言的最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在研究网络流行语时,必然要将语言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将其二者密切结合,以动态的视角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演进与发展,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在网络上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

5.1. 语言内部原因

5.1.1. 类比原则

XX搭子的概念最初源自“牌搭子”,随着网民们基于这一基础不断进行创新性的仿拟与类推,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大量的“XX搭子”词汇应运而生。这些“XX搭子”形式简洁明了,使用灵活多变,仅需将“XX”替换为具体的人或物,就可以精准传达说话者对于陪伴对象的特定需求。这一特性极大地拓宽了“XX搭子”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范围。

网络语言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变体,其形成与发展深受类比这一重要原则的影响。类比要求存在一个模型,并对其进行有规律的模仿。具体而言,类比形式指的是以一个或多个现有形式为模板,遵循特定规则创造出的新形式。在互联网的语言背景下,类比原则显著加速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这一原则使得网络流行语具备了更强的可复制性和易搭配性,进而促使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因此,如今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经常能看见网友们创造的各种不同类型的“XX搭子”网络流行语。

5.1.2.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省力”是其语言经济性原则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为了省时省力,一般会自觉地遵循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简捷、快速、高效地传达信息,网民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在尽可能不影响言语表达和对方理解的情况下使用更少的语言成分进行表达。

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说话人希望在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的同时说话尽量简洁,以求省力;另一方面,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听话人同样也希望说话人的表达在满足自己所需的同时尽量简洁明确,以求省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遵循着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寻求效用最大化,希望用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从词语来源可以看出,“搭子”来源于上海方言,开始主要是指一起打牌的人,后来逐渐运用在各种事情上,把一起做某事的人都称之为“搭子”,表达更为简洁,同时也保留了原式的意义,“搭子”一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满足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求简心理,自然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5.1.3. 模因论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很多,“模因论”也是“XX搭子”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何自然先生(2005)在模因论领域研究颇深,在他的论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理论:“模因论依托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试图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加以解释”[5]。曹进、刘芳(2008)两位学者阐释了模因的分类:“模因指的是通过模仿被复制和传播的信息,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两大类”[6]。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主要受到强势模因理论的生命力强、可被广泛复制和传播的影响。

从2023年起,“XX搭子”这一构式流行语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频繁见于各类帖子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复制能力及广泛的传播范围。起初,“搭子”一词仅限于“牌搭子”中,意指共同玩牌的伙伴。随后,人们仿照这一用法,将“搭子”的概念拓展至其他领域,诸如“饭搭子”、“考研搭子”、“电影搭子”及“拍照搭子”等,形成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由于“XX搭子”简洁明了的构词方式,其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模仿与复制迅速生成大量新词,并在各大平台上广泛传播,所以逐渐在网络上风靡开来,影响力持续扩大。

5.2. 语言外部原因

5.2.1. 网络传播媒介多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介持续更迭。在互联网问世之前,书信与报纸杂志是人们主要的传播工具,而自互联网广泛渗透以来,传播媒介的种类与传播手段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目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诸多依赖其平台的传播媒介,诸如微博、抖音、直播、游戏、电子广告、知乎、B站及小红书等。网络流行语“XX搭子”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以互联网为基石的网络平台作为传播渠道。2023年夏季,“XX搭子”一词频繁占据各类平台热搜,其中腾讯网与光明网均对“XX搭子”所引发的社会广泛讨论进行了评述。由此可见,当前的网络传播媒介对网络流行语“XX搭子”的爆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5.2.2. 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

刘红妮(2008)指出,“语言与文化、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汉语本身是一种与文化相关性很强的语言,文化蕴涵较大,新词新语的出现涉及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7]。首先,新媒体的使用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思想活跃,对社会事件高度敏感,并且创造力强、应变能力强,能迅速捕捉新奇语言并且灵活运用。其次,在语言运用中,说话人在求异心理的驱使下,在已有的主观表现形式被重复使用的情况下,为表达主观意思而在语言交流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XX搭子”新颖的表现形式也强化了语言的新奇性,也符合当下追求与众不同的年轻人的心理。当“XX搭子”这种语言形式一出现,就再次引起了年轻群体的热切关注,他们迅速吸收了这种新的网络流行语,并重新创作,以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在日益变化的人际交往中,年轻人对于陪伴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搭子这种临时陪伴的社交属性可以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社交需求,又相对灵活轻松,因此“XX搭子”便频繁地出现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

6. 结语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思维的主要工具,“XX搭子”的流行是互联网语言变异的体现。作为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主要由变项“XX”和常项“搭子”构成,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流行的原因,构式“XX搭子”的传播既受构式本身特点的影响,类比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模因论是三个促进“XX搭子”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又与网络传播媒介、语言使用者心理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今语言的开放性特点更加鲜明,各种时代流行词语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网络流行语传播广泛、使用人数庞大,所以更需要大家传播正确的语言价值观,需要民众加以分辨正确地使用语言,从而共同促进语言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 熊佳莹.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搭子”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 2024, 41(1): 78-81.
[2] 王蕾. 网络流行语“搭子”初探[J]. 汉字文化, 2024(12): 23-25.
[3] 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 刘丹青, 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 1998(4): 243-252.
[5]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 2005, 4(6): 54-64.
[6] 曹进, 刘芳. 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1): 46-50.
[7] 刘红妮. “X奴”族新词及其社会文化心理[J]. 汉字文化, 2008(4):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