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河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1]。现有27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然而,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部分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尚不充分,影响了其旅游价值的发挥。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地区最具文化价值和地域代表性的物质空间载体,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研究热点,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目前,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景观基因、空间演化、影响因素与保护模式等方面,研究的空间尺度已涵盖全国、省域和典型市县区域。其研究的重要应用是依据分析结果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可达性影响因素,辅助经营实体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的问题,文献[2]对山东省传统村研究了有关可达性吸引力的评价模型,文献[3]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献[4]测算了湖南省14个市域的整体可达性和空间差异性,对其空间可达性进行测度,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本文以张家口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区资源为例,展开考虑交通可达性的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文化与经济价值的融合,引入旅游业,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有效开发[5]。
2. 张家口市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
截止到2022年底,张家口市共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2个传统村落,其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区资源禀赋的好与差会直接影响其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5]。既有旅游区域内的资源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以及交通可达价值对旅游者产生的刺激及体验感觉是不同的[6]。因此,选择传统村落要充分考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交通资源的合理兼容性,构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把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评价层、因子层等。两者结合而成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7]。第一目标层为传统村落旅游价值评定;第二评价层主要为资源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交通可达价值;第三因子层,展开评价层的详细内容,确立相关判断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resources in Zhangjiakou area 
表1. 张家口地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
 
  
    | 目标层 | 评价层 | 指标编号 | 因子层 | 
  
    | 传统村落旅游价值评价 | 资源价值 | ① | 历史价值 | 
  
    | ② | 民俗价值 | 
  
    | ③ | 旅游资源价值 | 
  
    | 旅游开发价值 | ④ | 建筑原真价值 | 
  
    | ⑤ |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态度 | 
  
    | ⑥ | 基础设施完善度 | 
  
    | ⑦ |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程度 | 
  
    | ⑧ | 游客市场潜力 | 
  
    | ⑨ | 村落空间环境容量 | 
  
    | 交通可达价值 | ⑩ | 传统村落区位 | 
  
    | ⑪ | 坡度 | 
  
    | ⑫ | 海拔高程 | 
  
    | ⑬ | 距离可达性 | 
 3. 交通可达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张家口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区资源的距离可达性,运用交通路网分析传统村落的时间可达性。利用GIS操作软件以及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探究传统村落区位,出行时间与距离等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程、坡度以及路网密度等级对出行时间的影响[5]。
3.1. 传统村落的区位
传统村落区位,一般指其距离所属县城的距离,对于传统村落的可达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决定了该传统村落方便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的适宜程度,也是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考虑因素。根据地理区位评价标准,通过测量出张家口市传统村落距离所属县城的数据,对张家口市各个传统村落区位进行分级。将距离中心县城的距离量化为1~4分:4分为距离小于10 km的高度适宜,3分为距离介于10 km到20 km的比较适宜,2分为距离介于20 km到30 km的一般适宜,1分为距离大于30 km的不适宜。
3.2. 传统村落的坡度与高程
在可达性的评估中,坡度和高程是两个重要的地理因素。一般来说,坡度越大,交通越困难,可达性也就越低。同时,坡度较大的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增加了建设和维护交通设施的难度和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可达性。高程也对可达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气压等自然条件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交通工具的性能和使用产生限制。此外,高海拔地区往往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建设和维护交通设施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高程较大的地区通常可达性较低。类似地对张家口市传统村落的高程数据影像进行坡度的提取,将高程与坡度范围按照自然间断法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5]。
3.3. 距离可达性
鉴于各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且拥有不同的交通路线,以传统村落为中心,从与周边各交通道路的连接处出发,沿道路向外发散,在特定时间段内,各个道路上的平均出行距离来表示传统村落可达性[8]。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以及实地实验测试,可确定各传统村落中各条线路的实际行车距离。为保证数据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在各道路采用同一种交通工具进行多次实验。其中,平均行车距离dij由行车时间与行车速度共同决定,tijk为第i个传统村落的第j条交通道路在第k次实验测试中行驶的时间。行车速度vijk为第i个传统村落的第j条交通道路在第k次实验测试中持续时间行驶速度的平均值。则第i个传统村落中第j条线路k次实验中平均行车距离计算公式:
对各传统村落所在的交通公路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划分,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使得距离可达性数据反映传统村落交通网络发展速度,采用归一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所得数据处于[0, 1]区间内,构建出传统村落可达性系数模型,对张家口传统村落区位进行分级。将交通可达性量化为1~4分:4分为小于0.2的高度适宜,3分为介于0.2~0.4的比较适宜,2分为介于0.4~0.6的一般适宜,1分为大于0.6的不适宜。
4. 考虑可达性的张家口市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评价值计算
本评价体系采用旅游业比较广泛使用的四级分类法。通过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士,对各组指标两两之间重要程度进行评分,最终得到综合判断矩阵。关于指标权重的计算。指标权重可以归结为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即:
为矩阵
的最大特征值,
为对应
的特征向量,
的分量是相应元素的单排序的权值。用上述公式对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 
/RI:随机一致性比例,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指标,n:判断矩阵阶数。对于CR的数值,根据文献[9]调整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利用数学软件分别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过规范化,得到同一层中相应评价因子的权重,具体见表2。
Table 2. Factor weights of th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Zhangjiakou area
表2. 张家口地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因子权重
 
  
    | 目标层 | 评价层 | 权重 | 指标编号 | 因子层 | 权重 | 
  
    | 传统村落旅游价值评价 | 资源价值 | 0.2772 | ① | 历史价值 | 0.0832 | 
  
    | ② | 民俗价值 | 0.0712 | 
  
    | ③ | 旅游资源价值 | 0.1228 | 
  
    | 旅游开发价值 | 0.2381 | ④ | 建筑原真价值 | 0.0342 | 
  
    | ⑤ |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态度 | 0.0421 | 
  
    | ⑥ | 基础设施完善度 | 0.0568 | 
  
    | ⑦ |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程度 | 0.0381 | 
  
    | ⑧ | 游客市场潜力 | 0.0367 | 
  
    | ⑨ | 村落空间环境容量 | 0.0312 | 
  
    | 交通可达价值 | 0.4827 | ⑩ | 传统村落区位 | 0.1354 | 
  
    | ⑪ | 坡度 | 0.1143 | 
  
    | ⑫ | 海拔高程 | 0.1065 | 
  
    | ⑬ | 距离可达性 | 0.1265 | 
 确定评价标准与权重之后,运用加权求和计算多指标综合评价值,进行考虑可达性的张家口市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评价值计算研究。得到52个传统村落3个指标的评分以及评价结果(见表3),以柱状图进行交通可达性的对比分析(见图1)。
Table 3. Evaluation results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Zhangjiakou area
表3. 张家口地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结果
 
  
    | 编号 | 传统村落 | 县区 | 区位可达性 | 坡度可达性 | 距离可达性 | 综合评价 | 
  
    | 1 | 鸡鸣驿村* | 怀来县 | 2 | 4 | 3 | 高度适宜 | 
  
    | 2 | 镇边城村* |  | 1 | 2 | 2 | 高度适宜 | 
  
    | 3 | 麻峪口村 |  | 3 | 3 | 4 | 一般适宜 | 
  
    | 4 | 南留庄村* | 蔚  县 | 3 | 4 | 4 | 高度适宜 | 
  
    | 5 | 水东堡村 |  | 3 | 4 | 2 | 比较适宜 | 
  
    | 6 | 水西堡村* |  | 3 | 4 | 2 | 比较适宜 | 
  
    | 7 | 白后堡村 |  | 3 | 4 | 2 | 不适宜 | 
  
    | 8 | 曹疃村 |  | 3 | 4 | 4 | 一般适宜 | 
  
    | 9 | 史家堡村 |  | 3 | 4 | 2 | 一般适宜 | 
  
    | 10 | 单堠村 |  | 3 | 4 | 3 | 不适宜 | 
  
    | 11 | 杜杨庄村 |  | 3 | 4 | 4 | 不适宜 | 
  
    | 12 | 大饮马泉村 |  | 3 | 4 | 4 | 不适宜 | 
  
    | 13 | 小饮马泉村 |  | 3 | 4 | 4 | 不适宜 | 
  
    | 14 | 白河东村 |  | 3 | 4 | 3 | 一般适宜 | 
  
    | 15 | 白南堡村 |  | 3 | 4 | 3 | 一般适宜 | 
  
    | 16 | 白宁堡村 |  | 3 | 4 | 3 | 不适宜 | 
  
    | 17 | 埚串堡村 |  | 3 | 4 | 1 | 不适宜 | 
  
    | 18 | 白中堡村 |  | 3 | 4 | 2 | 不适宜 | 
  
    | 19 | 北方城村* |  | 3 | 4 | 3 | 高度适宜 | 
  
    | 20 | 卜北堡村* |  | 3 | 4 | 4 | 一般适宜 | 
  
    | 21 | 任家涧村* |  | 4 | 4 | 4 | 比较适宜 | 
  
    | 22 | 辛庄村 |  | 3 | 4 | 4 | 一般适宜 | 
  
    | 23 | 闫家寨村 |  | 4 | 4 | 2 | 不适宜 | 
  
    | 24 | 西陈家涧村 |  | 3 | 4 | 2 | 一般适宜 | 
  
    | 25 | 北官堡村 |  | 3 | 4 | 3 | 高度适宜 | 
  
    | 26 | 西古堡村 |  | 3 | 4 | 4 | 高度适宜 | 
  
    | 27 | 千字村 |  | 3 | 4 | 3 | 一般适宜 | 
  
    | 28 | 中小堡村 |  | 3 | 4 | 3 | 高度适宜 | 
  
    | 29 | 上苏庄村* |  | 3 | 4 | 2 | 比较适宜 | 
  
    | 30 | 宋家庄村 |  | 4 | 3 | 2 | 高度适宜 | 
  
    | 31 | 邢家庄村* |  | 3 | 4 | 4 | 一般适宜 | 
  
    | 32 | 郑家庄村 |  | 3 | 4 | 2 | 比较适宜 | 
  
    | 33 | 王良庄村 |  | 4 | 2 | 1 | 比较适宜 | 
  
    | 34 | 大固城村* |  | 4 | 4 | 2 | 高度适宜 | 
 续表
 
  
    | 35 | 吕家庄村 |  | 4 | 4 | 2 | 一般适宜 | 
  
    | 36 | 邀渠村 |  | 4 | 4 | 2 | 不适宜 | 
  
    | 37 | 大探口村 |  | 3 | 4 | 1 | 一般适宜 | 
  
    | 38 | 北口村 |  | 3 | 3 | 2 | 不适宜 | 
  
    | 39 | 张中堡 |  | 4 | 4 | 3 | 比较适宜 | 
  
    | 40 | 南堡村 |  | 1 | 3 | 3 | 比较适宜 | 
  
    | 41 | 浮图村 |  | 3 | 3 | 2 | 不适宜 | 
  
    | 42 | 苏贾堡村 |  | 2 | 4 | 2 | 不适宜 | 
  
    | 43 | 钟楼村 |  | 3 | 3 | 2 | 比较适宜 | 
  
    | 44 | 开阳村* | 阳原县 | 2 | 4 | 3 | 高度适宜 | 
  
    | 45 | 黄花坪村 | 张北县 | 3 | 4 | 4 | 比较适宜 | 
  
    | 46 | 石坡底村 | 怀安县 | 1 | 4 | 3 | 一般适宜 | 
  
    | 47 | 东沙城村 |  | 3 | 4 | 3 | 不适宜 | 
  
    | 48 | 段家庄村 | 3 | 3 | 3 | 不适宜 | 
  
    | 49 | 朱家庄村 | 3 | 3 | 2 | 不适宜 | 
  
    | 50 | 北庄堡村 | 3 | 4 | 2 | 不适宜 | 
  
    | 51 | 水闸屯村 | 3 | 4 | 3 | 不适宜 | 
  
    | 52 | 西沙城村 | 3 | 4 | 1 | 不适宜 | 
 注:部分数据笔者根据[5]搜集整理,*为张家口域内国家级传统村落。
Figure 1.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图1. 交通可达价值分析
5. 旅游交通可达性现状分析
通过结果显示,张家口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区资源的交通通达性呈现一定的规律特征:资源价值较好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价值和交通可达价值也不落后。具体表现为:区位较好的传统村落可达性优于区位较差的传统村落可达性,平地传统村落可达性普遍优于山丘传统村落可达性,距离可达性较好的传统村落可达性普遍优于较差传统村落的可达性,国家级传统村落可达性明显优于省级及其以下等级传统村落可达性,早批传统村落可达性优于新批传统村落可达性。
以上结果,与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紧密相关。虽然河北省已经开通了多条旅游直通车和旅游公交线路,但覆盖面仍然有限,部分传统村落尚未纳入公共交通服务范围。尤其是可以适当加大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较好的传统村落公共交通服务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道路建设,提高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同时,适当注重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和观景平台的建设,提升旅游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也可以有力地推动了张家口域内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与经济价值的融合,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引入旅游业,的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通过结果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传统村落都适合走发展旅游的道路,避免过度开发旅游,超过传统村落所能容纳的旅游容量,从而导致传统村落破败。不尊重客观事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得传统村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不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10]。
6. 结论与展望
考虑可达性的河北省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对于促进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资源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较好的传统村落,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标识与指引、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以及加强宣传推介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传统村落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引入旅游业,适宜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必须遵循旅游发展适度的大原则,客观适当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旅游带动一、二产业发展,发扬传统村落本来的文化特色,保留传统生产方式,并适当进行现代化转型。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河北省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金项目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HB22-Y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