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澳环保有限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Issu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any Limited
DOI: 10.12677/fia.2025.142064, PDF, HTML, XML,   
作者: 熊海洋: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盈余管理嘉澳环保盈余操作Earnings Management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arnings Manipulation
摘要: 盈余管理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深受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与探讨。由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导致盈余管理一直伴有许多争议。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有效防止业绩大幅波动,避免因利润大幅波动引发投资者恐慌,从而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但由于资本化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他们往往会借助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进行盈余操作以摆脱困境。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使信息失真从而误导管理者决策,会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与利益受损,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与公平竞争环境。本文选取嘉澳环保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基于此动机,进一步剖析嘉澳环保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以期全面揭示该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本研究有助于丰富盈余管理理论,为环保企业规范管理、投资者决策及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by scholar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ince its introduction. Due to the diversity and concealment of the methods used in earnings management, it has always been accompanied by numerous controversies. Mode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performance, avoid investor panic caused by substantial profit volatility, and thereby enhance investor confidence in the enterprise. However, due to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companies often resort to earnings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navigate out of difficultie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Inappropriate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distort information, mislead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lead to investor misjudgments and losses, and undermine the foundation of market integrity and fair competition. This paper selects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as a case study to delve into the motivations behind its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se motivations,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techniques employed by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its actual operations,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reveal the internal logic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investor decision-making, and market regulation.
文章引用:熊海洋. 嘉澳环保有限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 国际会计前沿, 2025, 14(2): 552-559.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5.142064

1. 绪论

在当今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部分企业出现了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盈余管理行为表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征,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也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企业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企业的发展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环境保护企业频繁暴雷,陷入财务疑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投资者对环保企业的信心,也对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特别是环境保护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环保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选取环境保护企业嘉澳环保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嘉澳环保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和方式,剖析盈余管理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Bill Francis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国家法制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1]。Boubaker (2017)选取1993年至2015年间首次公开募股的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在当年被选中的公司应计利润极高。通过研究可知,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盈余管理的动机,这充分表明这些上市公司是在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后,才提高了公司利润[2]。Hagig (2019)指出,为了满足企业上市后增发股票的需求,以保障公司后续顺利开展融资活动,公司管理层将倾向于实施盈余管理活动[3]。Michal (2020)通过研究波兰企业得出结论,为了保证公司当年在账面上实现盈利,管理层会综合使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将企业各期的盈余指标进行平滑处理[4]

2.2. 国内文献综述

李烨(2021)表明,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拥有更多融资渠道,会运用盈余管理粉饰报表,以获得IPO上市的资格[5]。葛洋(2022)说明企业会为了获得较高的上市发行价格而进行盈余管理。文章以登云股份为例,表明登云股份在2014年进行IPO上市时,其上市价格是由会计盈余来判断的。登云股份为了获取更高的发行价格,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6]。薛晓曦和李芳(2019)通过对ST昌鱼的案例研究可以看出,该企业为了保护壳资源,采用了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等一系列盈余管理手段,以避免企业退市[7]。秦佳音(2022)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或者被实施ST处理时,会借助盈余管理来度过危机[8]。李石新等(2021)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通过虚构贸易业务、隐瞒关联方交易以及隐藏对外担保等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虚增利润[9]。吴沁雯(2022)研究发现,当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且信息不透明度较高的环境下时,其有可能利用少数股东权益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母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10]

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对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后可以看出,国内外众多企业主要通过借助政府援助、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这几种方式来实施盈余管理。鉴于此,在理论的支撑下,对特定行业中具体公司展开针对性研究,对分析我国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十分必要。利用有针对性的具体案例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其动因、具体方式,并补充其造成的经济后果。所以,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基础,结合嘉澳公司的盈余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案例探究,期望能补充我国盈余管理具体案例研究的空缺,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与监管制度,保护市场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嘉澳环保盈余管理行为动因及影响分析

3.1. 盈余管理的动因

3.1.1. 增加报表美观度,维护公司形象

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直接影响其市场估值,而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可能加剧盈余管理动机。嘉澳环保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且缺乏财务与法律专业背景的成员,导致董事会监督职能弱化。这种治理结构下,管理层更易通过盈余管理修饰报表。在2019年公司净利润中37.4%来自政府补助,独立董事未能对异常补贴依赖提出质疑,反映出监督失效。此外,监事会成员存在与管理层利益关联的情况,部分监事同时担任子公司高管,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嘉澳环保通过一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使公司的净利润和利润总额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有更加的观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司的形象。

3.1.2. 资本市场融资需求

通过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使财务报表数据更“好看”,吸引投资者关注,进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管理层薪酬与公司市值挂钩的激励机制,可能诱使其进行盈余管理。嘉澳环保2018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行权条件之一,这促使管理层在2019年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削减销售费用等手段提升短期利润。此外,公司2020年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刻意隐瞒环保违规事实,通过盈余管理维持“绿色企业”形象,以争取投资者认购。这种行为符合管理层通过粉饰报表获取个人股权激励收益的理论预期。较高的股价不仅能够为公司后续的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创造有利条件,还能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价值,增强公司的融资能力。为了达到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或增发新股的盈利要求等条件,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一家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是由其过去和预测的盈利水平决定的,通过盈余管理提升盈利数字,可以拉高市盈率,进而提高发行价。由于当期市场竞争较大,如果缺少投资者的加入,公司将不能更好的发展。部分企业的实际业绩并未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但为了能够顺利上市,获取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便会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相应的财务指标。近年来资本市场竞争力较大,嘉澳环保为了吸引投资者关注,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来满足资本市场融资需求。

3.1.3. 缓解资金压力

营运资金代表了企业在短期内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数额。足够的营运资金能够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日常开支。缺少营运资金的支撑,企业很难以维持经营。根据上述关于营运能力相关的分析可以看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使管理层可能为避免财务困境而进行盈余管理。嘉澳环保2020年流动比率降至1.12,管理层面临营运资金压力时,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5天延长至68天掩盖现金流危机。这种行为符合“管理层堑壕效应”理论,通过会计手段维持表面流动性,避免债权人提前收贷或股东撤资。此外,2022年公司亏损时,管理层为保住职位,利用政府补助4669万元实现扭亏,符合“管理层保位动机”的盈余管理逻辑。对于现有股东来说,企业良好的盈利表现会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心。这会促使他们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减少抛售股票的意愿,有利于缓解资金的压力。

3.2. 盈余管理的行为

3.2.1. 借助政府援助和退税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良好的财务指标是企业维持市场信誉、获取融资支持的核心要素。政府援助与退税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为企业优化财务表现提供了合法且有效的直接的财政补贴政策如增值税即征即退、专项补贴等,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以出口退税政策为例,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这部分资金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可支配收益,不仅改善了现金流状况,更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净利润率等关键财务指标。这种直接的财政支持对于处于成长期或面临暂时性资金压力的企业尤为重要。其次,间接的成本补贴政策如研发补贴、环保改造补助等,则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式改善财务表现。企业获得的设备升级补贴可以直接冲减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从而减少后续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则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税负。这些措施都能在当期或未来期间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而优化资产回报率等核心财务指标。然而需要警惕的是,部分企业存在过度依赖政策红利的倾向,甚至将其异化为盈余管理工具。这种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政策调整时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利用政策红利的同时,更应注重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表1表2可以看出,嘉澳环保在2019年嘉澳环保的政府补助为2475.07万元,公司的净利润为6487.77万元。在2020年政府补贴出现下降以后,随后几年政府补贴处于逐渐上升趋势,到2023年到达最大值4669.68万元。而嘉澳环保的净利润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21年达到最大值10335万元。在2022年净利润处于最小值-3110.19万元,而此时在2023年政府补助达到近几年峰值,嘉澳环保利用政府补助成功扭亏为盈。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嘉澳环保2019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可以看出政府对嘉澳环保增值税即征即退的金额为2427.47万元,而公司2019年净利润为6487.77万元,相当于公司的净利润有三分之一依靠退税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嘉澳环保在2019年主要依靠政府援助和退税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Table 1. Detail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of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2023

1. 嘉澳环保2019~2023年政府补助情况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政府补助(万元)

2475.07

1166.99

3039.85

4140.83

4669.68

净利润(万元)

6487.77

4046.08

10335

-3110.19

521.11

Table 2. Detail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recognized in CP P&L of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

2. 嘉澳环保2019年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情况

项目

金额(万元)

增值税即征即退

2,427.47

循坏改造补助

25.00

科技补助

10.00

18年省级工业新产品

10.00

上规模奖励专项资金

1.50

党员教育经费

1.11

3.2.2. 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主要是指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在当代经济形势下,面临严重财务困境的公司通常会被迫剥离资产,以此作为创造利润、抵消损失的手段,而这种战略方法往往优先考虑清算非流动性资产。当企业在某个期间出现经营业绩欠佳、利润下滑的情况时,出售部分非流动资产能获取一次性收益。该收益计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可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进而改善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数据。投资者通常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如果企业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会使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决策。本文针对嘉澳环保2017~2022年的财务报告展开了研究,尤其关注与非流动资产处置相关的收益和损失情况,结果发现该公司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方面存在异常削减的现象。

Table 3. Gain or loss on disposal of non-current assets of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7~2022

3. 嘉澳环保2017~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情况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单位:万元)

−0.4

−220.5

501.9

−365.3

−34.9

−142.5

根据表3可以看出,2017年嘉澳环保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0.4万元,但2018年急剧下降至−220.5万元。这表明企业在2018年处置了大量贬值的资产且处置价格远低于账面价值。2019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大幅上升至501.9万元,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555.24%。由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嘉澳环保2019年增长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与2018年形成鲜明对比,随后在2020年降到最低值−365.3万元。这表明在2019年企业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获得了高额收益,成功出售了高价值资产,这对当年的利润总额有积极的提升作用。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嘉澳环保在2019年通过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提升当年的利润总额。

Figure 1. Chart of the proportion of selling expenses of Jia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7~2023

1. 嘉澳环保2017~2023年销售费用占比图

3.2.3. 利用酌量性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正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收入与费用应遵循特定的配比原则,所以其费用往往会趋于一个稳定水平。酌量性费用则有所不同,它是企业管理者依据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适度利用酌量性费用开展盈余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过度削减酌量性费用会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嘉澳环保公司历年年报,发现该公司在销售费用方面存在异常削减的情况。由图1可以看出,自2019年开始,嘉澳环保大幅减少公司销售费用,与2019年相比,2020年嘉澳环保销售费用减少了67.26%。且自2019年开始,公司大幅降低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80%,到2020年该比例仅为0.80%,下降幅度最大。而自2021年实现微利之后,公司销售费用又渐渐缓慢上升,但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2年下降到了最低值仅为0.41%。可以看出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的情况下,试图在2019年开始利用减少销售费用的方式操纵盈余,实现盈利。

4. 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4.1. 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嘉澳环保在2019年进行盈余管理后,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较2020年相比都有很大的下降。营业利润从2019年的7505.60万元降低到了2020年的4131.25万元,降低幅度达到了44.96%。利润总额从2019年年末的6844.74万元降低到了3917.54万元,降低幅度达到了42.77%;净利润从2019年的6487.77万元降低到了2020年的4046.08万元,降低幅度达到了37.64%。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嘉澳环保在2019年进行盈余管理之后,当年的公司效益有所提高,但在2020年开始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下降幅度都很大,这表明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4.2. 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盈余管理会扭曲公司的财务数据,使投资者难以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投资者依据被粉饰过的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会高估公司的价值,将资金投入到实际上并不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嘉澳环保通过不当手段虚增利润,投资者会认为公司业绩良好而买入其股票,但后续当盈余管理行为被揭露或公司真实经营问题暴露时,股价往往会大幅下跌,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到2019年12月,嘉澳环保的股价在25元左右波动。12月27日该公司因将成为沪市首家披露年报公司这一消息,股价出现异动,12月30日涨停,收盘报27.5元。2020年12月嘉澳环保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调查《调查通知书》,随后12月24日、2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12月31日收盘报18.57元,较2019年末的27.03元有较大幅度下跌,跌幅为31.3%。嘉澳环保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干扰投资者对其在投资组合中地位的判断,导致投资者会将过多的资金配置到该公司,而忽视了其他更具投资价值的公司。

4.3. 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嘉澳环保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股价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受损,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会降低,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财务报告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嘉澳环保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增加了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监管机构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来调查和处理类似事件,这不仅影响了监管效率,还可能导致其他公司效仿,形成恶性循环,扰乱资本市场秩序。通过虚报收入和成本,嘉澳环保能够短期内提升业绩表现,吸引投资者关注,而其他没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则处于不利地位,这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破坏市场公平性,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5. 治理嘉澳环保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内部治理

完善董事会制度,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独立董事应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且他们在专业背景上应涵盖财务、法律、行业等多个领域。建立独立董事的专门委员会。加强监事会成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使监事会成员能够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切实履行监督职责,避免与被监督对象产生利益勾结。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组织管理层参加内部控制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最新法2规要求和成功案例分享。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管理层绩效考核。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如内部控制缺陷发现率、整改完成率等,切实提升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

5.2. 加强外部监督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进一步清晰界定环保、财政、税务、证券等各相关政府部门在监管企业经营行为中的具体职责。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或重复监管情况,使对嘉澳环保这类企业的监管形成一个完整且有效的体系。加大对嘉澳环保日常经营活动的检查频次和深度,重点关注财务报表、环境治理成本核算、政府补贴使用等易出现盈余管理问题的环节。完善独立审计监督。改变目前由企业自行聘请审计机构的模式,考虑由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建立审计机构的随机分配机制。对于像嘉澳环保这样的企业,由独立于企业和审计机构的第三方机构根据一定的规则来指定审计单位,减少企业对审计机构的选择权和影响力,保证审计机构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在审计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审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强调审计机构在发现盈余管理等重大财务问题时的报告义务,以及对审计质量负责的具体要求。强制实行审计机构轮换政策,规定嘉澳环保每隔一定年限如5到7年必须更换其审计机构。这样可以避免审计机构与企业长期合作而产生利益勾结的可能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5.3. 健全环境补偿政策

加强环境补偿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制定详细且明确统一的环境补偿标准,包括对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等行为的量化评估标准,以及相应的补偿额度计算方法等,确保环境补偿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防止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逃避环境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环境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轻易通过不正当的盈余管理来掩盖环境问题或规避环境责任。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与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独立、权威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行为,为环境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企业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其环境影响、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措施及环境补偿等相关信息,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项目,以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减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环境信息的空间。

6. 总结

为了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嘉澳环保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对嘉澳环保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分析时,分为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两方面。其次,对嘉澳环保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嘉澳环保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酌量性费用,政府补贴等财务数据,发现其存在增加报表美观度来维护公司形象,资本市场融资需求,缓解资金压力等是其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嘉澳环保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既带来积极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因此,虽然盈余管理为嘉澳环保短期内提高了净利润,但公司若要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仍需深入调整和优化其经营战略。最后就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完善董事会制度以提升其独立性,加强政府监管与独立审计监督工作,健全环境补偿政策等。通过这些举措,期望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推动企业将重心置于自身经营绩效的优化与提升之上,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 Francis, B., Hasan, I. and Li, L. (2016) A Cross-Country Study of Legal-System Strength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35, 477-512.
https://doi.org/10.1016/j.jaccpubpol.2016.06.004
[2] Boubaker, S., Gounopoulos, D., Kallias, A. and Kallias, K. (2017)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and IPO Performance: Evidence of a Regime Change.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48, 1083-1121.
https://doi.org/10.1007/s11156-016-0579-8
[3] Wang, G. and Hagigi, M. (2019) The Effect of the Need for Subsequent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18, 25-52.
https://doi.org/10.1108/raf-01-2018-0019
[4] Comporek, M.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Reference to the Polish Capital Market. Folia Oeconomica Stetinensia, 20, 66-81.
https://doi.org/10.2478/foli-2020-0036
[5] 李烨. 盈余管理动机及防范策略[J]. 营销界, 2021(18): 149-150.
[6] 葛洋.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以登云股份为例[J]. 中国市场, 2022(2): 141-143.
[7] 薛晓曦, 李芳. 亏损企业的保壳之路能走多远?——以ST昌鱼为例[J]. 商业会计, 2019(24): 46-50.
[8] 秦佳音. 对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2(19): 112-114.
[9] 李石新, 滕熙玉.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以新纶科技为例[J]. 中国商论, 2021(19): 96-98.
[10] 吴沁雯. 少数股东损益是一种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吗? [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22, 36(2): 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