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社区分类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Classified Governance of Modern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OI: 10.12677/ass.2025.14434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佳慧, 刘 欢*, 夏 宇, 王芊芊: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关键词: 分类治理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Classified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文章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社区分类治理,旨在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文章指出在社区治理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以此强调分类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的社区制定差异化策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高效提供。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现状和优化策略,提出明确治理职责、建立资源供给机制、规范自治组织运行等政策建议,以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宜居的现代社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assified governance of modern commun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aced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lassified governance. By formulating differentiated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communities, we can realiz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efficient provision of servic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overnance statu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clarifying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 establishing resource supply mechanism and 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of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and livable modern community.
文章引用:吴佳慧, 刘欢, 夏宇, 王芊芊.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社区分类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4): 721-72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4343

1. 引言

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以及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社区治理效能直接关联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社区治理面临治理模式单一、行政化和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克服社区治理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而分类治理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强调根据社区差异制定差异化治理策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高效提供,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本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核心议题:一是根据不同社区的特性定制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二是增强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现代社区的分类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与策略指导,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及社会稳定性。研究将通过文献综合评述和案例分析等手段,全面分析社区治理的现实状况、挑战及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以促进治理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区治理与分类治理理论的结合展开了一定的探讨。郑杭生提出我国社区治理模式所遭遇的“居委会困境”通常指的是居委会在履行其自治职能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任务,导致其自治性质受到削弱;而“共同体困境”则是指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上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面临挑战[1]。郎晓波通过将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社区行政事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自治事务三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更具体的小类。在通过“三位一体”的复合模式(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和“多中心”的外部网络,实现社区治理的组织保证[2]。将分类治理的理论应用到基层中,周震旺将上海市长宁区实行社区分类治理,形成“三个清单”和“五大类居民区”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以实现治理的精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大化[3]。同样是对于上海市的治理,熊竞指出了上海分类治理的不足:当前上海社区分类存在形式主义的分类,更多考虑房屋建筑特点,忽略了社区的本质是生活的地方。而且社区分类治理更多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分类逻辑,缺乏居民参与和多元共治[4]

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成为社区治理的一个主题。阳建强提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城市更新新要求,强调城市更新的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时间多个维度,并倡导走向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综合治理[5]。张勤和宋青励为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赋权–聚能–归位”。通过对制度、主体、技术、能力、环境进行赋权,强调通过多维度的赋权和能力来解决基层社区中的自治问题,来解决社区高质量发展问题[6]。沈费伟和杜芳提出对未来治理的优化策略:注重居民需求的融入,为其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终身化”教育服务、“低成本、高覆盖”养老服务;明确评价标准,构建内容全面、目标量化、管理科学的评价标准[7]

总的来说,社区治理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分类治理的系统性研究不足,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的具体实施路径探讨不够深入等。如一些老旧小区无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仍然承担着许多行政上的工作从而忽视了组织居民活动、反映居民需求等本职工作,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居民满意度不高。无法让居民同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本研究通过访谈进展表明,社区治理正向分类治理转型,但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和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分类治理的实施机制和效果评估,以及探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分类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居民幸福感和社会稳定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述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区治理需要分类治理,这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3. 高质量发展对社区治理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层面的增长,更强调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以下是对高质量发展对社区治理新要求的展开。

3.1. 人们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社区

然而,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严重不足,社区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社区建设在相当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自上而下运动式推动,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得社区建设实际上成了政府的“独角戏”,这就是所谓的“共同体困境”。不过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社区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中心,不再仅仅是居住空间,而是集日常生活、社交互动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由此,社区治理变得日益重要,需要采取更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策略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治理者更应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简言之包括且不限于交通、教育和医疗。通过调查和座谈收集居民真实反馈,调整服务内容,实现服务与居民需求相匹配。举办社区活动,如邻里节和体育比赛,以促进交流合作,增强邻里和谐。建立微信群、公告栏等沟通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并且加强安全措施和环境美化,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认同感。

3.2. 高质量的社区能够给人提供高质量的生活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质量社区成为其显著特征。它们不仅提供了适宜的居住条件,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象征。在这里,居民能有新鲜的空气、赏心悦目的绿化、安静的居住氛围、便捷的交通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周密的规划和执行措施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确保社区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让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高质量社区的建造,需要细致的规划,合理分布住宅、商业、教育和娱乐设施,来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也应注重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营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外还要落实环保措施,比如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以此提升空气质量。社区服务应全面覆盖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社区医院充分使用有助于缓解大型医院的压力,而居家养老服务则有助于解决养老问题。此外,社区还需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护居民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

3.3. 城市越来越复杂,社区的差异越来越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大。社区间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年龄分布、经济活动频率和文化背景等。这些差异对社区治理构成挑战,要求治理策略从单一模式转向更加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以适应不同社区的特定需求。

针对社区治理的多样性,应实施定制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策略。对于老旧社区,更新升级基础设施是关键。这包括安装电梯、修复道路、改善水电设施以及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和改善照明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从而增强居民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新兴社区应侧重于住宅、商业和交通的合理规划,如人车分流、24小时便利店等。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强调低碳出行和垃圾分类等绿色行为,以保障社区的长期健康增长。

对于包含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国人等特殊群体的社区,治理策略应特别关注这些群体的服务需求。包括为此类人群提供专门的服务和支持,如就业援助、教育机会和医疗保障,以确保这些群体的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并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总体而言,面对社区治理的新挑战,分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根据每个社区的特征和需求来定制个性化的治理策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社区的综合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类治理,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高质量发展下社区分类治理的路径分析

宁波在社区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多样模式,选择其作为研究案例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设计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参与度、对社区各类服务的需求等,通过统计分析获取量化数据。定性方面,对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居民进行访谈,深入了解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同时进行实地调研,观察社区基础设施、活动开展、居民互动等情况,全面掌握社区治理的一手资料。

4.1.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现状

4.1.1. 老旧社区

以宁波的西门社区为例,该社区是棚改拆迁的老旧社区,治理的挑战性非常大。因其行政化色彩浓厚,使得社区事务多依赖于政府的指令,导致其自主决策空间十分有限。经调研发现该社区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如资金匮乏,社区活动经费有限,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场地不足,社区内十分缺乏居民活动和社会组织办公的专用场地。居民参与度低,多为老年人且参与积极性不高,年轻人参与较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度低。针对这些问题,西门社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去行政化方面,明确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提高社区自主决策能力。郑杭生认为构建新型社区居民自治体制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完善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例如,在社区环境改造、活动组织等事务中,社区居委会积极听取居民意见,自主决策并组织实施。资源整合上,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同时挖掘内部资源,鼓励居民中的能人和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社区内有维修技能的居民组成维修队,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节省资金。为提高居民参与度,通过组织兴趣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吸引居民参与。如成立老年舞蹈队、书画社等,定期开展活动,以此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4.1.2. 新建社区

作为新建社区的典范,湖滨社区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在居民自治方面,通过居民议事会和业主委员会等机制,使居民能够直接参与到社区决策之中。例如,早在社区在规划公关设施建设时,会通过居民议事会来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确保设施真正满足居民需求。社区文化建设上,打造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如针对年轻家庭举办亲子文化节和科学类夏令营,引进“滨果”教育这一专业的非盈利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养生讲座等活动。同时,还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建设公园、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4.1.3. 混合型社区

九龙湖镇的龙源社区,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面对居民多样化的需求,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理策略。其综合治理模式也是以同样的形式对居民需求进行分类,深入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并将其进行分类。针对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采用政府主导并投入资金的方式,对老化的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居民参与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透明度。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需求,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商家提供多样化服务,并加强规范管理。例如,引进超市、餐厅、健身房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同时社区居委会还与商家进行合作,监督商品价格和服务质量,保障居民权益。

4.2. 案例分析:分类治理的成功实践与不足分析

4.2.1. 成功实践

老旧社区在去行政化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部分社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参与意识有所提高。如西门社区通过争取企业资金,翻新了社区活动中心,新增了健身器材,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新建社区的居民自治模式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居民对社区事务满意度较高。湖滨社区通过居民自治解决了停车位规划、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混合型社区在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取得进展,社区活力得到提升。龙源社区引进的商家丰富了居民生活,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多样性给予肯定。

4.2.2. 不足分析

老旧社区治理中,行政化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政府与社区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在部分事务上存在推诿现象。资源整合的可持续性不足,外部资源引入依赖个别项目,缺乏长效机制。新建社区居民自治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居民自治组织运行不规范,决策效率低。混合型社区在协调治理模式过程中,存在管理混乱情况,如市场商家与社区沟通不畅,影响服务质量。各类社区的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Analysis table of the status quo,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governance

1. 社区分类治理现状、困难与解决策略分析表

老旧

新建

混合

现状

以宁波的西门社区为例,该社区是棚改拆迁的老旧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事务多依赖政府指令,自主决策空间有限。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如资金匮乏,社区活动经费有限;场地不足,缺乏居民活动和社会组织办公专用场地。居民参与度低,多为老年人且参与积极性不高,年轻人参与较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度低

以湖滨社区为例,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在居民自治方面,通过居民议事会和业主委员会等机制,使居民能够直接参与到社区决策之中。社区文化建设上,打造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建设公园、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以九龙湖镇的龙源社区为例,面对居民多样化的需求,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理策略。针对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采用政府主导并投入资金的方式,对老化的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居民参与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透明度。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需求,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商家提供多样化服务,并加强规范管理

困难

(1) 行政化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政府与社区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在部分事务上存在推诿现象(2) 资源整合的可持续性不足,外部资源引入依赖个别项目,缺乏长效机制

(1) 居民自治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2) 部分居民自治组织运行不规范,决策效率低

(1) 存在管理混乱情况(2) 市场商家与社区沟通不畅,影响服务质量

如何解决

(1) 去行政化方面,明确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提高社区自主决策能力。例如,在社区环境改造、活动组织等事务中,社区居委会积极听取居民意见,自主决策并组织实施(2) 资源整合上,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同时挖掘内部资源,鼓励居民中的能人和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社区内有维修技能的居民组成维修队,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节省资金(3) 为提高居民参与度,通过组织兴趣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吸引居民参与。如成立老年舞蹈队、书画社等,定期开展活动,以此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1) 持续完善居民议事会和业主委员会等机制,进一步扩大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范围和深度(2) 加强对居民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规范组织决策程序,明确成员权利义务,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1) 建立统一的治理协调平台,促进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

(2) 制定明确的市场服务规范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商家的管理,确保其合法经营、提供优质服务

(3) 建立社区与商家的合作共赢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效果如何

部分社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参与意识有所提高。如西门社区通过争取企业资金,翻新了社区活动中心,新增了健身器材,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居民自治模式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居民对社区事务满意度较高。湖滨社区通过居民自治解决了停车位规划、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

在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取得进展,社区活力得到提升。龙源社区引进的商家丰富了居民生活,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多样性给予肯定

4.2.3.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社区治理路径与政策建议

(1) 明确社区治理职责边界

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支持,减少对社区具体事务的干预,将更多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应强化自治职能,依法开展社区事务管理和服务,提高自主决策能力。社会组织应发挥专业优势,填补社区治理服务的空白,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

(2) 建立稳定的资源供给机制

政府需增加对社区治理的财政支持,并建立长效增长机制,确保社区有足够的资金执行各项任务。鼓励社区通过自身资源开发、社会捐赠、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拓宽资源渠道。例如,设立社区开拓多元化资源渠道,包括自身资源开发、社会捐赠和企业合作。支持社区开展公益创投活动,激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3) 规范居民自治组织运行

制定居民自治组织运行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其成员的培训与指导。明确组织决策程序、成员权利义务等,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保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 优化混合型社区治理协调机制

在混合型社区建立统一的治理协调平台,促进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制定明确的市场服务规范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商家的管理,确保其合法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社区与商家的合作共赢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宁波社区分类治理的案例研究,认识到不同类型社区在治理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不断优化治理路径,完善政策支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社区。

基金项目

项目基金号:2023年度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城市现代社区分类治理方案,项目编号:202303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 黄家亮.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J]. 东岳论丛, 2012, 33(1): 23-29.
[2] 郎晓波. 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杭州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6): 27-35+120.
[3] 周震旺. 大都市社会治理中的精细化治理悖论及应对策略——以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分类治理的“规模治理”为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3(9): 101-107.
[4] 熊竞.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文化的新探索——基层政区建制短缺下社区分类治理的思考[J]. 上海文化, 2022(10): 22-26.
[5] “城市精细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笔谈[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2): 1-11.
[6] 张勤, 宋青励. 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何以推进?——基于“赋权-聚能-归位”的路径探索[J]. 行政论坛, 2022, 29(4): 106-114.
[7] 沈费伟, 杜芳. 未来社区的高质量治理: 实践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 45(6): 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