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DOI: 10.12677/ces.2025.134300,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支架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研究聚焦于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五位老师的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策略及增强学习动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法,收集并整理了相关的教学数据和学生反馈。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设计了符合支架式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案。通过逐步引导、启发思考和合作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新知识。研究证实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of five teach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enhancing learning motivation. This study uses classroom observation, studen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o collect and sort out the relevant teaching data and student feedback. It is found that scaffolding teaching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reading level of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designed a teaching plan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By gradually guiding, enlightening thinking and cooperative discussion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n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teachers are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knowledge.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provides use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English educators.
文章引用:王欢. 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4): 697-70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4300

1. 引言

英语阅读课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课支架至关重要。阅读课支架指的是课堂教学的骨架和框架,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好的阅读课支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因此,对英语阅读课支架的研究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支架的搭建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支架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教师还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阅读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英语阅读课支架,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根据学者们的观点,支架式教学对于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 文献综述

支架式教学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在其著作《个体的过程与文化的心灵》(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中首次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理论。教育领域中,David Wood、Bruner& Ross (1976)最早将支架理念引入,他们提出支架式教学即为帮助低水平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使其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而构建的支架。多纳将支架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情境,由此可以将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1]

丁昕和潘雁指出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所选择的文章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原有认识图式的记忆,并将其与已有的图式相结合,从而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内容构建,理解篇章的意义[2]。林文茂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支架类型有:① 背景支架: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且相关的文章背景信息,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读阅读材料;② 问题支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支架。这包括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并通过持续追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③ 范例支架: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或把握的话题或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入范例支架来辅助他们。这些范例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阅读难题,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④ 建议支架:教师搭建此支架来预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特别是焦虑、挫败和自卑,并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⑤ 图表支架: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支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直观的认识;⑥ 语言支架:为了助力学生有效积累与复习语言知识,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教师应充分利用一系列教学辅助工具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语言支架。这些工具包括教学软件、微课视频和实物教具等,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还能够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规则和用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3]。吕孝华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类型:① 情境支架:核心在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来实现;②结构支架: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的总体构架和布局策略,进而梳理段落信息,明确文章各部分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展现出语篇的主线逻辑;③ 问题支架;④ 语言支架;⑤ 评价支架:这种模式明确了评估内容和评估工具,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认知层次,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参与,并强化学习者的反思能力。笔者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情境支架的构成包括背景支架,而结构支架则涵盖图表支架[4]

同时,林文茂指出为了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教学需要把握支架本身的特点。首先是支架的前瞻性。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在构建和应用支架时,教师必须前瞻性地考虑到学生的潜在发展区[3]。因此,赋予支架前瞻性特质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实现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紧接着的是支架的适时性。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教师需注重支架的适时性,即在学生需要引导时,能迅速提供指导和支援。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偏好有所了解。最后一点就是暂时性,这也是支架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在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来指导阅读教学时,虽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学习。

通过对已有的英语阅读课支架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支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现有的支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已有的支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缺乏科学的评估与调整机制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英语阅读课支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科知识,以及如何灵活创新地设计和实施支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在支架设计中融入更多的自适应元素,以便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以提高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深度。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考虑将多媒体资源融入支架中,以丰富教学手段。最后,为了确保支架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支架运用

3.1. 文本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常会选取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故事、诗歌、科普文章等。但初级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时主要面临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支架。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关键词列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同时,通过句型分析和语法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语法结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支架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这些视觉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细节,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掌握如预测、推理、总结等阅读技巧,以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中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阅读较长或较复杂的文本时仍然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篇章结构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支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他们理清文本的思路和脉络;同时,通过教授推理技巧,帮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线索和信息进行推断和判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支架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中的信息和观点。思维导图能够以一种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

3.3. 强调互动性和合作性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高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更关注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方面的支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讨论话题或辩论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介绍不同文化背景和语境下的文本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

4. 研究过程

在对英语阅读课的支架进行深度观察和探讨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我们进行了文献研究,通过深入阅读与教育学、语言学以及教学设计相关的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以便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接着,我们对教学实例进行了分析。我们选取了万州某中学五位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所讲授的阅读课进行观察,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意见。本次研究挑选的五节初中英语阅读课均由资深教师授课,保证了较高的同质性。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揭示了不同教师在阅读课支架设计上的独特性和实际应用成效。我们将阅读课中出现的支架类型总结为五种(见表1),并在阅读课的各个阶段相应地运用这些支架。

Table 1.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scaffolding

1. 教师授课及支架使用情况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情境支架

问题支架

结构支架

语言支架

范例支架

总计

黄老师

Growing Health, Growing Strong

2

12

1

2

0

17

王老师

When do you use a computer

2

14

1

1

1

19

张老师

Why do you like pandas?

1

12

0

2

0

15

杨老师

Memory

2

16

1

1

1

21

李老师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1

16

2

3

2

24

总计

8

70

5

9

4

96

基于表1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五节阅读课中总共采用了96种支架策略,具体分布为:情境支架8次,问题支架70次,结构支架5次,语言支架9次,以及范例支架4次。显然,问题支架在课堂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与挑战较多,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来解决问题。问题支架便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工具,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学习内容。杨老师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和探索。问题支架有助于将复杂问题拆分为若干子问题,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王老师偏好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连续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动他们主动学习。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王老师则利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

Table 2. The use of various types of scaffold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eading course

2. 各类型支架在阅读课各阶段的使用情况

阶段

支架类型

频数

读前

情境支架

5

问题支架

10

读中

情境支架

2

问题支架

60

范例支架

4

结构支架

5

语言支架

9

读后

小组讨论

5

总计

95

根据表2展示的数据,我们得出一个重要发现:支架在阅读课程的读前和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前的阶段,学生通常对即将阅读的材料知之甚少,此时,支架有助于他们构建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内容预测,或是明确阅读目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理解难题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运用问题支架、情境支架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剖析文本结构或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阅读后的阶段,学生已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进入了知识巩固和迁移的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更多的是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和拓展,而不再是依赖教师的支架。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后阶段,教师应通过降低支架的使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知识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观察者、指导者和协助者,而非主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5. 教学案例

5.1. 读前:通过情景支架和问题支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案例一:Growing Healthy,Growing Strong

教师通过问题“Do you think you are health and strong?”拉近学生与语篇的距离,学生通过回答,能够快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当学生回答后,老师追问“What make you health and strong?”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考,有利于他们后续对语篇的理解。

案例二:When do you use a computer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张电脑的图片,并问“What can we do on the computer?”,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案例三:Why do you like pandas?

教师通过一个实物的熊猫玩偶,让学生通过触摸玩偶,并追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5.2. 读中:通过问题支架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内容

案例一:Growing Healthy,Growing Strong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语篇中的插图得出文章大意,然后追问“What else can get from picture?”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出相关信息。接着让学生细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How to be a healthy child.”。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理清文章中的脉络和文章结构。接着让学生根据图片中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本语篇中的句型回答问题,接着再慢慢将提示句型撤掉,让学生自己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运用。

案例二:When do you use a computer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略读和寻读,让学生回答“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Who can use the computer on Sundays?”、“Who shares a computer with his father?”等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当学生回答时用错人称或是句型时,老师会给学生提示,或让他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来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学生回答时,老师也会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追问“Different people do different things on the computer?”。老师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文章内容,同时对文章结构以及人物关系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案例三:Memory

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What passage mainly about?”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接着问“Else? Any other ideas?”老师通过语言引导,直至有学生说出“It is about how to improve our memory”。接着老师邀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文章中提到的关于“How to improve our memory”的具体建议,让其他同学在文章中勾出相应的句子。接着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看黑板上写下的建议,并问他们是否同意,遇到难的单词老师让学生用英语解释简单一点。在建议“break down something”时,老师追问学生“What can we break down?”因为本篇文章阅读难度很大,老师在整个阅读期间,一直耐心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回答,如果回答不上,老师也会安慰学生不要紧张。

5.3. 读后: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学习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帮助,如:引导注意文章的主题、关键词、作者意图等。之后,让小组成员分享他们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答案。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阅读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在5节阅读课上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度。小组讨论时气氛活跃,展示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地,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交流和互动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阅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案例一:Growing Healthy,Growing Strong

让学生小组合作,针对老师的问题,提出如何保持健康的建议。同学都踊跃回答。

案例二: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让学生小组讨论“introduce some cities in China and explain which months are suitable for traveling”在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成员展示。

通过观察五节课上教师都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丰富的阅读材料以及卡片等教具。通过PPT展示引入新知,视频资料和图文并茂的文章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采用了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解答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6. 总结

本研究对支架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将之在阅读课中的体现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深入剖析案例,我们探讨了支架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质及其实际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践行了支架教学的理念,通过构建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自我评价等方法,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刘杰也指出教师要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搭建多维度支架,循序渐进,助力学生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5]。本研究为未来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与启示,期望通过对阅读课的深入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阅读水平、兴趣偏好等个体差异,设计更加个性化的支架。通过定制化的支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研究还应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动态调整支架策略,以适应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变化。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逐步减少外部支持,鼓励学生更多地依赖内部自我调控,实现自主阅读;还可以拓展支架式教学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目前,支架式教学在单篇课文和“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较多,但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将支架式教学有效地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任务外,还可以探讨支架式教学在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多样化阅读任务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研究还可以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支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例如,通过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例如,开发智能化支架式教学平台:该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和学习需求,自动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支架策略。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互动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Donato, R. and Mccormick, D. (1994)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Role of Medi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453-464.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1994.tb02063.x
[2] 丁昕, 潘雁. “双减”背景下支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研究[J]. 海外英语, 2023(18): 157-159.
[3] 林文茂. 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 2022(33): 48-50.
[4] 吕孝华.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10): 31-34+70.
[5] 刘杰.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23(3):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