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Exploration of Course Reform in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Yerkes-Dodson Law
DOI: 10.12677/ae.2025.15467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沈庆丰, 陶亚楠: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吉林 长春
关键词: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大学英语动机策略Yerkes-Dodson Law College English Motivation Strategy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学习动机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关键情感变量,对学习效果影响深远。鉴于国内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以动机水平推动改革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运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从学习动机切入,探寻课程改革新路径。通过剖析定律内涵,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三个维度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旨在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形成可推广的课程改革范式。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urs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erkes-Dodson Law. Learning motivation, as a key emotional variable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n learning outcomes. Give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ours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in China in terms of motivation driven reform,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Yerkes-Dodson Law to explore new paths for course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w and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assessment evaluati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ai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form a scalable course reform paradigm.
文章引用:沈庆丰, 陶亚楠. 基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4): 1179-118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467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大学英语学习的核心要素,对学习效果有着深远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t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开启二语习得动机研究后,该领域长期处于社会心理模式[1]。90年代起,二语研究者开始从多学科视角探索学习动机。Dornyei构建了动机理论框架,众多学者围绕动机类别及二语习得动机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2]。例如,Deci和Ryan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3];高一虹等指出我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兴趣、成绩、出国等七种类型[4];华惠芳提出证书型动机,认为多数中国学生学英语是为获取证书[5]。高一虹等[6]还指出,成绩和证书型动机偏短期,而社会责任、信息媒介等动机则更具长期发展导向。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动机在二语学习中都发挥着作用,学习者往往具备复合型动机,这体现了动机研究的多元性。

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起步较晚,秦晓晴指出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仅限于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习目的等少数动机结构[7]。初期局限于少数动机结构。尽管近年来受到更多关注,相关文献有所增加,但在研究本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时,仍存在视角单一的问题。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高校在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方面投入诸多努力,然而,从动机水平出发推动课程改革的研究却较为匮乏。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运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以动机水平为着力点,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导向,挖掘该定律内涵,搭建动机、任务、学习效果间的联系,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弥补现有短板,构建全新课程改革范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二语习得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学生的动机水平、学习任务特点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法,选取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案例,深入剖析动机因素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为构建新的课程改革范式提供依据。

2.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概述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学习动机、学习任务难度以及学习效果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该定律指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态势。当动机强度处于一个适宜的区间时,个体的行为效率能够达到峰值状态。此时,学习者既拥有足够的动力去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又不会因动机过强而承受过大压力,从而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开展学习,使得学习效果最为理想。然而,若动机强度过于孱弱,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便会极度低迷。他们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动力,学习行为往往变得被动且敷衍,最终导致学习效率极为低下。

反之,一旦动机强度超度,个体则极易陷入过度焦虑与紧张的不良情绪之中。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会严重干扰大脑的正常认知功能,如阻碍记忆的有效提取,使原本熟悉的知识难以回想起来;影响思维的流畅性与逻辑性,在解决问题时无法清晰地分析问题、规划解决方案,进而致使学习效率大幅滑坡。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为深入剖析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作用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石。它不仅帮助教师与学生理解动机在不同学习情境下的作用机制,更为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各类学习活动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3. 基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改革

1. 分层构建

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精细分档,塑造“基础–核心–进阶”三层架构。基础类教学内容侧重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第二课堂竞技刚需,匹配高期许度,精心设计高强度内部动因,布置简易任务并严控标准质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如围绕日常英语交流、基础竞赛英语知识设定学习板块。核心类教学内容着眼于树立课业信心,适度调低期许度,搭建中强度内部动因,安排中等难度任务,可针对一般性英语文章写作、口语交流场景模拟等内容展开教学。进阶类教学内容力求通过鼓励、尝试、创新、自主拓展,弱化期许度,布置高难度任务,例如开展学术英语研读、深度文化交流英语实践等,促使学生挑战自我,达成学习效率最优。

2. 动机匹配

依据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特质,精准匹配动机水平。基础层凭借高动机驱动学生扎实根基;核心层以适中动机助力学生稳步提升;进阶层用相对低动机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确保学生在各阶段学习内容上皆能以适配动机强度投入,收获最佳学习成效。这种匹配方式遵循了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英语学习任务中都能处于最佳动机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优化内容

定期更新教材,引入时事热点、流行文化、前沿科技等多元题材的英语素材,如英文新闻报道、热门影视剧片段、学术研究简讯等,提高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始动机水平。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机来源,有趣的学习内容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符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基础模块巩固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供基础薄弱学生查漏补缺;拓展模块提供文学赏析、跨文化交际等深度内容,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到适配自身的学习内容,保持合适的动机强度。不同基础的学生面对不同难度的模块任务,适配不同动机,符合定律要求。

3.2. 教学模式革新

1. 个体驱动

针对简易学习任务,全力倡导学生凭借个人努力独立攻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突破中真切感受成就感,进而促使动机水平稳步增值,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诸如基础词汇背诵、简单语法理解运用等任务,放手让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节奏与方式。简单任务由学生个体完成,在高动机驱动下可提升效率,符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 协作助力

面对复杂学习任务,为舒缓学生动因压力、重塑课业信心,积极组织多人协作学习模式。通过团队分工,有效降低个体任务难度与工作量,成员间相互启发、支持,携手攻克难题,提升学习效率。像英语戏剧编排、大型调研项目英语报告撰写等任务,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各展所长,协同奋进。复杂任务在协作模式下,降低了个体任务难度,学生在相对低动机状态下,能更好地完成任务,遵循了定律。

3. 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讲解语法难点、在线英语听力训练等,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学习动机。线下课堂则聚焦互动交流、问题解决,增强学习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根据任务难度和自身状态灵活调节动机,契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3.3. 考核评价优化

1. 过程主导

高度重视过程性考核,削减终结性考核比重。终结性考核因全方位考量课程,难度偏高,易使学生承压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强化过程性考核,如课堂表现、日常作业、小组项目参与度等多维度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持续进步。过程性考核注重日常学习过程,任务难度相对分散且适中,学生在适中动机下能更好地完成,符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 客观评价

凭借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精准运用外部动因。减少终结性考核带来的高压外部动因,基于过程性考核客观评定学生学习成效,让学生在相对宽松、公正的评价氛围中保持学习热情,持续优化学习表现。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动机处于合适水平,促进学习效果提升,遵循定律。

3. 多样题型

在各级各类以及不同阶段的考试中,采用多样化题型,除传统的选择题、阅读理解外,增加口语面试、英语写作实践等开放性、非标准化答案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引导其注重能力提升,使考核结果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匹配程度。多样题型能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在不同难度任务下的能力,学生面对不同题型,动机水平也会相应调整,符合定律。

4. 改革实践与推广路径

前文基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提出了课程改革策略,这些策略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进而进行推广。改革实践是将理论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推广路径则是让更多人受益于改革成果,扩大改革影响力的途径。

4.1. 校内实践

可率先在大一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落地实践。全程追踪实践全程,细致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课堂反馈,依此精准修正改进改革方案,确保改革切实贴合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待成效显著后,逐步向其他课程辐射推广,助力校内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是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和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大一开展实践便于观察改革效果,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

4.2. 教研组推广

在教研组范畴内,全面推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于《大学英语》教学。组织教师深度研习、交流应用心得,协同优化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双提升。后续拓展至选修课领域,拓宽改革受益面,为多样化课程注入活力。教研组是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教研组推广能让更多教师掌握改革方法,应用于不同课程,扩大改革范围。

4.3. 学校宣讲

教研组成员在校内广泛汇报宣讲改革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引发全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动机因素的关注与思考,为其他教研组课程改革呈上可资借鉴的范例,助推学校教学改革生态良性发展。学校宣讲能将成功经验传播给更多教师,促进全校课程改革,使改革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4.4. 校外辐射

在省市乃至更高平台,凭借学生于大型竞技类活动中参赛人数、获奖层级与数量的显著突破,以及教师在教学竞赛、交流研学活动中的积极作为,全方位推广改革硕果,为其他院校课程改革开拓思路、贡献智慧,携手推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质量进阶。

5. 结语

综上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其在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模式选择以及考核评价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过校内实践、教研组推广、学校宣讲以及校外辐射等一系列推广路径,改革成果得以逐步扩大影响范围。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该定律的潜力,结合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新需求,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到第十二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资助,课题编号:ZGWYJYJJ12Z008。

参考文献

[1] Beebe, L.M. and Giles, H. (1984) Speech-Accommodation Theories: A Discussion in Terms of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1984, 5-32.
https://doi.org/10.1515/ijsl.1984.46.5
[2] Dörnyei, Z. (1994)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273-284.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1994.tb02042.x
[3] Deci, E.L. and Ryan, R.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Springer, 79.
[4] 高一虹, 周燕. 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外语, 2003(1): 28-38.
[5] 华惠芳. 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 外语界, 1998(3): 44-47.
[6] 高一虹, 刘璐, 修一梅, 等. 大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跟踪——综合大学英语专业样本报告[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6): 67-73.
[7] 秦晓晴. 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 外语研究, 2002(4):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