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颤证”,该病与失眠的结合主要责之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动风以及阴阳两虚,因此中药治疗主要从这四方面进行论治。由于西医的治疗效果一般,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医生首选。此外,其余特色治法比如针灸治疗、穴位按摩、耳穴埋豆、中药足浴也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进行搜集整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arkinson’s disease is referred to as “Chàn Zhèng” (tremor syndrome).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condition with insomnia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insuf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wind movement caused by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s well as yin-yang deficiency. Therefore, Chinese herbal treatment mainly focuses on addressing these four aspects. Given the generally limited efficacy of Western medicin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mbining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often the preferred choice for doctors. In addition, other unique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acupuncture, acupoint massage, auricular seed therapy, and herbal foot baths, can enhance treatment outcomes for patients. Thus, collecting and integrating these methods can provide valuabl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1. 引言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难以启动和维持睡眠,通常与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有关,这种长期不良睡眠状态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果不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降低生活质量[1]。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对约1%的55岁以上人群存在影响,且发病率不断上升[2]。现有数据显示,帕金森病患病率在我国呈显著上升趋势,预测到2030年该病患病人数在我国将达500万人,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50%,而在本病运动症状基础上出现失眠症状的占有半数以上且大多数在疾病初期并发[3]。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主要症见夜间难以入睡、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质量下降,另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等典型失眠症临床特征[4]。西医认为,与原发性失眠不同,帕金森病失眠发病与神经递质改变、夜间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等生理因素相关,此外帕金森患者为改善运动症状长期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也会影响睡眠质量[3]。帕金森氏病在祖国医学中又称“颤证”、“振掉”、“震颤”等,早在《内经》中就对其相似症状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为该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把握颤证的病因病机当从虚实两方面,从虚证来看责之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实证以痰热、瘀血动风为主[5]。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尚未有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从中医角度对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用药较为温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临床疗效比较好。因此,本文旨在收集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医者提供参考。
2. 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伴失眠的辩证包括肝肾亏虚证、气血不足证、痰瘀动风和阴阳两虚证[6]。
2.1. 从肝肾亏虚证论治
肝肾亏虚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及平衡障碍等症状。此外,肝肾阴虚还可能导致失眠多梦、盗汗、大便秘结等症。中医认为,肝肾阴虚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或不当的生活方式导致阴液损耗,进而影响到脑髓的充养和筋脉的濡润,从而诱发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
治疗肝肾亏虚型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滋补肝肾、育阴熄风、清心安神等方面。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养阴安寐汤、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安帕宁神汤等[7]-[9]。这些方剂通过滋补肝肾、养血柔筋、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作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例如,养阴安寐汤在治疗肝肾阴虚型PD失眠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能够潜阳滋阴、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能提高临床疗效[7]。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也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8]。在经过临床研究后,安帕宁神汤在治疗肝肾阴虚型PD失眠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及运动症状,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9]。
2.2. 从气血不足证论治
在治疗上,赵杨教授提出,应重视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以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10]。此外,脑心同治法也被证明对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11]。具体到药物治疗方面,归脾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被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失眠,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较高,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12]。此外,益气养血方加减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胃肠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13]。
2.3. 从痰瘀动风证论治
痰瘀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形成阻于经络,致肝风内动,脑髓、筋脉失养,出现运动障碍、肢体震颤等症状[14]。因此,祛瘀化痰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对于痰瘀动风证的患者,可以采用祛痰化瘀的方法,使用丹参、蜈蚣、僵蚕等药物来活血化瘀,涤痰祛毒[15]。具体到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治疗,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丹参、当归、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这些药物在治疗失眠症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验证[16]。例如,活血利水安神方在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7]。化痰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例如,健脾化痰熄风法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并显示出对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如焦虑、失眠)有显著疗效[18]。此外,化痰熄风方结合西药也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19]。
在失眠的治疗中,化痰药物同样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例如,化痰解郁方被用于治疗痰热上扰型失眠,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且不良反应较小。另外,清心化痰方也被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型原发性失眠,能够有效缓解失眠严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20]。综合来看,化痰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化痰药物不仅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4. 从阴阳两虚证论治
阴阳两虚证帕金森病失眠的病机被认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筋脉失养,阳不入阴,阴不涵阳,导致夜不能寐[21]。在具体的药物治疗方面,滋阴潜阳安神汤被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帕金森病失眠,滋阴潜阳安神汤药物组成如下:生地15 g,白芍15 g,天冬15 g,天麻10 g,钩藤15 g,生石决明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珍珠母30 g,酸枣仁10 g,柏子仁10 g,茯神15 g,川牛膝15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山栀子10 g,再根据不同患者的差异进行加减,最终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临床症状[22]。
3.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镇静剂、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如佐匹克隆)、褪黑激素、缓释左旋多巴、罗替戈汀透皮贴片等。这些药物在改善夜间症状和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外,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问题,西医还可能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如改善睡眠卫生、规律白天锻炼、减少咖啡因摄入和晚上规律作息时间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然而,尽管西医在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研究指出,这些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并且存在药物依赖和较多不良反应的问题[23]。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医生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首选。研究表明,在治疗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睡眠障碍时,归脾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患者入睡潜伏期与夜间觉醒次数,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归脾汤加减或右佐匹克隆更佳[24]。
4. 针灸治疗
针灸在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多项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在临床疗效方面,多项研究证实了针灸对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积极影响。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5.65%,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25]。另一项研究也指出,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26]。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降低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从而改善睡眠质量[27]。此外,整合针灸方案在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方面也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28]。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前景。然而,由于针灸治疗中医生的主观认识大于客观情况,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
5. 其他疗法
5.1. 穴位按摩
一项研究探讨了涌泉穴按摩配合中药足浴对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试验组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较高[29]。
5.2. 耳穴埋豆
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虽然在改善睡眠方面与右佐匹克隆片相当,但在缓解焦虑、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方面表现更佳,治疗过程中仅有一例患者出现轻微瘙痒,但不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30]。因此表明,耳穴埋豆的安全性较高,患者普遍能够耐受,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5.3. 足药浴
研究发现,中药浴足配合涌泉穴按摩能显著提高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疲劳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并且患者满意度高[31]。中药足浴结合足底按摩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
6. 结语
基于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治疗,西医的手段是给予抗帕金森症状药物,如多巴胺制剂,小剂量可改善睡眠,大剂量则导致失眠,以及常规抗失眠的药物,都有较强的副作用及耐药性,对患者的健康较为不利,因此,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成为了另一种思路。中医治疗主要是中药治疗,对患者精准辩证,进而处方。同时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或者针药结合论治,耳豆埋穴、中药足浴、穴位按摩同样行之有效。对于未来的治疗方向,中医的针药结合是具有前景的,针灸可以辅助药物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针灸具有成本低、操作较简便、副作用小的优势,能够更好投入临床使用。但是这样的治疗方法临床样本较少,依旧缺乏客观性,不方便临床进行理论汇总,中药的机制研究不完善、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也并未完全掌握,因此最终的临床效果还是参差不齐。这种情况还是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总结临床经验,尽量使研究成果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目前,中西医治疗也具有广阔前景,西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医治疗后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联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或中药,提示医者在治疗时,应充分知晓以及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