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建鹏, 郝世杰, 毕鸿雁. 慢性腰背痛的中枢调节机制及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 38(6): 858-862.
|
[2]
|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 26(12): 1134-1138.
|
[3]
|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 程志祥, 刘先国, 等. 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 [J].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 20(1): 4-22.
|
[4]
|
肖蕾, 邵靓宇, 王胜. 滞动针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19(11): 2284-2290.
|
[5]
|
徐飞, 矫楷琼, 王麟鹏, 等. 针刺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英文) [J].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 2024, 34(4): 300-305.
|
[6]
|
李红儿, 黎少文, 李银娣, 等. 张力平衡针刺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天津中医药, 2025, 42(2): 158-162.
|
[7]
|
唐娅妮, 崔艺敏, 何轶帆, 等. 艾灸热、光、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11): 148-151.
|
[8]
|
吴少芳, 邱沈虹, 张盛强. 改良长蛇灸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23, 31(1): 56-59.
|
[9]
|
王经英. 基于MRI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脊旁多裂肌铺灸干预疗效评价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4.
|
[10]
|
吴凡, 曹端广, 许权, 等. 竹圈姜灸治疗寒湿痹阻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5): 1158-1161.
|
[11]
|
王孙成, 徐步坚, 朱斌, 等. 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4, 56(20): 131-135.
|
[12]
|
黄亮, 张治博, 徐佳音, 等. 张振宇“五位一体”推拿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24, 43(5): 509-513.
|
[13]
|
李玲, 王盛. 髋关节损伤与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 2022, 34(5): 68-70+74.
|
[14]
|
De Arcanjo, L.F.J., Yukio, T.F., Camila, S., et al. (2020) Addition of Specific Hip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to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34, 1368-1377. https://doi.org/10.1177/0269215520941914
|
[15]
|
高守连, 薛小娜, 李莹君, 等.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髋部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理论及临床实践[J]. 环球中医药, 2024, 17(9): 1798-1802.
|
[16]
|
胡梦雪, 李红, 梁馨文, 等. 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对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J]. 中医康复, 2025, 2(3): 14-19.
|
[17]
|
王莉, 吴泽婷, 曹雪梅. 针刺联合闪罐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及对患者灶点血流灌注量、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3, 44(9): 1289-1292.
|
[18]
|
田田, 闫瑞娟, 李静莉, 等. 足底砭石联合局部推拿干预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5, 31(1): 134-137.
|
[19]
|
马佳, 周峰, 张英杰. 中药热奄包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 32(1): 161-163.
|
[20]
|
郑蕊. 小针刀腰痛三针松解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3.
|
[21]
|
骆连宋, 王燕华, 黎爱群.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23, 47(21): 2641-2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