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及求职意愿的调查研究
A Survey Study on the Cognition and Job-Seeking Intention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towards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DOI: 10.12677/ns.2025.14408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婧怡*, 孙 莉#, 丁胜兰, 彭碧瑶, 余佳欣: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十堰;郑向琪:琼海市中医院护理部,海南 琼海
关键词: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求职意愿Local Colleges Medical Undergraduates Military Civilians Cognition Job Search Intentions
摘要: 目的:探讨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与求职意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宣传策略以提升军队文职报考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军队文职求职意愿及认知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10月至12月对湖北省某医学院校1617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1617份,其中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2%。调查显示,军队文职认知得分为0~15 (10.38 ± 3.38)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69.21%,其中回答正确率≥ 50%的题目仅有8项。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求职意愿比例为80.90%。结论: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求职认知水平和意愿仍有待提升。建议加强军队文职报考要求、体检标准、待遇保障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水平和求职意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and job-seeking intention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towards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targeted publicity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rate for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itled “Questionnaire on Job-Seeking Intentions and Cognition of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was used.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23,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urvey 1,617 medical undergraduates from a medical college in Hubei Province. Results: A total of 1,617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1,467 valid responses, resulting in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90.72%. The survey revealed that the cognition score for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ranged from 0 to 15 (10.38 ± 3.38), with an average correct response rate of 69.21%. Only 8 items had a correct response rate of ≥ 50%. The job-seeking intention rate for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among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was 80.90%.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cognition and job-seeking intention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towards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training on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physical examination standards, and benefits of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s to enhance the cognition level and job-seeking intention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towards these positions.
文章引用:张婧怡, 孙莉, 郑向琪, 丁胜兰, 彭碧瑶, 余佳欣.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及求职意愿的调查研究[J]. 护理学, 2025, 14(4): 644-652. https://doi.org/10.12677/ns.2025.144086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医学本科生的就业选择日益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军队建设战略转型的加速催生了军队文职制度的重大变革。文职人员与军官、军士、义务兵共同构成我军人员的基本类别,其编配领域逐步拓展,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涵盖医疗、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医学领域,军队卫生文职人员的需求已位居军队文职人员整体需求结构的首位[1]。其在作战及有作战背景的军事行动中承担卫勤保障任务,同时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逐步成为我军重要的新生力量[2],也是卫勤保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3]。作为新兴的优质就业选择,军队卫生文职岗位不仅为地方院校医学生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4]。然而,根据军队人才网公布的招考数据,尽管卫生类文职岗位(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学等)在军队文职人员总需求中占据较大比重[5],但近年来却面临严重的招聘困境,即报考人数严重不足,出现岗位严重空缺现象,甚至出现逐年补录的现象[6]-[8],导致文职人员需求缺口持续扩大。这一现象不仅凸显了卫生类文职岗位的招聘难题,也反映了军队在吸引和保留医疗人才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方院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毕业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程度及求职意愿,直接关系到军队医疗卫生人才的招募与储备。因此,深入了解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现状及其求职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医学本科生就业选择的研究多集中于医院、科研机构及基层医疗单位,对军队文职岗位的关注相对较少。此外,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程度,包括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路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了解,可能对其就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情况及求职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军队文职岗位的人才引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通过探讨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现状及其求职意愿,本研究期望为优化军队文职人才招募策略、提升岗位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3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以下简称“我校”)一至五年级1617名医学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2.2.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民族、户口性质、政治面貌、宗教信仰、身体健康状况(自评)、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的政治面貌、亲友军队工作经历、兄弟姊妹数量。

2.2.2. 军队文职求职意愿及认知问卷

基于知信行理论,经查阅文献、参考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报考指南[9]、文职招录体检标准[10]、《军队文职人员待遇保障暂行规定》[11],经研究团队讨论后形成初稿。在咨询10名军队干部及文职(主任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4名)后,对初稿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版问卷。为确保问卷的可读性及适应性,选取1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修订后形成最终版问卷,其内容效度指数为0.926。

① 军队文职认知问卷:共15个条目,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用于测量地方院校医学生对军队文职报考要求(包含报考条件、网上报名、考务安排等)、体检标准(包含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精神心理)以及待遇保障(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工资薪酬、住房待遇、医疗待遇、保险待遇、福利待遇、抚恤待遇)等知识的了解程度,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军队文职认知越好。

② 军队文职求职意愿问卷:军队文职求职意愿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一般、比较愿意及非常愿意5个选项。

2.2.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方法

调查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负责解释和指导问卷调查,经过培训课题组成员采取线下进入班级,详细告知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填写注意事项后,邀请医学本科生参与填写,并告知调查对象,填写内容将严格保密,且不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所有题目均设置为必答题,若漏填,在补齐后方可提交,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并当场收回。

2.2.4.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由双人核对无误后导出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617份,剔除统一作答等无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2%。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20.76 ± 1.26)岁,其余一般资料见表1

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military civilian position cognition score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n = 1467)

1.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一般资料及军队文职认知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 = 1467)

项目

人数[名,%)]

军队文职认知得分( x ¯ ±s )

检验统计量

P

性别

607 (41.3)

9.72 ± 3.37

−6.3631)

0.000

860 (58.6)

10.85 ± 3.32

年级

大一

659 (44.9)

9.15 ± 2.67

106.6062)

0.000

大二

297 (20.2)

12.44 ± 2.84

大三

291 (19.8)

11.78 ± 4.15

大四及以上

220 (14.9)

12.44 ± 2.78

专业

临床

455 (31.0)

10.85 ± 3.42

61.2092)

0.000

护理

463 (31.6)

11.52 ± 3.28

医技

388 (26.5)

9.39 ± 3.18

药学

161 (11.0)

8.17 ± 2.13

民族

汉族

1328 (90.5)

10.33 ± 3.32

−1.7281)

0.086

少数民族

139 (9.5)

10.92 ± 3.92

户籍

城镇

702 (47.9)

9.91 ± 3.28

−5.1191)

0.000

农村

765 (52.1)

10.81 ± 3.42

政治面貌

群众

526 (35.9)

10.46 ± 3.36

2.2512)

0.106

共青团员

856 (58.4)

10.46 ± 3.41

中共党员

87 (5.9)

9.64 ± 3.23

是否担任班干部

1033 (70.4)

10.36 ± 3.30

−0.4281)

0.669

434 (29.6)

10.44 ± 3.59

身体健康状况(自评)

良好

828 (56.4)

10.90 ± 3.32

43.3982)

0.000

一般

462 (31.5)

10.22 ± 3.36

较差

177 (12.1)

8.38 ± 2.96

父亲政治面貌

群众

1183 (80.6)

10.45 ± 3.31

2.2292)

0.136

中共党员

284 (19.4)

10.11 ± 3.68

母亲政治面貌

群众

1053 (71.8)

10.86 ± 3.35

0.000

中共党员

414 (28.2)

9.16 ± 3.16

父亲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425 (29.0)

11.55 ± 3.26

46.3722)

0.000

高中

435 (29.7)

10.83 ± 3.57

专科

309 (21.1)

9.33 ± 2.96

本科及以上

298 (20.3)

9.16 ± 2.96

母亲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483 (32.9)

11.69 ± 3.25

70.7722)

0.000

高中

385 (26.2)

10.85 ± 3.52

专科

395 (26.9)

8.70 ± 2.62

本科及以上

204 (13.9)

9.66 ± 3.22

亲友军队工作经历

990 (67.5)

10.17 ± 3.27

−3.2971)

0.001

477 (32.5)

11.81 ± 3.58

是否听说过军队文职

678 (46.2)

10.74 ± 3.20

−3.8281)

0.000

789 (53.8)

11.97 ± 3.51

注:1)t值;2)F值。

3.2.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现状

3.2.1.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情况

1467名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得分为0~15 (10.38 ± 3.38)分,见表1,其中军队文职报考要求、体检标准、待遇保障正确率依次为73.0%、64.8%、46.4%。仅53.33%的题目回答正确率超过50%,见表2

Table 2.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military civilian job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 = 1467, number (percentage, %)]

2. 地方院校医学生对军队文职认知情况[n = 1467,名(百分率,%)]

条目

回答正确人数

军队文职报考要求

1. 军队非现役卫生文职人员报考网址

1299 (88.5)

2. 报考政治条件

1352 (92.2)

3. 军队文职全国统招时间

1131 (90.7)

4. 军队文职报考岗位

1153 (92.2)

5. 全军统一笔试内容

599 (40.8)

6. 全军统一笔试公共考试科目加分优待政策

1336 (91.1)

7. 面试要求

627 (42.7)

体检标准

8. 报考体检身高要求

649 (44.2)

9. 报考体检体重要求

1314 (89.6)

10. 报考体检文身要求

1312 (89.4)

11. 报考体检疾病要求

681 (46.4)

12. 报考体检心率要求

688 (46.9)

13. 报考体检听力要求

710 (48.4)

14. 报考体检视力要求

1298 (88.5)

待遇保障

15. 文职人员权益保障制度

681 (46.4)

3.2.2. 不同特征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的得分情况

以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得分为因变量,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分析不同特征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认知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身体健康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友军队工作经历、是否听说军队文职因素对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3.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求职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1467名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中,愿意选择军队文职有1187 (80.9%)名,不愿意选择军队文职有280(19.1%)名。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愿意选择军队文职选择军队文职的主要原因(n = 1186):职业认可度高700人(59.0%)、专业对口578人(48.7%)、亲友推荐517人(43.6%)、福利待遇优厚509人(42.9%)、报考门槛相对较低437人(36.8%)、家庭背景影响323人(27.2%);拒绝选择军队文职的主要原因(n = 280):难以适应部队管理模式129人(46.1%)、性别因素限制125人(44.6%)、缺乏社会支持121人(43.2%)

4. 讨论

4.1.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水平不高,相关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467名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得分为0~15 (10.38 ± 3.38)分,医学生对军队文职招考相关信息的认知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报考要求、体检标准、待遇保障三个方面的正确认知率分别为73.0%、64.8%和46.4%。值得注意的是,近半数具体指标的认知正确率不足50%,反映出医学生对文职招考政策的了解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而言,在报考要求方面,“全军统一笔试内容”的认知正确率为40.8%,“面试要求”为42.7%;体检标准方面,“身高要求”的认知正确率为44.2%,“疾病要求”为46.4%,“心率要求”为46.9%;而待遇保障方面的认知正确率则为46.4%。这些数据表明,公众对文职招考的具体细则仍存在认知盲区,特别是在笔试面试、体检标准和待遇保障等关键信息方面,亟需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其中听说过军队文职、亲友有军队工作经历的医学生其认知水平更高,提示要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学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了解。基于知信行理论框架,研究[12]表明,个体对相关概念及政策的认知水平与其态度形成及行为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不仅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个人态度,还能有效提升其活动参与度。提示可通过线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生动易懂的短视频)和线下(海报、宣传手册、展板等政策解读文章)多渠道宣传军队文职,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和班会,邀请专家详细解读军队文职报考、体检要求及待遇保障政策,并结合实际案例以提升医学生对军队文职的认知,增强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同感。

4.2. 女性、护理专业、高年级、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自评)、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水平较高

4.2.1. 女性、护理专业军队文职认知得分高于男性及其他专业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军队文职认知程度高,其中拒绝选择军队文职的主要原因有性别因素限制125人(44.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军队文职岗位中,尤其是护理等岗位对女性需求较大,且工作性质稳定、福利待遇优厚,符合女性对职业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的期待,男性可能有“文职只适合女性”的刻板印象。此外,军队文职岗位的工作时间相对规律,能够兼顾家庭与事业,对女性吸引力较强。提示要引导学生要主动打破思维桎梏,突破性别认知边界[13],突出多元化职业路径。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军事属性宣传,强调文职岗位与国防建设的联系,可利用男性关注平台如知乎、B站等,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展示男性文职人员在科研、演习中的贡献、激发其爱国情怀;另外宣传待遇优势,如详细解读薪资、住房、医疗等福利,制作待遇对比图表,提升军队文职经济吸引力;还可以通过举办男性专场宣讲会,邀请男性文职人员面对面交流分享职业成长故事,树立榜样;通过以上举措,精准覆盖男性学生群体,提升军队文职岗位对男性及其他专业医学生的吸引力。

4.2.2. 高年级军队文职认知水平较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年级越高医学生军队文职认知水平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临近毕业的就业压力促使他们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军队文职岗位的稳定性和优厚待遇成为其关注焦点。其次,随着职业规划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职业,而军队文职清晰的晋升机制和完善的职业路径符合他们的期待。此外,高年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如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程等)对军队文职岗位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面对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他们对职业稳定性的需求增加,军队文职的编制属性和长期保障具有较强吸引力。同时,高年级学生对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贡献的认同度较高,军队文职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契合他们的价值观。实践经验也帮助他们更理性地评估职业选择,而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同辈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报考意愿。提示学校应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养体系[14],以提升学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与认同。在线上方面,可打造“低年级国防教育–高年级岗位体验”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将军队文职职业规划融入低年级医学生的课程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政策深度解读等形式,打破信息壁垒,增强学生对国防事业的了解与兴趣。在线下方面,针对高年级医学生,应优化信息传播渠道,联合军队医疗单位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并建立实习合作机制或校友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军队文职岗位的机会,使其直观感受岗位职责与职业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形成早期引导、深度体验、精准对接的培养闭环,从而吸引更多地方医学院校优秀人才投身军队医疗事业。

4.2.3.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自评)的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得分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自评)的医学生对军队文职了解程度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军队文职招聘明确要求体检合格(如身高、视力、体能等),军队文职中的医疗、卫生、护理等岗位与医学生的专业高度契合,身体健康的医学生更易满足军队文职的体能标准(如体检、耐力测试),更易通过初选,因此更有信心胜任军队高强度工作,从而主动关注并深入了解岗位细节(如职责、晋升通道);其次,可能与我校常与军队医疗机构合作(如实习、讲座),或通过国防教育课程普及军队文职政策,身体健康的医学生更可能参与此类活动,深入了解军队文职的职责、待遇及发展路径;再次,身体健康的医学生可能更关注国防建设,认同“军医”角色的社会价值(如战时医疗支援、平时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使命感驱动他们主动了解军队文职,将个人职业与国家需求结合。提示对志在军队文职的医学生要重视健康管理,尤其是对身体健康水平一般及较差的医学生,它不仅是职业准入的“敲门砖”,更贯穿于职业胜任力、使命履行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建议医学生要做好健康管理,可通过“军事医学预适应训练”,如通过规律运动储备体能以适应军队体能考核,规律作息如模拟军队作息(22:00~6:00睡眠制)调整生活节律,培养“召之即来”的应激反应模式;运用专业知识(如营养学、运动医学)进行自我管理提升健康素养,从而实现军队文职职业理想。

4.2.4. 父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水平较高

家庭是个体塑造职业观和人生方向的关键力量,家庭价值观能显著预测个体的实际职业流动经历[15]。本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认知得分较高,这表明家庭因素对个体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1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家庭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对子女就业抱有较高期望,尤其看重稳定且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这种期望促使医学生更关注该岗位并积极准备,也使得公平公开的军队文职成为优选。军队文职的稳定性、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对此类家庭吸引力强,观念传递使子女兴趣更高。同时家庭资源有限的环境强化了个人奋斗意识,医学生更倾向通过努力争取稳定机会。此外,军队文职宣传广泛覆盖,使资源有限家庭更易接触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了认知和兴趣。军队文职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民参与,为国防事业注入更多高素质人才,增强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实根基。

提示提升高学历家庭、城市医学生军队文职认知和求职意愿,吸引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也至关重要。建议如下:学校方面,通过与军队医院合作的军民融合战略,开设军队文职专题课程,邀请文职人员担任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实践项目展示军队文职在医学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军队文职的吸引力等;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加强家校联动,邀请家长参与线上线下宣讲会或开放日活动,传递军队文职优势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转变家长观念。军队方面:加强军队文职优势宣传,针对高学历家庭重点推介职业发展前景、科研支持政策及医学专业契合度,通过案例分享增强吸引力。优化政策支持,提供科研、继续教育和晋升机会,允许医学生兼顾临床与科研。优化薪酬福利,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突出职业稳定性和医疗保障优势。社会方面: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塑造军队文职专业形象,强调其稳定性和社会贡献,邀请知名专家宣讲,增强社会认可,营造积极氛围。

4.3. 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求职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有1187 (80.9%)名愿意选择军队,针对军队卫生文职岗位报考人数持续低迷,导致岗位空缺率居高不下,甚至部分岗位甚至出现多批次补录等现象,折射出地方院校医学本科毕业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求职意愿明显不足,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报考积极性。吸引地方优秀医学人才加入军队文职队伍意义重大,既能优化军队医疗人才结构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又有助于推动军民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同时军队文职岗位为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有助于缓解地方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提示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军队文职政策、优秀文职人员案例等,提升社会认可度;增强学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了解和认同;完善政策保障,以提高军队文职岗位待遇,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增强岗位吸引力;搭建交流平台,如组织学生参观军营、与军队文职人员交流,增进对军队文职工作的了解;强化实践锻炼,鼓励学生参与军队医疗志愿服务,提升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5.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军队文职求职意愿及认知水平的调查,揭示了当前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岗位的认知不足和求职意愿有待提升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80.9%的医学生表示愿意选择军队文职,但实际报考人数持续低迷,岗位空缺率居高不下,反映出学生对军队文职的认知和认同度不高。具体而言,学生在报考要求、体检标准、待遇保障等方面的认知正确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在笔试面试、体检标准等关键信息上存在明显的认知盲区。此外,女性、护理专业、高年级、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农村及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对军队文职的认知水平较高,而男性、非护理专业、低年级及城市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军队文职政策、优秀文职人员案例等,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完善政策保障,提高军队文职岗位待遇,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增强岗位吸引力。此外,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军营、与军队文职人员交流,增进对军队文职工作的了解。最后,强化实践锻炼,鼓励学生参与军队医疗志愿服务,提升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总之,提升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对军队文职的认知和求职意愿,不仅有助于优化军队医疗人才结构,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还能推动军民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通过多方努力,可以有效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加入军队文职队伍,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注入更多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湖北医药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编号:202310929008)。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郭伟霖, 施琛琛, 王洪波. 军队院校文职人员招聘面试环节优化对策[J]. 办公室业务, 2023(3): 116-118.
[2] 赛宗宝. 全面加强新时代文职人员队伍建设[N]. 解放军报, 2023-01-06(001).
[3] 李雅楠, 张洋. 部队卫生机构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人民军医, 2020, 63(10): 969-972.
[4] 国务院, 中央军委第757号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Z]. 2022-12-10.
[5] 王炀.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卫生文职人员岗位及职业发展相关研究(2014-2016) [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空军军医大学, 2019.
[6] 军队人才网.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网上报名有关情况[EB/OL].
http://81rc.81.cn/wzry/gzdt/10212065.html, 2023-01-14.
[7] 军队人才网.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补录公告[EB/OL].
http://81rc.81.cn/wzry/gzdt/10151171.html, 2022-01-04.
[8] 军队人才网.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无人报名的招考岗位计划[EB/OL].
http://81rc.81.cn/wzry/gzdt/16352467.html, 2024-11-17.
[9] 军队人才网.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公告[EB/OL].
http://81rc.81.cn/wzry/gzdt/10211301.html, 2023-01-11.
[10] 军队人才网. 军队选拔军官和文职人员体检标准[EB/OL].
http://81rc.81.cn/wzry/zcjd/16260887.html, 2023-10-21.
[11] 国防部网. 国防部: 军队文职人员待遇保障将进一步提高[EB/OL].
http://www.mod.gov.cn/gfbw/xwfyr/lxjzhzt/2023njzh/2023n10y/16262371.html, 2023-10-26.
[12] 丁玲, 宋丽, 等. 医科类大学本科生“双创”活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 18(8): 787-793.
[13] 郭琦, 耿晓强, 郑辉, 等. 女医学生就业状况及指导需求研究[J].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 2020: 99-105.
[14] 邱添. 基于知信行专科院校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2.
[15] 郭怡, 刘钒, 朱秋锦. 传统性、现代性家庭价值观对职业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CGSS2015数据[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4): 35-43.
[16] 高汉祥, 黄婧, 许鑫. “子承父业”还是“自由择业”: 我国城市家庭对子女职业预期导向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5):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