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Research on Quality Assur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Loc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DOI: 10.12677/ae.2025.15468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马 敏, 孙远鹏*, 万学英, 李 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 泰安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障Local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创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探讨其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应用,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分析现状及问题、问题成因,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提出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步骤与策略,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g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varies greatly, which restricts the full play of its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aim i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argeted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combining the core concept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eps and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文章引用:马敏, 孙远鹏, 万学英, 李辉.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4): 1258-12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4684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方高校纷纷开设符合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创业教育在地方高校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1],制约了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致力于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哲学。TQM强调过程控制,通过PDCA (Plan-Do-Check-Act)循环不断优化管理过程,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其核心要素包括: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等[2]-[4]

3.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和相关知识,做好创业准备,了解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激情,培养创业意识。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的全过程,包括坚定创业信念、创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培养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多集中在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与真实的创业环境脱节。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和地方特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5]

() 师资力量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与部属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地方高校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多由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担任,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训练和相关实践经验。有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教师为兼职或转行教师,这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实战经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具有创业实践经验和技术、法律、风险防控等专业知识的专家型师资。同时,现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缺乏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

() 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各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数量有限,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和资源支持。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部分实践基地的运行成效一般,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

() 质量评价体系

在地方高校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能够准确评估创业教育的成效,为持续改进和优化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依据。然而,各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目前的质量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对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质量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这样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此外,评价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权重分配,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评价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和教师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理念滞后是导致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地方高校仍然将创业教育视为一种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导致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实践导向和创新性,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造力。同时,部分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对其内涵和价值的深入挖掘,导致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效果不显著。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仍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

() 资源投入不足

资源投入不足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不够重视,使得资源分配往往偏向传统学科与专业,进而致使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实践平台等方面暴露出短板。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缺失,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师资力量方面,缺乏兼具丰富创业经验与专业知识的教师,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实践平台方面,硬件支持与实验条件不足,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资源投入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7]

() 评价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面仍然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估标准和方法[8]。评价内容往往过于单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创业项目的成果展示,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全面评估。评价过程也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难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健全的评价体系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无法为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5.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通过PDCA循环,地方高校可以系统地规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创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如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等,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指导思想。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顾客涉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地方高校应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为中心,关注顾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质量管理理论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各个步骤,如通过应用流程图、统计过程控制、质量功能展开等质量管理理论的工具和方法,地方高校可以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 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涵盖目标设定、过程控制、资源配置以及质量评价等环节。

在目标设定方面,必须明确创业教育的整体目标,这不仅关系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目标具体涵盖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效的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以及卓越的团队领导能力等;创新精神体现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独特的发展路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业项目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9]

过程控制对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把控,涉及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实践环节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应与企业、创业园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实践机会;考核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估。

资源配置需要优化创业教育的资源分配,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践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师资力量建设是核心,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鼓励校内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创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完善教学设施,包括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创业实验室、模拟创业软件等,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实践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要注重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

质量评价应建立科学且全面的体系,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个维度。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和收获;教师评价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社会评价来自企业、用人单位等对毕业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馈,为高校改进创业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2) 构建步骤与策略

按照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步骤构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在构建过程中,采用相应的策略及质量工具,注重计划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检查的严格性和处理的及时性,推动创业教育不断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明确创业教育目标,确定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总体目标,并细化为具体指标以便评估监测。制定创业教育计划,涵盖教学计划、实践活动计划、师资培养计划等,明确内容、时间安排与责任人。确定质量标准,包括课程质量标准、教学效果标准、学生创业能力标准等,确保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排列图、因果图等质量工具,利用排列图分析创业教育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因果图分析创业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思路。

实施创业教育计划,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讲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邀请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服务,如创业咨询、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创业教育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教学质量、实践活动、学生创业项目等。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如学生满意度评估、教学效果评估、创业项目成果评估等,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数据绘制控制图,利用控制图监控创业教育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对检查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认真实施,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将改进措施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不断完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IA18040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杨冬, 孙士茹.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审视与路径选择[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7): 96-102.
[2] 杨希洁. 什么造就一所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探析特教学校教育质量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24(9): 13-22.
[3] 赵倩, 张岩. 资历框架应用的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J]. 成人教育, 2024, 44(10): 15-22.
[4] 黄小娥, 刘存香.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19): 90-96.
[5] 金镭, 章婧, 邓鑫雨. 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发展对策——基于国外经验的探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5): 26-32.
[6] 赵丹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46(S2): 266-268.
[7] 徐昕, 黄宇.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江苏高教, 2024(7): 107-114.
[8] 郑雅倩, 杨振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化困境及其超越[J]. 高教探索, 2024(2): 23-30.
[9] 于彦民, 陈晓慧.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 偏失与匡正[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 45(8):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