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不仅依赖于优质的教材资源,更离不开与之适配的高效教学方法。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在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2013年审核出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在内容、结构及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新,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项目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教育领域备受瞩目。项目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法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能够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项目式教学法在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分析教材的特点,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使用建议。旨在通过这种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材与教学法的优势,切实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更好地满足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2. 理论基础
2.1. 项目式教学定义
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方式,其前身是由Kilpatrick在20世纪初提出的设计教学法[2]。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项目式在教育界受到推崇,其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但大多数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法在21世纪初被引入我国。此后,国内学者开始深入探索。作为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为目的要求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并制作作品并将其分享[3]。学生通过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以建构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去。作为新型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和探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能力和思维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打破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学习,分析和整合,从而解决各种问题,主动的去挖掘知识,发现未知。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让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5]。强调真实情境、学生主导、合作学习、反思评估等要素。
2.2. 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根据项目式教学的各种研究可以总结出项目式教学具有问题导向,学生中心以及强调学生合作。首先,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和解决。教师此教学过程引导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知识储备,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项目主体。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教学项目,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真正让学生从被动学接受转变到主动探索知识。其次,项目式教学法侧重于解决各种问题完成项目设计,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设置项目式时会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法。这不仅使得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方面的练习,同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最后,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基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需要自主分工完成各个板块,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沟通和协作技巧,也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知识技能。
3. 新教材的特点
3.1. 教材的整体结构系统性增强
首先,新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为主线,构建起单元之间的紧密联系。每个单元由opening page引入,引出单元主题,单元目标以及单元大问题,为单元内容搭建起整体框架,能让教师和学生在单元教学前对单元内容进行预测,了解重难点和教学任务。除了单元大问题作为单元核心问题以外,在section A和section B还设置了两个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其次,教材新增板块也使得教材的编排更完整呈现出英语知识。语音板块融入了单元内容当中,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学习英语语音知识;Project板块的增设,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巩固知识;新教材还在单元的最后新增了Reflection部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学习策略,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改变教学策略。新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3.2. 教材内容的全面优化
英语教材要选用相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含有真实交际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例如,新教材的Unit 3到Unit 5都是关于学校生活的主题,包括school life,favorite subjects和school clubs,这些主题和单元内所选的语言材料都贴近七年级学生生活,熟悉的生活场景不仅激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够凭借生活经验结合教材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新教材内容还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例如在社团活动相关内容中,详细介绍了各类社团如音乐社、木工社、瑜伽社等,让学生仿佛在英语课堂中也能感觉置身于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内容选择注重趣味性与层次性,学习形式灵活多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有效保护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升学习效果。另外,阅读板块的文章篇幅显著增长,除了单元内的文章材料,新教材还为每个单元增加了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和语言输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同时达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三级要求。新教材的听说读写的板块明确,各个板块用多种任务形式形成任务链,进行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在语法板块,新教材由用单一的例句直接呈现语法知识点,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用不同的例句并标记重点,让学生主动发现语法知识点;在Project板块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任务完成这个项目。例如,在Unit 4的project板块学生需要通过头脑风暴思考自己想要设立的club,设计海报寻找新成员,以及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情态动词can的句型采访同学完成表格,最后完成项目。教材设计的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发现、归纳总结语言规律,在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总之,教材内容体现了时代性与真实性,发展性与拓展性,多样性与趣味性。
3.3. 文化元素融入的增强
在2022年义务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应能“初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概念”。新教材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涵盖关于中国梦的元素,比如在新教材的人物角色中出现了Teng fei (腾飞)和Fu xing (富兴),以及PRC和PLA这样的缩略词。除此之外,新教材中的插图所展现出来的情境都是带有强烈的中国色彩,比如关于中国农村的展示,以及中式课堂中的情景等。由此看出,新教材的编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中国文化深入教材当中,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潜移默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新教材中引入了其他国家文化,通过对比中外姓和名的差异,中外称谓的差异。
例1:Mr. Smith: Who’s your class teacher?
Peter: Ms. Hui.
Chen Jie: Oh, Peter, it’s Ms. Gao, not Ms. Hui. Hui is her first name.
Peter: Oh, sorry!/I’m sorry! My mistake.
在Unit 1 Section A中的这段对话中就展现了学生对中西方姓名的误解,错把中国的名当作西方的姓。通过这样中西方的对比,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
4. 项目式教学在教材的使用建议
4.1. 项目设计与单元主题融合——项目的前期准备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主题为核心,围绕一个具体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项目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单元主题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关键知识点[6]。然后根据教材主题和学生情况,适当地改变project板块的项目主题,设计详细的任务链,除了单元内的材料外还需要收集和准备与项目相关其他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阅读材料、分享模板(海报模板,思维导图模板等)等,为项目式教学提供支持。比如在Unit 5 Fun Club这个单元的project的主题是建立自己的俱乐部,教师首先就要分析这个主题不仅仅式了解俱乐部的名称和单元的知识点,还要发现隐藏在“人与社会”下,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交际互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自我认识。因此教师通过为项目主题设计社团招新的情境,建立任务链包括在听说部分使学生掌握不同俱乐部的英语名称和I can/can’t...的句型,对自己有哪些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及设置采访的形式了解其他同学,完成project板块中的3c;在阅读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俱乐部的特色,从而产生对建立自己的俱乐部构想,完成project板块中的3a。最后,为学生提供关于社团招新海报的模板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设计出海报,模拟招新演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项目式教学与教材主题相融合,对知识和单元板块进行整合,既可以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单元知识内容。
4.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根据项目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和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项目分工和方法的选择,还要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小组的学习进度。首先,新教材中的口语练习方式多样,包括句式练习,角色扮演以及同伴分享等方式,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如Unit 5 section A中的1d,2e,3d都是需要合作完成口语练习,但这些口语练习不是把练习文本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而是通过给出开放或半开放的话题以及引导性的句型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探索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以及Project板块全程都是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的;其次,项目式教学的基本要素是问题,因此项目式教学经常从结构不良、开放的形式和真正的问题开始。新教材新增的Opening Page清晰的展现出单元主题,单元目标以及单元大问题。Big question为单元主题提供了宏观引导,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单元的整体去思考问题。如Unit 5的主题页呈现了本单元的任务是谈论自己的能力和找到自己兴趣,学校的俱乐部以及不同俱乐部的特点,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知道本单元what to learn,how to learn和why等问题,以此来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为深入学习的单元内容做好准备。所以项目式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3. 过程性评价与反思调整——项目评价与总结
项目式教学不仅重视教学结果,而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依据新课标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建立全面的项目式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表现、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等方面。例如表1。
Table 1.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form
表1. 评价表设计
How well can you do these things? |
Very well |
OK |
Needs work |
I can name different school clubs. |
|
|
|
I can talk about people’s abilities using can. |
|
|
|
I can describe what people do in different. |
|
|
|
I can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different clubs. |
|
|
|
I can talk well with my classmates. |
|
|
|
I can express my ideas fluently. |
|
|
|
在Unit 5 reflecting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板块给出的评价方面进行制定新的带有项目式教学特色的评价表格,包括知识运用方面、学生合作方面、海报设计的创意以及分享时的表达。学生完成评价表格后,教师应该收集评价表格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项目式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成果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优化项目式教学过程。比如,在使用语法知识进行项目任务不熟练,加强语法练习;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产生分歧问题,需要教师教授沟通的方式。所以,项目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英语学科知识,而且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
5. 结束语
本文以项目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新教材的可用性为研究方向,通过教材分发和文献梳理为英语教育者提出项目式教学的使用建议。
通过对2024人教版新教材的深入分析,我们看到了新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为实施项目式教学法提供了诸多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掌握认识掌握知识、提升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精通英语学科知识,还需掌握活动设计、沟通技巧以及跨学科知识整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进行课堂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但是本文还展现出了不足之处,单元案例分析数量不够,同时案例分析的深度还需加深。
最后,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尝试项目式教学法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设计,注重教学细节,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优化评价方式,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