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关联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摘要: 本研究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联性,通过构建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评价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产业结构、创新环境、政策支持等因素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而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又反哺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促进区域经济与人才发展良性循环的政策建议,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constructing a regional economic indicator system and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is analyze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factors such as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policy suppor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le the agglomer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urn nurture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is article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a virtuous cycle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talent development,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alent resource allocation.
文章引用:安康. 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关联性研究[J]. 现代管理, 2025, 15(4): 376-380.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4121

1. 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业优先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区域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之间关联性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寻求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已迫在眉睫。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在构建区域经济–人才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 区域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

2.1.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就业岗位

区域经济发展通常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相伴而生,这一进程对于大学生就业岗位创造具有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一个地区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产业结构升级之初,传统产业因技术改造优化而改变了劳动力需求结构,以制造业为例,大量靠人力进行生产的环节渐渐被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技术代替,导致部分低技能职位越来越少[1]。但与此同时也孕育着对掌握先进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大学生的需求。例如企业在引进工业机器人制造时,要求大学生承担机器人编程、调试及维修任务。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迅速崛起。这些新兴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等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给大学生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信息技术领域中,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相关职位不断涌现。大学生依靠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新兴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大数据分析师要有坚实的数学、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编程能力等,这些都是很多院校相关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

2.2.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创业机会

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大量机遇。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主体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共同为创新与创业创造良好的氛围[2]

政府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以湖南省为例,在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推出了许多非常有吸引力的政策。关于税务减免,对于那些在毕业年度持有《就业创业证》并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高校毕业生,从他们完成个体工商户登记的那个月开始,在接下来的3年里,根据每户每年24,000元的税收上限,将逐步减少当年应当支付的增值税和其他相关税费。对于那些首次成立企业或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且已经正常运营超过1年的大学生,他们将获得不少于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新办小微企业和其他创业组织吸收职工就业半年以上的,可以根据吸收本省职工的数量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在提供场地支持方面,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孵化器和其他创新创业平台,至少有30%的场地是免费提供给大学生的。例如,在湖南2023年度,有76家基地,其中包括湖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都满足了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要求,这些基地免费或者低成本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并辅以创业培训,项目对接和法律咨询的一站式服务。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清华大学每年在其创业孵化基地培育超过500个学生创业项目,其中大约30%的项目能够成功地实施和转化。高校丰厚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不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而且也积极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像北京大学就有很多科研项目极具商业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为主的创业项目每年都会产生近百项,使科技成果变成实际产品或者服务,大大促进创新生态。

2.3. 人才政策的扶持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才政策扶持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至关重要。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相继推出多项优惠政策,涉及就业、居住、发展诸多方面[3]

就业问题上,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激励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比如,对于招聘了一定数量大学生的公司进行税收减免和社保补贴,以减少公司用人成本,增加公司招聘大学生的积极性等优惠。同时,政府还将组织各种招聘会和人才对接会,建立大学生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生活上,人才政策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方便与保障。部分城市推出人才住房政策,向大学生提供公租房和人才公寓这类保障性住房,以解决大学生住房困难。同时在医疗和教育上对人才也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使大学生在工作场所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改善生活。这些生活上的保障措施让大学生们可以更放心地去上班,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发展层面看,人才政策重点扶持大学生职业发展。政府将举办各种职业培训及技能提升课程,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奖励具有潜质的大学生项目,以激励大学生在本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成长成才。另外,有些地方已经建立起人才评价与晋升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职业成长环境,鼓励大学生不断开拓进取,提高职业地位与收入水平。综上所述,人才政策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让大学生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其天赋,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大。

3. 大学生就业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反哺效应

3.1. 高素质人才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强

大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向某一地区大量聚集,能够显著增强这一地区的创新能力,并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4]

随着大批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他们凭借在大学时期所接受的系统教育,带来了多元知识体系与前沿性学术理念。据统计,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1158万人,创下了历史纪录,这样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群体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以科技型企业为例,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对企业研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华为公司的研发团队中,新加入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约占新成员的30%。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算法设计知识,助力华为在5G通信软件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功地将网络延迟减少了20%,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电子产品而言,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依靠芯片技术促进了企业产品升级。以小米公司为例,其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参与了新款芯片的研发工作,这使得手机处理器的性能得到了15%的提升,从而成功地帮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大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还为区域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大学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年年有50多场学术研讨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上万名在校大学生。在某人工智能应用座谈会上,北大和清华各院校各专业学生踊跃交流。在这其中,数学专业的学生为我们提供了算法的优化方法,统计学的学生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建模,而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则承担了技术的实现任务。他们共同努力,成功地解决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识别上的准确率问题,将其从80%提高到了90%,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学生创新活力也可以引领区域创新文化。杭州因为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的创新行为使得当地的创业活跃度增加了35%,并成功吸引了超过500亿元的创新资金投入,促使杭州经济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迅速转型,这有力印证了大学生参与区域创新的重要性。

3.2. 创业活动活跃度与区域经济活力

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大大增强了地区创业活跃度,继而给地区经济带来持续生机。大学生创业通常集中在新兴领域和前沿技术上,比如“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这些新兴领域的创业项目创新性和成长性都很强,成功后可以快速打开新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互联网+创业项目为例,许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在线教育APP、社交电商等。这些创业项目在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拉动着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5]。以共享出行平台为例,共享出行平台在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带动了汽车制造、维修、保险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并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另外,大学生创业还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及社会资本加入创业活动。在某些创业氛围比较浓厚的地区,比如字节跳动创立早期,吸引诸多年轻人才,不少是大学生创业者[6]。2024年字节跳动计划投资约152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建设人工智能中心,还将追加约23亿人民币扩建数据中心,发展迅猛。这些成功案例促使大学生创业者积极探索电商直播、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方向,形成良性循环。在产业链完善上,南山众擎机器人等创业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带动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他们吸取前人经验,不断试水创业新方向,构成创业生态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也将推动该地区产业链不断完善和优化。为适应其发展需要,创业企业将与其上下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活跃度和竞争力。

3.3. 人力资本积累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地区开展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过程,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大学生到本地区工作时,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于工作实践之中,并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这些大学生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步成长为本行业专业人才,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宝贵的财富[7]。比如在制造业领域中,工科大学生从基层岗位开始,通过多年的实践,能熟练运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支持企业不断发展[8]

对选择了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其创业期间面临着种种挑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一实践中的自我提升过程不仅让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获得了巨大锻炼,而且为地区积累了高素质创业人才资源。这些创业人才成功创业之后,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来,从而产生人才集聚效应[9]。深圳南山同样创业热情高涨,众多大学生在此开启创业征程。据统计,南山区去年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179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35.01%,诞生了众多机器人和AI公司。成立仅一年的众擎机器人,可以实现类人步态行走能力;基本操作科技聚焦服装领域AI实时设计,注册用户已超5万人。这些成功项目吸引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汇聚,如“00后”张天泽的云望创新,在南山完善产业链资源及深圳科创学院“共享工厂”体系助力下,快速实现产品落地投产。同时人才的聚集也可以带动本地区教育、文化、科技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增强本地区综合竞争力,使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得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得该地区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3.4. 消费和产业带动效应推动了区域经济循环

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将产生明显的消费和产业带动效应,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的形成,就业大学生有稳定的收入,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和高层次特征。其住房、饮食、娱乐和文化消费直接激励着该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就拿住房消费来说吧,很多就业大学生都选择租房或者买房,导致房地产租赁和销售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以住房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带动家具、家电、装饰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餐饮方面,大学生对时尚、多元餐饮体验的喜好促使该地区各种特色餐厅、咖啡馆和快餐店层出不穷,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商机。从娱乐文化层面看,大学生对于电影、音乐、旅游和健身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娱乐产业和旅游业蓬勃发展,例如城市里各种新兴沉浸式娱乐场馆、音乐节等活动离不开大学生群体对消费的支持[10]

创业大学生一样可以引领产业发展,其创业项目通常需要和大量供应商、服务商合作。例如,大学生在农产品电商上创业时,他们将和农产品种植户、物流企业和包装材料供应商进行密切合作。这样既有利于农产品开拓市场,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物流、包装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经营发展。并且,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壮大将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向该地区聚集,从而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就拿科技创业园区来说吧,伴随着很多大学生兴办的科技企业的进驻,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和技术服务的相关公司接踵而至,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消费和产业相互拉动中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使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本研究显示:区域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关联及互动效应。促进二者协同发展需建设区域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健全人才政策支持体系。未来研究应当聚焦数字经济下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特点,探讨地区间人才协同发展机理,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子琛.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J]. 山西青年, 2025(2): 36-38.
[2] 程海彧, 张东升, 张斌.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结构与发展特点的实证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 15(6): 69-79.
[3] 张卓. “互联网+农业”赋能大学生就业创业思路探析[J]. 中国就业, 2024(12): 72-73.
[4] 杨国科.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挑战与机遇并存[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 24(4): 52-55.
[5] 李祥敏.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22): 161-164.
[6] 王彬. 一部从多学科视角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专著——评《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与教育教学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23(5): 2.
[7] 吕玉娟. 校企合作背景下饲料全产业链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J]. 中国饲料, 2024(16): 161-164.
[8] 杨文杰. 当前世界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启示——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2年趋势)》[J]. 国际经济合作, 2024, 40(5): 95.
[9] 刘丽, 温丽芸, 俞贤宽. 加强对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45(9): 88+99.
[10] 张琳.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教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