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提出
小学英语的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巩固课、听说活动课、复习课。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而作业,作为对于学生学习成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更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剖析课型、深入了解学情、潜心仔细思考、精心设计作业。那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中设计出兼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作业呢?是我们非常值得研究的内容。通过开设不同课型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不同课型在作业设计上的共通点和不同点。在明确学生能力达成的目标后,制定作业设计的重点,在基于标准的大前提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针对性强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作业设计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对作业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早,如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作业设计方面,这意味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1]。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认为,学习程度 = 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学习所需的时间,这启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作业的难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合理安排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
国内学者也在作业设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双减”政策下,许多学者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3]。还有学者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理念,要求作业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展开,使作业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4]。
2.2. “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综合国内外研究,“有效作业”是指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同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作业。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明确,作业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形式多样,涵盖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三是难度适中,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能让学生在努力后完成,避免过难或过易;四是注重反馈,教师能够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有效作业的评价标准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考量:学生的参与度,即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作业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的提升,看作业是否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是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5]。
3. 研究过程
(一) 有效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高年段学生则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渴望挑战。因此,作业设计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
以2AM4U1《In the Sky》这节二年级新授课为例,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课前布置三项任务:初步了解天空中物体的外形特征及出现时间;收集之前学过的形容词;制作学过的会飞动物的小图片。通过对3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这些任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准备。
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小天体,根据角色探究自身外形、温度和颜色,并利用课前制作的图片进行语用对话。课后作业是制作《我的天空》并介绍,这一作业既延续了课前任务,又辅助了课后学习。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85%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作品,介绍时语言表达流畅,还激发了爱护自然的情感。教师反思认为,此类作业成功调动了学生兴趣,但在个别学生作品指导上还可更细致,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成果。有效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增强语用的实际运用性。
作业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我们要将作业作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语用运用的基础。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从课内走到课外,只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才是真正地掌握了语用知识。
(二)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提升作业有效性与语用能力
作业应成为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桥梁。以4BM2U3《Earth Hour》这节四年级听说活动课为例,由于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表达掌握不理想,且易与现在进行时混淆,本课将两种时态进行对比学习。
课前,让学生根据前一节课内容填空,回顾知识点并引入话题,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将枯燥的时态对比转化为有趣情境。从学生完成情况看,填空部分正确率达到75%,照片拍摄任务参与率为100%,且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对不同时态的情境有了初步感受。
课中,针对语篇较长、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课后,让学生结合课堂表格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完成一篇习作体现对比教学成果。对学生习作进行分析,发现80%的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两种时态描述生活场景,且文章内容丰富,说明此类作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反思,在今后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进行了如下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前:
1) 让学生根据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填空,既是对之前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又是引入本单元的主话题:Home life。
① The Chens _______________ a holiday on the beach.
② Paul _______________ beach ball on the sand.
③ Sally _______________ in the sea.
2) 让学生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平时晚上活动的照片,另一张则是在地球一小时的时间里与自己的父母、朋友在一起的照片。将枯燥的时态对比转化成有趣的情境照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四年级的语篇相对于之前的年段较长,学生在记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仔细剖析了文章的文本结构后我发现这是一篇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对比教学的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利用表格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从而进行文本内容的记忆。我将人物、通常做的事、现在做的事(在地球一小时的特定时间下)设计成一张表格,让学生在听完故事和整体感知之后进行填写,并呈现在板书上,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所辅助并自我进行梳理文本内容(见图1)。
Figure 1. Comparison diagram of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 hour
图1. 地球一小时前后活动对比图
课后:根据课堂上梳理的表格内容进行拓展,结合自己平时晚上的生活和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与家人、朋友一起的活动,完成一篇习作,在习作中体现对比教学的成果。这样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同时化难为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阶梯。
(三) 有效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思维性和自主性,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作业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可以借助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自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又如4BM4U2《Spring Festival》,讲授的是备受学生喜爱的春节。内容上是围绕着春节前后人们的行为变化进行了解,以及运用固定句型Before/On/After the New Year’s Eve,I...以及要求理解认读单词:the Spring Festival,have a big dinner,visit relatives,watch the CCTV gala,get money in red envelopes,watch the fireworks,dumplings进行描述和交流。而在课前作业的设计上,为了使整节课的层次更为清晰,内容更为充实,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红色是中国传统的代表颜色,从红色着手,让学生在课前找到红色的事物,并且找出红色事物与春节的联系,教师则以讲述春节的历史来展开“traditional”的教学,以春节人们的行为变化及活动来展开“important”的教学。
学生们每年都过春节,那是怎样度过春节的呢?
在课前,让学生列举与春节相关的红色物品并带到课堂上,感受浓浓的年味。在《The Spring Festival》中,以红色为主色调切入。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热烈;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盛大节日之一,也处处充满着中国红[4]。
课中,学生通过表格对自己的春节前和春节后的活动进行梳理。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恭贺新禧的贺卡到家家户户悬挂的灯笼,到人们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到孩子们最喜欢的压岁红包,从除旧迎新的爆竹到鲜艳的红色;红色无疑是春节的主题色,更是中国的主题色。中国红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俨然成为了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通过对于春节中红色物件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是春节的一种象征。
课后,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设计“春节小管家”,将自己的春节活动做一次详细的规划,可以是以拜访亲戚、新年采购布置等语境,利用课堂上讨论的春节的物品进行展示交流。既能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用输出,又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增强小组合作能力。
4. 研究结论
(一) 不同课型中的有效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成效,使学生有更加显著的进步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不同课型的特征,在仔细剖析教学目标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学生将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己的领悟和理解,思维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减少学生机械性无思维的作业训练,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可以更为集中地去完成目标性作业,有的放矢,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有更大的进步。
(二) 不同课型中的有效作业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
利用课型的特点设计形式更为多样的作业,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还可以是语用展示或者表演类的;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进行,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完成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